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公共服务产业化 -- 常乐

共:💬35 🌺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公共服务产业化

    公共服务产业化,是我杜撰的名称,主要包括90年代开始的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社保基金产业化和路桥(高速公路和部分大桥)产业化。公共服务本应是非盈利的,由政府、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所需资金,政府资金来自税费征收、国有自然资源(如城市土地)出租收入和公有企业盈利,事业单位资金来自政府拨款和民间捐款,非政府组织资金来自民间捐款和政府拨款。但是由于90年代特殊的财政和观念背景,政府引导上述多项公共服务追求盈利,引入企业化经营方法,甚至向企业转型。

    当时的财政背景是政府为促进公有企业发展壮大,只向后者收税而不征收利润分成。税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成,中央政府分成较少,财政困难。朱镕基搞了国税和地税分家,和各省分别谈判,把多数优质税源纳入国税。中央财政增收,而地方财政减收,有些省财政困难。1998年为了应付东亚金融风暴引起的增长放缓,中央政府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城市政府批租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税费收入逐渐增加,一般曾经占到财政收入的六成,有的城市甚至占到九成。城市和省份财政日子也好过了。但是近一年多来全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冻结并发展到下跌,有些城市(如深圳)已下跌较大幅度,部分城市和省份财政因此又日子不好过了。

    观念背景是市场经济万能,导致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扩展到公共服务。

    教育产业化涉及公立高中和大学。公立高中由县、地或省政府拨款,大学由省或/和中央政府拨款。教育产业化是公立高中和大学引入创收的企业化经营方法。这些方法有:大幅提高学生学费、收择校费等、办创收班。教育产业化的问题,一是非基础公立教育费用上涨过大过快,二是公立教育按质论价与非基础教育的按才能筛选原则冲突,三是部分教育从业人员用纳税人的投资为自己取得过高的收益。

    教育产业化不涉及基础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后者主要由基层政府(小学——城市的区和农村的乡镇,初中——城市的区和农村的县)拨款,但贫困地区基础义务教育的资金就不足。非基层政府直到近几年才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义务教育的资金补助。

    医疗产业化涉及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由地方政府拨款。医疗产业化是推动公立医院向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转型。公立医院的企业化经营方法有:医院药房的药品大幅加价、医疗按质论价。医疗产业化的问题,一是公立医疗费用上涨过大过快,二是部分医疗从业人员用纳税人的投资为自己取得过高的收益。

    社保基金产业化的财政背景更久远。1949年后的很长时间,政府对劳动者实行高征收,但因为投资效益低,到了1990年代,财政依然紧张,拿不出钱还劳动者的债,为打算建立的社保基金提供部分资金。朱镕基决定让部分国企非流通股上市,抛售所得转给社保基金。这个打算引发熊市,未能如愿。近年来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大发横财,部分恐怕要归功于政府发消息前打招呼。社保基金还是远远不够,因此有些学者和官员提出逐渐提高退休年龄。

    路桥产业化,就是高速公路和部分大桥收费。高速公路和大桥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或企业投资的。投资者逐渐收回投资并赚取合理的利润,有利于调动投资积极性,但收费期无尽头,就是暴利了。

    • 家园 【文摘】吴定平:中国保障房风向标已变

      全文:外链出处

      就在舆论激烈讨论要不要“二次房改”之际,中国保障房建设风向标悄然变化,作为政策性住房体系的重要补充——公共租赁房登上舞台。

      保障房风向标之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公共租赁房”近年来日益受到中央重视,且相关政策表述日趋清晰、具体。……而2008年底国办下发的“131号文”,表述更为具体:“对不符合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发展租赁住房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解决其住房问题。”

      二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曾在多个场合屡次提及公共租赁房,并对地方做法予以肯定。

      三是部分试点城市如北京、广州、常州等,正如火如荼推进公共租赁房建设。

      与传统保障性住房如廉租房、经适房及限价房相比,公共租赁房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更趋公平。……公共租赁房则不同,因为产权归政府,只供租用,获利空间相对较小,有助于减少腐败等不公现象,确保公平。

      更合国情。……经适房、限价房上市后,已近似个人不动产,有的甚至还会流入商品房市场,违背政策本意。公共租赁房却能较好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核定承租人收入水平,完善准入退出机制,使房屋流动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公房”。

      保障更充分。……买不起经适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或买不起商品房又不具备申购经适房限价房资格的这部分人,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公共租赁房的推出正当其时。

      地方政府及开发商投资建设积极性高。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近年来之所以推进缓慢,与其说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倒不如说是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因获利较少而消极懈怠。……公共租赁房则不同,土地实行挂牌出让,接受开发商竞价。同时地方政府对开发商的政策也较为优惠,……

    • 家园 【文摘】路透社:像美国一样,中国应对棘手的医疗改革

      全文:外链出处

      一场病能毁掉一个中国家庭,这迫使所有人——从外国公司里收入不菲的白领到苦苦挣扎的农民,都将40%的家庭收入存起来以备万一。

      建筑工人李复兴(音)……被一根下落的横梁砸断了膝盖,同时落在他身上的还有医疗费,相当于半年工资。身着条纹病号服的李,是考验中国正在推广的让14亿人付得起的医保试验中又一名患者。在截止到2011年的3年中,中国的这一努力预计将花费1240亿美元。

      ……中国仅仅是在力图为国民提供少量的医保,并修正依靠兜售药品来赢利的医院系统。

      为了贴补工资和收入,医生和医院兜售昂贵的药品或者采取不必要的治疗。扩展医疗保险的努力,正伴随着提高医护人员工资和修正医院开销结构的改革。

      在中国宏大的发展竞赛中,对失败者来说,即使最小的医疗保险也太贵了。

    • 家园 【文摘】屈宏斌:刺激政策下一步:从基建到教育医疗

      中国宏观政策下一步焦点,不在于是否退出以及何时退出,而在于将刺激政策的投向,从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铁公鸡”)建设项目转向教育和医疗领域,通过刺激消费使经济复苏转化为可持续增长。

      从中国央行关于居民储蓄动机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子女教育、养老和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储蓄理由。近十年来这些领域所累积的问题这里不再赘述,但家庭部门所承担的教育成本和医疗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相应的公共基础服务的缺失和落后,要究其根源,政府在财政支持方面的不足恐怕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过去四年间,经济繁荣带动了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政府储蓄率在不断迅速上升。以2008年为例,政府年度财政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0%,但政府的消费类支出仅为4.1万亿,同比增幅15.8%。其间的差额,占到政府总收入的30%多,成为储蓄然后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和金融资产。

      全文:外链出处

    • 家园 【文摘】无地民工形成新群体 面临困境或藏不稳定因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生代农民工中已经出现一个特殊群体:“无地农民工”。如果这个群体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无论滞留城市还是回到农村,都可能面临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困境,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基层官员建议,应对“无地农民工”现象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对策。

      一部分无地农民是计划外超生人口,他们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未能分到集体土地,还有一部分是农村土地30年不动政策实施后的新生儿。“无地农民”长大成人外出务工,就成了“无地农民工”。“无地农民工”的年龄层次基本都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范围。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群体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目前,“无地农民工”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阜阳市政府劳动部门已经关注到无地农民工现象。据阜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汝天彬粗略估计,阜阳市228万外出农民工中有“无地农民工”60万人,估计今后每年有10万没有土地的新增劳动力进入社会。

      “无地农民”和失地农民不同。失地农民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其丧失土地过程是显性的,失地农民不仅有一大笔土地补偿款,还会被政府纳入城镇职工保障体系,在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得到行政力量的照顾。但“无地农民”一直处于隐性状态,游离于政府的目光之外,还无法享受到政府的额外关照和重视。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分析,“无地农民工”群体分化为三类:第一类能在城市定居并成为市民,有着医疗、养老等保险。在当前户籍、社保、教育等现有制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能在城市拥有稳定工作、收入和固定住所并定居城市的,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第一类;第二类人在城市工作多年,随着青春消逝,其就业选择范围越来越窄,甚至面临失业,但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工作,不愿回农村,仍选择留在城市,成为城市中的赤贫者;第三类将返回农村,耕种父母或亲属的土地,或者租种他人土地,以此为生。后两类人将可能是“无地农民工”群体的主要去向。在社会经济平稳的条件下,当他们丧失劳动力时,不管他们滞留城市还是返回农村,他们的未来生活保障和养老问题都会面临难题;如果遭遇社会经济环境突变,这些无地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同时他们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来保障基本生活,他们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

      全文:《经济参考报》报道

    • 家园 【文摘】住建部副部长牵头调研 中国酝酿二次房改

      ……一个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住房与改革发展司和政策研究中心等相关司局一把手参与的调研小组,已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

      “目的在于谋划下一步住房制度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住建部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自此,从去年6月份以来一些专家学者不断提出的“二次房改”,终于引起了高层的注意。此次房改路径将会从住建部调研开始,而后可能会由国务院出面设立住房改革协调小组来统一部署。

      二次房改方向 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

      面对不断增长的高房价,相关部门在此之前也曾尝试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24号文件),强化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对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保障住房制度,但房价依然我行我素。“23号文件是将住房市场化,而24号文件则是住房双轨制的开始,让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成为可能,但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制度性的约束。”

      二次房改矛头再次指向土地财政。“这些探索未明确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入和责任,要想彻底地进行二次房改,必须改变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局面。”李稻葵认为。北京远东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姜炜认为,二次房改的实质就是平衡房价过高和保障房滞后两者之间的关系。

      全文: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

      • 家园 【文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否认“二次房改”

        ……中广网18日引述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明确表示,不论短期计划还是“十二五”规划中,住房目标仍然是住有所居。当前在住房发展过程中保障体系和市场化之间的结合有进一步的改善和调整的必要,但是这个基本方向中没有“二次房改”。

        陈淮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暴跌有历史原因,不能简单的以此来谈中国楼市的泡沫。他认为:“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则认为,明年只要中国的出口没有根本扭转态势,房地产业仍肩负保增长和保民生两大重任的话,房地产政策就不会有太大调整,但不排除微调的可能性。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

    • 家园 【文摘】郑永年:中国必须进行一场社会改革的攻坚战

      联合早报1月7日/ 这些年来,中国的社会改革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医疗卫生改革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但还是没有一个让各方都能普遍接受的好方案。社会保障制度有了一些进展,但远离社会的客观需求。教育改革也缺乏一个好的方向。环保恶化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尽管国家税收能力大大提高,但收入分配和社会分化继续恶化。另一方面,社会群体事件的频繁发生,加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表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还会遽然增加。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社会改革和社会制度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各方面的利益一直在这些问题上争论不休。在很多领域,一会儿集权,一会儿分权。尽管谁都说改革很重要,但就是解决不了谁来改革的问题。这背后无非是既得利益在抵制改革。外链出处

    • 家园 【原创】中国养老金的难题

      中国养老金的现状,相当复杂。粗略的养老金平均数,企业员工是1000元、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是2000-3000元、农民是0元。实际上企业员工、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这三类人内部的养老金数额差异很大,因为行业、地域、单位等的不同。

      私企员工的养老金是每月领取所交养老金保险总额的一定比例,而国企员工、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养老金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每月领取所交养老金保险总额的一定比例。老人老办法是因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前开始工作的人,养老金保险交得少,照此领养老金就少了,所以虽然要交养老金保险,但退休后还是按照老办法领取退休金,退休金按照原工资打折扣。作为打折基数的原工资是基本工资,不包括种类繁多的奖金和补贴。

      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的基本工资级别是全国统一的,过去一两年普加一次基本工资,也是全国统一的。

      企业的薪酬和基本工资级别及其增加,并不统一,是企业自行决定的。为了把收入跟效益挂钩,往往根据企业效益增加奖金,而不增加基本工资。多年后,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就远低于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这样前者的退休金就远低于后者。需要说明的是,上面说的只是基本工资的差距,效益可以的企业员工,基本工资加上奖金、补贴后,薪酬可能高于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

      国企员工和事业单位员工、公务员基本工资差距引起的退休金差距,早已反映到有关部门,并实行调整。办法是国企员工一两年普加一次基本工资,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减少基本工资增加,改为补贴增加。这样扬低抑高以缩小国企员工和事业单位、公务员养老金的差距。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前参加工作的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养老金的一部分由养老基金支付,与老式退休金的差额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支付。很多地方政府称财政已承担不了这笔支出,因此中央政府同意广东、上海等地政府准备试点减少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据说广东省政府计划减少事业单位员工退休金的一半。这样做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不容乐观。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前参加工作的国企员工,养老金的一部分也是由养老基金支付,与老式退休金的差额由国企支付。

      私企员工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后参加工作的国企员工、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养老金由养老基金支付。

      有些学者和官员提出,数年后养老基金不足以支付参加养老保险者的养老金,因此建议数年后提高退休年龄,但这已被高层否定,因为这会减少为年轻人提供的职位。剩下的办法或许只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向养老基金高额注资,但很多地方政府有无财力和意愿注资呢?

      有些学者和官员建议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扩展到覆盖农民,这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向养老基金更高额地注资,但这更让人质疑很多地方政府有无财力和意愿注资。

      • 家园 【文摘】养老保险年内实现省级统筹 3年内全国统筹

        21世纪经济报道21日/ 全国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正在加快。从2月19日举行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会议传出消息,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就在2009年。接近人保部人士透露,决策层已下定决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刚刚结束征求意见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明确表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的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外链出处

      • 家园 这是世界性的难题
        • 家园 难在哪?能否详细说说。
          • 家园 如果要详细说,可以写一本书

            那就简单讲一讲吧。

            普遍社会养老金类似于企业养老金里的“定额”养老金,也就是说达到退休年龄后每年领取养老金的数额要么是事先固定的,要么可以按照某个公式确定算出来。

            排除利率不稳定因素,如果未来现金流量固定,那么就可以通过折现的方法确定出在没有退休之前任意时点的养老金净现值。

            比如说,假设65岁退休的人平均可活10年,每年领取1万元,那么在55岁的时候应该积累起6万元(随便假设,具体数字不重要)。

            如果是企业退休计划,那么根据每个国家的不同法律,企业基本上要在员工退休前积累提取起一定的帐户金额,比如55岁时3万元,那么称为50%的minimum funding ratio。

            可是世界上很少有国家采用funded的普遍年金,而多半是采用pay-as-you-go的随付制度,也就是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上来自就业人群交付的税金(有些国家单独加纳专门用于养老金的款项,但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税)。

            这种PAYG的制度说的不好听一点就象庞氏骗局或老鼠会,其致命之处在于:

            1。人均寿命总在不断增长中,按照英国精算协会预计,如果英国人口寿命增长延续过去十年的趋势到2010年,则65岁男性平均寿命将延长1.5岁,到2020年,为2.1岁,若到2040年,则为3.4岁-寿命延长意味着支出增加;

            2。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中,除某些移民国家外,大部分国家(老欧洲)就业人口减少,就业人口减少意味着税收减少;

            此消彼长,造成难以解决的养老金危机。

            有反对者认为养老金危机并不存在,但随着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其理由逐渐站不住脚:

            1。政府可以通过增税增加收入-只要庞局还玩得下去,没有政党愿意现在增税解决未来的问题。更何况现在各国政府已背上了bail-out的重担;

            2。企业年金-国际会计准则给了各国企业养老金一道免死金牌,但按市场价计,我估计大部分的企业定额养老金实际上已经破产,至于定缴年金,嘿嘿,没跌掉30%以上算你幸运;

            3。“房产是你的养老金”-过去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按揭买房,65岁时取得房产,再逆按揭(reverse mortgage)用于养老-现在房产已成了负资产;

            综合世界各国的经验,普遍养老金的难题是一个政治性难题-“哪管生后洪水滔天”的想法意味着窟窿只会越留越大,没有政府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增税和延长退休年龄(工会势力越大,越“社会主义”的国家尤甚),我想中国也不例外。

            所幸中国的企业养老金制度刚起步,中国人又注重个人养老,我想走这两条路的政治成本会低很多。

            四年前在国内巡回研讨会上我就阐明了这个观点,同时指出培养企业养老金对发展国内金融市场和培养机构投资者等方面有更广泛的意义。最近上海等城市开始试行类似荷兰的集体定缴的企业年金制度,说明我们的政府是从各个方面考虑到了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幸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