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推荐】《恶明》和《顺明》中我比较欣赏的几个亮点 -- 任爱杰

共:💬68 🌺75 🌵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推荐】《恶明》和《顺明》中我比较欣赏的几个亮点

    《恶明》《顺明》的作者都是“特别白”。说的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故事。《顺明》说得更清楚些而已。

    这两部小说的缺点都是情节相当拖沓。或者说已经不是“注水肉”而是“水煮肉”了。不过我还是看完了这两部书(《顺明》已经接近尾声了。)主要是因为这两部书中的某些历史观点,我还是比较赞赏的。

    明朝为何灭亡?现在某些穿越小说一说到明朝就把明朝捧到天上,什么“文官主政的君主立宪”这类胡说八道都出来了。而明朝被这类小说描写为人间天堂。在这类小说中,明朝灭亡的原因则要么被说成是“小冰河时期造成无可挽救的灾荒”,要么被说成是“关外鞑子和关内流民里应外合将大明掏空”等等。要么就是搞翻案,硬把袁崇焕说成是汉奸等等。

    《恶明》和《顺明》中的观点是明朝是自作孽。所谓“小冰河时期”等等都是胡扯淡。真正灭亡大明的是人祸而不是天灾。而这个人祸主要发生在大明内部。

    那么人祸是什么呢?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崇祯的越勤政天下越乱,算是一条。满清入侵算是一条。流民变乱算是一条。官军比土匪还不如也是一条。大兵压境时,明朝的王爷们要钱不要命,宁死也不肯拿出一毛钱来招募守城人员更是一条。

    但是这些都不是深层原因。

    深层原因是大明的权贵们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不再一致,起了冲突。而大明的权贵们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愿为国家做出任何贡献。

    举例来说。很多现在的穿越小说中都认为明末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如果能够发展下去,就能挽救大明。可是在《恶明》和《顺明》里,作者却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大明的权贵们疯狂得兼并土地。而兼并后并不是让手下的佃农得到实惠,反而把他们变为农奴,进行更为残酷的剥削。另一方面,大地主大贵族占据大量土地后却不用交税,于是沉重的赋税都压在了日益减少的自耕农身上。而所谓的“文官集团”恰恰代表着这些大地主的利益。他们或者是代理人,或者干脆自己就是大地主。对于赋税,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将其转嫁到自耕农和无权无势的中小地主身上。最终导致国家的基础被完全掏空。

    那么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又好一点呢?也不是。工商业在大明蓬勃得发展。但利益却掌握在极少数世家和家族手中。新人如果想要分一杯羹,就得掌握私人武力,成为海盗或私盐贩子。而这些人也是游离于国家体制之外,并不愿意缴税的。事实上他们也是逃税大户。而他们在朝中也有代理人。保护他们的利益最大化。而某些商人则最终被绑在图谋造反的主人公的战车上,成为了利益相关的“买办”。是的,我用了“买办”这个词。虽然主人公并非外国人。但主人公所采用的软性手段其实就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招徕“买办”的手段。这种经济利益的结合使得这些“买办”很容易得就倒向了主人公,而出卖了国家的利益。或者说,国家不能给他们所要的利益,他们就毫不留情得出卖了国家。

    这就是传统的“土地兼并”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发展到极致的结局。要么被最终的流民大起义打得粉碎,要么被外族的入侵打得粉碎。这些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他们并非笨蛋。他们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资本利益驱动着他们只顾眼前。就好比现在的高污染企业明知污染会最终毁灭他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但还是要赚眼前这几个小钱。

    这两篇小说的另一个亮点是写到了取得天下要依靠什么人的问题。作者在这一点的态度是最下层的百姓是可以依赖的力量,但并不是有组织的力量。所以主人公要将他们组织起来。而夺取天下首先要有根据地。要有财源。要有足够的粮食。作者让主人公实行屯田以解决流民问题,这是历史上的成法。同时作者有让主人公发展自己的工商业以获得巨大的产能。

    但是,作者也不认为底层人民是具备领导能力的。当然传统知识分子更不是。他们只配说说风花雪月,歌功颂德,或发些牢骚。干实事的还得靠各种富于实践经验的工商业者(业主、掌柜、伙计)等等。

    不过,尽管作者有这样的认识。作者仍然没有提出令我满意的解决方法。在这两部书中,作者理想化得让主人公开类似集体农庄的屯田农庄(庄民最终可获得土地);让工商业围着主人公发展起来;让主人公的手下都是清廉能干之人,等等。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主人公个人。而没有从根本制度上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如何避免大明的问题再次出现。或许作者认为这无解。或许作者认为 YY 小说不必认真。

    只希望《顺明》能够在最后花些笔墨在上面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土地兼并是移民拓殖与工业劳动力的前提

      明的读书人太迂腐了.比清的还迂腐.

      至少到清中叶就已经开始有经世致用的思想了,并且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陶澎票盐法,其实票盐在明朝好像也有)

      朱元璋毕竟是小农出身,思想太狭隘了.永乐倒是开阔,但是被祖法圈死了.

    • 家园 同意,资本主义在明朝很难发展.....

      那么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又好一点呢?也不是。工商业在大明蓬勃得发展。但利益却掌握在极少数世家和家族手中。新人如果想要分一杯羹,就得掌握私人武力,成为海盗或私盐贩子................

      这就是传统的“土地兼并”和“官僚资本主义”结合发展到极致的结局.........他们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资本利益驱动着他们只顾眼前。就好比现在的高污染企业明知污染会最终毁灭他们生存的生态环境,但还是要赚眼前这几个小钱。

      类似的例子是近代西班牙,一度也是世界头号强国,几乎把当时南美的黄金掠夺一空,但工业革命却出现在英国。因为长期专制皇权造成的黑暗垄断势力把持着政治经济等各个命脉,分享财富后的权贵冒险家们热衷于购买各种商品,而不是发展国内生产力,同时落后的生产力又难以制造出更多更好的商品,普通国民依旧贫穷还要负担权贵购买力旺盛引起的物价上涨,这些都制约着资本的发展。

      于是目光就盯在海外,过多的资金和需求使英国商品有了很好的销路.而英国从诺曼人入侵后为了长期安定统治目的,和当地种族处于比较松散的联盟关系,资本可以较自由发展壮大,加上西班牙的黄金及需求的增加,使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的先导。

      而明长期封建专制皇权统治造成了庞大的黑暗垄断势力,这些能使资本主义的旨及自由贸易顺利发展么?一度船坚炮利金币辉煌的西班牙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明朝的专制统治就可以创造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和制度么?!

    • 家园 说到海盗,有一个不太新的观点就是

      明后期的倭寇问题其实是叫海禁给逼出来的。而所谓的倭寇,大部分是在海禁后,游离于体制外的海商和渔民。这些人的政治目标就是让明朝政府放弃海禁。

      • 家园 没那么简单,真的解除海禁他们才不干

        他们的优势就是能武装走私,解除海禁的话谁都能搞海上贸易,他们利益何在?

        美国搞禁酒时候黑社会贩私酒发了大财,解禁后就断了一条财路。

        • 家园 有没有海禁,他们的出路一样在海上,自己的经商是非法的

          本身就是不合自己利益的。而且中国古代是的行会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的,除此之外,还有政府对商业的控制。解除海禁并非意味着谁都可以搞海上贸易。而且直至清代,海上贸易(无论海禁与否)都是一本万利的高风险买卖,这一点与禁酒是有本质不同的。

          古代各式各样的在农民起义最重要的往往是换取对自己存在合法性的承认,也就是招安。反叛者往往都是承认皇权/王权的。我觉得这一点上中外没有太多差异。汪直的最后下场也表明他还是愿与明政府合作的。

          海禁本质上是对剥夺了人民使用海洋的权利,这是任何沿海居民都无法忍受的。

    • 家园 明朝为何灭亡? 这个话题可太有意思了

      怪不得出了这么多的网络小说。

      早年钱穆、傅斯年、包括蒋光头都发表过“高见”哪;

      这也进一步成就了郭沫若中国历史的大宗师地位,以前我还真不清楚郭沫若凭什么就那么牛,现在算是知道一些来由,郭沫若在中国学界的地位比我想象的地位高得多。可叹一帮人什么也不知道,尽往郭沫若身上乱泼脏水。

      • 家园 对郭不是太了解,即使有也是集中在考古学方面。在学问

        老郭没得说,可是老郭的人品。。。不过老郭也只是骨头软而已,马屁诗写得是恶心,毕竟没出卖什么人。

        • 家园 我觉得郭沫若大节还是好的……

          27年入党,那可是革命低潮时期,六万共产党锐减至一万。当然,有人会说,那是投机……好吧,就算人家是投机,可你看看人家的眼光……

          抛弃日本妻儿,也是他人遭人诟病的一点,可你得看看人家抛弃妻儿是去干什么,他是要抗战回国啊!有些人真是只能看到玫瑰的刺……

          文革时确实拍马屁诗太多了,有些也比较无耻,不过,在那种大环境下,周总理还做过不少违心的事呢,何况他?

        • 家园 写歌功颂德诗不算什么

          歌功颂德诗历代都有。就连号称“诗仙”的李白,歌功颂德的文章也写过不少。

          郭沫若写那些东西的时候是否出于真心,我们不知道。但从当时的大环境和他本人的背景来看,很可能出于真心。如果是真心歌功颂德,其实也没啥可以指摘的。即使是出于敷衍拍马,也最多是历代常例罢了。

          • 家园 赞同

            其实我们应该反问,在那个--不管哪个--时代的所谓“铁骨铮铮”的文人又有几个?就好比现今,“铁骨铮铮”的文人也几乎无处可觅啊。正是如此,才显得那些真正铁骨铮铮的文人的可贵(不过今日大众们对这类木秀于林者的诽议又何尝少过?)

            重点是,跳出去咬人的,搞道德审判的,多是自己本来就不是(或者也不曾是)“铁骨铮铮”的文人。

            无它,潮起潮落,势涨势去;其中的人情变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就更显“动物性”而不是“文性”而已。

            所以说,能“永远正确”的,绝不是崇高的品质与坚定的信仰,而是柔软的身段和忘本的勇气。

            而文人尤长于此。

      • 家园 关于郭的地位,干脆写出来吧

        上花催之

        • 家园 不如看《郭沫若评传》了

          简单来讲,在学术方面有前人未有之创见, 在历史和文学方面建树卓著,但他对中国的贡献不止于学术。

          多少所谓历史学家读书甚多,但是思想很旧,知道的事情多,但见识肤浅,认识问题不深刻,郭在这一方面盖过许多所谓的国学大师。

          再有郭这个人品德还是很高的,一生的热情全系中华民族的命运。

          一个极聪明、极热情、极有洞见的人,现代中国,在人文社会学方面,有三个人是最值得全面了解的:毛泽东、鲁迅、和郭沫若。恰恰这三个人都有许多争议,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温吞水样的人,是没有人有兴趣去泼脏水的,因为他们可有可无。

          详细的不如看《郭沫若评传》等专著了,网上的许多传言都是没有什么根据或者是肤浅的论断,了解一个人,重要的还是去读专门研究性的著作,以及读这个人的传记和文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