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从苏联灭亡我们能够看到什么 -- wqnsihs

共:💬1001 🌺6757 🌵5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赞同,人民公社是一次伟大的实践

                只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才会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小时候,在山腰上蜿蜒的灌溉渠道是我深刻的记忆。这是50年代全手工的。是人民创造的奇迹,也只有人民公社可以创造这样的奇迹。

                现在,他们都破败了。

              • 家园 人民公社失败与否要看放在什么条件下测量

                人民公社制度将农村生产和经济活动置于严格的监控下,为政府利用剪刀差进行高积累壮大工业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这是成功这是功劳。

                但是这种政策长久执行无疑对农民和农村的生产活力是一种消耗。

              • 家园 我觉得即使民主选举的情况下,“退出权”还是挺重要的

                假如说某个人恰恰不被生产队长待见,而其他人都喜欢这个生产队长,这个人活得就非常别扭了。因为当时农民生活所有一起都与生产队挂钩,躲都躲不掉。说句不客气话,出门要饭还要生产队开介绍信。

                我们现在社会也有这种情况,某个部门经理偏偏喜欢和某个员工作对,或者说某个员工偏偏喜欢和某个部门经理作对。现代体制中,该员工可以辞职回家。但是在老毛体系下,就摆不脱这个命运。在城市,工人尚可调离工厂。但是在农村,偏偏没有这个机会。但是实际上,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农村合作社本意就是农民自愿组成劳动合作,但是发展到后来,变成固定关系,无法脱离。

                • 家园 你这就有点扯淡了,不做难道比做更让人生产队长不高兴

                  那人要不受生产队长待见,大不了不参选只干自己的活就是,记工分又不是生产队长一个人记。我家亲戚在老家当会计,当时他们村里记工分都是会计计的。

                  你以为生产队长不能提高队员的生活水平,农民还会一直选着他?

                  再说农民可以参军,可以入城招工,可以入城读书,别说文革了,八九十年代考学出来的农村娃迁户口入城市的政策都没有变。现在所谓的城市人相当一部分都是当年招工进城,读书进城的农民后代。

                  你真当中国人是被绳子牵在石磨上的驴,跑不了?跑不了,那满绿皮车坐的难道都是城市去农村观光的知识分子?

                  之所以看着比现在出行少,是建设发展有限,道路,铁路等等还是太少。另一个也跟中国人重土轻迁移的观念有关系。刚刚才离开战乱,又有多少人肯再离故土?都急着回故乡才是真。

                  开介绍信多时只用在公务接待上方便,但并不是说没有介绍信,老百姓就半步不能离开故乡。

                  老共当年也还没强大到可以严密监控到每一个个人身上,这是在高度互联网化的社会都不太可能完全实施的。

                  有时候对比要全面比,六、七十年代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是不是就可以满世界乱跑?恐怕也是不行的。

                  毛主席没用过手机,尼克松同样没有。

                • 家园 美国的许多州都赞同你

                  但林肯不同意。

                  要集体搞水利,开荒地,就要统筹安排,退出确实难以安排。

                  今天搞农地流转,合同一签几十年,可以退出吗?

                  • 家园 州涉及到国家的完整性,确实不好退出

                    至于土地流转,这个真的可以退出。因为合同是有违约金的,只要双方约定好违约金,就可以退出。

                    不过我觉得土地流转也是有问题的。百姓的事情不能搞一窝蜂。50-60年代的时候搞合作化运动,初级社就很好,大家自愿加入自愿退出。后来强制搞成高级社,问题多多,老百姓意见也多多。

                    如果生产队真得能实现民主,大跃进的放卫星又怎么能自圆其说呢?生产队不配合,乡里就算再吹牛也是会露馅的。

                    同理,搞承包制也是一阵风。明明有搞得好的生产队也随着解散。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想搞成一阵风,政府强制性的行为会损坏很多老百姓利益。无疑是给共产党的坟墓上再添砖加瓦。

                    不过社会总是有进步的。公社化运动,没有100%,也有99.9%农民变成了公社。搞家庭承包时,确实有很多公社幸存下来,一直拖了很久才解散。土地流转虽然利益集团和上层喊得凶,但是底下推动得却很缓慢,估计农民的抵触心理很强,地方政府在使用强制手段上已经变得很谨慎了。

                    民愿是最重要的,除非赶上国家危机这种迫不得已的事情。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学会尊重民意,因为我们是“民主”共和国。推广新事物尽量不要强制,而要尽量用经济杠杆。如果需要强制,那么为此建立相应的法律条例予以规范,而不是滥用政权的力量。否则物极必反。

                    假如当时公社为农民保留了退出权力,农民自愿加入和退出。老邓再煽惑,老百姓爱自己的公社,那么承包制也不会那么一呼百应。

                    顺便说一下,搞水利搞开荒,这个和搞不搞公社没有必然联系。水利可以通过免费劳役,或者征税费的方式来搞,以法律方式固定下来(强制性的东西一定要以法律条文方式进行约束)。封建社会治理河道都是这样做的,不见得非要采用公社的集体劳动来完成。老邓以后政府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只是因为不重视和腐化。你也谈到过,政府修河堤还修得不错的,这是因为政府重视。

                    • 家园 强调退出权以此否定人民公社的都是乡愿

                      表面上站在农民的一边,要求农民从公社退出的权利,实质上想让公社制度推行不下去,这样的愿望表面上是为农民,实际上是害农民。乡愿,得之贼也。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揪住其中的一点,无限提升,上纲上线,不过是不敢说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已。 今天的土地流转,我不知道退出的条件设置,但如果一个公司声称退出的时候需要赔偿过去薪水的90%,你说员工有退出权,我是相信呢,还是相信呢?

                      中国的水利建设从来都没有好过,直到人民公社出现才彻底改变。靠税收劳役这些办法,过去几千年都没有成功过,为什么到了红朝就会突然有效呢?我爷爷有1亩2分田,分三块地,一个村的地几百亩,牵涉的人之多,用脚趾头想一想也没有人能够牵头来弄水利建设,何况更大规模的排涝入江,引江灌溉这些大工程?

                      很简单,到了红朝,到了人民公社,一切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体制的力量。按照经济学行话说,就是降低了交易成本。

                      我小的时候,村里好像还有1~2家没有入社,但当平整土地到了他们家前的坡地的时候就加入了。不知道是强迫,还是看到原来产量很低的坡地平整后最多可以一年3熟, 产量大增。印度建国七十年,建的铁路不到建国前的十分之一。为什么呢? 因为土地是私人的,一条铁路,2000公里,也许你要和10万个业主谈判。这样的场景,光想一想就崩溃了。

                      加入的好处很多,退出的好处能够放在明处的就是个人积极性和灵活性。但个人积极性和灵活性如果真的毫无疑问超过组织行为的话,打仗就不需要部队了。国家发布一个动员令,每人分点钱就可以在家等胜仗了,古今大谬,莫过于此。

                      人民公社兴修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大的水利,开垦了最多的土地,育出了有史以来最多最好的良种,开始了机耕机灌等大规模农机应用,孵育了数以万计的乡镇企业。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丰碑,而那些企图拆掉丰碑的邓shopping之流,只能站在历史的反面。

                      通宝推:土拨鼠yuanap,侧翼,纹石,西南夷,钟光,白玉老虎,jyzh,俊逸,迷惑不解,hwd99,唵啊吽,李根,Thresho,二至,钩河木,puma2011,西门飘飘,acton,发了胖的罗密欧,蘭亭敍,天天向上A,浣花岛主,分瓜,pattern,王铁墩,hansens,独立寒秋HK,天涯无,
                      • 家园 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典范

                        年份 有效灌溉面积(亿亩)

                        1957 4.0

                        1958 4.92

                        1959 5.25

                        1960 5.26

                        1961 4.81

                        1962 4.58

                        1963 4.51

                        1964 4.73

                        1965 4.96

                        49年时候是2.4亿亩,57年前灌溉面积不到4亿亩,

                        中国的水利建设从来都没有好过,直到人民公社出现才彻底改变。
                        这种话要多么无耻才能说得出口?

                        49年到58年(58年后期才开始人民公社,水利的成果不应该算到人民公社头上吧),灌溉面积增加了2.52亿亩,58年到65年增加了0.07亿亩.

                        就这个数据,也能为人民公社叫好,我也是醉了.

                        通宝推:史节,
                      • 家园 你的良心不错,但水平不行

                        不可否认,前三十年兴建了不少水利,不过不是因为人民公社之缘故,而是在于共产党强大的控制力和强迫劳动,可能还有部分精神奖励的因素。有没有人民公社,共产党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搞建设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至于兴建铁路要和10万个业主谈判,更是和人民公社这种组织形式半毛钱没有关系,只要共产党开展了土地革命,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你莫名其妙的把共产党的整体优势放到人民公社上面,明显是思考问题没有经过脑子的行为,比较可笑。

                        另外吧,我为邓公辩护一下,邓公一没有推翻共产党的领导,二同样在非常努力在搞建设(确切的说,毛时代搞建设并不努力,因为搞政治运动的时候非常多),而且还更高效,主要的不同在于以他所认为恰当的方式去搞而已。记得2004年的时候,一年兴建的公路还是高速公路,等于前面建国53年的总和,更不用说现在的铁路事业的疯狂建设。总而言之,邓公的所作所为,不能脱离历史环境的条件,他既要面对毛时代留下的许多烂摊子,也要充分利用共产党乃至毛时代留下的一些好的基础和优势。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丰碑,而那些企图拆掉邓小平丰碑之流,强行把邓与毛对立起来的人,只能站在历史的反面。

                        • 家园 高速路算啥,04年高铁赶上前5000年总和,邓公千古一帝

                          哦,2004年邓公已经烧成灰洒了好多年了,不过无所谓了,邓公威武,只要是所谓改开后的一切成绩都是邓公的。

                          邓公确实没有推翻共产党哦,只是把共产党变成了资产党而已,然后戴着一个莫名其妙的核心帽子,千秋万代,老党员党指挥枪,党章宪法都是狗屁而已。

                          邓公雄奇!!

                      • 家园 举个反例

                        三门峡水电站的拆迁就是一场悲剧。

                        把全国人民象军队一样组织起来,确实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但是这不是持久之路。内部矛盾就象高压锅里的蒸汽一样,随时可能冲破锅盖炸开来。邓就是巧妙地利用这种矛盾,一举粉碎了公社和文革。

                        这个好比谈恋爱结婚。从理论上讲,父母对婚姻最有经验的,他们看中的人往往是可靠和可信的,所以貌似父母之命更为靠谱一些。但是自由恋爱仍旧成为主流。无数男女因为选择错误悔恨终生。但是,“自由选择”仍旧是现代婚恋的主体。

                        把全国人民像军队一样组织起来,挑战现代化,固然很有威力,也很浪漫,但是它忽略了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如果是在战争时期,大家尚能忍受。在和平时期,那必然积怨深深。公社解散时,农民起码是冷淡看待公社的。现在谁想再像50年代一样,再次把农民承包的土地收回变成公社,农民不和你拼命?这两者对比就可以看出,农民对待“自己拥有土地”的态度了。

                        ----------------------------

                        中国封建社会搞水利建设在当时的生产力情况下是非常成功的。在现代拥有机车,火药,冶金这些现代产物,我们做得比封建时代好,不值得夸耀。

                        • 家园 摘录点建国以来的大型水利工程,看看封建时代全加起来能不能

                          赶上建国前三十年的工作的脚趾。

                          1951年,淮河安徽段工地。治淮工程量极其庞大,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1950年11月,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政务院拨出治淮工程款原粮4.5亿斤,小麦2000万斤。11月6日,治淮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在安徽蚌埠成立,任命曾山为治淮委员会主任。第一期工程于1950年11月底开工,安徽、河南、江苏、山东数省动员民工达220万人(不包括各地自办工程的人数),参加工程领导、行政和技术干部共有3万人。为运输工程所需物资,仅皖北地区就动员各种船只8314艘,车辆7438辆。经过9个月的奋战,第一期治淮工程于1951年7月20日完工。整修加固堤防2191公里,疏浚河道861公里,完成湖泊洼地蓄洪工程12处。工程共完成土工1.95亿立方米(其中沟渠工程土工约1亿立方米与三峡工程相当),石工12.6万立方米,混凝土3万多立方米。

                          1951年,河南省禹县白沙水库工地,男女老少齐上阵,数万民工运送土石,修筑水库大坝。这是淮河上游的一系列蓄洪水库之一。乡亲们用铁锹、钉耙、锄头、箩筐、扁担、独轮车等一切可以使用的农具,完成了规模浩大的水利工程。白沙水库距郑州市西南60公里,是解放初期兴建的大型水库之一。1951年4月开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登封、禹县(今禹州)、叶县、鲁山、密县(今新密)等14个县的民工10余万人参加工程建设。

                          1949年至1952年的三年中,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资达8.25亿元,占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10.5%。其中仅1952年的投资,就等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投资最高年份的52倍。国家组织了2000多万人直接投入水利建设,开挖土方17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用三年挖了七条巴拿马运河的工程量)。根治淮河工程、官厅水库工程、荆江分洪工程等,都是这时开始动工和加紧进行的。几年间,扩大灌溉面积8000多万亩,水灾面积由1亿多亩缩小到1600万亩。

                          1951年11月,治理淮河二期工程启动,江苏省动员苏北118.9万民工,建设苏北灌溉总渠。仅用83天时间,便建成了这条与埃及苏伊士运河工程量相当的巨型人工运河。总挖掘土方量达到6321.9万立方米。行洪能力为每秒700立方米。渠底宽60-140米,堤顶宽8米。苏北灌溉总渠可灌溉苏北平原2580万亩土地,十倍于秦始皇修建的“郑国渠”,使苏北平原成为中国重要的产粮基地之一。

                          1956年5月5日,世界最高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安徽金寨县梅山水库拦河大坝建成(合肥以西128公里)。梅山水库位于淮河支流史河上游,是安徽治淮拦蓄重点工程。1954年3月动工,高峰时期工地有2.5万人。这是一座15个曲拱组成的连拱坝,全长311.5米,坝顶高程140.17米。连同东坝端的空心重力坝(132米),全长443.5米。该工程总投资9268万元,土方50万方,石方1.2万方,混凝土35.2万方。

                          1959年12月28日,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顺利截流。该工程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与丹江交汇处。混凝土大坝全长1141米,装机容量90万千瓦,年均发电45.7亿度,总库容283亿立方米,可灌溉河南、湖北两省12个县的1200万亩农田。1974年一期工程竣工。丹江大坝建成后,形成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积达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多年平均可向华北调水145亿立方米以上。

                          1960年4月,浙江新安江水电站一、二号机组建成发电。工程总投资45697.4万元,装机容量85.5万千瓦,总库容216.26亿立方米,年发电18.6亿千瓦时,1978年10月全部投产。大坝拦蓄形成的水库,即著名的千岛湖。

                          1957年冬到1958年春,全国农村动员近7000万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河南兰考县瓜营乡青年突击队,在“引黄蓄灌”水利工地上连夜奋战。兰考三义寨引黄灌区,可利用黄河故道蓄洪40亿立方米,设计灌溉豫东和鲁西南沙碱旱地1980万亩。河南人民经过四个半月的努力,完成土方1.5亿立方米,砌石19万立方米,开挖干渠30条,修建大型水闸46座。

                          黄河两岸的堤坝的土方量是7.7亿立方米,石工1400万立方米。

                          从1958开工兴建至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的淠史杭灌区”,包括有5座大型水库、23座中型水库、1043座小型水库、21万处塘坝、总库容86亿立方米,灌溉引水能力为年200亿立方米;大型河渠总延长2.5万公里,可通航河道总延长1100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23万亩,1979年完成灌溉面积800多万亩,80%属于高渠自流灌溉。

                          以上仅仅是部分新中国前三十年建设的水利工程。基本上大部分都是靠肩挑手提,万人水利大会战等等原始的方法搞出来的。

                          通宝推:白玉老虎,燕人,非真,桥上,发了胖的罗密欧,joomla,西安笨老虎,caoban,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