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大河入海处之课间休息—关于人民的漫想 -- 史文恭

共:💬168 🌺653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简单说就是变修了

        现在回头看“九评”,真是无限感慨。什么全民党,和平竞争,都是早就说清楚的问题。

        关于人民的范畴,记得以前有个说法是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的。拥护社会主义自然意味著反对资本主义,本身这个定义是不错的,可是因为“不争论”,连什么是社会主义都不再提,自然谁是人民也说不清了。

        • 家园 同意并且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谢宝

            刚才做了点功课,发现关于人民范畴的说法变迁颇堪寻味。

            我记得的那个,来源于82宪法,原文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个说法是很清楚的。人民的基石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也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再往外一层,就是所谓“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大概是非公有制成分的那些,当时所谓“有益的补充”,个体户之类。再往外,所谓“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指的是所谓港澳台爱国人士。后面两类,可以成为“人民”的外围。

            在2004年,这个说法被改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中间加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劳动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做这个改动?我的猜想是这个修订反映了阶级结构的根本变化。比如在血汗工厂里打工的百万农民工,说他们是跟公有制下的工人一样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显然说不过去,于是马马虎虎算成所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发生在通钢的事情,就是有人要把原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变成“所谓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中国特色的?)的“建设者”。不过不知道那位陈烈士怎么算?似乎也可以算成“建设者”?

            • 谢宝
              家园 “建设者”大概是指非公经济那部分

              82宪法那时候,私营企业还远不成气候,“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我认为是指国内的民主党派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是应该是指港澳台和海外华侨。

              04宪法的时候,三个代表已经提出了,私营经济也成规模了,也从“按劳分配”蜕变到“按要素分配”(就是资本剥削合法)了,才创出“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么个称呼。

              陈烈士还算“建设者”吧。

              • 家园 精确的说,是指个体户

                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都算作“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个体户(self-employed)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者,民主党派(包括食利者)属于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因为他们的利息也需要社会主义来分发,至于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主要指台湾人民,也包括部分港澳人民和华侨(但不是“华人”)。

                注意,1997年以前一直是“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这个顺序决不能错的。

      • 家园 问,现在有谁是被打倒阶级呢?

        作为阶级没有了吧。

        所以只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其实这个已经不全面,不适合中国的现况了。

        基本可以分为,统治阶层,资本家(包括国家资本,民族资本,外国资本),被统治阶级/阶层(非国有资本家?其他各阶层)。

        至于矛盾,统治阶层管理/合作各种资本家,统治基层管理各被统治阶层,资本家剥削各被统治阶层。

        未完,待续。

        • 家园 统治和被统治都是相对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一点是,要保持整个结构的稳定,阶层可以不变,通道必须畅通,被统治者转变为统治者的渠道必须是畅通有效率的。

          完全公平不可能,基本公平要有保证。

    • 家园 人民支持tg,就是因为有好日子

      边区负担很低的,一般当年测算,如果负担过20%就为危险了,不能长期维持,15%是一个合理线。

      ,所以tg才能成事,光有理论不能当饭吃。封锁前边区外援比例占收入的80%左右

      • 家园 所以结合上面苍野兄的例子可以看出,

        蒋介石其实太小气,假如他能继续拨款,把这个杀手锏留在关键时候再下手,可能杀伤力会大的多,

        • 家园 陕甘宁边区财经的一些小资料

          1 红军到达陕北后,对于陕甘宁苏区得基本政策是修养生息

          原因一是长期战乱使边区得生产受到很大得破坏

          另一个就是抗战爆发后,边区收到了来自外部得大批援助

          还有kmt给八路军得军费,当时边区财政负担也比较轻

          留守部队1。8万加全部财政供养人员不过3万人

          全年需要粮食合小米6万担,而且边区当时还未受到封锁

          有钱就可以出去买各种需要得物资,尤其是棉花

          3738年三年间除了一些盐税和货物税,边区得主要负担只有一万多担公粮

          39年公粮增加到5万担(分别占全区粮食产量得1。25%。1。27%。3。8%)。这个时期边区负担是非常轻得。全边区耕地面积由800万亩增加到1000万亩

          同时边区财政主要来源是国外人士捐款和八路军得军费

          三年比例分别是77.2% 51.69% 85.27%

          2

          这个状态到40年左右被改变

          外援断绝,这里不光光是kmt不发八路军饷得问题

          而是全方位得封锁,四联总处在40年就有命令禁止一切汇往边区得外汇

          对于边区进行全面封锁,

          同时边区大量来自大后方学生和华北调回应付局面得部队

          仅39年进入边区学生就有约1。6万,同时华北部队调回接近2万人

          内外局势得改变,一下子把边区得财政经济形式推倒了极端困难得境地

          这个时期40年41年边区得公粮增加到9万担和20万担,42年为16万担

          三年平均约15万担,加上其他负担,负担普遍接近甚至超过收入得20%

          已经达到了中共一贯估计得当时农民负担饱和点为15-20%

          到这时候就必须另找出路了。

          这个时期边区耕地又增加200万亩,全边区42年耕地面积为1200万亩。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39年大生产运动就提出了,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几个人理解

          毛泽东提出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得原则以及党内权威没有竖立

          这个到40年就基本偃旗息鼓了,直到42年重新开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