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运动性上比较二战德军和美军的战役学 -- 忘情

共:💬46 🌺1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运动性上比较二战德军和美军的战役学

    战役学可以看作是战术和战略之间的中间环节,它要解决的是围绕着贯彻战区战略,打蠃战役而实施机动的问题。因此,战役学的核心是机动、实施机动的计划以及所需要的指挥。实施大部队机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大规模战斗或战役的决定性结局创造条件。

    战术学则要求指挥官身先士卒,并当机立断,适时定下战术部队实施机动的决心,以使小部队进入能对敌人发扬杀伤火力的阵地。而战役学却不止是要求作出战术上的判断,它要求指挥官的眼光超出战术范围,在理解战区战略的基础上,计划和实施旨在达成战区战略目的的战役计划。

    战术作战和战役作战都要求有灵活的指挥,但是战役学尤其强调这一点。因此,培训战役指挥官不同于培训战术指挥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战役上强调机动,而美军在战役上(除少数例外)则强调运用火力消耗敌军。从历史上看,德国地处欧洲中央,从腓特烈大帝时代就不可避免地卷入许多大陆战争。无论这些战争是为了维持力量均势还是为了统一德意志民族,德国从历史上就处在敌对环境的包围之中,为战胜周边对手,德国传统上强调逐次转移军事力量重心,各个击破对手。

    德国的普鲁士军事文化遗产和总参谋部的传统,使德国建立并维持了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常备军和预备役部队。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军总参谋部被解散,德国常备军的人数被限定在10万人以内。这些条款和国家经济现实,迫使德国的军事思想家制订出一种能使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德军迅速夺取决定性战果的理论。由于当时德国既没有经过训练的预备役部队,又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不能打持久消耗战,他们便发展了闪击战的作战理论。

    闪击战理论要求将装甲和机械化部队集中使用,快速插入敌军战役纵深,彻底打乱敌人的战役布势,使敌指挥与控制系统陷于瘫痪,瓦解敌军士气,使已方的伤亡小于敌军。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行动贯彻了这种理论。

    1939年的波兰战役,1940年的法国战役和1941年的巴巴罗萨战役,说明德军的战役学强调机动甚于火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军在实施战役时对火力不感兴趣,事实上,德军很注意加强机动与火力的关系。德军认为,对关键地点运用火力有助于突破敌军防御,尔后使用高度机动的装甲部队快速插入敌战役纵深。这些部队可能对敌防御配系中的薄弱环节(指挥与控制中心,补给设施)发扬火力。大部队插入敌军后方所产生的心理震憾,将有助于加速敌军抵抗意志的崩溃。

    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最初三次重大战役的情况。波兰和法国在几周内便溃败了,这证实闪击战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尽管在东线对数量上占据优势的苏军实施的闪击战在战区战略上是失败的,但它在战役层面上是成功的。

    例如,在苏联战局的最初阶段,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编有9个师(其中有4个坦克师和2个摩托化师)的第2装甲集群,7天内便攻入苏联境内440公里。他们沿别列津纳河抵达博布鲁伊斯克城,从而形成对明斯克箝形攻势的南翼。明斯克包围圈北面被霍特将军的第3装甲集群、南面被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封闭,包围圈里网住了苏军32个步兵师和8个坦克师。到了战局第25天时,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已深入到苏联境内660公里,在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俘获了185000名战俘,缴获了2030辆坦克2000门火炮。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战役学的方法与德军形成鲜明的对照。美军战役学主要强调运用火力挫败敌军,而不是机动大部队到敌军后方作战。这也是有其军事传统方面的原因的。

    美国的地理位置与德国不同,它可以象一个岛国那样享受海洋的屏护。东、西两侧是大洋,南、北两侧是军事弱国,因此从不需要维持庞大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从文化和政治角度上讲,美国更倾向于依赖民兵。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往往喜欢依靠它真正的力量源泉(经济系统)来解决问题。美国经济有能力生产出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部队打消耗战并最终夺取胜利。美国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的都是消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得到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称号。

    美国陆军在北非战场上没有采用德军的作战方法。弗雷德纳尔指挥的第2军1943年2月卡塞林的作战行动,造成了美军的重大失败,这说明当时的美军对战役机动思想基本上是门外汉。相反,美军试图用战术上撤退,以强大的火力来阻止隆美尔的部队。

    这种战法成为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军在欧洲大陆作战行动的特点。艾森豪威尔的宽正面进攻战略基本上反映了美军直接在压倒优势的火力后面跟进的战役作战特点。眼镜蛇战役、市场—花园战役和巴顿将军的阿登反攻,可看作是例外。

    市场—花园战役计划是蒙哥马利提出的,而不是美国人的主意。其战役意图是夺取海峡诸港口,缩短供应线,以便将来直接进入鲁尔区作战。其次,阿登反攻和眼镜蛇战役(突破圣洛,以及尔后的快速机动作战)主要是由巴顿实施的,而他是美军少数几个能象德军那样运用战役学的将军之一。眼镜蛇战役中巴顿在西西里岛实施的作战行动,以及他所指挥的阿登战役,都反映出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初具规模的装甲部队中所受到的培养。但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战役机动并不反映美国陆军战役法的主流。

    在眼镜蛇战役和阿登反攻中,尽管英军同美军协同作战,但美军却并没有将机动理解为战役学的组成部分。巴顿对108个野战炮兵营(其中35个营用于支援美军第3军的进攻,以救援巴斯托尼)密集火力的依赖,证明哪怕是巴顿也比较强调火力。作战上的失误并不说明德军擅长于从包围圈中逃脱,而说明美军对战役机动缺乏理解。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军既没有战役实践,也没有战役理论,而只有战略思想和战术。这种说法有其一定道理,但是从巴顿、麦克阿瑟、科林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战行动中真正看到了美军处于发展中的战役学的萌芽。美军战役学当时只含糊地认为火力与机动的关系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但它仍然坚持美军的传统战法,运用压倒优势的火力,而忽视机动。

    如果说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运用了什么还能算得上是战役学的理论,那么这种理论所强调的是火力而不是机动。它与德军的战役学是完全不同的。

    比较德军和美军实施战役的方法,可以看到两个显著的不同之处:一是两国军队战役理论的成熟程度有很大差别,二是它们各自的军官队伍根据战役理论进行培养和训练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军虽然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仍然培训了一批既懂战术又懂战役的高级军官。这批高度职业化的军官研究了战史和本国军队的教训。他们制订了新的战役理论并付诸实践,使德军为下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做好了准备。因此,到了1939年,德军不仅有了成熟的战役理论,而且还有一支掌握这种理论的战役指挥官队伍。

    美国陆军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它不仅没有系统的战役理论,而且只有极少数军官学过大兵团作战理论。其原因是,二战前美国的文化、政治传统和地理条件并不要求美军作好在欧洲大陆实施机动战的准备。

    元宝推荐:MacArthur,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谁能谈谈德国二战有没有胜机

      普鲁士从菲特列一世时期就开始穷兵黩武,一直保持了一支高素质的军队。除了拿破仑战争前期耶拿战役,在战争中一直不落下风。拿破仑战役后来由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建立的参谋部制度也对于普鲁士军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德国一统一,在人口工业上就完全超过了法国。法国在拿破仑战争时候的法宝是拿破仑本人的天才和农民的激情。在普法战争时候荡然无存,全落下风。普法战争后法国已经没有能力单独抗衡德国,只能是说“任何德国的敌人都可以把法国作为一个可靠的盟友”。法国特别缺少战略纵深,一战时候在施里芬计划和自己愚蠢的十七号计划下面就差点亡国。二战更加严重。冷战时候法国在国力有限时候对于核武器的研究非常重视,而且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一旦开战,苏军坦克一周内就可以从东德挺进到巴黎。法国可以做的只有用幻影四超音速轰炸机向列宁格勒和基辅投掷核弹。

      德国二战的战术非常精彩。但是一但把一口吃不掉又能拖得起的对手拉进来,德国资源有限的问题就暴露无遗。英国没有能力独立消灭德国,但是英国有海洋保护,强大的海军,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殖民地作为后盾,实力不是法国可比,在德国面前自保没有太大问题。苏联和美国两个大老就不说了。所以一但战争全面爆发,德国貌似没有胜机。

      德国二战的政治愚蠢之至。连日本还有“大东亚共荣”这样的幌子,而且在东南亚还挂出解放亚洲人赶走西方殖民者这样的旗号来争取民心。德国在对自己生命攸关的东线则赤裸裸把对方作为劣等民族来凌辱。本来苏联人民不满意斯大林暴政的大有人在。乌克兰因为历史原因和大饥荒更是有离心可能。但是德国什么工作都没有作。让苏联人民铁心跟着斯大林。

      • 家园 如果不打苏联 他还是有胜机的

        法国完了.被打掉的时候 抵抗力量是非常的薄弱

        而且 法国没有像tg一样强悍的势力,委员长完了就是全完了. 戴高乐? 玩去.

        但是比较头疼的一点是英国不会屈服,英国佬很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要是在德国占了法国之后妥协,那么早晚倒霉的还是他们.

        虽然英国是海军大国,可实际上,他们并不能住在海里呀.

        在这方面,其实德国应该学学犹太人,占住了法国就殖民呗.成立一个以色列. 让法国跟犹太人闹去. 法国人被逼无奈作恐怖分子.然后过不了几十年,再搞个法以分治. 齐活 . 不过这有点不现实,元首不知道为啥挺恨犹太人的.

        而且犹太人也忒精,不会去惹那惹不起的对手.巴勒斯坦?菜呗.

         这法子不灵,还有别的. 就是防御为主,安抚为辅. 死皮赖脸的赖在法国就得了. 反正法国游击队挺菜的.跟土八路那就不是一个档次. 打肯定打不过德军,顶多搞恐怖袭击,人弹.

        估摸着法国人还没那个种.

        至于英国不消停,肯定是要闹腾. 可问题是就英国那点起子,闹腾不出什么大动静. 飞机轰炸? 呵呵 打不过德军.无论是飞机啊还是飞行员啊还是理念啊都落后德国. 不列颠之战那是占了本土的便宜,可要是这仗不在不列颠上空呢? 

        英法联军登陆? 那纯属作死.  德军二战后期因为打苏联,搞的自己先吧自己废了,陆军基本是完了,空军么,也费的差不多了,然后元首又把隆美尔废了,就着,盟军才上的岸.那要是德国不进攻苏联呢? 那要是德军没有丧失空中优势呢?要是隆美尔不死呢?

        那恐怕,那些法国老兵,就得跟国军老兵学习了. 学什么?

        学窝囊呗.

      • 家园 战略上几乎没有。

        其实希特勒德国根本就没准备过一场世界大战,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1944年德国才开始转入全面战时状态。如果1940年没有敦刻尔克撤退,并且从1940年开始大规模潜艇绞杀战,还可以延长战争一到二年。但面对着苏美,无论如何最终也是败局。要是德国能最先制造出原子弹,或许能得到一个比较体面地败局。

        •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希特勒比拿破仑还不如,拿破仑还能拿下莫斯科

        希特勒到了伏尔加河就没劲了。

        德国没有战略纵深,靠程咬金三板斧战术,只要顶住了其早期冲击,后面就可以慢慢收拾。

        另外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实施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凭这点就没有胜算了。

        • 家园 拿破仑是孤军远征,而德国是全线进攻。

          前苏联和沙俄是一个大脑(彼得堡--莫斯科),两个心脏(基普--敖德萨--伏尔加格勒,叶卡捷琳娜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里海)。德国只是摧毁了苏联的一半大脑和心脏,另一半由于自己能力所限,让苏联顽强的挺住了。很可惜,现在的俄罗斯只剩下一个心脏和一个大脑鸟,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对北约东扩以及高加索,里海地区的局势十分关注的原因。

      • 家园 进军法国的时候就已经把英国拖下水了

        英国有地缘优势,一时吃不掉,就打成了消耗战,对德国的闪击战优势不利,成了消耗资源的大黑洞。

        对苏联的进攻则成了消耗兵力的黑洞,在这个期间最好的可能就是41年同意苏联求和,然后全力对付美英,结局未知。

        对于东方民族的压迫导致人力资源的匮乏,如果团结东欧和乌克兰等苏联加盟共和国,筹集当地人力,东线战场还可以撑一撑,把高加索的石油抓到手有了稳定能源供应,等MG44,喷气机,铁拳火箭筒,黑豹坦克,等新式武器投入战场,也许还可以一搏。

        对美英的战略轰炸集中空军兵力打几次歼灭战,使其放弃战略轰炸目标,这战局才算稳定住了。

      • 家园 有胜机,联合苏联啊,不是一起瓜分了波兰吗。

        德苏日邪恶轴心还是能对抗英美的,至少打平应该没问题。

        • 家园 斯大林在争取时间,希特勒再等一两年,我们也许看到

          苏联招牌的闪击战了。

          德国的地理位置和块头决定其必须两线作战(如果想要自主),法国也有同样的困境,这就是拿破仑和希特勒无法单独主导欧洲事务的最终原因,这也就是欧盟必须以德法为轴心的特点。

      • 家园 当他开始进军巴黎时,就是不归路了。
      • 家园 在第三帝国的兴亡中专门有一章

        what...if...

        说的就是德国人有没有机会打赢战争。

        基本上来说,老天爷是公平的,有你占便宜的时候,就有你吃亏的时候

        德国人有占领莫斯科的机会,也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有什么意义呢?战术上的精明永远抵销不掉战略上的失策。

        希特勒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一妖娥子,他其实有无数次住手的机会但他都没有,所以他game over只是时间的问题。

    • 家园 又想到了一点,也是政治的影响

      无论在北非还是西西里岛或者后来的诺曼底以及齐菲戈防线之后的西线战事,盟军一直是处于美英二元领导体制下,在推进过程中,一方面美英之间有严格的作战分界线,美国陆军只能在己方的一侧实施机动,而二战中英国陆军的表现众所周知的,而英军统帅亚历山大在市场—花园行动失败后,更是对长驱直入打击德军的想法彻底的丧失了信心,战术上更加保守,不敢冒进,,缺少英军有力的侧翼配合,孤军深入的美国陆军会遭遇机动性更强的德军的类似于阿登反击的打击,而就美军的战术技巧来看,应付这样的打击是非常吃力的。

    • 家园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是两国对战争资源的不同运用方式。

      战争资源--人力(单位数目,人员训练,战斗意志等),物力(物质资源),生产力(科技力量,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战斗人员的生成能力),战争就是国家间这几种资源的比拼,流行的说法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

      在全面战争中,战争资源的多寡;如何运用手中资源有效地消耗,消灭对方的战争资源;能否对对方形成资源优势,决定了战争的最终成败。将对方的以上几种资源任何一种消耗到一定极限,胜券即可在握。所谓战略,战役,战术不过是对这几种资源在不同层次,不同时间跨度上的运用罢了。

      德军的机动战法,实际上是一种强调人力的资源运用方式,目的在于在局部形成人力资源优势,以多打少,以突出的单位数目消灭掉对方相对较少的战争资源。

      美军一贯的做法则是以高生产力,高物力优势消灭对方的战争资源,尤其是对方的人力资源,具体的表现就是火力强大而不强调机动性。

      这其实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老欧洲互相掐了几百年,在工业革命以前,资源开发跟利用尚不充分,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国家比较能够利用的资源就是人力(单位数目),战术的重点就在于如何调配人力资源形成局部优势。 而美国在诞生的时候工业革命正好起步,使得它对物力,生产力能做更好的利用,也就造成了其更依赖这两个资源的传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