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政府信用扩张 -- 陈经

共:💬98 🌺2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周末经济观察】政府信用扩张

    人的心理是个很怪的东西。房价在涨,就到处都是需求,错过买房机会的很痛苦。炒房的胆大吃天,能贷就贷,全民炒房,深圳2007年上半年成交新房三成多马上转手。要结婚的“刚需”觉得没办法了,抽自己两耳光以后,两家长辈凑钱帮交了首付,还是狠狠心买了。跌势一成,不用劝,需求一下忽然消失。女人们还是坚持没房绝对无法接受,但真要让她买房,多半还是观望了,谁也不肯吃眼前亏。人生哲学很重要,但过早出手就可能多付几十万,说服力太强。

    资本市场本来就是这样的,股票总是价格高抢着买,价格低却没人敢买。只不过对中国来说,股市跌掉60%还可以说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房地产一缩量,真正的麻烦就来了。钢材价格已经下调,不景气的消息越来越多。再加上出口增速下降,这是中国经济的两大麻烦。我对通货膨胀无所谓,高不怕,打低也不觉得好。但是房地产与出口两大增长动力减速,那要极端重视。

    可以确定的说,前面四五年每年外贸总额、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增长30%的日子结束了。2008年上半年的数据还是高速增长,但下半年数据就能体现明确的拐点。其实经济学家一直在等这个,拐点出现不奇怪,挺了这么多年才奇怪。中央说,我们宏观调控很牛的,所以高速增长这么久。

    要是这样,小布什也能振振有词,美国经济其实不错,前些年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里算是最好的,实体经济基础稳固,就是资本市场出了些乱子,bail out就好了。当然乱子实在太大,没人信他了,麦凯恩搞选举都得和他“切割”。中国这个高速增长期就有些说不清楚,好坏不太好论定,值得好好说说。

    要说好的,这四五年的高速增长确实很牛,教育了一大批人。这和美国所谓的增长可不一样,确实极大提高了国家实力,美国瞎折腾国力空耗,综合国力此消彼涨很清楚。有一种极端的说法,说中国这几年的增长和美国的瞎折腾差不多,都是信用泡沫扩张。到时哗啦一下,这两就恶贯满盈了。还给中国开药方,让中国紧缩过日子。这是没分清中美信用体系的区别。美国以“财产性收入”为基础的信用消费泡沫扩张确实是到完蛋的时候了,很多人都看得出来。但是中国是政府信用扩张,这是个新东西,我前面几周说了一些,还有不少可说的。

    什么叫政府信用扩张?表面上看,和市场经济国家一样,也是货币超量增发,经济过热,有通胀。于是就“货币政策偏从紧”或者直接“从紧”,来对冲“流动性过剩”。这是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看,偏从紧、从紧时间不短了,前些年没有打低经济增长,今年反而让不少企业苦不堪言。经济学家不直接说它失败,不过是给政府面子。政府信用扩张,根本就是另外的逻辑。我把它模糊定义为,各级政府进行公司化经营不断扩张业务的过程。中央政府是头一个这么干的,却对下面搞啥子宏观调控,所以地方上不服。

    中央的公司化业务,一是搞垄断,主要是央企不断扩张,国内占了地盘又上国外。还有银行也通过存贷差等办法弄出了巨额利润。央企与银行利润数据弄得不错了,就股份化撇账上市,还要整合,最近还直接托市。这是国内业务。进出口业务,就直接印钱强制换汇,出口的大头收益归它了。现在的架势,已经可算是全球最富的政府,而且不打算隐瞒了。这就是一全球最大的大公司,下面准备进行全球化经营,发展成跨国大公司,瞅机会让人民币变国际主流货币,就天下一统了。中央政府经常表现的要管好多事,又是外交又是国防的,到处救灾。其实主要精力在搞这些公司化业务,开奥运都当打广告大操大办的。

    地方政府,主要的公司业务有两个,一是招商引资,二是搞房地产。也想学中央那样办企业,但没条件。一些地头蛇式的地方企业,混到多大也还是要面对激烈竞争,拼死扶持还经常被干死。三鹿就死球了,地方上没有办法。要是央企,也不至于使出三聚氰胺加奶粉这种邪招。还可以挖自然资源,有时没条件,也要被中央管,经营企业很烦。主要还是靠招商引资和房地产,很管用。引来资有活钱了,批地卖房,搞城市基建,滚动开发,好多地方政府都靠这个富了。

    那么说,中央大公司和一伙地方小公司,扩张了这么久,有什么麻烦了?美国人“财产性收入”成负的了,玩不下去了,机制出问题了,信用扩张必须转为收缩。中国呢,信用扩张的机制有没有出问题?中央政府,其实没多大麻烦。银行利润还在高速增长,央企利润不增了,但那是主动控制的,照常经营,业务扩张有加速的趋势。世界金融大动荡,中国应该观望就行了,抓住现金搞不好还能占便宜,没见中央很害怕的样子,反而是活跃地四处活动。主要就是地方政府的扩张机制有些麻烦了。卖地,高价卖不出去,招商引资虽然也还有些生意,但世界经济不好,就不如从前火了。所以积极向中央招商,求中央把什么关键项目放俺们这儿。

    正因为政府的公司业务麻烦不算太大,所以经济学家有时说情况还行,增长9-10%差不多。不过中国并不只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其它企业,还有老百姓,经常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中央大公司觉得增长从12%变到10%,情况还行,私营企业可能就从挣大钱到关门了。所以就要求改革,照传统经济学观点,谁都知道要扩大内需。但我看,这是不太有操作性的间接建议,到底要怎么做,一时扯不清。就直接要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调整公司业务好了。

    既然房地产一路上涨一路疯抢玩不下去了,那就应该改变玩法,其实闹出这种事已经是调控的大失败。干脆房地产走量,收回地权多批地,变成一般商品,不要当资本品了,肯定有利于社会和谐。现在还来得及,等变成香港那样,房价大跌一堆人上街游行就晚了。地方政府也可以给出路,如象谢国忠建议的那样,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做项目。要么就政府收缩战线,调整经营目标,改为建设和谐社会。这样的办法可以想很多,但不是现在这个宏观调控框架调调几种“率”能解决的。

    中国的政府信用扩张模式,不怕通胀,但是怕房子卖不出去。但这也只是一个小麻烦,美国房子卖不出去就要了命了。我还没有想出政府信用扩张模式的致命问题,也许需要等它扩张得再大很多时,才能看出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双双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方案已交国务院

      外链出处

      中国酝酿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方案已交国务院

      2008年10月31日 08:02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10月31日报道 本报记者10月30日获悉,一份由财政部牵头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多方征求过意见,并提交到国务院等待批复。

      财政部也已在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专门负责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人员已初步到位。

      这意味着,学界多年关注的所谓“开前门、堵后门”,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的改革大思路,正在被官方采纳并逐渐浮出水面。

      地方政府举债酝酿开闸

      “目前草案已基本成型,但这件事意义重大,还必须由国务院最后定夺。”有知情人士透露。

      而今,虽然相关方案尚有待国务院层面讨论、批复,但据了解,财政部数月前便已经在其预算司下新设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处,专门负责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人员也已初步到位。

      允许地方政府举债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据统计,目前世界53个主要国家中,有37个允许地方政府举债。

      而一直以来,我国对地方政府举债采取了相当谨慎的态度。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文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但现实中,《预算法》的规定虽卡住了地方政府合法发债的闸门,却并没有挡住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脚步。

      一般理解,所谓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需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资金的偿付义务。

      目前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既有经常性债务(又称赤字性债务),也有融资性债务(也称建设性债务);既有直接债务,也有间接债务(又称或有债务);既有显性债务,也有隐性债务。

      关于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几乎没有人敢说已掌握全部的准确真实数据。据粗略统计,我国全部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并且大多数都属于隐性债务。为了偿还众多隐性负债,地方政府往往被动“买单”,由此带来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难以估计。

      “现在就只剩下《预算法》这道‘正门’(指正规发债)还没有打开,而实际上周围的‘围墙’都已被统统拆掉了。”一向以敢于直言著称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如是表示。

      而随着相关方案的酝酿生成,这道“正门”正在徐徐打开。

      初期限定省级政府

      据悉,早在2004年,相关准备工作便已悄然展开。

      财政部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大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课题组,并专程到地方调查摸底各地方政府负债情况。与此同时,课题组也考察了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地方债的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和惩罚机制。

      2006年9月11日,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金人庆在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长会议提交的报告中表示,中央政府正考虑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授权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这是财政部最高负责人第一次公开表态开放地方政府发债。

      而在学界,关于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讨论已经延续多年。“省以下财政体制回避不开的一个问题,是一级政府怎样解决‘一级举债权’的问题。”这是贾康一贯的观点。在他看来,从以后的发展方向来看,一级举债权的确立,应该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魏加宁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因为没有正规的融资渠道,使得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银行信贷和土地出让。“现在,银行和土地要么管不住,要是真管住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就会立即显现出来。”

      魏加宁同时认为,允许地方政府正规发行债券的好处在于,它可以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所谓“代际不公平”的问题。

      此间的逻辑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都由地方来实施,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往往是用上一代人甚至上几代人积累的钱去建设,而享受的则往往是下代人或下几代人,这样就构成了代际之间的不公平。由地方政府举债建设就可以避免这种代际之间的不公。

      同时,我国的宏观调控强调“有保有压”,但保谁和压谁往往都是由政府说了算;而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保谁压谁就将由市场说了算。因为只有财政比较规范、透明,建设项目好、效益高的地方政府,它的债券才容易发得出去,而且发债成本也会比较低。

      “允许地方政府公开发债总比现在这种隐性负债要好得多。”魏加宁说。

      据了解,酝酿中的方案中,中央将设定严格的限制条件,如发债的程序及程度等。允许发债的地方政府层级会比较高,初期可能只在省级层面,而不会给县一级政府发债的权力。

      防范风险:门槛要足够高

      除了初期限于省级政府发债,地方举债资金的运用范围也将有十分严格的限定。这可算是世界通例。目前允许地方政府举债的绝大部分国家,都要求地方政府在举债时必须遵守“黄金规则”,即除短期债务以外,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

      作出系列限定的原因,与规避开放地方政府发债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直接相关。

      打开这一口子,将涉及到允许哪些层级政府发债、地方债资金规模上限设定、如何审批、使用、评估、监管、担保、惩罚措施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允许地方政府正规发债的观点便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有专家指出,在当前不少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发行地方债券可能无人购买,而且,即使有人买,地方政府也面临着还本付息的风险,地方政府可能会因无力偿还而破产。

      而一旦放开口子让地方举债,各地可能会一哄而上,竞相举债,结果导致地方债务危机。最后,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中央政府又不得不承担最后的偿债责任。

      同时,由于地方政府一直有很强的投资冲动,如果让其拥有发行债券的权力,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将可能大打折扣,因为地方完全可以绕过银行来筹集所需的建设资金。

      “这些风险肯定都会发生,而且事实上已经发生了。” 中央财经大学王雍君教授对记者说。王提醒决策部门必须要考虑,允许地方政府合法地举债,将可能对已相当严重的风险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王雍君看来,地方政府发债,须要中央政府在“门槛”上做文章,而不是在“禁与不禁”上做文章:可以让你举债,但门槛一定要足够高,高到你自己不得不去全面而慎重地考虑举债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三思而行。

      这样一来,那些确实有偿债能力、有好投资项目但自有收入不足、目前承担财政风险不高、管理规范透明的地方政府,通过仔细和全面利弊权衡,便有了用债务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个合法可行且有效的途径。

      另一方面,那些无法达到门槛的地方政府,可以自己决定不举借或暂时不举借债务。

      贾康也认为,中国市场发育很不充分、信用关系还相当不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要考虑附加更多制约条件。

      魏加宁认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必须要经过最少四道“门槛”:当地人大要进行严格审议;中央政府要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和审批把关;第三道是信用评级;最后,投资者还有买或者不买的选择权。

      魏加宁指出,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比如《预算法》,要加强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加强信用评级,加强中介组织的培育。

      • 家园 支持地方政府债

        总靠房地产才不是个事。地方债的问题不会比靠房地产的引起的问题更大。

        真把借了多少钱算出来个数,对地方政府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一种监管。都像现在的土地出让金一样,不知道有多少,不知道怎么来的,不知道怎么花的,才是大问题。

        感觉这个政策和不许部队经商一样,可以起有效作用。

      • 家园 这个东西搞不好,很容易成为政府贪污的手段的。

        中国的监管,首先自己信用就不好。

      • 家园 取死之道也!九十年代前车之鉴犹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少门槛也将形同虚设!

        魏加宁认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必须要经过最少四道“门槛”:当地人大要进行严格审议;中央政府要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和审批把关;第三道是信用评级;最后,投资者还有买或者不买的选择权。

        试析之:

        1、当地人大要进行严格审议。人大本来就是橡皮图章,中央及地方选举和财政的不透明性是中国特色之一,严格审议,笑话!

        2、中央政府要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和审批把关。好啊,再来一场中央与地方官吏的讨价还价与分肥,“冰炭银”等孝敬自然是少不了的。

        3、第三道是信用评级。让谁来审计?让谁来评级?左手评右手?或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穆迪、标准普尔?一切公开、透明,政府敢吗?世界“五大”都造假,何况国内的,老百姓信吗?

        4、最后,投资者还有买或者不买的选择权。不是已经有先例了吗?农村亲属不签土地流转协议的,该公务员下岗!或者教师、公务员工资用政府债券发放,如何?

        地方官员们这些年为何热衷于搞工程上项目,无他——政绩、回扣,鱼与熊掌可兼得也。前几年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力已是寅吃卯粮,正心焦呢,又冒出一个散财童子——国家开发银行,于是乎国开行直贷、商业银行贷款国开行担保……花样繁多,不亦乐乎!不知侵占了多少医疗、教育、福利资金,如若不信,查查各地方财政的利息支出便知。

        楼下的问题问的好!

        目前的一个问题是,一任政府发债,但是偿债由后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肯慎重考虑将来么?借到钱上了项目,当届官员的政绩有了,项目失败了,发债的官员早靠着政绩另谋高就,后任没法收拾这个烂摊子,于是继续借债,直到崩掉。

        不知道陈大对这个风险如何看待?

        标准答案似乎应该是“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 家园 越来越觉得陈经是个很牛的民科经济学者,但是问题也很明显

        越来越象老毛,一方面很牛,一方面却有点捞过界了.股票毕竟不完全等同于经济走势和方向,这里差距很大,你来搞股票有些类似老毛来搞经济一样,不是很在行.建议你摆正心态,在股票方面虚心学习,思考自己的操作,但是周末经济观察继续自信的写,我看你的周末经济观察要比你抄股票能接受的住历史考验.

      • 家园 陈大,这个算是全文转载阿,还是删了的好。

        目前的一个问题是,一任政府发债,但是偿债由后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肯慎重考虑将来么?借到钱上了项目,当届官员的政绩有了,项目失败了,发债的官员早靠着政绩另谋高就,后任没法收拾这个烂摊子,于是继续借债,直到崩掉。

        不知道陈大对这个风险如何看待?

        • 家园 发债配上监管,风险不会太大,肯定比房地产小

          房地产,地方政府伙同开发商、炒房集团造泡沫,卖高价,这不太好管。后面会如何发展,更是不好控制。

          地方债,配上具体的项目,总额也可以控制,不是想发多少发多少。债券也没法炒太高,就是老实收利息,老实还本付息。市场有自发的监管,乱来的地方政府不一定发得出去。我觉得对地方债的监管,比其它形式要方便。

          政府有换届的问题,但这个本来就是通过项目建成来对冲的。这届政府提前花了下届政府的收入,但给下届政府留下了基础设施。所以地方债一般是与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的,有风险的公司投资不这样干。

          基础设施通过长远良好规划,能够数十年起作用的可能性很高,这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的经验都不错,不良率绝对在可控范围内。实在是出乱子了,中央政府也有绝对的信心收拾局面。这是我一直强调的,建基础设施不怕坏账,建起来了就是好的。暂时碰上经济周期,基础设施可能会赔,但可以挺下去等到情况好转。开公司赔钱了,就不好挺了。

          • 家园 "监管" 两个字说起来倒是轻松。

            "监管" 两个字说起来倒是轻松,做起来都是浆糊一堆。

            中国的事情,要是能踏踏实实做到"监管",哪怕做到一半。

            又何止于会有现在这么多的问题涌现。

            光喊喊口号是没有什么用的。

            • 家园 基建项目虚的东西少,好核算,还是可以的
              • 家园 连九八洪水,今年地震都有侵吞救灾物质的情况出现

                国家监管机制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小。

                知道有人会说这不是普遍现象,

                但是这也不是个别现象。

                还是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吧,国家收的税收已经够多了的,年年增长的比率惊人。

                这些钱还不够吗,还需要惦记发政府债券发企业债券的。

                开了这个口子,对各级政府来说钱就更不是钱了,就是水了,尽情的泼吧。

      • 家园 花,陈经的确早就指出过这个可能,有预见
    • 家园 地方政府早就在发债了

      地方的窗口公司,国有授权投资公司就是干这个的。更低一点的,找个碧桂园等的,其实就是变相发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