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面对被现代化撕裂了的华人社会 -- 唵啊吽

共:💬60 🌺1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面对被现代化撕裂了的华人社会

    中国醒了,一个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文明被现代工业文明撞醒了。海内外所有华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剧烈变动中。农业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土崩瓦解,中国两千多年积累的社会资本忽然消失殆尽,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华人,隐约感觉到华人社会缺失了些什么。华人社会缺失的是什么?如何弥补?这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华人社会缺失的是一个社区的建设。让我们从儒教的“仁”学说起。

    一、 仁

    中国两千多年的农业社会伦理道德的核心,是儒家 的“仁”学。什么是“仁”呢?

    首先,“仁”是对人类社会的客观认识。《六書正譌》注:“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礼记·中庸》记:“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作为客观概念,归纳出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单独存在,而只能存在于社会中。“仁”从人从二,仁者人也,即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人才能成为人,这是对人类社会客观的描述,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客观本质。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离开了社会就不成其为人。现代人类学有关于狼孩的记录,表明离开了社会婴孩就无法成长为人。而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而不是人种发展史。人作为生物物种之一也有发展,那就是基因的变化,其变化比起文明史文化的变化要慢得多,而文化是社会现象,只有社会的文化,没有单个人的文化。社会是在共同文化下生活在一起的人群。

    其次,“仁”表述一种社会理想。《礼记·经解》中有“上下相亲谓之仁”。《韩非子·解老》中有“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说文》注释说:“仁,亲也。仁者兼爱,故从二”。即人类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人相亲相爱的社会。这与英文社会一词society类似,英文society源于法文société,société源于拉丁文societās,原意就是“友爱的一伙人”的意思。至今许多为了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社团依然用society来命名组织。

    其三,“仁”规范一种道德标准。《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前所述,理想社会是人人相亲相爱,那么道德标准就是兼爱博爱。爱自己就得爱别人。孔圣的逻辑很自然,既然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那么为了每个个人过上好生活,就得建设完善的社会。如果理想社会是人人相爱,那么道德标准就是要兼爱博爱。

    其四是政治方略,所谓仁政。如果仁是理想社会,治理社会当行仁政。《孟子》曰:“以德行仁者王”。这与西方现代政治理念相距甚远,现代西方政治讲究权力制衡,三权分立。为什么中西治国理念会相差如此之大呢?其根本原因是对人性认识的差别引起的。孔圣认为人性本善,而西方认为人性本恶,基督教认为人都是有罪的。所以儒家认为只要找个仁者为王就维持一个和谐社会,而西方认为没有权力制衡人的恶性权力就必然腐败。比如克林顿拉链门事件,对克林顿在美国人中的总体形象影响并不大,因为有制度限制总统权力,克林顿的能力也不错,在位时美国经济蛮好,而且,那是他私事,对公众事务影响不大。

    其五是和谐社会的构建。《礼记·大学》中讲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意修齐治平的秩序。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最小元素,人的素质是构建社会的基础。“人之初,性本善”,个人只要内省人心,找到人的本性,就可以成为仁人。故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所谓修身养性。孔圣的这套社会构建工程不是没有根据的。母爱和和男女爱慕是人的本能,是不带功利之心的爱。所以,在孔圣之前的人类社会基本都是以血缘和姻缘两个纽带来维系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原始社会就是以爱来维系的。本文谈到的“仁”的前两点,社会和理想社会,可以说是孔圣对人类文明社会历史得以维系的一个总结。如果每个人都找到这个本能的爱心,将此爱心灌注到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维持一个和睦的家庭。然后再推己及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家庭内人与人相亲相爱的关系外推到家庭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国家和国家的关系,那么,一个大同世界就建立起来了。

    社会就是一个关系网,每个关系链两端的实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国家,即一个复杂的社会,其关系网的实体包括个人,也包括各种群体,群体可以小至家庭,大至种族和国家。孔圣的推己及人的“仁”政社会,与今天联合国人权宣言的世界普适概念暗合。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称:“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于儒教“人之初、性本善”相印证,“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仁爱相对应。

    社会虽然复杂,但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就是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社团,社团组成国家。孔圣的修齐治平,就是由下至上地构建社会的方案。先秦的“国”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今天的“社区”,而“天下”相当于今天的“国”。《孟子》曰:“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礼·王制》:“五国为属,十国为连,二十国为卒,二百一十国为州”。如果州对应于今天的省的话,一州有二百一十国,那么国的土地就相当于一个县,人口大约和现在一个乡差不多。

    如果你在北美开车离开大都市,往往会路过一些小村镇,远远你就能看到村镇尖尖的教堂在村宅中如鹤立鸡群。在西方没有教堂的就不成其为村镇。西方现代社区依然是以教堂为中心。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各村落的习俗亦相异。北美社区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和谐社区。中国乡村和西方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教堂,但有祠堂。中国农业社会社区,以血缘姓氏为纽带。

    儒家的“修齐治平”,把国家和个人利益等同起来,如果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的完善息息相关。中国农业社会以“仁”学为基础的道德体系和社会结构,把社会财产关系置于血缘和姻缘关系之下,个人事务和公共事务浑然一体没有分界,所以没有所谓个人自由的概念,个人成仁成圣和社会大同是同一目标的不同层次,修齐治平就是由私到公,推己及人的四个层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故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叹。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圣认为仁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尊则,没有隐私的必要。西方人到中国,首先感受到的是没有个人隐私,进而感受到没有个人只有集体。这是文化冲击,文化背景不同,无关专制民主。实际上,孔圣是总结了他以前的社会现实,强调了血缘维系社会的作用。孔圣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同起来,梦想以仁政实现世界大同,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环境,把为个人奋斗和为群体奋斗于为社会理想奋斗统一起来,是孔圣“仁”学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

    与儒家仁政相比较,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马基雅维里的《王子论》,王子论认为君主治国不能依赖于君主对臣民的仁爱,而要依赖于臣民对君主权威的恐惧。这种论点至今是西方强权事实上实践的国际政治的基础理论。这种治国理论显然与人类道德伦理相悖,不像孔圣治国理论那样与伦理统一。《王子论》奠定的西方政治,是现实主义,而孔圣的政治理论,是空想。但是,从逻辑上来说,我们不能指望人类社会能够用一种脱离道德准则的政治体系来完善。美国国内政治依靠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但是,美国外交政策还是《王子论》的强权政治。为什么美国拥有毁灭地球若干遍能力的核武器以后,还要搞导弹防御系统呢,就是要把世界置于对美国核威胁的恐怖之下,就是《王子论》主张的社会秩序建立在对权威的恐惧之下论点的应用。

    孔圣把个人的素质修练作为建立人类完美社会的基础,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的社会构建方案,按照“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原则,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实践的一种向善追求。求仁,可以充实生活,完美家庭,建设社区,参与政治,一个一个层次地完善人生,完善社会。

    二、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说的是社会层次的利益关系。兄弟因为个人利益而在家争斗,但为了家庭的利益而并肩战斗。孔圣修齐治平的社会构建难以实现,是看到了个人和社会利益一致的地方,忽略了利益冲突问题。如果说孔圣的政治理论是建立在利益共同的基础之上的,那么西方的政治理论就是建立在利益冲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利益冲突,有了西方的阶级斗争理论,有了权力制衡理论,有了强权政治理论,有了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理论。所以,市场经济对中国信仰价值和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冲击,这是因为中国两千年儒教观念是就建立在社会共同利益之上的,而现行国际政治和国际市场运行基础都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之上的。

    孔圣的社会建筑在爱的关系上并不是空穴来风,爱是人的本性,没有爱就不能成其为人,仁者人也。但是,人有偏爱,利益圈子有大小层次不同。家庭之内有个人利益冲突,但可以搁置个人冲突共同争取家庭共同利益。家庭的利大了,个人分利就水涨船高了。家庭之间有矛盾,但为了乡里社区,可以和邻乡械斗。乡与乡有矛盾,但可以为民族和国家一起共御外侮。

    家庭和谐,使得家庭成员相互帮助支持,增加家庭收入和鼓励个人成长。社区和谐,社区内各家庭相互关照支持,使得各个家庭有了更多社会资讯和社会资源,国家强大了,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多的资源和产品,享有更多的和平时光。社会结构中那一个层次缺失,都会大大损伤社会资本。家庭对个人是重要的,对社会也是重要的。社区对家庭是重要的,对社会也是重要的。种族地位和国家地位对社区对个人都是重要的,对社会也是重要的。如果一个族裔没有一个组织起来的社区,他们社会和政治地位将永远处于弱势状态。

    社会就是一个关系网,社会中任何两个实体的关系都不只一个。两个人、两个家庭,两个国家都可以同时有合作关系和竞争两种关系,“兄弟阋墙”是竞争关系,是利益冲突的关系;“外御其侮”,是合作关系,是利益一致的关系。法制的着眼点是社会中利益冲突的关系,仁爱的着眼点是社会中利益一致的关系,一个完善的社会要处理好这两类关系,忽略任何一类关系都会使得社会动荡。强制前者的是警察,张扬后者的是牧师,一个社会少不了警察和牧师这两个社会职能。

    三、 社区

    不同的社区因不同的因素而凝聚在一起,或者是共同地域因素,或者是共同血缘关系,或者是共同文化信仰等等。但无论如何,社区是一些家庭的集合。

    社区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在北美社区围绕教堂来建设,在中国农业社会,社区以姓氏宗祠为中心。姓氏宗祠到了海外,变成了同乡会和公所等形式,组成了海外唐人街的一大风景线。而大陆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期间是以单位和生产队来建设社区。

    社区作用之一是强化共同文化信仰,提供家庭和个人的精神支柱,为“牧师”职能提供活动平台,“牧师”的社会职能通过教堂体布道和分享活动实现,通过单位里的政治学习和文娱活动来实现。如果个人有了精神或思想上的困惑而家庭成员无法解答,那么可以找牧师谈心,或找政治辅导员谈心,或者找请教公所的长者,农村祠堂也提供生活的精神支柱,提供一种社区的归属感,一种历史的认同感。社区是充实人生的基础。

    社区的作用之二是添加人生的人情味。婴儿出生,红白喜事,参军入学,但凡人生重大转折点,教堂周知,乡里周知,单位周知,总之是社区成员见面的话题。如果没有社区,人生就淡淡的,到政府登个记或注个册,登记出生、登记结婚,登记死亡,只是一个民政手续,缺少许多人情味。社区是丰富人生的基础之一。

    社区作用之三是提供某种程度的社会保障。农村某人要盖房子了,乡亲出来帮个忙。个人有生活需要,家庭成员帮助维持,家庭有困难,社区就会提供某种援助和支持。如某职工病了,单位工会就派人到医院探望,帮助解决生活困难。有了社区,个人和家庭都更容易渡过人生各种困难关头。社区是人生的一道社会安全保障网。

    社区作用之四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这在现代市场经济犹为重要。中国沿海经济得益于海外华人投资,得益于家乡观念。家乡观念,就是社区认同,血缘认同,文化认同的作用。农民工进城谋生,也是乡亲帮乡亲。欧州移民来到北美,先到教堂做个礼拜,马上就可以了解新地方的生活和商业信息,还可以在教堂内找到值得信赖的商业伙伴。华人到唐人街如果找到同乡会,很快就可以融入唐人街的生活和经济。商业就是建立在信任关系上的交易,如果缺乏信任生意就难以为续,而社区提供人与人交流和了解的平台,增加信任,开拓商机。社区是活跃人生的舞台。

    四、 现代华人社区的衰落

    华人在北美历史不算短,但许多华人依然游离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其原因之一就是华人公所维系的社区无法与西人教堂维系的社区竞争。同是美国公民,华人社区和西人社区有利益一致的关系,也有利益冲突的关系。在利益冲突竞争中,华人社区处于弱势,其原因之一是代表利益一致的血缘关系(同乡同姓是血缘)被市场经济中代表利益冲突的金钱关系冲淡了。“兄弟阋墙”多于“外御其侮”了。或者说,同乡会的“牧师”职能不如教堂的牧师职能有效。其原因之二就是北美税收制度对教会有倾斜,教会捐款是慈善捐款,有退税优惠,而同乡会捐款是会费,没有退税优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积累。同样是社区,唐人街的公所积累半个世纪,其公产比不上教堂的教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徒捐款要比华人公所成员捐款多,另一方面是教堂捐款有退税补贴。所以西方人社区的社会资本积累就快,而华人社区社会资本积累就慢。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平等的社会,那么华人比西人生活更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社区社会资本积累少而慢。教堂慈善捐款使用得当,可以提高和维持社区成员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参见唵啊吽《同样是一文不名,华人移民与犹太人移民有天壤之别》一文)。

    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基本重叠,住房旁边就是猪圈、牛栏和田地,清晨起床做饭喂牛一起干。以血缘为关系的社区很适合这种生产和生活在同一地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建国后,工业基础的建立,用的是单位社区,还是生产和生活在一个地方,在一个大院里。但这不是市场经济,人才难以流动,而且两地分居问题严重。那时钢铁厂工会组织看电影,和纺织厂工会商量好,订同一场电影,一个厂买所有单号的座位,另一个买所有双号的座位,这是单位社区于现代化工业格格不入的一个写照。

    改革开放了,劳动力流动了,生产地点和生活地点分离了,传统社区瓦解了。到公司工作是金钱交易,单位内物质刺激,金钱激励,单位内部人与人关系忽然变成了“兄弟阋墙”的金钱关系,中国社会社区一层忽然倒塌,政治辅导员和工会等社会“牧师”职能相继丢失,演变成一个不讲诚信的社会。为什么改革开放物质丰富以后许多人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幸福感呢?原因之一就是少了社区这个社会资本,少了社区提供给家庭的保障,家庭失去了历史认同实体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依托。

    现代化是全球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走入中国,走入家庭,走入人生。但是中国社会还没有适应这一经济基础的社区。无论是海外华人还是大陆华人,都面临重建华人社区的困境。

    五、 教会社区

    美国政府对教会慈善捐款退税有巨大的社会收益。教会以信仰道德为纽带建设社区,减少了犯罪率,减少了政府维持治安的成本,是国家建设与社区建设利益一致的地方。教堂凝聚的社区同时积累了社会资本,润滑了市场经济。按照制度经济学理论,好的制度安排有较低的交易成本,而教堂社区对社会道德诚信的建设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更重要的就是一个运行适当的社区可以保障和维持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这是人类经济和政治活动的目的所在。

    以信仰道德为纽带建立社区比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社区更适应市场经济。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高度流动性,使得血缘关系被时空距离稀释了。四世同堂的农业家庭被现代的核心小家庭取代了,金钱关系成为强关系,没有信仰道德难以维持血缘关系。所以,信仰道德建设是全球化进程中比较合适的社区建设途径,反过来也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保存家庭传统的重要手段。

    海外华人有各种各样的社区组织,如同乡会,姓氏公所,商会,专业人士协会等,但都不是以信仰道德为凝聚力的纽带。海外华人宗教信仰缺乏西方宗教那种社区作用,停留在文化层面而没有进入社区这样的社会结构组织。佛教讲究缘分,没有西方教堂那种积极传道扩张的传统。

    综上所述,海外华人重建现代化社区,最可取的途径是以信仰道德为纽带凝聚社区,而在法律上一定要注册为教堂。笔者随便翻开地方的黄页教堂一栏,找到有各种流派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伊斯兰教,有犹太教,等等,就是没有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没有适用现代社会那种社区建设功能和组织形式。

    华裔可以加入和创办华人的基督教和天主教,这样也可以更容易地融入当地文化,但这个过程是去中华文化的西化过程,是消除对华夏文化认同感和脱离华夏历史归属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保持华夏文化进入多元文化的社会,而是一个去华夏文化被西方文化同化的过程。笔者并不反对华人加入基督教和天主教,只是认为这个过程太艰苦,完全是重新社会化过程,要把以往的文化烙印消除掉,再重新适用新的文化观念。并且,按照唵啊吽《中西宗教差异的语言因素》一文,西方宗教与华夏文化格格不入。

    另一途就是唐人街佛堂改革,佛堂要面向社区,面向家庭。一是要注册为教堂,慈善捐款要有退税。二是要有稳定的家庭参与的周日常规活动,三是要组织一家老小个个都有合适日程的活动,四是要有星期日学校传承文化。

    但是,对于广大无神论者来说,以上的途径或许都不合适。对于这部分海外华人(估计是大部分海外华人),可以组织无神论教会。美国在法律上承认承认人本主义是宗教,所以无神论者可以在美国(不是所有州,是大多数州)建立人本主义教会。只要能注册为教会,叫人本主义和儒教都可以。对于法律不承认人本主义为宗教的州或国家,华人不妨建立禅堂以注册教堂。禅宗虽然也有超自然色彩,但现代心理疗法与坐禅相通,这是学术界承认的事实,所以禅宗可以归为华夏人本主义一脉。西方基督教流派甚多,其中有些流派是相当人本主义化的,教堂基本是社区的社交场所,鉴于这个事实建立人本主义的禅堂应该是可行的。佛教“人人皆有佛性”与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相通,参禅找回人的本性就是找到佛性,与儒教三省吾身修身养性相通。如果当地能够注册为儒教教会,则儒教也可以作为华人建立教会的一个优先选择。

    华人慈善家很多,笔者旅游各地,到处都看到华人慈善家捐赠建造的佛寺和佛像,如果有华人慈善家捐赠建立华人社区华夏文化类(儒道释和人本主义)的教堂,那对华人社会是功德无量,对华人经济圈的道德诚信建设也是促进。

    有学术研究表明,基督教各个流派中,越是宗教狂热的教派,其教徒捐款越多,国际伊斯兰极端教派资金源源不断可以是这个论点的一个旁证。所以,人本主义教堂建设先天不足的就是捐款基数可能会较低,这个资金运作是教堂能否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没有持续的资金流支持常规的教堂活动,则教堂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并不是说人本主义教堂无法克服这个困难。如“共同的道路”(United Way)不属于任何教堂(当然不排除许多捐款的人是教徒),其募捐活动非常成功,其方法之一就是公司捐助和工资扣除,由于所捐的款用于当地社区建设,公司捐款成为公司地方市场公关开销之一。另一个例子是红十字会,慈善捐款完全是人道主义的。人本主义教堂慈善捐款运作,应该与根据当地税法和社区兴趣相适应。

    唵啊吽于2008年正月初十

    关键词(Tags): #儒教#人本主义#落地生根#社区通宝推:脑袋,

    本帖一共被 1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海外华人需要一种划清界限,相互扶持,排除异己的机制

      华人需要一种划清界限,相互扶持,排除异己的机制。

      传统的佛教,道家重个人修行,对内,不对外。

      西方教可以,但信了就先输了。

      共产主义,分阶级,不分国度,不好用。

      百人会之类的没有扩展能力。

      同乡会跟不上时代。

      还真难。

    • 家园 这个税务制度, 中国以前也是有的。 家族宗庙的产业是抄家

      也不入官的 (见红楼梦)。

      而中国人的宗族系统的很多功效和教堂是类似的,提供一个community。但是以宗族为基础的这种结构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了。

    • 家园 撕而不裂
    • 家园 何谓撕裂?

      华人又不是只有儒家这套把戏。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宗教不一样

      补充一下,两者本质上就不同,又如何在形式上模仿他呢?

      • 家园 不是模仿,而是适应西方的税务制度

        不是模仿,而是为了适应西方的税务制度注册为“教会”。也为了沿承华夏文化,让释道儒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发挥其社区建设功能。

    • 家园 教会不过如此

      宗教在我看来总是非常可怕的词汇,最典型的莫过于伊斯兰教,教徒为了上麦加朝拜,每次都发生踩死人事件,结婚也不自由,娶了伊斯兰人就必须入教,只要信伊斯兰教的,各种各样的仪式没完没了,不禁纳闷他们还留下多少时间做生活中的正常事情。

      西方的天主基督相比之下好一些,不过也是每个周末都去教堂。刚来美国没入教的中国人,常遇到被宣传入教被布道的事情,给人被束缚的感觉。

      而我们东方的文化中,无论儒还是佛,都没有这么生拉硬拽的方式,而是凭文化自身的涵养,吸引人们主动前往。尤其是儒家文化,在国内长大的人,没有经过想宗教那样强制性的某某时间必须参加活动,某某节日要干嘛干嘛,但儒家的文化已经不知不觉、深深渗透到每个人的骨髓里。这就是真正文化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西方、中东的宗教显得很猥琐,宗教势力要存活下去,于是要不停地布道、吸引捐款、把钱投入各种活动去更多的布道,要的就是扩展自己的势力,本质上跟一家盈利的公司没什么差别,只不过,他们利用了人们心里的脆弱(或是孤独,或是需要一个精神依托)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家园 圣人不死,大盜不止。
    • 家园 干脆再搞一个中共旅美支部好了

      也是所谓的civil society嘛

    • 家园 您的想法似乎是建一个“儒“党?或“仁“党?

      有理论指导,有组织,有政治要求,又是无神论,我觉得就是一个政党。

    • 家园 【原创】有组织的宗教与没组织的宗教

      不久前一次与一位来自拉美的同事酒后聊天,在抱怨他的一个日籍前妻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词,说是他的日籍前妻对拉美人(天主教)的organized religion的不能理解等等矛盾。 虽然我心里说,我也不能理解,但对这个概念却深深地留下了印象。

      一直我的宗教观是类似于“心中有佛”那种的偏向于自觉自愿的形式,对成群结队靠形式代替信仰有种发自内心的轻视,认为虚伪,甚至给别有用心的歹人以蛊惑人心的大好机会。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不能说事实一定不是这样的,但心中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多少有少年时在国内受的教育的印记,以及被中国历史上对门,教,派等的主流观点的长年熏陶。

      出国多年,看惯了海外教会的众生相,虽然对此已习以为常,甚至对国内的轮教与TG之间的纠纷也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冷眼观之,但对于大规模的教会活动与形式仍然不能从心里认同。真正的触动是听到这个 organized religion 词之后。

      楼主的文章进一步打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感悟到的几点有:

      1。当代社会的宗教其主要意义在于形式,心中那块天地其实反而不那么重要。重点在于组织,在于规模,其含义有史以来多大同小异,只要不太离谱就可以了。

      2。现代的民族国家概念是西方近代启始的,而其他文化仍是以宗教信仰为凝固力,而且在这个世界上还占有很大比重。而这个世界正在越来越多地回复到文化的对抗而不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的对抗中去。

      3。东方文化更偏重宗教的个人修养,而对大规模的组织力很排斥。也可以说,这种特点不是东方文化自发的,而是与东方文化下的统治文化息息相关,即统治文化只能容忍宗教文化为低级活动,不能超越统治文化本身。 这与西方古代的以教宗为正统确认统治地位的文化完全不同。

      4。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够有效地将西方类宗教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传统结合并形成统治上的凝聚力的,唯太祖莫属。其身后中国的统治文化在失去了类宗教成分后凝聚力开始下降,形成真空。

      5。回到楼主的文章,随着国门的开放,华人不论身处海外还是国内,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东方文化与西方多种文化,东方宗教与西方多种宗教之间的对撞,较量与取舍。 更重要的是这些冲突直接与华人的文化定位息息相关。 换句话说,西西河如果以普及中华文化为己任,就不可能抛开宗教这个问题,因为西方文化的中心是其宗教文化,而且是Organized Religion。

      综合以上所想,我们可能要得出一个非常会被拍转的念头,就是从泓扬中华文化的角度看,加入西方基督教固然是多数华人的无所选择下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东方宗教从规模从凝聚力上的确没有可匹敌的选择。因此,任何在东方文化基础上的宗教尝试都应该被鼓励而不是被拍砖。而且从形式上,尤其是组织形式上,从捐款到规模上都要吸取非东方宗教的长处。 这虽然会让联想起那位拿捐款给自己娶小老婆的某“教宗”,但如果刨开各个宗教,有那个宗教是干静的呢。只能说,我们的眼光受到了太多的政治干扰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地方。看当今,大批华人不顾中华悠久的历史积累,一窝风的加入基督教,走上了与非洲落后野蛮部落后代们殊途同归的一条路,还有比这更让人痛心的么?

      人自尊才会被人尊敬。 西方,包括东欧,中东等文化圈对东方文化始终认为处与半文明状态的这种岐视很大一部份是来自于东方没有发展出大规模有组织宗教这个事实。 正确与否不论,但在美国这个宗教自由的国家,这种岐视是很难反映在表面的。许多被揭露的岐视多是与中国屈辱的近代史,黄种人的身材面貌,经济的不发达等有关,于是有志者往往以强国御辱为最高诉求。 但真正的深层心理是落在文化上,我们在河里争论哪个文化高下之时,殊不知人家甚至经济最不发达的南美国家仍然认为东方文化是低等文化,就是因为东方的宗教没有发展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匹敌的有规模有组织的宗教。

      从另一角度讲,华人在海外最为斤斤乐道的尤太人,往往只看到其对财务,教育重视的一面,以为其凭此而得到其地位,殊不知尤太人最为特殊的地方恰恰在于其宗教的强大,其自诩为上帝的选民,自然高人一等。华人子弟不论多么等干在地位上是不可能提高的,这与参不参政的关系也不大,皆因西方国家的内在文化是其宗教而不是其政治,更不是其军事。

      说到这,估计要砖如雨下了,但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本文没有给某“教宗”翻案的目的,正相反,已经臭名在外的说明其凝聚力发展的还是不行,与历史上多数宗教,门会派一样,在太祖教义的余威下灰飞烟灭了。但是太祖的教义在当今的世界潮流下,由于其固有组成部分中的西方部分正在式微,而不可避免的走了下坡路。因此,海内外无数能人志士至立于重新定义太祖文明以重振中华文化。 本文只是希望在这个过程里,最重要的,也是太祖最为拿手的,偏偏在于组织性,纪律性。 而本着万马齐喑的精神以有利于time to market,对非太祖系列的宗教也不应压制,而在于培养,扶持。我想太祖的意思也不会是一万年不变,更重的是如何能够产生与非东方文化相匹敌的宗教,凝聚力。

      在此登高一呼,河教在此。

      元宝推荐:范适安, 通宝推:唵啊吽,
      • 家园 有道理。星云法师的佛光山就是类似的有组织的佛教

        但是佛教的教义太消极,有点精神上的自我骟割的味道。国人如果都信进去了,我们在精神上会向印度人靠拢,还是不能和基督教伊斯兰教这种积极进扩张击性比较强的宗教抗衡。这种宗教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普通平民,因为他们消极柔顺,但国家面对外部竞争时,国民就显得过分柔弱,不能面对外部挑战。印度人通过绝食来争取独立,这是他们的宗教思想不能对外部挑战提出一个有尊严的解决办法的例证。

        我还是觉得我们应该复活儒家,做一些现代化改造。只是儒家没有天堂和地狱来勾引和恐吓人,对社会草根阶层的约束力不够。理想状态是中国社会精英变成改造后的儒家门徒;社会草根还是需要一种类似基督教的一神的宗教,这些可以从中国道教和古神话来创造一个,按基督教标准来量身定做,把黄帝或是盘古塑造成唯一大神,同时要借鉴大法功营销经验。李大师能在10年间把一个气功组织变成一个准宗教组织,发展了据说几千万教徒,可以看出这种结合中国古文化和一定现代知识的新宗教,其生命力和扩散能力是非常强健的。如果以政府资源来推动这种宗教的建设,可以预计会非常成功。宗教阵地如果自己以无神论为借口不主动占领,就有别人比如大法,地下教会帮你占领,老百姓的宗教需求是刚性的。这会搞得很被动。

        如果新宗教能到藏人和维族中慢慢传播开来,他们和我们汉人成了教中兄弟,藏独姜独就有可能彻底根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