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伪满洲国江防舰队史话(一) -- 海风微澜

共:💬22 🌺1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伪满洲国江防舰队史话(一)

    一、吉黑江防舰队的创设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1918年3月3日,苏俄单方面与德、奥、保、土四国同盟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正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举动引起了西方列强的强烈不满。为了防止布尔什维克的进一步扩张,由英法美日等国组成的干涉军联合俄国国内的白俄反动武装,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展开了血腥的镇压行动。

    中国作为协约国一方亦参加了对苏俄的干涉行动,决心乘此良机收回长期被沙俄独占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航行权,申张主权,保护边民。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命令北京海军部的王崇文少将担任吉黑江防筹备处处长,负责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江防防务,并从海军第二舰队麾下的长江舰队抽调了3艘浅水炮舰:“江亨”(Chiang Heng)、“利绥”(Li Sui)、“利捷”(Li Tsieh),组成江防舰队,拟驻扎在哈尔滨。同年8月,从上海千里迢迢赶赴东北的3艘炮舰终于驶入了松花江。9月25日,中国舰队以“江亨”为旗舰,由“靖安”号运输舰拖带“利绥”,“利川”号拖船拖带“利捷”,进驻到庙街一带水域。并准备自庙街(Nikolayevsk)进入黑龙江。

    然而,俄国西伯利亚政府当局却对中国舰队进入黑龙江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中国驻鄂穆斯克军事代表直接找到俄国西伯利亚政权的首脑高尔察克进行交涉,但俄方坚持认为只有中国商船能在黑龙江里航行,而军舰的进入则是对其主权的侵害。而中方则认为军舰与商船同为船舶,享有同等的航行权,交涉遂陷入僵局。

    此后,“靖安”号奉命返航上海,舰队改由“利川”拖带“利绥”、“利捷”两舰。为了赶在江水封冻前进入黑龙江,10月18日,舰队拔锚启航准备驶入黑龙江,24日,驻伯力的白俄军队突然炮击舰队,舰队航行受阻,被迫向下游回驶。由于俄方的粗暴干涉,舰队只能在庙街过冬。

    1920年,外国干涉军与白俄军队节节败退,苏俄红军则不断向东进攻,战火逐渐烧到了庙街一带。3月11日,约2000名红军突然袭击了由石川正雅少佐率领的日军第14师团歩兵第2连队第3大队的2个中队。日军由于人数上处于劣势,只得退入在庙街的日本领事馆,据险防守,企图阻止红军前进的步伐。由于红军缺乏重武器,遂转向中国舰队求援,商借几门火炮以作为攻坚利器。中国舰队对红军素有好感,经各舰舰长讨论,将“江亨”舰3英寸口径边炮1门,配给炮弹6发,钢弹、开花弹各3发;“利川”舰五响格林炮1架,配给子弹三排计15响,借给了红军。红军有了重武器的支持,作战果然顺风顺水,经一昼夜激战,一举攻克了日本大使馆,日本领事石田虎松一家全部自杀,2个中队的日军及部分白俄军大部被歼,石川少佐以下约130人被俘,日本侨民358人被杀。这一事件史称 “庙街事件”,在日本则称为“尼港事件”。

    “庙街事件”发生后,日本方面异常愤怒,在强烈抗议的同时扣留了中国舰队,向中国政府步步施压。同年9月,中日共同调查组成立,负责解决这一事件。12月24日,中国方面以向日方赔偿3万元以及撤销舰队司令陈世英的职务了事,风波遂告平息。

    1920年4月,苏俄通过驻中国大使宣布放弃对中东铁路的所有既得权利和利益,而此时混乱的中国政府竟无暇顾及铁路的收回事项,只是由地方上派出护路军与警察队布置在中东铁路沿线。江防舰队则趁乱接收了原中东铁路的“第6号”巡逻船,并命名为“利济”,编入了舰队。

    由于吉黑江防防线过长,原有四舰不敷使用,舰队司令部下属的将校局随即从中国戊通轮船公司购入了3艘原俄国商船,并将其改造为军舰,命名为“江平”(Chiang Pien)、 “江安”(Chiang An)、“江通”(Chiang Tung)。后又增购两艘商船“江清”(Chiang Ching)、“江泰”(Chiang Tai),亦改造成为军舰,一同编入了舰队。新舰艇的加入使江防舰队的实力陡增,已拥有了10艘炮舰的规模。5月,吉黑江防处正式改名为吉黑江防舰队,处长王崇文被任命为舰队司令。

    另一方面,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决定将黑龙江的军舰航行权交还给中国方面。1921年10月,中国舰队驶出松花江,溯江而上,终于进入黑龙江水域。至此,经过14个月的漫长征程,中国的军舰终于能名正言顺地巡航于黑龙江上了。

    完成拖带任务的“利川”舰原来准备返航上海,但在江防舰队的干涉下最终留了下来,随即被编入了舰队。

    1922年直奉大战中,奉系军阀头子、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的专列险被直系军阀控制下的“海容”、“海筹”号巡洋舰的炮火击中,吃足直系海军苦头的张作霖发誓要筹建自己的海军,而处于自己实力范围之内的吉黑江防舰队自然成为其极力拉拢的对象。而此时的江防舰队三年内累计欠饷已达10个月之多,官兵苦不堪言。所以,在张作霖许以补发军饷和改善待遇之后,双方一拍即合。4月,江防舰队便改换门庭,成为奉天航警处麾下的江防舰队了。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其子张学良继承了他的衣钵,后张学良与蒋介石妥协,东北易帜,张被任命为东北边防总司令。东北海军及江防舰队表面上被置于蒋介石的指挥之下,实际上仍旧听命于张学良。

    此后,中国与苏联针对中东铁路的路权问题迭起纷争,1929年10月,矛盾激化,中苏爆发了中东路战争,中、苏先后在同江、富锦爆发海战。战斗中,江防舰队的“江泰”、“江安”、“利捷”被炮火击毁,“江亨”、“利川”自沉,而“江平”、“利绥”、“利济”、“江清”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江防舰队经此一战,兵力折损过半,实力一落千丈。后虽经打捞修复了一部分舰艇,仍不足以恢复到战前水准。

    (该文原载《现代舰船》2007年09B,转贴请注明)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伪满洲国江防舰队史话(八)

      八、苏军出兵远东与伪满江上军的最后归宿

      从1943年起,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屡屡使用“蛙跳”战术,步步进逼日本本土,而日军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使用捉襟见肘,不得已从关东军中抽调精锐部队奔赴太平洋战场。到1945年,貌似强大的日本关东军已是外强中干,战斗力十分有限了。另一方面,1944年夏,盟军成功地在诺曼底登陆,欧洲战场的形势急转直下,纳粹德国面临崩溃之势。而一旦欧洲战事结束,苏联必将腾出手来对付盘踞中国东北的关东军。为了应对日益临近的战事,是年年中,江上军就处心积虑地制定了一个绝密的《江礁计划》,计划由江上军司令部参谋处的玉川满中校和三浦正甫少校起草。内容大致是在东起富锦,西至佳木斯的松花江段上用沉船堵塞航道,砍伐原木顺江漂流,阻止苏军前进的步伐,必要时全舰队亦沉江为礁,同殉国难。但由于时间紧迫,再加上负责勘测沉船航道的测量舰艇屡屡被苏军装甲艇偷袭,因此该计划始终没有被认真执行。

      1945年4月,江上军再度将松、黑、乌三江划分为7个防区:黑龙江由黑河—抚远为第一防区,派舰3只;由抚远入乌苏里江—饶河为第二防区,派舰2只;由饶河—虎头为第三防区,派舰3只。松花江由同江—佳木斯为第四防区,派舰3只;由佳木斯—通河为第五防区,派舰4只;由通河—哈尔滨为第六防区,派舰2只;由哈尔滨—肇州为第七防区,派舰2只。

      1945年8月9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0时整,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统率的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和第1、第2远东方面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日本关东军与伪满洲国发动了进攻。为了配合苏联红军的攻势,苏联黑龙江区舰队在安东诺夫(N. W. Antonov)海军少将的指挥下也发动了攻击。

      此时的苏联黑龙江区舰队下辖4个舰艇支队,1个舰艇独立大队,2个独立装甲艇中队,合计舰艇200余艘。其中含6艘浅水重炮舰、11艘炮舰、52艘装甲艇、12艘扫雷舰、36艘扫雷艇、7艘水雷艇、15条滑行艇、3艘护卫艇和1艘布栅网舰。其具体编成如下:

      第一江河舰艇支队:辖浅水重炮舰“列宁”号(Lenin)、“红色东方”号(Krasny Wostock)、“孙中山”号(Sun Yat Sen);第一江河扫雷舰大队、第一和第五装甲艇中队;第一和第二扫雷艇中队;第一水雷艇中队;两个浮动炮垒。

      第二江河舰艇支队:辖浅水重炮舰“斯维尔德洛夫”号(Sverdlov)、“远东共青团员”号(Dalnywostotschny Komusomoletz);第二江河扫雷舰大队、第二和第三装甲艇中队;第三扫雷艇中队;第一水雷艇中队;两个浮动炮垒。

      第三江河舰艇支队:辖第一和第三炮舰大队;第四装甲艇中队;第四和第七扫雷艇中队;布雷舰“有力”号和一个浮动炮垒。

      结雅—布列亚河舰艇支队:辖“积极”号(Aktivnyja)浅水重炮舰;第二炮舰独立大队;

      第三江河扫雷舰独立大队;第一和第二装甲艇独立大队;第五扫雷艇中队;第二和第三滑行艇中队。

      斯列田斯克江河舰艇独立大队:辖第一和第二装甲艇中队

      乌苏里江装甲艇独立中队。

      兴凯湖装甲艇独立中队。

      8月9日凌晨1时,苏军飞机开始空袭哈尔滨。此时,江上军第1、2战队正在哈尔滨上游铁桥、第3、5战队在哈尔滨下游铁桥执行警戒任务。由于第1、2战队的120mm高平两用主炮早已拆去,因此各舰仅能凭借舰上有限的小口径火炮向空中盲目射击,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8月9日晨,克里诺夫海军中校指挥下的第一江河舰艇支队运送苏军394步兵团第3营在鞑靼岛登陆,并于8时占领该岛,一举切断了江上军舰艇从松花江向黑龙江方向增援的水路通道。而在战斗打响后,在松花江河口巡逻的江上军舰艇迅速收缩退却并向哈尔滨方向集结。实际上,江上军把黑龙江的控制权拱手让给了苏军。此外,驻富锦的江上军第1团于8月9日早晨遭苏军炮火痛击,大部分兵营被炸毁,一部分日籍军人在炮火中丧生,残余人员向佳木斯退却。黑河、马头方向则战况不明。江上军曾向富锦、黑河派去了支援的炮艇,但此后下落不明。

      8月9日夜,黑龙江区舰队的177艘舰艇(其中含驱逐舰1艘,浅水重炮舰舰5艘,装甲艇24艘,巡逻艇10艘,护卫艇11艘)在第101要塞师的支援下,顺黑龙江下驶入黑河,对沿岸的日军要塞、阵地进行了炮击。在此处巡逻的6艘江上军炮艇被击沉,这些炮艇应该属于“恩民”型、“威明”型及“祥云”型,很可能就是前文所述支援富锦、黑河的日军舰艇。

      随后,红军兵锋直指松花江,为此,苏军在松花江口集结了强大的舰队,计有浅水重炮舰“斯维尔德洛夫”号、“远东共青团员”号,炮舰“布里亚特人”号(Buryat)以及装甲艇队、巡逻艇队(含舰艇25艘,拖船6艘,平底船7艘)。8月9日早晨7时30分,苏军630步兵团1个营在坦克维奇海军上校指挥的第一、第二江河舰艇支队的掩护下,在抚远登陆。陷于惊恐状态的日本守军未作有效抵抗。16时,抚远被苏军完全占领。

      另一方面,乌苏里江方面的战斗也于8月9日打响。当天,在法捷耶夫海军中校指挥下的第三江河舰艇4艘炮舰、5艘扫雷艇,支援苏军第31师第513团一部强渡乌苏里江,并迅速向内陆推进。日军方面无心恋战,任由苏军突破乌苏里江一线的防御阵地,向满州内陆溃退。与此同时,8月9日夜,苏军第1远东方面军在装甲艇的掩护下,在兴凯湖日军一侧的湖岸登陆,并一举击破日军的抵抗。而后,苏联第15集团军主力在黑龙江的3处地段、乌苏里江的4处地段上实现了全面突破之势,日军苦心构筑的江岸防御阵地瞬时土崩瓦解。而在苏军这一系列战斗行动时,伪满江上军始终没有实施有效的抵抗。

      8月10日夜,在瑷珲附近渡河的苏军第266步兵团遭到了日军第123师团一部的顽强抵抗。黑龙江区舰队派出了“积极”号浅水重炮舰与“红星”号(Krasnaja Zwiesda)炮舰以及若干艘装甲艇支援陆军作战。在海军强大炮火的打击之下,日军被击溃。10日夜到11日,苏军又占领了奇克特(今逊克),日军纷纷从黑龙江上游、中游沿岸撤退。至此,苏军控制了黑龙江沿岸约1500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

      同时,松花江上游的同江于8月9日被苏军攻克。而后,根据苏军第15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黑龙江区舰队将第一江河舰艇支队分别编成两个中队,由“孙中山“号浅水重炮舰和3艘装甲艇、6艘扫雷艇组成巡逻侦察中队,搭载364步兵团第3营,作为一支突击部队,直插富锦地区。而由“红色东方”号与“列宁”号(Lenin)浅水重炮舰以及3艘装甲艇组成掩护中队,配合突击部队作战。突击队于8月11日早上7时20分到了富锦。在舰艇炮火的掩护下,苏军部队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但却遭到了日军更为顽强的阻击,但是由于日军缺乏重炮,无法压制苏军浅水重炮舰上130mm舰炮的轰击,逐渐落于下风,而苏军舰艇的炮火在先期登陆的校射小组的指引下,射击异常精确凶猛。如“孙中山”号浅水重炮舰就在战斗中摧毁和压制日军5个永久火力点、12个临时火力点、6个迫击炮连,击毁一座弹药库。战至次日,富锦终被苏军攻克。在战斗期间,日军曾用2艘汽船充作闭塞船,企图阻塞航道,但这一企图没有成功。黑龙江区舰队在补充了燃料和弹药之后又顺江快速推进至佳木斯一线。

      8月12日,“威明”号炮艇奉命顺松花江北上到依兰至佳木斯地段的水域执行布雷和沉船闭塞航道的任务,行动由中村允中尉指挥。但在行驶途中,以卫中、孙永贵、高士宽为首的满籍官兵举行起义,杀死了艇上的日籍人员后由顾姓轮机长将艇自沉于距离浓河南岸偏西北约50米处,并且拆下了艇上的两挺机关枪。

      8月14日夜9时,2艘30吨级和2艘10吨级的炮艇艇员(均为满籍人员)驾艇脱离江上军,“利民”号奉命追击,并于15日将上述炮艇捕获。同日,驻松花江下游的“晨明”等5、6艘舰艇脱离了江上军,这批舰艇均被苏军舰艇击沉或俘虏。驻新京(长春)的日军第二航空军第四十二教育飞行队独立第十五飞行团曾计划出动攻击这些舰艇,但其后行动取消。

      为了支援佳木斯一线的战斗,江上军又派出第4战队 “熙春”、“阳春”2舰组成特攻队,在原江上军训练处教导团团长松尾中校的带领下,准备开往下江附近执行阻塞航道的任务。8月15日清晨,战队由哈尔滨出发,驶入松花江。下午1时,在依兰的浅滩附近,两艇上的满籍艇员在“阳春”艇长张彦果的率领下突然发生暴动,击毙了松尾中校以下5名日籍军人后四散逃走,两艇后来下落不明,而主张此次行动的日籍少校参谋岩下亦为此自杀。

      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了伪满州国,江上军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旗舰“养民”号舰长高木实男试图冲进弹药舱引爆军舰,被舰上水兵击毙后扔入江中。舰上其他日籍军官都被控制。“兴亚”号的舰长(满籍)与“大同”号的全体舰员(包括部分日籍人员)在移乘“兴亚”号后逃跑,并向苏军舰队投降,苏军留下了“兴亚”舰舰长而将其余人员统统枪毙。“兴仁”号正在补给处修理,在得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舰长石川大尉被乱兵杀死。

      补给厂、舰队司令部等处在补给厂满籍军官的指挥下也发生了兵变,但没有日籍军人伤亡。此外,驻哈尔滨的江上军第1团、第3团以及训练处的教导团约2000多名满籍官兵在第1团团长张洪山领导下于8月14日上午9时宣布起义,在短暂交火后起义部队向呼兰方向转进。战斗中2名日籍军人被打死,2名负伤,训练处处长曾根崎剖腹自杀。

      在此纷乱的形势下,关东军干脆接管了江上军的直接指挥权,在哈尔滨陆军部队长的指挥下,江上军舰艇上的所有武器抖被拆下,并将一部分江上军士兵组成炮队,使用被拆下的枪炮,防守哈尔滨的东南部。

      日本虽然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关东军的负隅顽抗仍在继续。由包括黑龙江区舰队旗舰“阿穆尔”(Amur)号在内的第1、2海军陆战旅,第301、388师,第10、29飞行师所组成的强大兵力发起了进攻佳木斯的战斗。日军如法炮制,用17艘仓库船和驳船组成沉船阻塞线,封闭航道。这一次他们得逞了,苏军的推进一度受阻。此外,日军还采用炸桥,在江中投掷原木等手段配合封锁航道,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苏军强大攻势的压力下,日军最后放弃了佳木斯。8月16日,苏军攻占佳木斯,一艘江上军的炮艇在佳木斯停泊场被俘获,苏军意外地在艇上找到了一批珍贵的江河航行图。苏军在占领佳木斯后并未停留,随即将进攻矛头指向了依兰。

      同日,一支由“孙中山”号浅水重炮舰及3艘苏军装甲艇组成的小舰队,在敖其村与日军一个大队交上了火,并且掩护了苏军第632步兵团一部登陆上岸。通过短暂的交火,日军被迫投降,365名日军被俘,缴获机枪20挺、迫击炮3门、步枪600支。

      8月17日战况依旧激烈。日军的野炮部队也投入了战斗。在争夺洪河道村的战斗中,部分苏军舰艇被击中,苏军及时施放了烟幕,才避免招致更大的损失。16时,“列宁”号和“红色东方”号与3艘装甲艇加入战场,局势顿时改观,战至晚上23时,在付出了1个连的伤亡代价后,日军最终放弃了洪河道村。

      8月18日早晨,苏军第1、2海军陆战旅合兵一处,向依兰发动了最后的总攻。9时40分,“列宁”号、“斯维尔德洛夫”号、“远东共青团员”号掩护第632步兵团在依兰港成功登陆,日军的抵抗遂告瓦解,停泊在依兰港埠头的3艘日本船也在炮火中被击沉,5艘拖船、1艘轮船、19条驳船和2条挖泥船被俘获。依兰方向的日军第134师团于10时停止了战斗,放下了武器。苏军继续顺江而下,最终于8月21日到达了哈尔滨。

      8月21日夜,苏军在哈尔滨郊外与日本江桥守备队发生激战,并于次日拂晓从水陆两路进入哈尔滨,很快占领了江上军司令部大楼。同时,停泊于哈尔滨的伪满江上军残存的2艘“顺天”型、2艘“亲仁”型和2艘“大同”型炮舰被俘,一同被俘的还有其他杂役船等共74艘。伪满洲国江上军至此寿终正寝。(全文完)

      (该文原载《现代舰船》2007年09B,转贴请注明)

    • 家园 【原创】伪满洲国江防舰队史话(七)

      七、日本海军的撤出与伪满江上军的建立

      1938年11月,日本海军从伪满洲国撤出,“日本海军驻满海军部”也同时废止,江防舰队遂被置于日本关东军的统辖之下。日本海军势力从伪满的撤出,实际上还是日本军界内部陆军与海军的对立造成的。福留繁在他所著的《海军的反省》一书中曾经提到,日本海军在伪满设置驻满海军部的主要目的是指挥伪满的海军作战以及为日本海军搜集军需物资、搜集各方情报等,但关东军却要求其配合陆军协同作战,担负更多的战斗任务,极力想把海军纳入自己的指挥之下。海军对此大为不满,因此作出了撤消“驻满海军部”的决定。

      日本海军从江防舰队撤出后,关东军派遣了时任“北支部队长”的内田实中佐作为舰队的军事顾问,实际行使着整个舰队的指挥权。内田一直担任江防舰队的军事顾问一直到1942年晋升陆军大佐后被调离。他最后在战争中战死(注: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内田似乎是在战败后全家自杀的,录此备考)。而舰队的继任军事顾问一直由哈尔滨第四军管区的陆军大佐衔的军官兼任。

      1939年11月,江防舰队正式并入日本陆军,司令部迁到道外北七道街江边(现黑龙江省航运局),而舰队的名称也变为了“江上军”,士兵改着陆军军装。尹祚乾摇身一变,又成了江上军的中将司令官。此后,李文龙(东北讲武堂毕业,任期1941年2月—1942年9月)、宪原(日本士官学校第十八期骑科毕业,满清皇族,任期1942年9月—1944年3月)、曹秉森(日本士官学校第十四期骑科毕业,任期1944年3月—1945年8月)先后担任过江上军司令。江上军成军后,继承了原江防舰队的大部分职责,主要担负伪满国境线河流的警备工作以及其他水路的调查,江岸附近的治安、占领区人民的宣抚和艘及苏军情报。

      江上军除了继承了原江防舰队的所有舰艇外,还新组建了3个团的“陆上渡河部队”,每团编成6个中队,每中队约500人。这3个团主要的装备是“大发”、“小发”登陆艇。其中第1团驻富锦,第2、3团驻哈尔滨。其他的江上军陆上部队还有驻富锦的第1地区队,驻黑河的第2地区队,驻虎林的第3地区队和驻佳木斯的第4地区队,合计100人。另外还有江上训练所150人,通信队40人以及“丰满警备队”人员若干名。据1940年的统计,江上军人员共2000余人,其中日籍军官300人,含各舰艇乘员约800人以及“海上警备队”队员50人(这支“海上警备队”主要执行商船的护航任务,基地在大连,后迁至朝鲜清津)。

      江上军自司令部以下设有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军医处(江上军病院)、电信处(江上军电台)、军法处、补给本厂(修船处、兵器燃料处)和训练处。

      江防舰队改称江上军后,按照日本海军的传统习惯,编成了第1-5战队和第1-5炮艇队(后增至8个炮艇队)。其中第1战队辖“定边”、亲仁”2舰,队长山内丰吉上校,他同时兼任“定边”舰长,“亲仁”舰长是和泉秀太郎少校;第2战队辖“顺天”、“养民”2舰,松尾平一中校任队长,并兼任“顺天”舰长,“养民”舰长是香月秀夫少校。这两个战队是江上军的绝对主力,其中,“养民”号还担任了“江上军”的旗舰。第3战队辖“大同”、“利民”2舰,队长是菅野仓之助上校;“大同”舰长是古贺忠一,“利民”舰长是西武雄。第4战队辖“熙春”、“阳春”2艇,队长是张彦果少校,并兼任“阳春”艇长;第5战队辖“兴亚”、“兴仁”2艇,队长是赵廷勋少校,并兼任“兴亚”艇长。第1炮艇队辖“惠民”、 “普民”2艇;第2炮艇队辖“祥云”、 “庆云”2艇;第3炮艇队辖“海天”、“海阳”2艇;第4炮艇队辖“晓江”、“晋江”2艇,队长是王绍文中校,并兼任“晓江”艇长,“晋江”艇长是杨姓上尉;第5炮艇队辖“威明”、“晨明”2艇,“晨明”艇长是平田上尉。第6—8炮艇队每队亦有2艘炮艇,但具体编制情况不详。

      李文龙任江上军司令期间,将“定边”、“亲仁”列为司令部的直属舰,并改设富锦第一地区队(辖“顺天”、“养民”、“熙春”、“阳春”、“兴亚”、“兴仁”及8艘炮艇)和虎头第二地区队(辖“大同”、“利民”及8艘炮艇)。曹秉森接任司令后,撤消了地区队编制,将“定边”、“亲仁”、“顺天”、“养民”4舰列为直辖舰,其余编成3个战队8个炮艇队。

      在伪满的日本海军人员的数量在1932年约有20名;1933年派驻司令部以及各旧式炮舰、炮艇和新兵训练的约20名。同年5月新造炮艇时派员35名;1934年新造“顺天”、“养民”时派员70名;1935年在建造“定边”、“亲仁”上派员60名;1939年新造各舰艇派员数十人。编入陆军后又吸收了数十名陆军出身的人员。1940—41年间,日籍军人最终达到约300人的规模。随着日本海军从伪满的撤出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大批日本海军派遣的指导职员和教练职员也随之撤走。1941年底至1942年初,这批人员中有三分之二被抽调回日本本土参加太平洋战争,其中约半数为各舰舰长、艇长和各级军官,他们留下来的空缺遂由一批满籍军官填补。经过此次人事大变动,舰队中的骨干悉数被调走,而满籍人员的军事素质又不过硬,所以江上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第1、2战队各舰的120mm主炮被卸下转移到陆上组成放空炮队后,战斗力更是每况愈下,往年检阅被改成了陆军“现地战术训练”,连1944年度的“国境”河川的进出警备任务也改为了在“国内”河川的警备训练。此外,新兵的训练工作也由于改为江上军的原因而逐渐变成了陆军训练课程,很多新兵竟然都是“旱鸭子”。1942年7月,两艘满载着新兵的运输艇在松花江面突遇大风浪而先后翻覆,竟然造成105名新兵溺毙,30多人失踪,仅2人生还的惨剧!江上军官兵的素质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关东军和伪满当局对这支舰队深表忧虑,担心将来一旦爆发战事,舰队将会一触即溃,然而,他们的担心最终还是变成了现实。

    • 家园 【原创】伪满洲国江防舰队史话(六)

      六、伪满江防舰队的舰艇

      伪满江防舰队的舰艇构成主要是原东北海军江防舰队的5艘改装炮舰和日本为伪满代建的舰艇两部分。其中,从原东北海军手中继承过来的“利绥”舰是1903年德国硕效厂建造的“祖国”(Vaterland)号炮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解除了该舰的武装。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该舰遂于3月20日在长江上游被扣留,后来被中国海军没收,命名为“利绥”。“利绥”建成时排水量220吨,马力1300匹,航速13节,装备88m炮1门,50mm炮1门,机枪2挺。编入伪满江防舰队后,对舰桥进行了改装加固,又增设了防弹板,因此排水量增加到350吨,但航速却降为6节,马力也只剩260匹,乘员74人。编入后的武备为75mm野炮1门,80mm迫击炮1门,7.7mm机枪1挺,后舰上武备换成用于陆上作战的80mm平射炮2门,80mm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各2挺,其他还有步枪20支,手枪8支。

      其他4艘改装炮舰,“江平”(排水量360吨)、“江通”(排水量250吨)是1921年改造的2艘原戊通航业公司购买的俄国商船“江宁”(1900年建成)与“江津”(1903年建成),“江清”(排水量360吨)是1897年建成的原中国商船,“利济”是俄国秋柏林造船厂1895年建成的原中东路巡船。编入伪满江防舰队后4舰都强化了武备,每舰配有80mm迫击炮1门,机枪1挺(“江清”为2挺),后来舰上武备也换成陆上作战用80mm平射炮2门,80mm迫击炮2门(“利济”为1门),轻、重机枪各2挺,舰桥以及烟囱前后加设了防弹板,炮位也用防弹板围住,形成装甲围壁,舰舷侧同样加装了防弹板,各舰另配步枪20支,手枪8支。

      这些航速不到10节的低速改装商船在伪满江防舰队建立初期曾风光一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江防舰队中原来出身于日本海军中的人员被征召回国参战,所以剩下的人员不敷使用,1942年,上述5舰被列为废舰,舰上的武装也被拆除,舰体则系留在哈尔滨的修船处内。

      由日本舰政本部设计,播磨造船厂建造、哈尔滨海军船坞舾装的“顺天”型炮舰于1934年5月31日开工,同年10月竣工。该型舰是在日本“热海”型炮舰的基础上设计的,同型共2艘,即“顺天”号(Shun Tien)与“养民”号(Yang Min)。该型舰舰长52.6米,宽8.8米,吃水2.4米,排水量270吨,马力1000匹,航速13节,续航力10节/3000海里,最大燃料储备为28吨重油,乘员80人。由于考虑到要在北方严寒地区作战,所以该型舰还具有一定的破冰能力。装备双联装120mm高平两用炮1门,布置于舰首充作主炮,在主桅顶部设置了射击平台,配备双联装13mm高射机枪3挺,在舰后部则设置了150mm曲射炮1门。后来由于发生了曲射炮膛炸的事故,1937年,“顺天”、“养民”用1门80mm速射炮替换了原来的曲射炮。“顺天”型炮舰的后甲板还搭载了2艘冲锋舟,用于登陆作战。此外,该型舰还配备60cm探照灯一具以及十四式2米高射炮测距仪和十四式1.5米测距仪各一部。

      “亲仁”型炮舰是“顺天”型的改良型,于1935年7月2日下水。排水量增大到290吨,舰长54.6米,宽8.8米,吃水2.2米,马力1000匹,航速12.5节。同型舰2艘,即“亲仁”号(Chin Jin)与“定边”号(Ting Pien)。该型舰武备与“顺天”型基本相同,只是后主炮换成了1门单装120mm高平两用炮。上述4舰每舰还另配5挺轻机枪,10支步枪,15支手枪,用作陆上作战。

      这4舰构成了江防舰队的主力,每舰配有士官4名,准士官3名,水兵33名,军属8民,教练职员21名,指导职员11名共计80名。其中教练职员与指导职员都是“临时海军防备队”派遣的。相对于其他江防舰队的舰艇乘员,这4舰的乘员以日本人为主。

      1944年,“顺天”型、“亲仁”型上的所有10门主炮被拆下,连同一部分军官和100多名士兵,由远藤中校指挥,编成高炮部队进驻鞍山钢铁厂担任防空任务,抗击从中国内地飞来的美军B—29轰炸机。战后,这4艘舰被苏联红军接收,后一直在远东水域服役,1958年被废弃裁汰。

      “大同”(Ta Tung)、“利民”(Li Min)2艘炮艇是1929年日本三菱神户造船所建造的“小鹰”号炮艇的同型艇。2艇在日本建好后拆解运送到哈尔滨再重新组装。1933年8月编入江防舰队。该型艇排水量65吨,艇长30.5米,宽2米,吃水0.8米,马力270匹,航速13节,乘员31名。装备150mm曲射炮1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2挺,步枪10支,手枪5支。该型艇还配备45cm探照灯一具以及十一式66厘米测距仪各一部。1937年与“顺天”型一样撤去了150mm曲射炮,代之以双联装47mm平射炮1门。

      “恩民”(E Min)、“惠民”(Hui Min)、“普民”(Pu Min)是日本川崎造船所于1933年2月22日开工建造的,船厂编号574, 4月竣工后解体运往哈尔滨。5月—7月间在哈尔滨重新组装,7月12日,3艇在正阳河的梅田工厂举行了下水仪式,22日被编入舰队。该型艇排水量15吨,艇长16.6米,宽3.4米,吃水0.56米,马力80匹,航速10节,乘员14名。装备2挺重机枪,1挺轻机枪,步枪6支,手枪2支。该型艇还配备30cm探照灯一具以及十一式66厘米测距仪各一部。

      “济民”(Chi Min)是哈尔滨东北造船所建造的炮艇,1934年6月1日竣工。它是“恩民”型的改良放大型,排水量20吨,艇长19.4米,宽3.4米,吃水0.56米,马力80匹,航速10节,乘员13名。装备重机枪3挺,轻机枪2挺,步枪6支,手枪5支。该艇还配备30cm探照灯一具以及十一式66厘米测距仪各一部。

      “安疆”、“怀众”是日本福田组造船所建造的警备艇,建造年月不详,估计为1937年前建造,排水量7吨,艇长12.1米,宽2.4米,吃水0.45米,马力102匹(“怀众”为80匹),航速6.3节。装备重机枪1挺,步枪2支,手枪1支。

      有资料显示,日本在1935年建造的“白梅”、“小樱”号炮艇(排水量30吨,艇长25米,宽3.65米,吃水1.6米,马力120匹,航速13.2节,装备机关枪3挺)也被移交给了江防舰队,但具体情况不详,录此备考。

      1939—1941年间,日本播磨造船所还通过在日本建造运往伪满后再组装的方式建造了“阳春”型(“阳春”、“熙春”)、“晓江”型(“晓江”、“晋江”)、“兴亚”型(“兴亚”、“兴仁”)、“威明”型(“威明”、“晨明”)共8艘炮艇及“凤山”号测量艇。

      1939年建成的“阳春”型炮艇排水量54吨,艇长30.3米,宽4.7米,吃水1.5米,马力540匹,航速13.1节,装备高射机枪4挺。

      同年建成的“晓江”型炮艇排水量43吨,艇长28.3米,宽4米,吃水1.5米,马力840匹,航速19.3节,装备47mm平射炮1门,13mm机枪1挺,陆用重机枪1挺。

      1940年建成的“兴亚”型炮艇排水量60吨,艇长30米,宽4.7米,吃水1.5米,航速15节,装备75mm速射炮1门,13mm重机枪1挺,反坦克炮1门。

      同年建成的“威明”型炮艇排水量30吨,艇长28.3米,宽4米,吃水1.5米,航速15节,乘员20人,装备不详。

      1941年建成的“凤山”号测量艇排水量20吨,艇长18米,宽4米,吃水1.3米,航速9.9节。

      此外,伪满江防舰队还有“祥云”、“庆云”、“海阳”、“海天”4艘炮艇,排水量20吨,航速10节,但建造情况不详。

    • 家园 【原创】伪满洲国江防舰队史话(五)

      五、伪满江防舰队的主要作战活动

      1932年4月16日,松花江开始解冻,江防舰队遂开始配合日军的陆上行动。最初的作战是配合日本关东军第10师团的作战行动,主要担负输送、掩护任务。18日,又协助日军占领了绥浜、富锦、同江各县。26日,日军中村少将指挥第33旅团(中村支队),分乘拖船7只、机船11只向依兰进发,江防舰队则担任了护航任务。5月16日,江防舰队又协助日军村井旅团进攻依兰。19日,舰队又从依兰出发,顺江下驶至富锦,协助日军小浜支队围剿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游击队。7月上旬,日军对马占山的部队展开了扫荡,江防舰队奉命担任巴彦、木兰一带江上警戒,并切断了巴彦至通河的水路交通。在一系列的扫荡作战中,日军痛感江防舰队的满籍人员素质低下,为此专门从“临时海军派遣队”中抽调人员,在每艘舰艇上都配备日籍指导员,甚至连报务员都换成了日本人。这一举动引起了江防舰队的极大不满,并直接导致了“利济”舰的起义行动。

      9月底,尹祚乾率领5艘军舰巡航富锦。到达富锦后尹与当地官绅合谋将一批冬季生活用品走私到同江出售,并命令“利济”舰护送货船。“利济”舰舰长范杰与一批进步官兵认为这是举行起义的大好时机,经密商后决定在返航富锦途中起义。10月18日下午6时30分,“利济”舰完成护航任务后拔锚返航,19日0时30分,在距富锦10公里处,值更士兵郑义宽、周万才将日军指导员中川中尉及报务员渡边少尉分别击毙,并抛尸江中。“利济”舰遂转舵回驶同江。上午5时,全舰64名起义官兵卸下舰上所有武器,赶赴驻扎在街津口的抗日武装路永才旅,起义获得成功。江防舰队司令部立即下令各舰“整顿军纪”,调查抗日思想,加强精神教育,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1933年5月28日,伪满洲国江防舰队正式宣布成立,司令部设在哈尔滨埠头区(道里区)买卖街。

      1933年春江水解冻后,舰队将其活动范围从松花江扩大到了黑龙江流域,并且企图进入乌苏里江流域。7月20日,经日本驻苏联大使的力争,舰队最终被允许进入乌苏里江。

      9月2日,尹祚乾和顾问川畑少佐以“利绥”为旗舰,亲率“江平”、“江清”与是年竣工的炮艇“恩民”、“惠民”、“普民”共5舰,配合日伪军攻占绥远、抚远,又顺乌苏里江而下,进占饶河。其后与日军第10师团齐头并进,攻克了虎林。

      另一方面,由日方建造,拆解后送往哈尔滨重新组装的“大同”、“利民”号炮舰,于9月7日进入黑龙江,溯江而上占领漠河,并一直到达了伊穆卡附近水域。

      1934年3月1日,伪满洲国恢复帝制,江防舰队也随之改称“满洲帝国江防舰队”。4月,原日本海军顾问川畑正治少佐任期届满,由松本少佐接替其担任江防舰队的顾问。同月,江防舰队司令部被迁移至哈尔滨市傳家甸五道街。

      随着江水的解冻,舰队的活动范围也逐渐扩大,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第二松花江上都活跃着舰队的身影。“恩民”、“惠民”还从虎林一路下驶,最终到达兴凯湖,并在当壁镇下锚;其他舰艇还一度沿着穆棱河到达了密山。

      此外,6月1日竣工的炮艇“济民”从黑龙江出动,一直深入到海拉尔地区。一时间,江防舰队的活动范围遍及东三省的河川水路,猖獗一时。

      10月,“顺天”、“养民”号大型炮舰竣工。翌年,改进型的“定边”、“亲仁”号的加入,使江防舰队的实力达到了鼎盛,其规模与当时的苏联黑龙江区舰队等量齐观,甚至是略胜一筹。

      1935年5月中旬,度过了4月枯水期的江防舰队,再次驶出了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军港,开始了作战行动。在当年的舰队行动中,“利绥”、“利济”、“江通”、“江平”、“普民”、“济民”、“恩民”、“惠民”、“大同”、“利民”、“定边”、“亲仁”从5月到10月间向松花江方面共计出动44次;“江通”、“恩民”、“普民”、“惠民”6—8月间向第二松花江方面出动10次;“大同”、“利民”、“江平”在5月和8月向黑龙江方面出动2次;“江清”、“江平”、“惠民”6—8月间向乌苏里江方面出动了6次。在日伪军和江防舰队的联合打击下,东北抗日武装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1934年5月,江防舰队还曾决定为纪念溥仪即位成为伪满皇帝而举行观舰式,结果由于松花江一带水域抗日活动活跃而不得不延至次年。1935年9月9日,在哈尔滨传家甸埠头的松花江江面上,即位纪念大典观舰式粉墨登场,有15艘舰艇参加了观舰式。依照日本海军的传统做法,刚刚于8月31日竣工的“定边”舰被指定为御召舰,“恩民”、“济民”被指定为供奉舰。

      此后,由于伪满境内的东北抗日武装纷纷转入山区作战,江防舰队在松花江内河流域的作战活动逐步减少,舰艇被更多地被派赴伪满所谓的国境线上进行巡逻,特别是伪满东部“国境”上的东北义勇军、金日成的游击队、周保中的中朝混编游击队一度令伪满方面疲于应付。因此,江防舰队也时常在镜泊湖与牡丹江市之间的宁安附近地域与这些抗日武装作战。此外,江防舰队还经常参与对苏联从热河省向八路军根据地秘密运送武器弹药的水上运输线的封锁作战以及在中东铁路沿线支援护路的日军作战。

      江防舰队的活跃也加剧了中苏边境地区的不安定因素,伪满与苏军在“国境线”上的纷争也日益激烈,双方沿“国境”大量构筑监视哨与要塞阵地,双方的越境事件屡有发生,摩擦不断。其中1937年6月爆发的满苏乾岔子岛事件就是规模较大的一次。

      事件的起因是1937年5月,苏联方面突然宣布废弃1934年9月苏联与伪满政府缔结的《满苏水路协定》,继而派兵占领了黑龙江上的一些小岛和沙洲,并在乾岔子岛下游封锁了水道,禁止伪满的船只在江上自由航行。伪满江防舰队立即出动,企图打破封锁线。苏联方面立即闻风而动,向国境全线的舰队下达了总动员令。

      6月19、20日,苏军派兵越过边境,在乾岔子岛以及更上游的金阿穆尔岛登陆,“乾岔子岛事件”爆发。20日,伪满军队的监视队发现了侵入伪满水域的2艘苏军炮艇,双方立即交火。另一方面,在黑河方面警戒的伪满军队也发现了3艘入侵的苏军炮艇,并遭到炮艇的炮击。苏军还一度在乾岔子岛附近的无名小岛登陆,而大批苏军也在苏联一方的国境线内大批集结,战斗有愈演愈烈之势。30日,侵入乾岔子岛南侧水道的3艘苏军炮艇又与在岸上警戒的日本关东军三原部队发生冲突。双方先是用机枪对射,随后炮兵也加入了战斗。双方炮战20分钟,结果三原部队的炮兵击中了苏军的第3号炮艇,该艇艇体中部中弹后发生大火沉没,另一艘苏军炮艇也被击成重伤后逃逸。

      这一事件发生后,关东军迅速与伪满当局联络,整个“国境”上都进入了战备状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日本参谋本部为避免两线作战,严令关东军控制事态规模,争取通过外交手段低调处理“乾岔子岛事件”。7月2日,重光葵大使又一次约见了苏联外务委员,双方最终达成停战协议。7月5日,苏军撤出乾岔子岛。乾岔子岛事件虽然未引起双方更大规模的的冲突,但此后的小规模冲突仍是连绵不绝,据统计,从1933年到1943年,双方在边境发生的各种规模冲突竟达1600多次,而江防舰队的战略重心也从扫荡抗日武装逐步转向对苏军的防御上了。

    • 家园 【原创】伪满洲国江防舰队史话(四)

      四、日本的满州海军特设机关与驻满海军部

      日本海军的势力长久以来即有染指中国东北之意,然而苦于以关东军为代表的日本陆军势力在东北十分强大,所以处处受制。“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为避免陆军独占东北,日本海军亦积极跟进,于1932年1月底抢先在沈阳设立“海军特设机关”,并派遣小林省三郎少将担任首席代表(主席),负责配合关东军作战以及争夺满洲境内的海军资源。同时,日本海军还在哈尔滨设立了“临时海军派遣队”。

      1932年9月,日满签订了《日满协定书》,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并在议定书中明确规定,日本对伪满负有共同防卫的责任,如果伪满遭到敌对武装的侵略,则日本有权向其开战。

      随着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日益紧密,日本海军打算将原来的临时性质的海军特设机关变成常设机构,以期加强对伪满水上力量的控制。1933年4月1日,日军合并了两个部门,在伪满的新京(即长春)成立了“驻满海军部”,下设“临时海军防备队”,拥有四艘武装汽船。

      “驻满海军部”与日本本土的要港司令部的地位与权限大致相当,平时负责伪满洲国“国境”内的水域的警戒、防御任务,战时则负责对外敌入侵伪满的防卫及反击任务。实际上,“驻满海军部”已将伪满的一切水上力量都纳入了自己的控制之中,俨然成了江防舰队的“太上皇”,舰队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听命于“驻满海军部”。

      “驻满海军部”设司令官一名,司令官以下设参谋长、参谋、副官、机关长、主计长等职务。司令官统辖下的舰船在名义上受伪满军政司指挥,但实际上日本海军大臣对其有直接指挥权。“驻满海军部”成立后,原特设机关主席小林省三郎少将接任司令官,而原特设机关副主席伊藤整一大佐则被任命为参谋长。

      日本海军早在“驻满海军特设机关”时期,就拥有了自己的水上武装,即“临时海军派遣队”,这支武装是为了配合关东军与伪满部队在松花江流域与马占山的部队作战而建立的。因为当时伪满江防舰队的人员素质低下,难堪大任,于是日本海军于1932年5月从华北沿岸的警备兵力中抽调了一部分舰艇,成立了“松花江海军派遣队”,由阿部弘毅海军中佐指挥,并被配属于关东军司令官麾下,与关东军协同作战,而江防舰队则派出一部分人员填补各舰舰员的缺额。1932年11月,这部分舰艇被抽调回日本本土。此外,“松花江海军派遣队”还征用了3艘武装汽船“广兴”、“广安”、“广顺”参与作战。“广安”、“广顺”是1931年下水的103吨级河用汽船,配备一挺机枪,主要为陆军的运输船担任护航任务,有时也作为兵员输送船。“广兴”由于征用期从1932年5月中旬的10月上旬,只有短短5个月,因此资料不详,但根据当时的照片推断应与“广安”、“广顺”是同型船。

      1933年,“松花江海军派遣队”又从华北补充了129名兵员,于是又征用了2艘武装汽船“广庆”与“广宁”,它们是1930年下水的420吨级河用汽船,装备80mm炮1门、机枪1挺,“广庆”乘员28名,“广宁”乘员31名。“广庆”、“广宁”与先前的“广安”、“广顺”都是浅吃水的江轮,有一根高而细长的烟囱,改装时在其上层建筑外加装防弹板,与江防舰队的旧式炮舰类似。

      到了1934年4月,“驻满海军部”成立后,日本海军又在哈尔滨重新组建了“临时海军防备队”。原“松花江海军派遣队”的成员与一部分江防舰队的兵员被编入了新设的“临时海军防备队”,而“广安”、“广顺”、“广庆”与“广宁”4艘武装汽船就成为了“临时海军防备队”的主要作战力量。征用的4艘武装汽船,此后便没有了消息,估计于1934—1935年间解除了征用。

      1934年间,“临时海军防备队”还征用了“江安”、“江顺”两船作为扫雷艇使用,并改装了一艘“福州”号充作测量船。“临时海军防备队”还向日本海军申请建造1艘“指导用炮舰”(排水量450至600吨)、布雷舰2艘(排水量300吨)、扫雷艇2艘(排水量40吨)、小型扫雷艇2艘(排水量20至25吨),不过由于经费问题始终没能如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