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今风细雨话经济(7)民主,劳动力与创新 -- 鼎革

共:💬170 🌺2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正如我下面举的例子一样

            西方现代通过教会记录以及税收记录重建了乡村的模型,任何对近代经济的考察都能建立在极度的细节和大量的统计数据基础上

            中国直到现在,有几个人在做这个工作?

            高高在上的说几句美丽的词藻,对于基层的实际数据一点也不涉及,就这样子还谈经济史呢

          • 家园 呵呵,抬抬杠

            陈先生这首诗的意思不是说,搞中国史的人不应该出国去搞。恰恰相反,中国的历史研究当时中国国内的学术界已经落后于西方甚至日本。所以才是耻。所以陈先生自己才会出国留学学习。如果还是闭门造车,那岂不是无耻之耻,无耻矣。更何况,这一百年,西方史学自己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跟上潮流是非常必要的。

            至于黄宗智,老实说,我既不是学经济的也不是学历史的,所以不好判断他的水平。不过如果他真是个大忽悠,能在加大忽悠到讲座教授,那西方史学界岂不是“羞欲死”了。

            • 家园 是的,花

              我和你对陈的意思的理解完全一样,何来抬杠之有。

              至于黄宗智,我对其史学方面成就,无法评价。经济学方面,鼎革MM的专业意见,前面已有,我不认为有什么疑问。

              • 家园 经济学只是社会科学的一种

                而二十世纪历史学的研究,特别是年鉴学派以来,越来越包罗万象,几乎涉及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你看布罗代尔的书,就好像在看百科全书。不同历史学家用的方法会有不同。比如我看黄的文章,似乎更多采用的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这和经济学有很大不同的。所以就算经济学家看不上,也没什么奇怪的,也不能说他的文章没有价值。更何况楼主的判断知识基于文章发表之类的,并不是基于内容。

                另外,似乎很历史学家更喜欢长篇大论,而不是一篇一篇的文章。比如布罗代尔的博士论文,就是两大厚本砖头一样的巨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很多有名的历史学家,他们的pulication列出的主要是专著,而不是文章。

                • 家园 是的,经济学并不排斥经济史学研究

                  经济学里面经济史方面可以传世的名作,也有不少。典型的如在经济史方面的研究而获得炸药奖的诺思,弗里德曼的煌煌巨著《美国货币史》等。

                  但是您既然做学术的,应该知道术业有专攻这个道理。

                  我并不曾看过黄的其他著作,也不准备评价其史学水平。仅以我看过的那篇文章而言。水准很差。我不喜欢评价人的动机,不过很多人在国外谦虚谨慎,一回国就老子天下第一,这个现象是很常见的。

        • 家园 这倒有意思了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近代西方的数据记录以及模型主要来自教会的记录以及税收,可以说整个近代经济结构的研究都是基于这一基础

          既然你正准备发一篇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文章,而且数据刚收集完,我倒是很有兴趣知道你的数据来自哪里。实际上据我所知,按照现代学科方法收集整理的中国近代乡村数据好像就一个来源

          另外就你最后的一句诗歌补充一句

          我读中国历史的最大感想是

          最好读西方写的,或者完全按照西方现代方法结构写的论文

        • 家园 余英时是思想史的,和黄不好比

          何炳棣更好一些。

          黄是历史学家,也和经济学家不好比。不过有意思的是,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往往不像经济学家那样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西化改革。

          杂志的影响因子不同行业更不好比。我是学物理的,我发的所有文章,甚至烂文章,的影响引子都超过2。可是学生物的经常可以搞到几十的影响引子。

          • 家园 至少在历史学科内是可以比较的吧。

            我的一个熟人,WARWICK大学的Stephen Broadberry,现在年纪也就是50岁左右,大概在Economic History Review(影响因子是1.17)这个级别的历史期刊上发了大概40篇。

            黄宗智出国不可不谓早,出身不可不谓好,竞争不可不谓小,也就是这么点现眼的学术成果。

            现在,掉过头来用这么十几篇自编自导,自拉自唱的东西跑回国内来当长江学者。

            我骂他几句是应该的!

            • 家园 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学竞争永远比较小

              现在出国留学的这么多,有几个是学历史的?

              所以用这一条说他的水平不够,实在没有说服力。他的水平应该由专业的历史学家评判。他能在UCLA混到讲座教授,实在很难相信他是个骗子。

              另外,文章数量,影响因子这些东西只是一个指标,对于向固定职位奋斗的研究生薄后和副教授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外行评价内行的一个标准。混到教授的人,再用这些来评价,不是非常合适。一个混到教授(在外国)的人,再去追求这些指标,也挺掉价的。评价他们的应该是他们文章或著作的影响力,比如说引用数,还有一些不好量化的东西。我知道的一些人,在学术界地位很高,但publication并不好,倒是一些文章机器,哪怕是顶级杂志的文章机器,反而受到鄙视。有的功成名就的人,有了些革命性的idea,为了避免争论,尽早发表,甚至专挑一些比较烂的杂志。

              不过呢,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互相看不起,好像是挺正常的一个事,倒是不奇怪。

              • 家园 呵呵

                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互相看不起,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其实这个比较无聊。

                一个数学家鄙视其他所有学科我都可以理解。其他的学科,还是算了吧。

      • 家园 恩,黄宗智的大致观点是中国有比西方大得多的人口压力

        中国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由这个问题引起的。所以西方的那一套在中国不一定适用

        • 家园 不完全

          人口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把人口压力当作中西发展差别最主要原因的其实是《大分流》,里面把1800年的江南与英国做对比,认为之后的区别在于西方能从殖民地获得大量的资源而中国陷入了生态的陷阱

          但黄宗智为代表的学派是反对这种观点的,我看见的最直接的反驳就刊载在《中国乡村研究》的某一辑上面,里面详细比较了从十五、六世纪开始中英乡村的经济模型的不同以及经济制度的差别

          不过这个制度的不同倒是和国内常见的文人说法完全不一样:)国内很莫名的总喜欢把经济规律和道德观硬拧在一起,把经济问题当道德问题处理

          其实大部分时候,经济规律和道德观是背道而驰的

        • 家园 那他要是日本人的话,

          那不更郁闷了?

          • 家园 其实你可以读读日本的经济史

            看看日本在正经封建制下的经济制度是什么样子的

            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社会其实就已经开始往新的一个阶段进化了;当然,如果没有西方势力的到来,这个进化可能还要花上几百年才有结果,甚至走错路。但是,当时日本社会比起中国社会来,已经有了显著的不同则是事实。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治维新来得如此的顺利,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如果忽略技术进步的话,实际上要到了毛泽东去世的时候才和明治维新结束时的日本比较接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