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镍币与银币 -- 淮夷

共:💬65 🌺3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送一朵很红很红的花

      刚来的时候 发现这边线上工人不少都做着两份工 还有点少见多怪

      还真是觉得美国人民很勤劳 一点不亚于中国人民

    • 家园 支持一下

      看了楼下的争论,都有些道理。

      但是考虑到作者已经不是个小姑娘了,她对恶劣生活条件的耐受力与20出头或者顶多30出头的留学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再加上她夜间写作工作的需要,我觉得她在住的方面支出多些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毕竟已经是做奶奶的年纪,这个岁数的女性在职场上是很难打拼的过男性和年轻人了,尤其是在她的教育程度限定了她的择业范围的情况下。

      • 家园 替老奶奶给您花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欣赏老奶奶的直率,她直认她没有做“烈士”的决心,所以不能够混在乞丐里头体验无家可归的痛苦。--- 她能做到working poor这一步已是很大的勇气。

    • 家园 以前在路上看到卖big issue的homeless

      吃那种几块钱的三明治。比很多留学生吃的都要好了。

      就像楼下几位说的,西方国家人生活的水平太高太幸福了。

      • 家园 花您,尽管视角不太一样
      • 家园 还有更酷的乞丐呢

        遇见过一个乞丐(三四十岁男,绝对有劳动能力)上来套近乎,说俺穷得没饭吃,能不能给俩儿钱。我正准备给个一块两块,这哥们儿又来了一句:能不能给张二十的?我想吃顿健康的。。。

        那一次我向左右张望了半天才确认不是他真的不是劫道的。。。

        后来俺也学油了,又一次以黑哥们儿抱来说要钱买烟,一句话: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

    • 家园 只能说美国人对生活的要求太高了

      不要说旅游胜地还是所在州的最大城市,500块的房租对于1000块月收入的人来说仍然太高了。

      我2001年就在Minneapolis, 1200块的房租那时候是什么概念?是那种带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的独门apartment。所以房租一项就可以决定生活是否“可持续”, 除此之外,还有是否愿意自己做饭,是否愿意在报纸上剪coupon,等等,等等。

      “找不到便宜住处”? 我不信。我的一个朋友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纽约作咨询,一年上十万刀。即使这样,我的朋友选择的是500块的住处。他对我说要尽量保持学生时的花费习惯,就可以做金钱的主人。即使在纽约那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还是有500块以下的住处。

      美国人(哪怕是穷人)已经够幸福啦。有的人年轻时候爱玩儿,哪怕三四十岁以后想回学校搞个文凭还是很容易,还可以申请贷款。只要能吃苦。在中国一个东莞的民工,哪怕做最离奇的梦都梦不到。

      • 家园 解释一下

        可能我没有说清楚芭芭拉的经历:1)在Minneapolis她租的是motel,一周300块。住不便宜motel,是因为急切中找不到便宜的apartment,赶上当地租房旺季,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不可能找到廉价房。2)“找不到便宜住处”是因为她设置的体验规则之一,是到一个陌生城市之后同步去找住房和工作,而不是先找下便宜住处再搬进那个城市。这样做,她说,是为了模拟穷人的迁徙习惯。

      • 家园 你说的那些东莞民工没有睡在大街上

        他们有房子和土地在乡下。

        链接出处

    • 家园 作为对此书的反驳

      美国作家亚当·谢巴德Adam Shepard,只携带25美元和一个旅行包,从一个无家可归者避难所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挣到5000美元,一辆皮卡和一处住所。他把自己的经历记录在《白手起家》(Scratch Beginning).

      他先从day labor 短工开始,最后在一个搬家公司找到一份固定工作

      这两者(芭芭拉和谢巴德)的不同经历实际反映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讲, 低收入的影响是可以很不相同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有先天的差异

        所以,机会平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把先天的差异(包括家庭背景)法定为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尤其是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没有财产的穷人来说,这个平等原则就是保护富人的世袭的社会地位。

        同样,现在国际贸易秩序就是保护发达国家的优势,一旦发达国家优势受到威胁,“平等”规则随之改变。如以往鼓吹平等竞争,诅咒然后政府干预经济的政权,现在西方国家纷纷政府干预,以前的“平等”规则就被新的“平等”规则代替了。

        他先从day labor 短工开始,最后在一个搬家公司找到一份固定工作

        这两者(芭芭拉和谢巴德)的不同经历实际反映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讲, 低收入的影响是可以很不相同的。

        我感觉谢巴德试验的是从无家可归到有固定工作,而芭芭拉试验的是从有固定底层工作往上爬。这些试验符合社会结构的基本统计,即无家可归是少数,有政府机会帮助无家可归的人找到工作(如避难所是政府或慈善结构)。但是,一个社会毕竟不能老板比工人多。二十个人中有一个爬到老板就是常态社会结构。不能指望二十个人中都是老板只有一个是劳工。当然,美国梦不完全是虚构的,可以美国公民都是老板而让世界其它人们都是劳工,而且这确实是美国努力奋斗的,所以美国军费等于世界其它国家军费的总会。待美国军费大大大与其它国家军费的总和的时候,美国梦的现实就非常接近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公民选布什的原因,单边主义,东方阵营解体后反而扩军,退出导弹协议等。

        全球化+美国霸权=美国梦。老板比劳工少是常态社会,可以全球化让全球为美国打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