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磁盘重整 -- 路人

共:💬23 🌺1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磁盘重整

    Defrag是以前最常用的命令之一,而我的大脑也因为过载而不得不经常重整。将某些无意义的信息抹去,留下值得回味的片段永久保存。

    感谢西西河这块宝地让我做一个备份。

    一、【原创】小学一劫

    二、【原创】萍水相逢

    三、【原创】救与被救

    四、TBD

    五、【原创】老爸老妈

    元宝推荐:禅人,
    • 家园 【原创】老爸老妈

      我相信谁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的童年,看了很多河里的回忆录,和某些同学一样,我对儿时的回忆是灰色的。

      国庆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照例是妈妈接,几句寒暄过后想和老爸说两句,没想到依然是“我不和他讲话”。他俩这样已经有些年头了,从我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起就如此,两个人明明一起出门去淮海路,回来的时候却总是一前一后,分道扬镳。自打我懂事起,曾经不止一次的自问:该不该劝他们离婚,我已经长大了,如果婚姻的存在只是为了我,那么请你们互道珍重,大家都已经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和责任,该是各自享受天年之乐的时候了,作儿子的会尽孝道。

      也许是受到文化、政治的影响,我父母这一辈人并不黯熟如何去表达对孩子的爱,更不善于用表扬孩子的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来到北美后我才意识到这方面的差距。孩子的内心象一张白纸,发生的事情都会原原本本的记下,有些记录日后很难抹去。

      如果你对孩子开玩笑“哦,你是我领养来的”那么他就会很自卑。

      如果你对孩子说“你好笨,就知道皮(玩,上海话),以后只能拣垃圾”,那么他就会记住一辈子。

      如果你对孩子说“他们是乡下人,离他们远些”,那么他永远都不会原谅你,因为正是一群乡下人把尚在镪褓中的他奶大。对于上海人,他骨子里缺乏一种认同感,尽管他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母亲是上海人,又有宁波血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办事非常利索、果断,因为父亲搞军工的,常年累月在外出差,家里的大事小事一概由母亲大人定夺。和慈祥的父亲比,母亲大人更信奉棒下出孝子,小时候我跪过波面洗衣板,更尝过塑料鞋底的滋味,如果不是好心的外婆用身体护着,也许我的脑细胞不会有现在那么多,或者脸胖一些。有位朋友是自学成才的心理分析师,纳闷的问:为何你同女性的交流有困难。我眨眨眼,也许是小时候的影响吧,和母亲的交流就比较困难。记得小学时,有一段时间喜欢练习刚学会的成语,有一次开饭前我说“饥不择食,什么菜吃的都香。”

      “鸡当然是不择食的,随便吃点吧。”

      没有共同语言,我心里喃喃的说。从此,我发誓以后要找个有文化有学识的妻子,举案齐眉才是最理想的。先如今回顾过去,禁不住自嘲,文化和学识都可以放下,人品最重要,宽容和心美比什么都好。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老爸,那么我只能用老黄牛来形容。作为党员,他除了付出,还是付出。他来自一个农家,在一句英雄母亲的号召下,爷爷、奶奶养育了四男五女。爷爷走的早,作为长子,他从常州一中毕业后放弃高考,加入了海军,如果不是因为军属,家里的兄弟姐妹很可能会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夭折。即便如此,家里人都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奶奶常常把自己的口粮让给瘦弱的孩子们。退伍后他进了大学,再往后来到大上海的一家军工研究所工作。每个月他都节衣缩食,给家里寄钱,直到兄弟姐妹们长大成人、自力更生。文革中的上海风雨飘摇,工作的保密性使得他们这群人总是社会中的大龄男青年,最终他遇到了母亲,一位根正苗红的工人之女,于是在文革后期的某一天我呱呱坠地了。那是一段没有贫富差距的日子,凭着宝贵的电视机票,我看上了电视,并招呼那些小朋友们一起来看《铁臂阿童木》,尽管是12寸黑白电视,可我们看的有滋有味。慢慢的,改革开放了,父亲失去了头上的光环,一切都向钱看。妈妈时不时的唠叨“看,谁谁家又买了洗衣机,谁谁家又买了电冰箱,还都是进口的。”我家总是慢半拍,而且都是国产货,军工系统出的居多。本来就话不多的父亲,更加沉默寡言,他经常揽一些私活回家,装配打火机,定时器等等,有时装一个只有区区几分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除了帮老妈拖地板,做家务,擅长小制做的我经常夜里帮父亲干活。88后组织上安排他去外地搞协作、三产,这一去又是两三年。直到灯灰的一句两国论,军工人才重新扬眉吐气,项目一个接一个,他揣着怀里的异博定走南闯北。看到河里老萨的谈及军工故事,我很羡慕他父亲,因为自己的老爸永远守口如瓶,只能从他的微笑中猜测弹、星、箭是否成功。

      当得知被评上部优秀党员时,我一点都不兴奋,问“爸爸,你何苦,难道就不想让我多孝敬你几年?”

      “呵呵,要抓紧时间把接力棒交给年轻人,再说家里不太平。”

      “好一句不太平,为了一份清静,你退休后又从神二忙到神六。可你终究要面对这个家,面对她,难道你们就一直这样下去?”

      “实在不行,我回乡下安度晚年,兄弟姐妹的条件都比我好,找个安身之处不难。那么多年下来,我们都是为了你,为了责任二字。”

      责任难道真的高于一切...每天遥望东方,品位着父母的人生之旅。

      人生是一场轮回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他们那一辈不容易啊!
      • 家园 八院的子弟吧?

        老人自己选择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最适合他的方式。

      • 家园 理解

        有些事情也许我们不会去做

        但别人去做的时候

        还是要懂得尊重

      • 家园 好文,鲜花

        佩服父母那辈的责任感和坚强。

      • 家园 不喜欢听这话

        那么多年下来,我们都是为了你,为了责任二字

        为了谁。。。可谁又因此得到什么呢?谁又真的想得到这些呢?

        为了责任。。。这个责任指的是什么?到底为谁负责?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价值观?

        这句话,会让听者觉得自己无端的背负了一笔债。貌似负责,却恰恰是不负责的。

        代沟太深了。。。

        • 家园 sigh,代沟啊

          多久没听到负责这种话了。还记得初中时候班主任把我从游戏厅里提溜回来的话,“你父母把你交到我手上,我就要为你的将来负责!”

          负责,是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并不意味着回报。作为人子,对于父母,扪心自问,我真的“负责”了么?

          sigh,下线反省去。。。

        • 家园 只同意你一句话

          代沟太深了!觉得有些人的脆弱。

      • 家园 好文章
      • 家园 好文要送花

        敬佩那些默默付出的人

    • 家园 【原创】救与被救

      从米高杨笔下的小米,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那么熟悉,又那么清晰。最近有心情写一些日志,记录过去,提醒自己莫走回头路,也用来纪念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曾经相扶相持的朋友。

      我这个人体质不错,平日极少生病吃药,一旦病倒却往往是致命的。大学里仗着身子骨结实,不懂得照顾自己、珍惜健康,曾经和死神失之交臂了两次。一次是女友在身边守护了一天一夜,以为自己要挂了,第一次体会她的手那么温暖。另一次,是在中日门口,救我一命的是自己的兄弟小岛。那时大学宿舍的条件远没有现在强,男生8人一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论年龄,我倒数第二。对我们男生来说,恋爱是大学生涯不变的主题之一,有相恋就有失恋,有一阵失恋就象流感在各个寝室之间交叉感染。晚自习后经常有串门的,喉一嗓子:“走,去西街喝酒去,我们宿舍老X又失恋了”,有时甚至两个宿舍同时“庆祝”。借酒浇愁、愁更愁,估计最倒霉的要算中日,东区五校因酒精中毒而急诊的绝对不在少数。

      那年的冬天,隔壁陕西乡党海风失恋了,恰好我们宿舍的老四感情上也出了波折,两宿舍的人马一齐出动,干掉二锅头无数。回来后没多久就听到海风在水房狂吐,紧接着有人惊呼“可能是酒精中毒,赶紧送中日”...到了半夜,我们老四终于忍不住从上铺跳下一溜烟似的跑向水房,我惊醒后赶过去一看,已经一塌糊涂了,赶紧回去穿好衣服带上钱准备送医院。此时,其余几个也都醒了,想来想去还是叫上小岛和我同去,其他人休息待命。一则,毕竟小岛是武汉的,同是大城市来的孩子,趣味相投,无话不谈。二则,他身体和我一样棒,累了可以替一下。

      因为是半夜,东门已经封了,把老四背到正门口也打不到的,只能咬咬牙继续一路小跑,这时老四吐出的已经是胃液,他内疚的说“把你衣服都弄脏了”

      “没事,人命关天,谁让我是室长呢,以后娶媳妇了,给大伙捎几张照片。”

      到了中日才知道,海风是急性肝中毒,处于昏迷状态,医生一边给新来的检查,一边埋怨“你们这些学生,有什么想不开的,要这么糟尽自己...”。还好,老四的情况没那么糟,打针吃药后转入观察室,隔壁的老大也过来打招呼,他们来的人多先顶着,我和小岛回去待天亮后再来接替。

      如释重负的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急诊室,突然感觉脚趾和手指有点麻,慢慢开始向四肢扩散,心发慌而且头晕。心想不好,之前空腹喝酒可能血糖有点低,脚底发软,想走快却有点迈不开步。刚过马路就瘫倒在路旁,我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小岛说“去,去中日搞瓶桔子汁”,要是以往我一定幽默的说“来瓶洗脚水”,可那时我已经连笑的力气都没了。昏昏沉沉中他回来了,喂我喝完汽水,过了好久我才缓过劲,最后是他搀扶着我回到宿舍。

      过了半年,小岛被招飞去了南航,先后在北航和澳大利亚航校培训,现在的他已经是南航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前两天校庆,还见到他英姿煞爽的照片。如果没有当年的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从心底里祝福小岛,好人一生平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萍水相逢

      旁白:整个初中我过的混混厄厄,不知道忙了些啥。每天清晨被电台滚动播放的《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给嗥醒,满大街放的都是西北风,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持续的亢奋中,电影《顽主》、《一地鸡毛》客观的记录了当时的场景。也因为前者,心里留下了马晓倩的影子,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88才噶然而止。而后的《渴望》又将中国人生活中的压抑演义的淋漓尽致。

      如果有朋友问,你最好的朋友都是什么时候结交的,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高中。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只是玩伴,对社会没有认知,而大学的一些同学已经很世俗,毕业前为了几个奇货可居的留京名额而兄弟反目、明争暗斗,争先恐后的入党。看到这些,我对某些同窗甚是寒心。而我的高中时代,恰好是国内一段相对平稳期,国际上第一次海湾战争刚结束,在东欧发生了一系列巨变后,国家进一步的韬光仰晦,彼时我们那班高中同学思维比较活跃,经常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无所不谈,社会观和世界观正于那段时间初步形成。

      萍水相逢这个词一直到了高中我才真正理解。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初恋,最恰当不过。

      我和萍都从外校考入鞍山中学,也就是今天的同济大学一附中。88之后入学的高中、大学新生都必须参加军训,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即来自军训。设想一下,一个娇小柔弱的女孩在烈日炎炎下站军姿晕倒是什么样的场景,她在一旁休息的时候,我们四目交错,突然感觉自己脸红了起来,心跳也抑制不住的加快。往后的日子里我们谈历史,谈人文典故,也谈意甲,还记得当时她喜欢的是帕尔马,我中意的是AC米兰,因为学校一直蝉联《新民晚报》杯青少年组冠亚军,我们对体育的激情远高于其它学校。那个阶段的女孩子喜欢《汪国真诗选》之类的文学作品,而我则在《海底两万里》中徜徉。

      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源自高二的一次团组织活动,给老师们擦自行车。很巧,我和她分到一组,是一帮一互助。她很要强,一定要一人一胎:)江南冬季的西北风好似锋利的刀,在冷风中暴露没多久,脸和手就冻的通红,温水很快就成了刺骨的冰水。看她冻的鼻子都红了,我忍不住脱下自己的皮茄克递给萍,“你是不是很冷,披上这件衣服先回教室吧,余下的事情我来搞定。”她的脸似乎更红了,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接过衣服披上后一路小跑回了教室。等我忙完剩下的活,一扭身才发觉她站在身后,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水在等我,“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好回教室嘛?”

      “我,我给你端杯水...”她低着头,说话的声音很轻,像蚊子叫。

      “谢谢你,害得你又跑一次。”

      我接过水,陪着她一起回到教室,说实话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来的,似乎人轻飘飘的,难道练就了轻功不成:)

      从那天起每天早上的221路,下午的115路上多了一对学生组合,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他也告诉她自己的抱负“我要出国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正当年少的我忽略了她的反应,每当我提到未来的时候,她的眼睛里总有一种哀伤,“你能不能不出国,爸爸妈妈都在上海,我不能离开他们...”。由于当时上海采用的是3+1高考模式,我们直到高三下才分班进行专项强化,而我也面临着是3+化学还是物理的选择。有一天她在给我的书里夹了封信,打开的时候我有点忐忑不安,一种不详的预感笼罩心头,至今我依然记得信中写到

      “...

      你很优秀,应该出去闯闯,但是你的私心太重了,原谅我...

      萍”

      看完那几行娟秀的字,我呆坐在凳子上发愣了许久。在她选择了物理之后,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化学班。高考结束后她学医,而我则北上学工,分道扬镳。阔别十四载后再次相逢,没想到她能一眼认出站在病房门口的我,她几乎没什么变化。我微笑着说“谢谢你,如果没有当初的醍醐灌顶,我可能还是那个自私自利的男孩...”

      “你还记得...”

      “是的,永生难忘。虽然我们萍水相逢,可你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面镜子,因为你我才看到自己的短处,谢谢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