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李锅(22)》:井大专稿 -- 本嘉明

共:💬163 🌺71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成熟工艺和技术适合上下游整合,不成熟的适合各环节单干

              比如电视技术很成熟了。

              竞争力强的就是韩国这种芯片,面板,电路都自己做的公司----三星。

            • 家园 按一般的逻辑产业链过长的确是大问题。

              企业界几十年以来都是强调核心竞争力,强调比较优势,强调做好自己最核心的,最擅长的部分。

              但是我也想到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信息社会下现代企业可能可以具有更多的组织形式。

              比如,我也想过创业做某个东东,但是发现实际上最困难的是如何确定市场,你做出东西出来,不能保证有市场,给VC看的所有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不太靠谱的估计。

              那么如果有确定的市场(给自己的公司做配套,质量合格、价格合理100%有市场)的话,那么做一个新产品的风险就小得多。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有强大的研发(或者仿制能力),对产品质量的把握很强,能保证质量合格,价格有竞争力

              比如比亚迪如果只是卖电池,那么他的议价能力,甚至生存的核心都会被通用这样的大公司把持,眼前的一个例子就是通用不用A123的电池了,跑去和LG签约了。沦为一个配套商,也许初期风险低,有较好的效益但是,长期命运很可能就是自己把握不了的。

              再举例,比亚迪说除了玻璃和发动机,汽车其他部分都自己造。实际上,现在发动机比亚迪也自己造了。那么这样是不是有好处呢?其实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全产业链的以销定产,不存在交易成本,有N个公司、N个合同、和N个老板带来的成本上升和全自己做带来的可能成本更高的问题,还不一定谁占优势呢。

              当然,传统上工业界是推崇分工的,道理也很清楚,那就是分工带来效率。

              但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情况下,什么都自己做是不是会更有效率?其实是可能的。

              再具体就不展开了,我们且看比亚迪这个叛经离道的家伙有什么本事吧。

              • 家园 你和东晓山君的帖子一并回了吧

                我和你们一样很关注比亚迪,这也是为什么我去研究铁电池的原因。

                在技术和经营层面我和你们的观点完全相同,而本君更多是考虑资金链的问题。如果从技术和经营层面来看比亚迪无疑是一个颠覆者的形象,能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更让人产生乐观情绪;相反从资金链的战略层面来看则很让人担心,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

                技术和经营的问题你们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我就继续说说资金链的问题。比亚迪最开始的手机电池利用独创的技术分解+夹具+人工的方式解决了初期启动资金的问题,并利用不断的滚动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电池公司。香港的上市让它钱多得用不完。

                老王考虑到手机电池已做到天花板了,企业要发展还得另行他路。IT行业的逆向整合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方向,也不会花费很多钱。比亚迪很快发展成另外一个富士康。同时老王看准了汽车这一行,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但同时也是一部险棋,因为汽车业不仅极大的有别于IT业而且是个钱老虎。所幸F3的成功让老王在汽车业有了一席之地,但同时让他的资金链开始紧张。

                香港股市的增发,A股的上市准备以及接纳老巴的资金都是资金链紧张的表现。还没完,铁电池的生产是必不可少的,太阳能电池是新能源发展的方向,芯片生产是降低电动车成本的必要手段。但这些都要大笔的钱。

                不比国营公司,老王的资金只能部分来源于银行,还有部分需要出卖股份,联系各地方政府,还有社会(国际和国内)筹措。这也是老王自从介入汽车业以后高调的原因,以前的钱多得用不完就没必要出头露面了。

                要命的是汽车和手机电池还不一样。手机电池部件少质量容易控制,用半自动化的方法可以解决。但汽车不一样,有好几千个部件,老方法毫无疑问会造成质量的不稳定。这在市场反馈中已反应出来。比亚迪的汽车业要发展就必须全面自动化,这投资可就是上百亿了。

                还有铁电池在车中是一百个串联的,内阻要完全一致,好,这不仅要求生产自动化,更要求工艺先进化(得超过日本)才能保证质量。这又是花大钱的事。

                一旦哪个地方出了漏子造成资金链断裂,以比亚迪上市公司的身份其资金和经营的恶化会加速,比非上市公司要快得多。加上it的富士康,汽车业的各公司,他们绝对会落井下石的。

                所以老王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保证资金的安全。这个坎过去了,比亚迪就是下一个现代,下一个丰田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看到点子上了

                  主要看汪洋了。任何对比亚迪有利的事情,俺可以做,都会帮一下。老子一直想打死丰田,只是没有机会(命运造化啊)。

                • 家园 花,完全同意,希望老王走的更谨慎点

                  另外,如果比亚迪有国家的大力支持,那有一个丰田,甚至超越丰田完全不是不可能。

                  但是,这显然也是另一个不可能。

                  但是的但是,如果比亚迪能跨过去,那么逆境中拼搏出来的竞争力是不可阻挡的。

            • 家园 看到第一句急不可待就花

              好象还有宝,没看清你的我的.

          • 家园 中国是个庞大的国家,可以容纳企业的多样性,这也是大国优势

            本大所说的需要日本小媳妇式的企业,同时也应该给比亚迪这种男子汉型的企业机会。我们的市场够大,让所有类型的企业都在中国有机会尝试,那最终我们说不定会同时拥有有美国式创新,日本式精细的好企业。让上海走日本道路,广东走美国道路,美国和日本的模式在中国结合,大中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 家园 BYD善于自己做设备,你放心好了

          BYD有专门做设备的部门,这个是他比别人做的成本低的秘诀之一。

      • 家园 补充一个关于石油的细节并及其他

        我们进口的石油份子是和出口成一定比例的。

        说一个比较敏感的石油话题:中国到底缺不缺油。

        比较接近事实的答案:缺也不缺。

        缺的意思很明显;我们人均石油占有与消费都是实际的第三世界,要想独立靠中国自身的储备,完成工业化升级,这个只有从全世界各地去获得补偿。

        不缺也是真实的:中国有所谓7大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其中目前公开的是两个,其他的多是开了井然后封闭待用。这个待用,既有目前石油开采成本高,经济上得不偿失的考虑。也有,一旦中国进入紧急状态,进口石油来源被恰断或者无法及时获得补偿的时候,这些石油储备足够我们应对不时之需。

        话转回来,还是说石油进口。前面说了,我们进口的石油份子是和出口成一定比例的。简单的说,在中国抓住全球化进程这个战略机遇的时候,中国与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达成的默契就是: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作为补偿,西方国家配给中国相应的石油资源。当然,中国利用这样的默契,弄了不少小动作,至少只要目前世界不出现重大国际事件改变当下的世界格局,我们在2020年甚至在2025年维持高速发展的石油配额是有保障的。为获得包括石油在内的各种能源资源供应的保障,中国政府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做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而这样的交换部分,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牺牲一代甚至两代人的基本生活为代价的。从谋种角度上说,陈经说中国政府伙同资本家要让老百姓变的没有钱这个说法是成立的。而且,在未来一定的时间段之中,中国政府的基本核心政策不会向民生方面倾斜,能补偿点亏欠已经是极限。(3月,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增长0.8%,而财政支出增长38%,就中期看通涨已经难以避免,这本身就是对普通人切身利益的再一次侵蚀与剥夺)

        但是,中国这样做的目的也很明确: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中国对于世界的赶超。其实,西西河在今天很多人都已经形成了美国的未来没有前途与不会再次爆发活力的倾向(不少人起码认为短期如此)。但是,就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很早就知道的并且已经在技术上实际开始应用的新材料与新技术上的实践,一旦美国政府愿意从特殊领域释放到民用领域,其对我们生活的转变绝对不亚于10多年前信息高速公路的启动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其他不说,这里谁有机会去体验下数字家庭,然后设想一下,这样的数字家庭的市场推广与产品升级的安排已经在2005年的时候就做到了2020年。对于这些,谁怎么想我不多参与,我只是想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小看美国人。

        不好意思刚才的话说的有点多,我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如下:

        中国在走的路一直都是,一手抓和平建设,一手抓经济状态准备的两手准备。最近,出差回来的朋友,提到一些边疆地区的一些工程的升级,仅从其规模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中国几个世界级工程的水平。土共不管在做什么筹谋,其志不小。如果,只把土共看成一个只谋自己统治集团利益,丧失进取意志与在这个世界上谋求更多话语权的努力已经放弃,这个是不管基于这个的什么考虑,吃亏是迟早。尽管这样做,在一定时间里牺牲百姓的利益在做难免。但是,这样的谋划或者战略到底值得不值得只有让时间去证明了。而现在,我们作为普通人,几乎是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的。

        最后可以作为对你话题补充的是:中国,在新能源计划上有很明确的思路。尽管新能源计划,现在闹的和热,但是那是服务于吸引民间与海外的资本的投入。实际点说,电池动力车因为其二次污染问题,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国家放在核心发展的位置。只是一些储备技术,还没有到推广普及与大规模应用的阶段。而一段时间里,高企的油价又给了新能源一定的暴利空间。这才是BYD这样的企业获得高速发展的契机,就和当年小灵通一样的爆发,但是却难以持久。如果不信,我想石油的价格很快就会为这些写上注脚的。

        • 家园
        • 家园 中国的石油资源有这么乐观么?

          我对石油行业了解不多,只是以前和中石油勘探院的聊过天,但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是比较悲观的。一是中国陆地上发现超大型油田的可能性不多了,西北主要都是气田。西藏的油气层很丰富但是破裂了(这个什么意思我不清楚,个人理解是西藏高原的地址活动太激烈导致了油气层被切断或者暴漏导致没有开采价值)。西南方向还有可能,但是勘探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还是没有有价值的收获,东北的油田基本就是减产维持,中原地区到目前为止就没有发现过大型油田,除非勘探理论有特殊突破。同时目前大部分不开采的井都是成本太高,就是以中国的开采成本也要到每桶50美元以上才有价值(2003年了解到的,现在可能要更高)。唯一的亮点就是海上的资源,但中国的海上勘探和开采能力还需要大力提高,特别是勘探(中国的陆地勘探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 家园 又一个幼稚的阴谋论而已

          中国的海外资源战略是一个基于美元石油挂钩世界经济格局下做出的一个简单呆板的政策,连同其外向型的经济政策,已经被证明不仅是落后于时代,而且极其容易被人绑架,没有什么可称道之处。管理层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TG原则上还是国内采取政治保守,民生优先的政策,海外采取谨慎保守。所谓最近的进取意志与在这个世界上谋求更多话语权的努力,基本上是给国内的愤青看的,从来没有实质的作为。

          所谓牺牲一代甚至两代人的基本生活为代价的交换,不知道到底讲什么?最近普通百姓的收入增长不成比例,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房地产商等企业利用现有的银行体系和投资体系制造的经济不平衡,跟国家战略有何关系?

        • 家园 美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关键还是成本问题.

          从工程的角度讲,在不计成本的前提下,可以完成很多眼花缭乱的事情.但是,在考虑了成本的问题后,可选择性就会小很多.事实上,在实现设想到最后可被大众市场接受的产品出现的过程中,把成本压低到可被大众市场接受总体上是最难的一步,也是最耗费时间的一步.当然,这个过程会有多艰难实际上只有试了才知道,这个过程没有资金不行,但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运气也经常是至关重要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