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日志随笔短平快-by 老马丁 -- 老马丁

共:💬988 🌺3533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

              我说过这种广告仅仅混个眼熟而已,或者说,仅提高知名度。但是对此类产品/新企业的组合,眼熟/知名度对买主购买决策的影响基本为零。而对照一下那个电池摩托车的做法,投资不多,但其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可想而知。

              相比较而言,世界杯这种广告倒是是能很影响快消品(包括广义上的药品)的购买。所以,999或者红桃k如果在世界杯上做广告,哪怕专门做给中国人看,就能达到兄台说的那个效果。

              至于英利这个广告,还有的一点,英利产品的买主或者买主的决策者一定是球迷吗?如果是不看球的女性呢?我个人不看好其效果。就是不一棒子打死,退一步,我认为如果英利没有后续策划投入,3个月后,谁还记得它。

              • 嗯。
                家园 可能是烧第一轮PE的钱

                为了忽悠第二轮PE

              • 嗯。
                家园 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嗯。
                家园 觉得英利就是烧钱的主,打上汉字针对的还是国内市场

                后续营销方面,体育足球和电池的关联度也小。

                何况FIFA的广告卖的并不好,围栏上多是“FIFA”四个字母。

              • 嗯。
                家园 那么对于工业品的购买决策~~~

                有比较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 嗯。
                家园 原来是这样

                但是对此类产品/新企业的组合,眼熟/知名度对买主购买决策的影响基本为零

                良民不是科班出身,只是主观臆断,既然事实是这样的,那就是老马教授说的对了

      • 家园 投名状的极品案例

        讲到投名状,我以前在中央4台的节目(好像是‘财富故事会’)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卖无毒装潢涂料的商人在一次推销时,一个顾客怀疑的问:无毒?你喝一罐我就相信无毒。那个老兄也是个狠/牛人,后来找个机会在一个人头攒动的展销会上,真的当众喝了一杯,从此销路大开。

    • 家园 06-18-2010 STEM挑战

      STEM不是干细胞,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统称科技工数STEM。哪谁谁,看到啦,数学不是科学。

      今天说的是财富上的一篇文章,美国如何应对科技人才缺乏的挑战。

      文章说,2001年美国有4百万初中生,2005年一百八十万想上大学,其中一百三十万如愿。这就是美国的大学生入学数目(当年中国的数目是867万考,录取504万人) 这一百三十万大学里面,修行科技工数的不到30万。 越明年,大约有17万科技工数毕业生,多少合格的就天知道了。这就是IBM, 波音,NASA,因特尔能指望的本土人力资源。

      够不够?当然不够。最烦心的,60%的科技工数学位获得者已经超过45岁了。

      外面觉得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低廉劳力,而美国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脑力。那么中国要产业升级,科技工数学位获得者应该很俏,可是呢?靠这个大方向指导高考填报专业肯定要吃亏的。从个人角度而言,高度技术化,专业化,门槛高,依赖经验积累的服务行业才是永葆青春的金饭碗。人力资本投资的选择,在宏观微观出现了分化。解决之道?和文章中的感觉一样:呼唤国家干预。

      关键词(Tags): #Business小评# 日志随笔短平快通宝推:大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天啦,竟然连得两宝。这里宝多,速来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在美国开行业年会,基本上除了IT什么的

        都是一堆白发苍苍的老美加上一对中青年的老中和老印。

      • 家园 这个不能苟同

        小本觉得,按生产力要素分配,中国就应该优先满足“面向世界的制造业”,有多余(也必然有多余)人才则溢出到“面向世界的服务业”。这有两个前提:

        1)所谓制造业优先,是指人才数量。比如60%在制造业,留在高端服务业可能有15%,但这15%的质量要优于制造业人才。

        2)本土已经需要的服务业,不必向制造业让路。最后的溢出,是“面向世界的服务业”来承接。所以将来华东地区从菲律宾马来拿人才(英语),从印度外包服务业抢生意,是完全可能的。

        IBM已经有一条“国策”,凡不用和客户面对面打交道的一切职位,最后都要外包外移。(所以像你我这样在海外的,英语一定要好到足以去做客服,才有把握立脚。)一个社会主要靠服务业这无本之木,很危险。

        人类提高自己为什么?发展生活品质嘛,这最后还靠制造业。

      • 家园 给我的感觉,跟人打交道的都是金饭碗,跟东西打交道的都是泥

        你看,跟人打交道的,政客,律师,金融(不是财务),职业经理人等等,都是金得不能再金的行业/行当;而跟“东西”打交道的行业,就算是红火一时的IT行业也是在内部风水轮流转,保不住自己这个就是铁饭碗。(医生这个技术活似乎是个例外,但他们掌握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所以这门技术也就很吃香了)

        所以我的想法是,跟人打交道需要的本事掌握的人不多,而且常常需要时间和挫折来磨砺,但同时由于掏钱的都是人,所以能够说服别人出钱,这样的人当然会拿高薪。

        而跟“东西”打交道的人呢,由于“东西”都是死的,哪怕再难学都有一大堆聪明人学呢,何况替代的技术/产品一堆一堆的,不见得非要你不可。所以资本家也就不愿意给你那么高的工资。

        从这点上来看,学STEM的是一定吃苦吃亏的。但STEM又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这点上是冲突的。解决之道也就是教授所说的:呼唤国家干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