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说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 -- 龟途漫漫
陈郢客妹妹在“回复讨论 1431665 号帖”里谈了很多事情,非常有益。我有些粗浅的想法,向陈郢客妹妹请教。
我打字慢,思路迟钝,加上身体不好,写多晚上就睡不好,所以只能慢慢写。
1。这个问题我们讨论是否合适?
我认为现在这样的讨论不好,原因在于这个问题很大,我们这里的人很多情况不了解,也不是这个行业,很容易空对空。为了了解这些过去的真实事情,我几年前和我的导师说,你是这一段时间的行业中一员,现在网络很发达,你可以无保留的写一点东西,隐名发表,可惜他没有这样做。
2。如果我们一定要讨论,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问题是刘说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起码我们应该知道他何时、何地、针对何问题说的,整个说话内容是什么。陈郢客妹妹对此现在的回答是“待考”,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实际上大家说了半天,都没有明白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我的想法就是抛开这个问题,讨论集中在造船业当年的发展是否基本合理。
3。讨论问题应该避免一些思维方法。
有些东西要讨论,基本上是浪费时间,比如:
在交接船过程中,交船方和接船方因船舶质量问题发生了一些争议。这种在造船技术质量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以往交接船过程中也时常发生,本属一种正常现象。
你看,这就分两派了:有点跟我们今日的汽车工业一样。奇瑞能不能做北京出租车?——一方认为“国产”没那么好的质量,另一方认为你不能歧视“国货”。你不能不给个机会啊?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对人民真正负责。
在当时这种政治环境下,无人会有意挑战国货。在交接船过程中交船方和接船方因船舶质量问题发生了一些争议,这些争议每次在交接船过程中都有很多很多,很正常,不是分两派。
文字工作者的创造。
当时还有一点道理,现在直接就判刑了。
不是返航途中为何不学?当时我在小学里天天都要学。
太危险了,这里大家大多数都没有跟过船、下过机舱吧?这段话说明“风庆”轮根本就不应该“出厂后不再在中国沿海航行,直接安排远航”。
“风庆”轮远航不是原子弹爆炸,美国军用飞机不会跟踪,是救人的?
一直到70年代中期,海岸线以外的领空我们压根控制不了。
4。关于“两弹一星”成功的想法
现在许多人都把“两弹一星”的成功搬到其他项目的讨论上去。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两弹”的成功对国家的作用很大,但“两弹”是非常特殊的例子。
A。“两弹”对国家至关重要,所以国家能够不记成本的投资。
B。“两弹”一炸,就是成功,不需考虑和美国苏联的质量、数量差别,也不要考虑如何投到美国苏联,更不要考虑如果使用会受到美国苏联万倍的报复。
C。“两弹”买不到。
相比之下,小轿车、大飞机和万吨船舶的情况非常不同。
A。小轿车、大飞机在5-70年代、万吨船舶在5-60年代基本不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当时小飞机都没有市场,船舶以中小为主,外贸不多,急需飞机船舶的是军方,但其要求不一样。
B。当时国家急需要投资、能够立即获利的地方很多。比如卡车就比小轿车重要的多。所以这些东西没有可能得到那怕是重点倾斜的投资,更没有可能让国家不记成本的投资。
C。小轿车、大飞机和万吨船舶当时都能买到,而且可能远比自己造的便宜,质量也好到多,使用时经济效益也好。
所以不能用“两弹一星”的方法来做小轿车、大飞机和万吨船舶。
小轿车、大飞机和万吨船舶虽然可以买,买来的质量也比国内造的一时半会好。可是,这样的经济利益并不是长远的,中国人也需要工作,需要产生更多附加值的工作,只有自己造,才能把这样的工作留在中国,中国人的收入才会提高,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不需要保护耕地,我们可以买粮食。
看来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什么也不造,拿什么来买东西呢?
来钱快
所谓高附加值产业不会一夜之间成熟,工业品的质量也不会一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岁刘翔不能和成人比跨栏跑。
任何产业都有成长发展的过程,有人说不需要国家扶持,只要公平的市场竞争就自然优胜劣汰。可是天底下真有这么“公平”、“自然”的事吗?19世纪,美国和德国工业化过程中都对当时的先进工业国英国奉行高关税壁垒甚至进行贸易封锁,20世纪中期,日本战后恢复中也将国内市场“圈起来”成为国内企业的苗圃。
不开个头,不冒风险,什么都是零。就算开了头,也得对幼稚期的国内产业加以保护,到了一定阶段再放出去竞争。
比质量、比技术都没错,竞争没错,但是得放对阶段。
前30年,中国人从农业国奋斗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初步工业化国家,但客观地看多数部类还是处于幼稚阶段,技术、质量、资金等都不能和先进工业化国家比。而我们在后30年,特别是最近10年中,过早地放弃了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以自己的市场为战场(而不是后方),和先进工业化国家进行“三岁刘翔对成人”式的竞争。
这时候当然败了,于是就人说比较优势啦,你中国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劳动力多,你世世代代做衬衫就是最合适的。先进技术产品嘛,做几亿件衬衫换嘛。
都曾被用来对敌对或准敌对国家的行为施加影响。
近几年俄罗斯的能源武器想必你也不会陌生。
如果一样东西对你足够重要,而它或它的原料的来源又屈指可数,就不要天真地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
上世纪有个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出口限制。上世纪80年代和苏联冷战尾声,同中国关系良好的时候,对华出口限制仍然多于对苏出口限制。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苏联的工业实力强于中国,能造的比中国多。你不造,能拥有什么就是别人说了算,还不要说其中漫天要价的可能性了。
其实无论毛,刘,邓及现在的领导人,哪个不愿意自己能造呢?但现实的情况却不仅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的。我们不是讲唯物主义吗?也有放卫星,大跃进的惨痛教训。
当然现在不能造,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能造。改革后大搞以技术换市场,合资企业,引进技术装备及人才等市场行为,我们这儿很多好的军工企业都改制了,甚至还有日本人通过各种手段购买我们的技术,有一阵子是改的很乱的,似乎一切都应该向市场看齐,没市场就没一切。实际的情况也是,国家要是不大力拨款支持的话,很多做基础研究或高端创新开发的研究所企业是很难经得住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毕竟人往高处走嘛,单纯指望现在的人有两弹元勋们的奉献精神不是那么靠谱。
但是认为我们落后很多,就应该放弃缴械也是很不对的,那样就永远受制于人。60,70年代我们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很低,当中央依旧投入大笔资金维持研究和开发工作,当时的领导人说,我们工业上跟不上,造不出,但我们至少要在理论研究上跟上。这样的决策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成功,如果单算投入产出的话,很不划算。但不成功的原因并不是“决策失败”,而是由于我们的很多基础工业很差,水的纯净度啦,硅的纯度啦等等。
其实现在虽然人民生活提高很大,我们也成就了很多制造业的“世界第一”,但最多也就是在民用消费方面。但在高精尖方面我们还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这些方面除了大力引进(买和租)外,还应该保持和投资自己的研发队伍,等待和寻找突破。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保护是要花成本的,或者更俗气地说,是要钱的。
钱从哪里来?只有那些不需要保护也能赚钱的产业才能提供。
所以,从比较优势产业起步,是唯一的办法。没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