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黑马Sony -- 晨枫

共:💬43 🌺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黑马Sony

    两年多前Sony买下了Minolta的相机部门。Minolta一直是日本相机界的“受气包老三”,技术上有一手,但市场上就是做不上去,在市场上吭哧了那么多年,最后到喀嚓的时候,还是离Canon和Nikon差一大截,弄得Canon和Nikon都没有兴趣来群殴这个老三。但Sony是消费电子业的微软,技术和资金都不是Canon或Nikon可比的。Minolta的DSLR技术加Sony的CCD技术和营销网络,岂不是一个无敌组合?

    两年多来,Sony已经推出了A100、A700、A200/300/350等DSLR。A100是Minolta 5D的自然延伸,A700是Minolta 7D的自然延伸,不算Sony的。但A200/300/350是“真正”Sony产品,从中可以看出一点Sony对DSLR市场的思路。

    Minolta有DC生意,但Sony的DC生意更大。Minolta有DSLR生意,Sony没有,但Minolta DSLR的CCD芯片就是Sony的。DSLR不仅是芯片,还要一整套图像处理系统、单反“底盘”,更不用说镜头。Sony和Minolta在镜头上的恩怨以前说起过,这里不再重复。Sony把Minolta的DSLR“底盘”拿过来,到底打算怎么办,这一直是人们拭目以待的问题。走Minolta的老路是不行的,要是老路能走通,Minolta当年也不至于喀嚓了。但新路是怎么样一个路呢?A200/300/350揭示了一点端倪。

    Sony号称在消费电子里走精品路线,其实除了XBR电视机以外,Sony并没有什么精品。Sony虽然没有DSLR的经验,但DC的经验还是很多的。DC生来就是平民化产品,携带轻巧,使用简便。DC上很多功能“领先”于DSLR,可以翻转的机背LCD至今没有任何DSLR采用,尽管这在低位、侧位、高位取景时很有用,可以取代angled view finder。用机背LCD取景在DC上早已普及,但到最近才在DSLR上以Live View的面目出现,像Canon和Nikon的Live View还是三心二意的,只是作为辅助取景手段,而不是主要取景手段。Sony的新路就是把DSLR做到DC化,或者说,新的Sony DSLR与其说是DSLR,不如说是套着DSLR壳子的DC。

    在价位上,Sony疯狂杀价,A100套机有时只有300多刀,和不算高档的DC都有一拼。在技术上,A200/300/350不仅把Live View作为主要取景手段,还提供了一个可以分两段拉出的机背LCD。虽然还不能翻转,但已经进了一大步了。A200/300/350把Live View作为主要取景手段,光学取景器虽然还在,但又小又暗,简直就不鼓励人使用。A200/300/350还继承了一个DC的特点:高ISO的噪声很大,这就不是优点了。不过这不是本质上的问题,假以时日,采用APS-C芯片的Sony DSLR没有理由不能做到采用同样芯片的Nikon的低噪。除了D3,Nikon DSLR的芯片本来就都来自Sony。

    Sony的DSLR的DC化路子很有意思。DC和DSLR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分,DC代表着“懒人哲学”,尽可能自动化,尽可能简便化,好比自动档的汽车;DSLR代表着“精益求精哲学”,尽可能多的用户调整,所有自动功能都可以手动超越,好比手动档的汽车。从汽车市场来说,DC或许代表着正确方向也没准。不过。汽车市场的另一个类比所揭示的就不一样。Acura可以说是更加“高级”的Accord,Lexus可以说是更加低价的BMW。多年来,Acura一直挣扎着突破头顶上的“玻璃天花板”,Lexus显然更加成功,不过不在销量上更加成功,至少在形象上如此。Sony自我把DSLR降到“玻璃天花板”以下,或许下面的世界更精彩,但下去容易,上来就难了,DC化的Sony DSLR将同样面临“玻璃天花板”的问题。当然,上去不是唯一的路,说不定Sony的心思是向旁边冲出去,打出一片新天地。

    Sony还出了一个怪招,A300只在Sony Store卖,别处不卖。Sony Store是Sony在北美的一个专卖店网络,但我还真不知道他们生意有多好,看上去BestBuy、FutureShop、Circuit City的生意要好很多。Sony是想把自己做成Apple那样的品牌,但Sony不是Apple,这条路不知道到底会通向哪里。

    刚订购了40D,自然还要配一些附件。到本地的相机店里,买了一条OpTech Super Classic背带,这是厚neoprene做的,弹性好但不bouncy,有硅胶的小studs,在肩上不滑。还买了一个Lowepro的4S镜头袋,可以别在S&F的腰带上,用来装24-70镜头,免得老是要到背包里拿进拿出。这些东西最好亲眼看过、试过再买,网上不大好判断。买好后,和店里的人聊天,她说Canon和Nikon的销量大体相当,Sony要低得多,基本上都是老Minolta的人。

    DC化的Sony DSLR可能使一些老Minolta的人叛逃,但老Minolta的人不多,要是多的话,Minolta也不会喀嚓了。Sony要另辟蹊径,但Sony的赌注能成功吗?

    关键词(Tags): #Sony(当生)#Minolta(当生)#摄影小札#班门弄斧元宝推荐:老马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索尼应该不是单纯自降身价,

      应该还是为继续向上攀登做了铺垫。

      现在索尼保留原有的“G”系列镜头,向70-200G这样的机械光学双满分在索尼手中升级了超声波,也上了号称最好的70-300镜头的70-300G,更厉害的是索尼居然首次推出了“原厂搭副厂牌”的镜头--卡尔蔡斯系列!有人怀疑这只是买的牌子,在日本生产。但是无论如何,我绝对相信标上那个蓝色标志的绝不会差!作为尼康的使用者在这点上我是比较羡慕索尼用户的。那些指着300美元DSLR的相比不会去买那号称70-200规格中最贵的70-200G吧?

      当然,不管它怎么好,我还是不会换成Sony的,不知道我是不是特例,拍风景拍多了居然迷上了望远镜。现在我出门Trekking的时候相机镜头没得选,D50+Tamron17-200+70-300VR,然后从柜子里的十个望远镜中挑出一两个来带上

      • 家园 SONY现在还在pay以前的债

        carl zeiss也好,T花也好,SONY在只做DC的年代,在DC上用得太滥了.什么档次的镜头都CZ T*,那啥镜头才真是自己的压舱货呢?C家的红圈才出现在几个DC/DV上?G可是以前人家的牌.SONY现在也慢慢将不入流的DC镜头改标SONY lens了,不过要形成CZ T*才是SONY的顶级镜头群,并让大家接受,那还得点日子了.

        • 家园 这就是Sony的大众市场品牌心理在作怪

          以为只要把响亮地牌子一贴,就万事大吉了。这骗得了一时,但骗不了一世。大众不一定有识别能力,但总还是有有识别能力的人的,而大众自己识别不了,就听他们的,最终挂羊头卖狗肉还是要穿帮的。Sony把Zeiss牌子这样糟蹋,最终就是没人把Zeiss再当一回事了。还记得Schneider吗?这曾经是很响亮的镜头牌子,在Samsung手里胡乱弄了几年,现在人家反而要问:who is schneider?

          Sony已经成了一个“做市场”的公司,殊不知,在品牌没有打响之前,市场营销之类的噱头最好靠边,要靠实干、实货才能打品牌,这之后才有市场营销的事。Sony本末倒置了,在用大公司的做法经营小市场。

      • 家园 70-300G现在争议很大

        不少人觉得对不起这个G,其实主要还是价格虚高,单论成像比100-300APO提高有限,重了不少,性价比不太高。要是更便宜一些,估计就没这些口水了。

        很有可能以后再新出的G系列头不再是sony的顶级系列,而是在卡尔蔡司之后的第二档。从老美家过来的摄友可能不是太好受,me too,至今还没有一个G头。。。

        • 家园 估计G系列也有顶级呀,

          70-200G不就是吗?但愿70-300G能慢慢降到合理水平。不过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估计G系列确实会慢慢降级,70-300G可能就是一个开始。

          • 家园 70-200G是美家的头啊,70-300G是sony的第一个G

            对比一下同期和之前蔡司的几个头

            85/1.4, 135/1.8, 24-70/2.8

            G的第一个是非恒定光圈。。。这就很清楚了

      • 家园 关于Sony的Zeiss头,只能说:存疑

        不为别的,只为了一点:Zeiss从来没有做过多少变焦头。Zeiss再牛,还是牛不过“实践出真知”。没有一定的产量,没有做过足够多的品种,就凭Zeiss的牌子,就一定比Nikon、Canon牛?我只能存疑。

        相机界里不乏变态之士,如果哪一个头确实牛,自会有人想方设法对接,哪怕这头和机前世就没有缘分。老Leica M头、老Pentax头接上Canon DSLR的多得很,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花那个功夫接新Zeiss头,或者70-200G。或许我孤陋寡闻了。

        相机和镜头科技也是用进废退的。Sony现在主打低端市场,很难想象可以借助N年前的Minolta高端镜头“自然”地打入高端市场。这不是一个“加超声波”那么简单,不然当年Nikon转型超声波镜头也没有那么艰难了。

        • 家园 全电子接口的镜头,很难有价值转接

          除了EF镜头可以接SA口---因为sigma仿冒了EF接口的电子信号.其他镜头,许多在转接后存在1个问题:光圈不能收缩,因为没有拨杆的年代,镜头需要正确的电子指令来收缩光圈.这个基本是致命问题了.防抖头,不必说,防抖也没了.因此,基本不管多牛的头,除了几个大光圈定焦可能有价值外,转接价值都基本丧失.

          • 家园 这种转接99.99%不是从实用价值出发

            而是从centimental value出发,所以很少出自靠摄影吃饭的专业人士,而是出自钱和闲多得发愁的人士。这种老镜头转接通常只能用全手动,加手动在镜头上设光圈。

        • 家园 我也有怀疑,

          我刚看了蔡斯网站,ZA镜头的德国血统可能远比我们想像的少。这个页面里面没有ZA系列,比较怪!

          至于没有转接,是因为美能达的卡口和佳能的比较类似,比较大,比较浅,适合转接其他镜头,而美能达卡口镜头却难以转到其他相机上。同样的原因,佳能镜头也绝少转到其他相机上。

          不过卡尔蔡斯决不能小看,据说他们的光学软件,制作工艺,检测方法都是一流的。这些尼康和佳能都难以比上。蔡斯也不是没有高科技,只不过和日本工厂侧重不同。我所了解,蔡斯很早就生产过内对焦的AF镜头,也最早生产带防水膜的望远镜,带“介质膜棱镜”的望远镜,和物镜筒公用光路的激光测距的望远镜。

          • 家园 ZA可能根本就没有Zeiss血统,只是挂了Zeiss的名目而已

            要是没有猜错,应该是原Minolta人马被Sony收编之后的产物。Sony拥有Zeiss镜头牌子的权利,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称其为Zeiss,不等于这就是一般人们所认为的Zeiss。这和大众把本特利买下,到原存的Arnage“死绝”后,现在的本特利和原来的本特利一点关系也没有。

            Carl Zeiss当然不能小看,问题在于,Zeiss的强项在于光机,或者说在于工业镜头(如显微镜、光刻设备),相机镜头上,Zeiss只有中幅哈苏镜头还在做,其他都放弃了。工业镜头和相机镜头是近亲,但不等同。哈苏镜头也不以变焦为特色。所以Zeiss依然缺乏变焦经验。

            镜头的设计已经高度专业化,相近但不相同就是足够的距离。Schneider、Rodenstock在大幅机里独占鳌头,但就是不涉足中幅机,35毫米根本碰也不碰,Samsung的Schneider不算的话。Canon只做35毫米,中幅、大幅碰也不碰。Nikon比较勇敢,没有中幅镜头,但有大幅镜头,质量不比Schneider和Rodenstock差。大幅镜头同样用于放大机,不光是台式放大机,还包括商店里成批作业的扩印机。

            回到Zeiss,还是同样的问题,除非Zeiss认真做几个35毫米的变焦镜头,挂Zeiss名字的变焦只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在Contax时代,Zeiss是做35毫米镜头的,但坚决拒绝碰变焦,后来勉强做过一两个小变焦,记得只有两倍变焦,不超过三倍。Zeiss的理由就是:变焦对Zeiss坚信的光学质量的损失太大,有违Zeiss的声誉。Zeiss的顽固甚至延伸到自动变焦镜头,拒绝自动变焦,所以Contax的自动变焦是前后平移焦平面,这样镜头就不用转动了。“真正”的Zeiss顽固至此,很难想象他们会与“业余”的35毫米变焦镜头同流合污。

            不相容镜头“嫁接”通常只用于legacy镜头,即已经失传但人们依依不舍的老镜头,Canon镜头绝少符合这个特征,喜欢Canon的镜头到这个地步的,通常都是昂贵的高级镜头,买得起镜头,再买一个Canon相机就是了。Canon镜头转接到其他相机自然少见。同理,新Nikon镜头上也绝少发生这样的事,只有老Nikon镜头才有这种事。但Minolta 70-200G足够接近这个定义了,主要是Sony DSLR除了A700还可以,其他的都“不配”这么高级的镜头。

            望远镜的镜头同样和相机镜头相近但不相同,除了Zeiss外,Swarovsky和Steiner也是望远镜的佼佼者,算上步枪瞄准镜的话,还有Leopold等。它们一个也不碰35毫米相机镜头。

            • 家园 一点关于望远镜和德国光学厂的小知识

              卡尔蔡斯的变焦镜头,不能说太多,但是够成系统了

              C/Y卡口的

              28-70/3.5-4.5

              28-85/3.3-4.0

              35-70/3.4

              35-135/3.3-4.5

              40-80/3.5

              70-210/3.5

              80-200/4.0

              100-300/4.5-5.6

              N系列的比较现代点

              Vario-Sonnar T* 2,8/17-35 mm

              Vario-Sonnar T* 3,5-4,5/24-85 mm

              Vario-Sonnar T* 3,5-5,6/28-80 mm

              Vario-Sonnar T* 3,5-4,5/70-200 mm

              Vario-Sonnar T* 4,0-5,6/70-300 mm

              望远镜方面Steiner广告确实厉害,实际上光学较差,而且全塑料做工。Steiner确实有一次为美军提供过军用望远镜,但是后来美军德军都再也没有采购过他家的,据说坏了只能扔,不能修。现在美军主要用富士龙,德军主要用蔡斯的子品牌Hensoldt。视得乐的慢慢坏完后就不会再出现在军中了。望远镜头三号有两号产镜头--徕卡和蔡斯,Swarovski就比较单纯。尼康应该能排第四,是唯一能和说德语的人竞争望远镜的,而佳能的产品线非常短,但是非常有特色--全部是防抖望远镜。Pentax的没有旗舰产品,但是有些非常有特色,奥林巴斯的望远镜好久都没有新产品了,现在索尼是四个生产DSLR的牌子中唯一一个没有望远镜产品的。

              不过望远镜和照相镜头相差还是远,望远镜物镜3片顶天了,但是有的有非常复杂的目镜,现代的照相机恐怕已经没有3片的镜头了吧?

              Schneider Kreuznach生产的中幅镜头非常多,现在禄莱的还在产的镜头全是Schneider Kreuznach的,而且也有自动对焦的。标着“徕卡”的移轴“PC Super Angulon 2,8/28”也是它产的,这个镜头还有几乎所有单反卡口的卖,但是非常少见。

              • 家园 多谢指出

                没想到Zeiss还有那么多变焦头,看来我太武断了。不过这里面除了一个Vario-Sonnar T* 17-35/2.8外,都不是2.8的,恒定最大光圈的也只有C/Y的两个,这离通常的专业标准还相差较远。不是说这些镜头就不如日本主流厂家的2.8,但就像汽车一样,Lotus说得再天花乱坠,和Ferrari一比,马力不足就是马力不足。

                Leica望远镜是不是收购了瑞士的一个什么Koch还是什么牌子的?Canon的稳像望远镜是优点怪异,图像不晃了,但好像在浮动。Fujinon也有稳像的。

                Rollei中幅的镜头是一直就是Schneider还是从Zeiss改过来的?原先印象里Rollei 600x系和Hassy一样是用Zeiss镜头的……

                • 家园 contax比较背时,

                  要是现在还活着,估计会有比较现代的镜头群了。

                  Leica收购的是瑞士的Kern,主要生产的是测绘和军用设备,不过好像也在eBay上见过Kern的镜头,我估计现在徕卡的Geovid系列激光测距望远镜就是源自Kern。据说现在汶川寻找失事直升机的激光雷达也是徕卡的。

                  佳能的防抖望远镜10X42L据说色差比三大顶级的还小,但是防抖技术比较独特,和佳能防抖镜头的不同。是使用的早期摄像机的技术,柔性管子用两片玻璃片盖住两头,中间冲上矿物油,然后使用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玻璃片抖动抵消抖动。富士龙的Technostabi和尼康的Stabileyes实际上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包胶不同。这个用的是移动棱镜的技术,比较接近防抖镜头。富士龙还有陀螺仪的Stabiscope系列。Stabiscope系列太贵,没见过,也不太了解。防抖能力,富士尼康的是3度到5度,佳能的是0.7度,所以佳能的是“防抖”,富士龙的不光“防抖”,还“防晃”,所以部分型号有个按钮可以把防抖能力限制到1度,这样不但便于最终运动目标,也可以防止“图像浮动”产生的“晕船感”。但是我从来没感觉到过晕船的感觉。目前我手头最好的望远镜就是尼康的Stabileyes14X40,优点明显,是我最常用的望远镜。再就是防抖镜之王,蔡斯20X60s,尽管是九十年代初期设计的,但是绝对无敌!成像肯定没的说,而且是独特的机械防抖,按下按钮之后能提供五秒的防抖,防抖效果可以使此镜达到4倍望远镜的效果。唯一的两个缺点,一是太贵,接近五千欧元!二是这个镜是为奋进号航天飞机上使用设计的,所以没有设计成防水的。

                  很久以前Rollei就同时使用蔡斯和施耐德的镜头,基本上常用哈苏的常用镜蔡斯都为禄莱生产,但是快门到1/1000的PQS系列都是施耐德的。现在禄莱AF化后,所有AF中幅镜头都是施耐德的。

                  佳能防抖

                  [IMGA]http://images.netshops.com/mgen/master:CNON006.jpg[/IMGA]

                  富士龙防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尼康防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防抖望远镜之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