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 -- 龟途漫漫

共:💬55 🌺115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不应该简单作结论

      其实无论毛,刘,邓及现在的领导人,哪个不愿意自己能造呢?但现实的情况却不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的。我们不是讲唯物主义吗?也有放卫星,大跃进的惨痛教训。

      当然现在不能造,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造。改革后大搞以技术换市场,合资企业,引进技术装备及人才等市场行为,我们这儿很多好的军工企业都改制了,甚至还有日本人通过各种手段购买我们的技术,有一阵子是改的很乱的,似乎一切都应该向市场看齐,没市场就没一切。实际的情况也是,国家要是不大力拨款支持的话,很多做基础研究或高端创新开发的研究所企业是很难经得住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毕竟人往高处走嘛,单纯指望现在的人有两弹元勋们的奉献精神不是那么靠谱。

      但是认为我们落后很多,就应该放弃缴械也是很不对的,那样就永远受制于人。60,70年代我们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很低,当中央依旧投入大笔资金维持研究和开发工作,当时的领导人说,我们工业上跟不上,造不出,但我们至少要在理论研究上跟上。这样的决策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成功,如果单算投入产出的话,很不划算。但不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决策失败”,而是由于我们的很多基础工业很差,水的纯净度啦,硅的纯度啦等等。

      其实现在虽然人民生活提高很大,我们也成就了很多制造业的“世界第一”,但最多也就是在民用消费方面。但在高精尖方面我们还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这些方面除了大力引进(买和租)外,还应该保持和投资自己的研发队伍,等待和寻找突破。

    • 家园 说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2)

      4。关于“两弹一星”成功的想法

      现在许多人都把“两弹一星”的成功搬到其他项目的讨论上去。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两弹”的成功对国家的作用很大,但“两弹”是非常特殊的例子。

      A。“两弹”对国家至关重要,所以国家能够不记成本的投资。

      B。“两弹”一炸,就是成功,不需考虑和美国苏联的质量、数量差别,也不要考虑如何投到美国苏联,更不要考虑如果使用会受到美国苏联万倍的报复。

      C。“两弹”买不到。

      相比之下,小轿车、大飞机和万吨船舶的情况非常不同。

      A。小轿车、大飞机在5-70年代、万吨船舶在5-60年代基本不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当时小飞机都没有市场,船舶以中小为主,外贸不多,急需飞机船舶的是军方,但其要求不一样。

      B。当时国家急需要投资、能够立即获利的地方很多。比如卡车就比小轿车重要的多。所以这些东西没有可能得到那怕是重点倾斜的投资,更没有可能让国家不记成本的投资。

      C。小轿车、大飞机和万吨船舶当时都能买到,而且可能远比自己造的便宜,质量也好到多,使用时经济效益也好。

      所以不能用“两弹一星”的方法来做小轿车、大飞机和万吨船舶。

      • 家园 虽然给你送了花,但我还是想补充些

        买是因为我们自己造的成本高还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水平质量。而且还排在一些必需要造的东西的后面。所以我们买是为了先用起来。

        但不是说因为能买到,能有得用了。我们就不需要自己造。 在最迫切的东西都能自己造出来了,那些排在后面的东西也必需要自己造出来。

        就算自己不造,也必需要把技术学到,知道怎么造。

      • 家园 说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3)

        5。对于刘少奇这段话的看法

        有人回贴对刘少奇表示了非常的不满,我看了觉得非常非常的不解。

        我本人对刘少奇没有特别的好感,因为我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儿童时代,是混乱的文革,一天到晚听到的是对刘少奇的诬蔑,心理不免受到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人,但也被戴上高脚痰盂在地上爬。我当然是恨文革,但却对刘少奇无法有非常好的感觉。

        现在对刘少奇“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攻击,无论如何都是非常不理智的。

        根据各方面的了解,刘少奇“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说法,是在50年代初发表的对当时船舶工业一个指示,这个指示是否正确可以商榷。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当时我国的工业非常落后,没有造船的能力。其时苏联的大规模援助还没有开始,钢铁等原料非常缺乏,显然“造船不如买船”。而当时我国的资金非常紧张,显然“买船不如租船”。当然这些具体问题都是可以讨论。

        我觉得无法理解的是刘发表这些言论后,随著时间的推移,我国的各方面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方针显然已经不是完全适用。作为当时主管经济的领导人,刘并没有重复这些指示,而是做了重大的调整。我国的万吨船在文革前已经问世,那么刘何错之有?

        那么,文革时出现的这些攻击,还情有可愿,因为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我觉得根本无法理解的是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发达的阶段,尤其是人的思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要搞清这些问题非常容易。为何现在不仅有人持续的在造船方面说事,而且把现在的小轿车、大飞机等等都那来说事。不客气的说这些反对者是把刘极度神化,就是说刘在特定的时间(50年代初),对特定的事情(造船)说的话,必须能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到现在已经50年了)对几乎所有行业(普通造船、航空母舰、民用大飞机、军用飞机、螺丝螺帽、粮食等等等等)都适用。并且如果别的领导人作出任何决策,都是基于刘的这句话。

        我糊涂了,不知我的这些话和刘的这句话有何关系。

      • 家园 最好的东西永远买不到

        上世纪有个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出口限制。上世纪80年代和苏联冷战尾声,同中国关系良好的时候,对华出口限制仍然多于对苏出口限制。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苏联的工业实力强于中国,能造的比中国多。你不造,能拥有什么就是别人说了算,还不要说其中漫天要价的可能性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