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说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 -- 龟途漫漫

共:💬55 🌺11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

    陈郢客妹妹在“回复讨论 1431665 号帖”里谈了很多事情,非常有益。我有些粗浅的想法,向陈郢客妹妹请教。

    我打字慢,思路迟钝,加上身体不好,写多晚上就睡不好,所以只能慢慢写。

    1。这个问题我们讨论是否合适?

    我认为现在这样的讨论不好,原因在于这个问题很大,我们这里的人很多情况不了解,也不是这个行业,很容易空对空。为了了解这些过去的真实事情,我几年前和我的导师说,你是这一段时间的行业中一员,现在网络很发达,你可以无保留的写一点东西,隐名发表,可惜他没有这样做。

    2。如果我们一定要讨论,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问题是刘说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起码我们应该知道他何时、何地、针对何问题说的,整个说话内容是什么。陈郢客妹妹对此现在的回答是“待考”,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实际上大家说了半天,都没有明白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我的想法就是抛开这个问题,讨论集中在造船业当年的发展是否基本合理。

    3。讨论问题应该避免一些思维方法。

    有些东西要讨论,基本上是浪费时间,比如:

    你仔细看《风庆轮事件与风字号万吨轮》一文,这中间有不少内情,历史理解是你得透过文字还原“当时的”的内情。

    在交接船过程中,交船方和接船方因船舶质量问题发生了一些争议。这种在造船技术质量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以往交接船过程中也时常发生,本属一种正常现象。

    你看,这就分两派了:有点跟我们今日的汽车工业一样。奇瑞能不能做北京出租车?——一方认为“国产”没那么好的质量,另一方认为你不能歧视“国货”。你不能不给个机会啊?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对人民真正负责。

    在当时这种政治环境下,无人会有意挑战国货。在交接船过程中交船方和接船方因船舶质量问题发生了一些争议,这些争议每次在交接船过程中都有很多很多,很正常,不是分两派。

    上海造船系统职工和“风庆”轮船员出于对国产船远航的支持,也要求安排“风庆”轮远航。

    文字工作者的创造。

    【迫于这种形势,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经过认真研究,于3月12日呈文交通部、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申请“风庆”轮出厂后不再在中国沿海航行,直接安排远航。】

    当时还有一点道理,现在直接就判刑了。

    “风庆”轮返航途中,船舶以工会的名义,开办了船员学习班,组织船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上级转来的文件,批判“崇洋媚外”。

    不是返航途中为何不学?当时我在小学里天天都要学。

    9月9日,“风庆”轮航至印度洋时,主机一增压器漏水,造成停车,航船失去动力,随风漂荡,当时风大浪高,船体横摇20多度,船位偏离航线52海里,

    太危险了,这里大家大多数都没有跟过船、下过机舱吧?这段话说明“风庆”轮根本就不应该“出厂后不再在中国沿海航行,直接安排远航”。

    美国军用飞机在 “风庆”轮上空先后盘旋侦察3次。

    “风庆”轮远航不是原子弹爆炸,美国军用飞机不会跟踪,是救人的?

    • 家园 从短期效益上来看,造的确不如租,但从长远来看,还

      的自己造。

      • 家园 这是两码事

        航运业需要船,而且需要适合业务的,运营成本低的船。比如89年建成的3.5万吨浅吃水近海散货船,久特别适合中国近海航运的主要业务----运煤。现在这类船的产能绝对超饱和了,能造这船的野鸡民营厂到处都是。但如果需要的时候没有,还是先买来好,毕竟运煤这事耽误不得。

        造船是另一回事,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如果船厂建立起来了,就需要连续有订单,连续赚钱才能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订单亏损起来也不得了。所以船厂一定要打入国际市场,否则难以保证订单。

        所以就船来说,买还是造基本是不相干的两回事。

        当年中国的形势,打入国际市场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而且在造船业起步阶段对国际市场依赖还不是太大(不过发展个10年可能就依赖上了)。关键还是造船的投资太大,建厂需要的施工量,高级的设备,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数量,都是相当庞大的。所以这是个投入方向的决策问题,不能推广到所有工业领域,认为主张造船不如买船的人根本不想投资工业。

        买不如租的意思就是航运业效益的考虑了,这种情况确实是一直存在的,也不可推广到其他工业部门。

        当然改革后太宗认为造船业值得大投特投,并且能迅速收回成本产生效益,这也是对工业部门投资方向的观点,并不能理解为对整个工业发展的观点。太宗对于另一重要工业部门铁路就极不重视,认为现有铁路系统还能充分挖潜(这也是对的),可惜只挖了10年就已经充分了,再要投资也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老朱对电力发展的错误估计(不知道是否与朱李的私斗有关)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 家园 您这么误解,我可受不了。

      1.至于文中引用的,你可以去参读魏敬民《风庆轮事件及其发生的内幕》,何立波《风庆轮事件的前前后后》(这两篇均算论文),以及上海地方志。

      ——您怀疑就怀疑了?还能这么自信写解读?

      2.这个帖子的原贴是:【讨论】回复讨论 1431665 号帖

      刘少奇到底有没有说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呢?

      《东隅琐记》中提出的一些思想也被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引用。例如,《东隅琐记》中提倡 “体育、智育、德育兼而有之”的教育思想,被毛泽东概述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如,《东隅琐记》中提出“假使东渡者集合旅费,自制一艘,同舟共济,岂不甚便。或与购运洋货之华商联合,立一汽船会社,尤属易事。不然,租赁船只,以华人经理之,亦可练习航业也”的观点,被刘少奇总结为“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航运业发展思想。

      ——刘少奇的观点,应考虑其具体语境。我们才能定夺。(希望有人继续搜得精确些)。】

      这是我当时意见。

      【我昨天搜了半天,——刘少奇可能在50年代就造船业说过。[陈郢客 于:2008-09-16 23:05:46

      具体不详。语境还需分析。】

      而且我回帖中很早就强调——这是百余年来的故事,洋务运动就有买还是造之争了。

      最近藏藏躲躲的人太多了,真没意思。

      您提问,我认真去搜了资料,回复您;您倒是没回复,又专开了一个帖子。请打个招呼,通知我过来看,好吗?

      ——其实您早有定见,我再次看您的帖子;才发现是我自己傻。有话请直说,别装笨。原来,设问句还有这种搞法的。见识了。恕我不再回复。还有,屏蔽您了。

      【也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龟途漫漫 于:2008-09-19 18:29:42

      1。刘是否说过?何时、何地说的?

      2。当时能否造?

      (1)。上海搞上海牌轿车,当时加工轴的机床都不够长。

      (2)。其他条件(如万吨水压机)是后来才渐渐有的。当许多条件具备才能造船。

      不过有人说江南造船厂解放前很早就造过万吨轮,不知具体情况如何。】

      • 家园 落后了

        凤凰卫视的何先生亮亮是这样说的:“当年四人帮搞出万吨轮,邓小平很不以为然,说:‘这有什么稀奇,当年我去法国的时候坐的就是万吨洋轮。’。呀~出过洋的就是不一样,眼界比像老毛那样的土包子开阔多了。”

        所以现在看来两句话是不够的,得再加一句: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租不如坐。

        自戕的戏剧性观赏性怎么着也比自强来得强烈刺激韵味悠长。

        • 家园 你这弄一满拧

          太宗的意思是万吨级轮船没什么牛的,土共的造船工业要奔世界第一。刚改革那会儿,太宗就指示中国劳动力便宜,发展造船有优势,要打入国际市场,将来超过日本(那会儿日本造船产业规模世界第一),要引进技术,改造老厂,上国际争取订单等等。90年代老朱还说,现在中国真正的出口产品只有造船。造船业打入国际市场对提高水平意义重大,因为设计和验收要通过国际船级社的标准,工期和质量都是船东说了算,还有弃船的风险。

          改革后的造船工业远远超过改革前。而且改部为公司,加大放权等改革措施也证明是成功的。

        • 家园 哈哈哈。。。花! 运10其实就是他掐死的。他痛恨那一切

          病态啊。。。

      • 家园 支持你一下,只有亲身到江南造船厂去工作一段时间才知道

        当年弄死个刘少奇太正确了。

        我当时毕业实习就是在江南厂,在一条五千马力拖轮上干了一个月。 这船是一香港公司订的,设计制造全部是上海自己的。厂里有技术的高级技工非常多,(这技工在国外可是赚的工资比普通工程师都高。)那些都是国宝啊,将来造航母就靠江南厂和大连厂这些国营骨干啦。

        有空要写篇回忆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