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关于“割资本主义尾巴”在人民日报数据库检索结果 -- 双石

共:💬65 🌺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到双石兄在另帖说你自己插队的时候

      在下乡的农村没经历过“割资本主义尾巴”,反而地方政府有鼓励农民搞副业的,俺很是疑惑了一下。看到下面这段,豁然了:

      本人是1975年下乡的,那时节,“割资本主义尾巴”是瞅不到了

      原来老兄下乡是在“那时节"-那不是修正主义回潮时节嘛!还记得那时谁在国务院主政?

      • 家园 呵呵,介个问题俺知道有人会提……

        1972年主持国务院工作滴,不会是你说的那位吧

        ?开始把“割尾巴”变成贬义词,可是始于九一三之后的1972年哟!

        俺下乡时,前头还好几批知青哩!这么着跟你说吧,最早的是64年的,“割尾巴”的事情,甭说他们,就连俺那地儿农民,都没有经历过——倒是“食堂化”,深刻记忆不少啊!

        • 家园 64年还没文革,包产呢么,割啥尾巴?
          • 家园 许多左的东西文革前就开始了。

              多数是从四清运动开始的,文革只不过是发扬光大而已。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革也不是突然发生的。

          • 家园 介个……介个是啥意思?64年的人儿,就呆在64年不动了?

            后头的日子他们都没经历过?

            72年到76年,不属于“文革”的日子?

            介个,介个,介个……?

            • 家园 文革十年,有些政策和形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期先文斗转武斗,后又从武斗回文斗,中后期修正主义回潮“右倾”了一段,而后又反击右倾翻案风...虽然总基调是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但是"革命"革起来,有时候还是有波折的嘛,所以尾巴时割时不割咯。

              我上面的意思是说,64年的时候可能还没割尾巴一说,而到双石兄下乡的时候,已经犯右倾了,所以这两个时段不见割尾巴也正常。至于经历较长下乡日子的,楼下润树老哥就是一个,可以多多交流哈。

              • 家园 我觉得双石中校的工作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禅人大师,你看在中校的主贴后说了这么多,大家基本上都是在谈感受,谈“定性”的东西,谈大势判断。

                这些当然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定性的东西,毕竟需要其时其事的细节证据作为支撑。双石用人民日报的数据库作为细节支撑提出问题,我认为很有意义。能够提供给我们感受与“定性”之下的东西,从而让人重新审视各自的判断。

                所以我觉得,针对性的辩论,如果要让它变得更有意思,也应该是用细节的证据。比如用其他的关键词,用其他报纸的发表数据,用政府文件作为考核载体来展开?

              • 家园 咦,还是不懂呀?莫非俺那些64年的知青老哥老姐们……

                就不算“经历较长下乡日子”的人儿?俺也没跟他们交流过?

                俺们厮混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诉的苦情不少哟!

                至于介个——

                文革十年,有些政策和形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那俺得谢谢你——这不正是俺想说的话么?

                没有什么铁板一块的东东,是吧?

    • 家园 我在上面检索为什么特慢,

      最后总是显示“无法显示”?

        关于这个“割资本主义尾巴”,我的印象中是有过的。象我在另一个回帖中说的那样,主要是针对农民,那时叫社员,有部分地方不让搞家庭副业,有的收回了自留地。城里也有,就是反对工人在业余时间挣钱。凡是私人的经济活动都受到限制有的地方甚至禁止。而且这个思潮在文革前[**]年前后已经开始了。

        但不一定用这个词,这个词可以说是后来总结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就用的,所以这件事检索起来很困难。真要细找的话,有报纸翻可能还比较快,如果有图片版也可以,眼睛扫一下内容就得了。时间从64年到邓小平最后一次上台那年,有兴趣的可要花不少工夫。

        另外,有的事不一定上报纸,是发内部文件,比如说68年内蒙大挖内人党记不得报纸上是怎么登的,但看到过属于机密文件的腾海清(内蒙革委会主任)讲话,里面虽然没具体要求下面抓出多少,但强调了当时江西“清理阶级斗争队伍”清出二十万还是四十万人,内蒙要好好向江西学习(大意),讲话的意思很明显。

        另外还看过一个文件,印象中是中央文件,里面说了一些农村具体工作的事,印象深的是规定了农村留口粮数量,平均每人(不管大小)三百五十斤带壳,部分产粮多的地方可以稍多些。还看过打算把红薯、马铃薯升级成粮食的文件。这些内容报纸上都是看不到的。

        文革前的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中把青工打野鸭卖钱作为资产阶级思想批判;文革中拍的电影《青松岭》(浩然的小说改编)中把一位大车把式帮其他社员上山拣的野果带到集上卖掉也作为资产阶级思想,贫下中农还要把赶大车的大权夺回来。但这里面都没有“资本主义尾巴”这个词。所以说你用这个词去搜索很难搜到推崇这种思潮的文章。

        具体当时用的什么“关键词”记不清了,肯定不只一两个。如果用“资本主义思想”、“自留地”、“家庭副业”、“养猪”、“养鸡”、“干私活”等词可能能搜到一些有关此的文章,但“重码”会太多,需要人工剔除相当部分。

      • 家园 用“自留地”的检索出来了,很有趣,也是以72年为界……

        此前也是批评“扩大自留地”,此后是批评“限制过多过死”……

        太多了,20多页,引其中两篇吧——

          一、1972年4月18日第3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谈谈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会》——

          ……

          一九六八年,在刘少奇一类骗子煽动的极“左”思潮影响下,新城公社有个兴宁大队,把五个生产队并成了一个生产队。并队时,我没有去,但我是赞成的。当时想,解放前那里是土司所在之处,阶级斗争复杂,不如并起来,好管。并了一年多以后,南宁有个工人给我写来一封信,说他回那个队探亲时,看到耕牛死亡较多,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高,粮食产量下降了。他认为并成这样大的队不符合目前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广大社员群众不赞成,应该分开。当时我们也知道存在些问题,但不大敢纠正,怕被说成是“右倾保守”,是“给群众泼冷水”。后来,我们到那里去做调查。群众说:九百多人一个队,太大了,生产管理和劳动力安排都不好办。谁出工谁没出工,队干部都弄不清楚,连个会也不容易召开。原来的富队和穷队之间又常扯皮,闹矛盾,影响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群众认为分开有利。干部呢?干部也觉得队太大了,管不过来,但却怕分,说:自留地合在一起了,怎么分呢?拖拉机买了,怎么分呢?干部不够,怎么分呢?特别是,当时让并,现在又叫分,这面子如何下得来呢?……理由很多。通过反复调查,我们认识到,主张这个队重新分开的意见是正确的,它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有利于团结,有利于社员群众监督。我们决定支持分。至于一些具体问题,把群众发动起来,同干部认真商量,都好解决。自留地合理地分开,拖拉机几队合用,干部不够,放手让群众做,在做的中间取得教训,增长才干,这样,大批的优秀人物就会产生,干部就站在面前了。而所谓面子,前面已经说过,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群众是欢迎的。这样,我们报上级批准后,这个队于去年夏天分开,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调动起来,下半年粮食产量就提高,今年春耕也搞得很好。

          二、无私才能无畏——双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夏咸高捍卫党的政策的事迹1972年10月18日第4版()

        专栏:

        无私才能无畏

        ——双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夏咸高捍卫党的政策的事迹

          夏咸高是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公社双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贯彻执行党的经济政策中,敢于对违反党的政策的错误思想作斗争。群众都赞扬他是捍卫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好书记。

          去年,有个生产队长给社员规定不准给自留地施肥。这件事传到老夏耳朵里,他感到这不符合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准备找这个队长谈谈。有人劝他说:“老夏,这事可不能说呀!弄得不好就是‘顶公护私’啊!”老夏说:“党的政策规定分给社员自留地,给了就要种好。一点肥不准用,怎么能种好呢?这是违背政策的。”老夏找队长谈话,队长说:“‘甘蔗没有两头甜’,顾大田就顾不了自留地,顾自留地就顾不了大田。”老夏感到这种说法不对,但是没有充分理由说服队长。

          他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和有关政策文件,认识到:当前,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是根据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特点制定的。如果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实行极“左”的经济政策,必将打击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革命事业受损失。认识提高后,老夏第二次找队长谈话,首先对他进行了政策教育,还帮他回顾了双河大队过去在刘少奇一类骗子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影响下破坏集体经济的教训。这个队长想通了,主动向群众作了检查,并对大田和自留地用肥作了适当安排。

          夏咸高体会到,要战胜错误路线,落实党的政策,首先必须克服私心杂念。

          去年,第四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队长老吴想把钱和粮多分一点,制定了一个“多分少留”的分配方案。老夏感到这个方案不符合党的分配政策,决定找队长商量改正。但又想到老吴是个老同志,还是自己的入党介绍人,脾气又固执些,怕弄得不好要碰钉子。果然,老夏把自己的意见一讲,老吴就冲着他说:“看来我在第四生产队一点小主也不能做了!”老夏又讲了一些政策原则,老吴怎么也不听,并发了一通火,看来一下子很难解决问题。老夏思想斗争很激烈:对这种违背党的政策的行为,不顶,就放弃了党的原则;顶,弄得不好就会伤感情。这时,他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的教导,增添了勇气和力量,认识到: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敢坚持斗争,是自己的私心杂念在作怪,要革命就要不断斗私。认识提高后,老夏又找老吴谈话,首先检查了自己的私心杂念,并对老吴耐心地进行了党的分配政策教育。老吴终于想通了。他们又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发动大家讨论,最后订出了符合政策、群众满意的新的分配方案。

          本报通讯员

        • 家园 文革中七一、二年可以说是一个界限。

            最乱的是从六六年底到六八年,六九年已经往务实的方面转,到七二年转的比较快,解以有了七三年的邓小平复出,全国搞治理整顿。到七五年又开始反复,七六年华搞掉四人帮后搞的实际还是文革那一套,但已经开始转向。

      • 家园 本地版才能全文检索,网络版只能检索标标题。

        本人下乡时,没听说过割尾巴,鼓励养猪,植树等,赶场天是隔几天就有。本人与农民们一样,也有自留地,都是种菜自己吃,本地产瓜果,可以上市自由交易。

        如果用“自留地”、“家庭副业”、“养猪”、“养鸡”等检索,估计没有什么好弄的。

        倒是“干私活”,那肯定是被批判的。

        ——莫非现如今的工厂会鼓励干私活?

        《千万不要忘记》不是批判青工打猎吧?是批评工作不积极打猎积极吧?《青松岭》没看过,不评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