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 淮夷

共:💬39 🌺1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一回,在港岛逛一家专营二手书的小书店,历史类的架子上,瞧见一本小书《Victorian Internet》,埋在一堆大块头的英文历史书籍之间。

    书的标题让我一楞: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莫非讲虚拟历史(alternative history)的,假设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当政(英国工业革命的巅峰期)就出现了互联网,人类今天的生活将会怎样?

    看到书的副标题马上明白了,所谓维多利亚的互联网,不过是比喻当年电报的肇兴。这是一部讲述19世纪电报发展史的书,中规中距,没有穿越,也没有“what if”。

    可见书的名字对打开销路确实重要。这本书,要是起个老实的名字《The Rise and Fall of Telegraph》(电报的兴衰),我或许就不买了,乃至错过一本上佳的科技史读物。因为喜爱这个不俗的书名,便掏出40港币买下,试翻之,竟难以搁舍,几天空闲时间就读完了。

    该书作者叫Tom Standage,全职工作是给《Economist》杂志撰写科学稿件,副业是写书。他这本书内容颇风趣,想不到经济学人这样的严肃杂志,藏着这样一位妙人。最难得Tom君的英文干净妥贴,没有难词,也没有长句,更没有经济学人杂志拐着弯说话的狭仄腔调。这对于母语读者,或要嫌它直白,对中国读者,却是恰到好处的那杯茶(my cup of tea),亦为读书之一桩快事。

    我有一位朋友M君,美国女孩,习中文数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上海工作。最爱读中国小说,逮谁就问:你有什么书推荐我看?

    我想了想,荐了一部大众化的,围城。M君读之数月,某日来京,见面后掏出书,翻给我看。书页上,密密麻麻的铅笔划线,表示看不太懂的地方。M君诉苦道:钱钟书每句话都有字面底下的曲曲折折的意思,太难读了。

    我笑道:你能看到这一层意思,便是中文的进步。至于那些句子下面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你也不要太过深究,不然,有意思也要变成没意思了。

    读到Tom君这本文字平实的历史书,不禁后悔我当年的荐书失策。围城那样的书,是知识分子的笔法,文字舒展,如云雾幻化,你让外国人去猜谜,岂非一件苦差呢。好在M君经此一劫,已炼成不求甚解的中文读书大法,刻下,又去半猜半读沈从文的边城了。

    说回到Tom君,以杂志记者的身份去写电报的科技史,听来似乎有误人子弟之嫌,其实对普通读者,这倒是有意义的尝试。因为科技和历史这两样东西都同样庄重乃至于干涩,必要有一支文人的笔,懂得取材,擅长炼字,才可以翻枯燥的科技与历史为有趣的科技史。科普书籍能如此写,便近乎板桥的诗境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关于电报在19世纪的起伏兴衰(从法国最早的信号灯系统,到莫尔斯码的发明,再到横跨大西洋的电缆布设),更兼诸般趣事(维多利亚时代电报从业人员的生活百态),书里尽有详述,此处略过不记。

    写文章要有文眼。这本书的文眼在最后一章,Tom君总结电报时代,解释了他为何要用互联网来比喻电报。他说(大意):维多利亚时代的电报,让人们第一次在历史上自由跨越地域鸿沟,实现即时的通讯。这件大变革,给人类生活、政治、商业,都造成奠基性的巨大影响。今天互联网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只是升级版的电报系统罢了。

    Tom君写到,19世纪电报创始之初,有预言家说,自此世界一家,再无沟通交流障碍,从此实现真正的全球和平,指日可期。孰料,电报铺遍欧洲北美印度中国之后,仍然战事连绵,乃至爆发两次世界大战。

    自20世纪互联网肇兴,也有预言家说,自此世界一家,再无沟通交流障碍,从此实现真正的全球和平,指日可期。Tom君不无反讽:这话,还有人信吗?

    确实有人相信,互联网真的有化解全球干戈的魔力。这正好是另一本书里的观点。那本书叫做《Multitude》,是美国和意大利两位马克思主义者合著,号称是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书里提到的,后工业时代人类政治经济生活的主导模式”network”(所谓的“网络“),固然有它更抽象的政治哲学的意义,不单是Internet这么简单。不过,我愚钝,看了这部非常玄奥的书,仍然觉得两位当代马哲大师说来说去,说的好像还是物理上的互联网。

    此是题外话。说回到电报。自电话发明后,电报业务迅速衰落,但是迟迟未退出历史舞台。2006年,美国的Western Union公司(靠19世纪电报业起家的公司)发出一则通告,停止一切电报服务。此举被认为是电报的最后一曲哀歌。从此,人间无电报。

    可是,生活在中国红旗下的我们,哪里会忘记可爱的电报呢?在普及电话之前,谁家里没用过电报呢?为了省钱(电报按字数计费),一个字一个字地精心设计电报稿,务求最短,这样的事情,又有谁家没经历过呢?

    电报催生出一种新的文体(断句,没有主语),虽然现而今没人用,我还挺怀念那些“电报体“的。

    “家里有事,火速赶回。”-- 罗嗦,一定要改。

    “有事,速回。”-- 还是有点贵。

    “速回。”-- 真的不能更短了吗?

    “回。”--- 这才是电报的典范。

    如果大家写报告都这般一字千金,全中国不知道要少砍多少棵大树啊。

    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咪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美国停办电报不等于别国没有电报业务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都有电报业务。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电报业务,是否停止电报业务由各省公司、市分公司自行决定。所以中国目前尚有不少城市拥有电报业务。

      铁通的电报资费标准

      每字0.10元,每份电报以10个计费字数起算,不足10个字按10个字计算。遇有相连一起的数字、字母、代号,每5个算为一个汉字,不足5个的以一个汉字计。一封电报中有多个收电单位,按实际收电单位计算份数。同一种类电报,不分距离远近,执行同一收费标准。

    • 家园 我记得马亲王曾经写过中国电报史

      写了一半他的博客就停止更新了,也不知道这会儿写完没有。

    • 家园 还有那个‘任全到’的电报整的傅彪白等了半天
    • 家园 电报体是否来源于古文?

      最近追看淮夷先生的书评,真是写的很好。

      电报体是否借鉴古文?

      =======================================

      逸马杀犬于道

      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 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子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 相与一笑.

    • 家园 乐得我

      说这段

      “家里有事,火速赶回。”-- 罗嗦,一定要改。

      “有事,速回。”-- 还是有点贵。

      “速回。”-- 真的不能更短了吗?

      “回。”--- 这才是电报的典范。

      忽然想起多年以前有个同学学古龙的风格写考试中他的同学 大致是

      锅。

      热的锅。

      很热很热的锅。

      很热的锅上有很多只蚂蚁。

      世界上有不怕热的蚂蚁吗?

      没有。

      那么这些热锅上的蚂蚁岂非都很难受。

      另:系统没有提示 也不知孔乙己哪天给宝二爷送的礼 回了一个 希望孔乙己有收到才好

      • 家园 宝二爷就是宝多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花。

        红的花。

        很红很红的花。

        很红的花送给了宝二爷。

        世界上有不爱花的人吗?

        没有。

        那么收到花的宝二爷岂非很开心。

        另,孔乙己收到宝二爷的东西啦 (怎么听着像俩特务)

    • 家园 想花之 赖何分不够啊 啊啊
    • 家园 看到这段话,

      想起了性服务者那封著名的电报:钱多人傻速来.

    • 家园 看了最后几句话,

      想起了一位小姐给同行的姐妹们发的那封令许多文科硕士汗颜的电报:钱多人傻速来。

    • 家园 花之

      其实economist的特点就是不用难词长句. 这一点记得在它自己的文法指南中看到过. 感觉上它也比times, newsweek等都要好读, 更不用说new york times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