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简繁之争,还没完没了了? -- 王小棉她妈

共:💬98 🌺1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牵强。

          吹毛求屁说得就是这种情形吧?

        • 家园 这都是常见的台湾人非议简化字的辩辞,说简体的爱没有心,

          繁体的“愛”有心,等等,......。so what?! 我不是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否则把“愛”简化成“”多好,又象形,又好写好记。

          要说后人读史会有困难的话,也只是一种想象。通常我们认识五千个汉字可以读书读报,应付数理化,大学教育。但是要读古代中国史,钻故纸堆,要认至少一万汉字。让后代爱读史书的人多认几百个简化字,会成问题吗?

          • 家园 说那是脑残一点不过分

            前一阵河里转过一个雅虎台湾的统独辩论,看那里边的台湾人真是脑残。据说那是比大陆更透明更先进的体制,就教育出这一大群来。先进个p。由此看来在有充足信息摄取途径下出现大规模智商减退是有可能的。

          • 家园 我主要讨论的是合并不同字的问题。

            我主要讨论的是合并不同字的问题。 这在文字的精确表达上, 会出问题。 比如, 如果你只看见了一个“面”字, 究竟这个字是“脸面”的意思呢, 还是“麺”的意思呢? 简体就分不开。 文字的精确性再差一些, 就是拼音文字了, 比如汉字拼音化, 甚至是韩文, 典型的拼音化汉字。 韩文也能够基本表达明白意思的, 只是不够精确而已。

            我的意思是说, 在平衡精确与简化过程中, 合并字是值得商榷的。

            至于动辄你说什么“反对简体字的人没文化”, 而且动辄说台湾人如何如何, 这就不好了。 其实看看台湾人的电视节目, 或者和台湾人聊一聊, 就会发现台湾人说话很文的, 比大陆人更文雅很多。

            俺是大陆人, 从小就学简体。 但我个人认为, 识繁写简可能对传承我们的文化会很有益处。 你动辄说有文化没文化, 然后又说没有几个人会看古文典籍, 你的有文化的意思就是说, 我们只要看1950年代后的几十年的文章就够了? 问题是我们有号称5000年的文化!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富裕, 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事者”, 会对中华自身文化的重新深挖和发掘感兴趣的。 而认识繁体字会让以后的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识更加无缝一些, 更加平滑一些。 毕竟,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载体, 载体的变更, 是要慎之又慎的。

            • 家园 汉文字里本来就有很多是因为音同而挪用的

              你举的例子:“麺”用“面”来简化看起来荒唐,理由是

              如果你只看见了一个“面”字, 究竟这个字是“脸面”的意思呢,还是“麺”的意思呢? 简体就分不开。
              我也举个例子,“粉”。如果我们说麺粉,有米又有麦,看起来不错。那么,我们还有“花粉”,是不是每当你看到一朵花的时候,就觉得看到花芯里有米粒儿呢?你如果仅仅从字面来讲“文字的精确性”是不科学的。汉字是“意、音”分离的,中国文字的演化和发展是从音同意同两条腿走路演变而来的。有些汉字直接表意不直接表音,有些汉字直接取音不直接取意;而且,在结构上没有什么系统和标准。所以,人学汉字必须逐字死记硬背。我小时候在默写测验的时候,如果写不出老师说的字词,就常常按音或按意自己造一个!

              我有很多台湾朋友,有些会对简化字说三道四;也有的问我要繁简字对照表,说要学简化字。我通常对他们说:你如果有机会读一本大陆出版的文学书,比如沈从文、汪增祺的小说(没有什么政治色彩,他们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书看完了,简化字你也都认得了!—— 会写是另一码事。对于国内一些人提议小孩子要学繁体字,我也同样觉得不必太强调。如果现在的小学初中里多让小孩练一点书法,临颜柳赵欧的帖,认的繁体字就够了。

              BTW,我从你的第一篇回复就了解你是大陆人,我也没有说没有几个人会看古文典籍,虽然事实上,看古文典籍的人就是不多。

              给这个题目写回帖的人里有很多有学识有见识的人。 我就不再写多余的话了。

            • 家园 以自身经验为例写点看法

              先瞧瞧您的家园博客,看到积分经验不少,不像新注册的。然后上来回话,呵呵莫怪。最近给吓怕了。

              其它领域不敢讲,俺觉得使用简体字的人读简体的史书障碍不算大;若是直接读繁体史书则相对更容易些,可是二者难度差别比较小。以中华书局二十本版《资治通鉴》为例,愚以为更大的障碍有两个:竖排;正文与夹注刚开始不易区分。但是经过比较短的时间后也能适应了。

              高中时读过《管锥编》,中华书局版五卷本,繁体横排,没觉得有什么困难。

              至于专门研究小学或考古的,毕竟是小群体,成果也只发表在小众期刊上。以他们的学养,不会有您担心的问题。

              • 家园 繁简只是50步和100步的差别, 简化真的必要吗?

                高中时能读《管锥篇》真的让我很佩服。 俺是大学读完了, 看见了《管锥篇》, 听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文化昆仑, 便想爬爬这座大山。 结果呢, 味同嚼蜡, 实在看不下去。 呵呵。 后来就再也没有试过。

                我自己本人在北美, 目前大部分的中文报纸都是繁体字版的。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 文字不用简化, 它照样可以很好的普及,台湾人和香港人的文盲率其实比大陆要低不少, 而人家用的是繁体字。

                其实, 文字的普及, 和文字本身的繁简无关, 而和社会的富裕程度相关。当年简化汉字甚至要汉字拼音化最主要的原因, 不是汉字太难, 而是国家太穷。甚至, 如果当年汉字拼音化成功了, 估计这个帖子要讨论的是拼音化汉字的先进性了。 不要以为我在说笑, 韩文基本上就是成功拼音化的汉字。

                韩文的普及最先还是因为国力太穷, 没有钱受教育的穷人要把本身《训民正音》 的注音当成为文字来用。 至于后来因为政治的原因, 把拼音当成了文字, 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就是文字精确性的问题。

                然后呢, 日文, 日文应该是繁体汉字和拼音的混合体。 也就是说, 它是最繁的汉字和最简单的文字(拼音文字)的混合体, 也就是说, 日本人在同时使用最复杂的汉字和最简单的汉字上面, 没有遇到任何技术上的问题。

                那么, 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 如果社会足够富裕, 几百个简体字比繁体字而言, 它的便利性真的就有那么明显吗? 它对于消灭文盲的作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我指的是相对于繁体来说,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 好像差别挺大的, 不过若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 我们讨论了半天, 其实只是50布与100步的差别而已--都是非常复杂, 非常神奇的东方符号, 甚至是东方图画。

                前几天有人说到了西夏文, 咋一看, 字字都可读, 再一细看, 字字都不识, 满纸天书, 大概西人看汉字, 要比我们看西夏文更要复杂许多罢。

                当年推广简化字甚至试图汉字拼音化, 都是为了消灭文盲, 但其实消灭文盲最有效的, 是象韩文或者象越南文那样的拼音文字, 只要会说话, 就基本会写, 但是, 大家都知道, 这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其实关于繁简之争, 两边都有些道理, 发个帖子加以讨论, 主要是希望大家不要动辄扣上“没文化”, 甚至“脑残”的帽子。 这样不好, 至少不太民主, 是不? 呵呵。

                • 家园 日文和韩文的情况跟汉语不同吧

                  印象里看到过语言学上的说法,日文和韩文跟汉语不是一个语系的,本身日韩语言借用汉字来表达有些不得以(因为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实际上日韩文如果用标音的方法相对更准确或者更易于学习。使用汉字时间长了产生的问题也不少,所以日韩还是发明了自己的拼音标注,虽说完全使用拼音也有表达不精确的时候,有时还是需要汉字,但是带来的好处是比继续使用汉字要多的。基本上还是出于语言发展的原因,跟去中国或者去汉字没什么关系。

                  但是汉语本身还是跟汉字紧密结合的,而拼音化走的太远太极端,对汉语自身弊大于利,所以我觉得当年即使再穷,也不会完全拼音化,而简化字在当年扫盲上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比较赞同你“文字的普及, 和文字本身的繁简无关, 而和社会的富裕程度相关”的说法。不过在现在慢慢富裕起来之后再宣传恢复繁体我觉得也没必要,写简识繁就可以了,批判简体字割裂传统文化我觉得是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真的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识别繁体字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还有就是简化字结合拼音在国际上推广汉语也是有积极意义的,让习惯了字母文字的人直接学习繁体字的难度不小。

                • 家园 您所涉及的问题太广,无力全部回答,逐段谈一下看法吧。

                  1.《管锥编》涉及中西方古代近现代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知识太广,当年也不过是勉勉强强“看懂”而已,很有意思的书。之后想着再重看两遍,犯懒没有实现。不过就咱这门外汉水平而言,任意翻一页当逸闻趣事看,当《聊斋》《阅微草堂笔记》《智囊》读,不妨消闲。

                  2.大陆虽然并非一穷二白,文盲率大大降低,但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状况仍不能跟发达国家比。经济基础与大众教育间的矛盾不能讲已经彻底消除吧。这两个月中一期《新华文摘》中有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例子。这里的逻辑并不完整,但您也没有对“人家用繁体字”与“文盲率跟大陆比要低不少”的相关性作更显明的解释。

                  3.这一段您也在证明经济与教育的关系。这说明咱们还是有共通的观点的。握手~

                  4.上一段

                  韩文基本上就是成功拼音化的汉字。

                  与这一段

                  (韩文)把拼音当成了文字, 就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就是文字精确性的问题。

                  这里出现了矛盾。

                  5.

                  日本人在同时使用最复杂的汉字和最简单的汉字上面, 没有遇到任何技术上的问题。

                  这一段证明了使用繁体字的可行性,同时也否定了使用简体字的不可行性;

                  这一段证明了使用繁体字的正义性,同时也否定了使用简体字的非正义性。

                  6.

                  如果社会足够富裕, 几百个简体字比繁体字而言, 它的便利性真的就有那么明显吗? 它对于消灭文盲的作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我指的是相对于繁体来说,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真的。——解放前后中国大陆文盲数量的变化过程证明了“便利性”和“神奇”,即使不是必要条件,至少是充分条件。

                  并且,“社会足够富裕”至少在现在或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是想要就能有的东西。想象中可以凭空设立边界条件,但是现实是一步步发展来的。就算是现在“社会有点富裕”也是在当年新中国百业凋零的起点上发展来的。港台可能“足够富裕”,但是他们一有蒋、英老本,二有地缘优势,三有二战后经济起飞的时机,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大陆实在没法随便跟它们比。

                  可能对于中国人来说, 好像差别挺大的, 不过若是对一个外国人来说,

                  所以您也承认文化因素的影响了

                  7.清末国人看洋文,犹洋人看中文。什么逼中国人学洋文而非反过来?经济科技等等。

                  洋人看繁体,并不比看简体容易或困难。

                  8.

                  消灭文盲……大家都知道, 这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确实。并且这的确在相当程度上在人均相对穷困的大陆实现了。——不巧,这个过程中用的是简体字。

                  9.我对那个雅虎奇摩的统独争论中台湾发言的表现,以及有人用简体“爱”附会大陆没有心的行径嗤之为“脑残”,并非对简繁之争嗤笑。一:读帖要仔细,慎防偷换概念;二,我的确认为前述两类行径为脑残;三:判断应该使用简化字还是繁体字与否的标准不应是“民主”。

          • 家园 我不认识五千字,估计西西河没有人能认到五千个汉字

            我大概只能认两千字,虽然我觉得多数人还没有我认得多。

            很早以前的汉字输入法教材后面往往有一个大表,记录大约六千多汉字的内码,我看了一下,感到很惭愧,大部分不认识,大约只有两千字我认识。

          • 家园 他们都是Mr茴香豆的后人
      • 家园 还有像”众“本来就是甲骨文的写法,不是什么下里巴人

        不知道后来被谁个弄得那么繁琐的

      • 家园 办法是不错,该花!

        不过在聊天的时候这么一搞也太伤人家面子了。大部分时候我会选择装着没听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