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请教】“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出处 -- laska

共:💬40 🌺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出处

    所谓刘少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买办”言论的出处何在?

    即,当事人是在·何时、何地、就何事,何状况下出此言论。

    • 家园 反正就是个断章取义的帽子

      ‘自立更生’多年,还不是国门一开,连个电子

      表都进口加走私,‘刘邓路线’多年,满世界国

      货,造船是不是混到世界前茅。。。

    • 家园 应该与二战的剩余品——自由轮有关

      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因煤运运力缺乏,上海海运局陆续向国外购回一批自由型货轮,称为“废钢船”。时国际航运市场闲置船舶猛增,旧船售价暴跌,自由轮每艘在1956年售价为650万英镑,至1962年已跌到6.5万英镑。而一般自由轮作废铁尚可卖得3.5万英镑。

      刘少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话应该是针对这件事说的。

      • 家园 谢谢

        如果真是如此,刘少奇不但不是什么“买办”言论,而是作为一个当家人应有的理智了。

        • 谢谢
          家园 凡事要看两面

          从应急角度来说,这样做当然是经济的,也是没错的,所以除了这一批外,在日后的1967~1975年,上海海运局又买进自由型货轮8艘,分别命名为战斗17、57、58、60、87、90、93和钢铁15。

          然而自由型货轮船体结构欠佳,遇大风或在寒冷区域航行易发生断裂事故,70年代内大都报废,仅战斗43轮(原名和平43轮)于1983年7月6日最后退役。

          • 家园 要是质量这样的话

            买不如租也非常解释得通了...

          • 家园 这个当然

            所以我提问的时候就是说“何人,何时,何地,就何事”说的这话。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刘少奇文革开始不久就被打倒,1969年就去世了,但这句话,却似乎是其当时的罪状之一。

            而且,用这批船的质量欠佳来作为反证刘少奇“错误”的理由我认为是比较牵强的,刘少奇毕竟是一个政治家而非工程师,质量把关的问题他既无精力,也无必要去关心。若这批船的质量很好,岂不是可以证明其准确性了吗?

            可见,当年以此作为其罪状确实难逃“罗织”的嫌疑

            • 家园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如此大的一个国家,如果不注重发展造船等大规模及某些特殊项目的话,长远来看必然受制于人,经济价值那也只能任人宰割了。

            • 家园 即使刘少奇是因为这批船而做的批示,但批判他并不一定是

              因为这批船的质量有问题。领导人的批示更多会因为某种惯性成为一种实际上的政策,而这个恰恰是否定“自力更生”的。批判刘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基于在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路线分歧,而这句话正式刘邓等人的“买办路线”的最好象征。

              • 家园 您这是说到点子上了,

                花一朵

              • 家园 仍然是罗织

                或者我可以理解为,刘少奇不过是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情况下,就特定的事情说了这么一句话,却被一些人因为某种需要罗织成了政治“罪行”。

                • 家园 您愿意这么理解那是您的事。

                  刘少奇说的这番话,正是他的思维方式的真切表现,它所表达的意涵及其影响,并不局限于买船这一具体事情上。所以拿他这句话做靶子,也并不是为了批判他在买自由船这件事上所作的批示,而是针对刘少奇的买办思想。拿这句话来代表这种思想是再贴切不过了,恐怕刘本人内心也会禁不住点头称道“此语尽得吾真髓矣”了吧。与罗织混不搭界。

                  • 家园 呵呵,能不能具体点?

                    否则恐怕还是“罗织”。

                    • 家园 怎么个具体法?刘邓自己都不否认。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确实够精明,资金效率也高。不过那个是典型的短视的小老板心态,尽管现在还是有不少人赞同这种观点。

                      引一段当年有名的文章的一部分:

                      “文化大革命以前,刘少奇宣扬“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机引进,船买进,眼睛盯着外国的一点技术专利,国产的货轮和船用柴油机长期得不到发展。在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工人群众、干部批判了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的修正主义路线,才改变了面貌。一九七○年,上海工人开始打造船工业翻身仗,到一九七五年的六年中,船舶的吨位和柴油机的马力都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总和。文化大革命前只造了一艘万吨轮,而这六年中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就造了四十四艘。到底是自力更生快,还是搞洋奴哲学快,不是很清楚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