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六十甲子(一) -- 井底望天

共:💬284 🌺176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哈哈,兄台可以弄个七国老师授徒的段子了
        • 家园 景帝年轻也是个彪悍的主啊

          好像是说两人下了一整天棋,景帝就输了一整天,很郁闷,吴太子又没有谦逊一番,客场作战,血洗主队,又一副洋洋自得的鸟样。结果景帝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爆发了,拿起棋盘一砸,就弄出了个血案,也埋下了七王之乱的种子。看来这是一场棋赛引起的国家血案啊。演义演义,表当真

      • 家园 汉初诸侯王国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楚国华夏化的过程比较特殊。一方面,在楚成王时代,

      华语在楚国上层还不是非常普及,很多贵族官吏只有楚语的名字,华夏化比较深的,比如子文、子玉等人,往往既有楚语名也有华语名,连国君的谥号也有楚华不同版本(如若敖);另一方面,自楚武王起,楚国不断吞噬华语小国,如申、息、汉上诸姬、陈、蔡等国,这些国家虽小,人口却比本土稠密,这样一来楚国境内华语人口逐渐占有优势。这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同一时代,楚军有时候是楚语而还(说着楚语就撤退了),有时候却可以用非常典雅的华语和外军护致敬意(申息兵)。而至楚庄王时,贵族之间已经可以用流利的华语交流,而下层也基本放弃楚语改说华语。而到了春秋末期,楚人不仅不是蛮夷,反倒成了华美、浪漫的象征。

      • 家园 请教

        楚语是方言还是另外一种语言?

        • 请教
          家园 分时期。楚庄王之前的楚语是区别于华夏语的一种外语,

          和华语完全不能对话。《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言而还/出(他们讲楚语就撤退了),证明当时的楚语和中原的语言不能通话。从《左传》来看,倒和吴越语有一定亲缘关系(不能确定,因为没有其他佐证材料)。而庄王之世,楚人基本上接受了华语,但仍然保留了一些原来的词汇。比如崽(子),抱(鸟孵卵),萝(簸箕),晓(知道),谭,嬉。这些词汇,江淮方言和南方其他方言依然在使用。

          此时,楚语成为一种华语方言,中原人也不再嘲笑楚国人说的是鸟语。

          • 家园 多谢

            一直以来对于不同方言和不同语言如何界定比较迷糊。不知道学术上是如何区分的。在我看来,中国南北不同的方言之间的差距,比欧洲很多国家不同语言的差距还要大。

            • 多谢
              家园 方言和语言的分类参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比如北欧三

              国,文字的拼写几乎完全相同,口音差别虽说巨大可并不妨碍交流。可人家楞说丹麦语、瑞典语是不同的语言。荷兰话和低地德语差不多,德国人说荷兰语乃是德语方言,荷兰人打死不承认。又比如甲午战争之前,西方人一般认为日语乃是汉语的一种方言,日本人也承认,打赢了之后......

      • 家园 楚国本身就是华夏

        当初黄帝炎帝。楚国为炎帝一系,祝融之后。和他们同宗的昆吾氏族在河南,是夏人主要盟友

        至于楚地方言,可以参考六国文字。楚国文字与东方另外五国文字相似程度高于秦国文字

        西周时期的楚国文字,与中原诸国的文字还没有多大区别。楚公家钟铭文就与宗周钟的铭文风格类似,气势浑厚,规整,略显波折。春秋至战国中期,楚国文字形体逐渐趋向修长,笔划细而首尾如一,排列比较整齐美观,笔势圆转流畅,风格自由奔放。如王孙浩钟、王孙遗者钟、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博等。从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王子午鼎与山东大店2号墓出土编钟铭文的对照中,可以发现楚字的特色,这种楚字,略具虫形,是虫书的雏形。战国中期以后,竹简、帛书式的手写体据主导地位,铜器铸铭、刻铭均受其影响。字形趋扁平、体势简略,横笔昂首,首粗尾细,有的波势挑法己具后世隶书雏形。如江陵望山天星观竹简、荆门包山竹简、长沙楚帛书等等。春秋末,在篆书的基础上,附加鸟形装饰,使文字艺术化,此即所谓“鸟篆”的起源。如楚王孙鱼铜戈铭文共有六个字,均附有鸟形,富有情趣,表现了楚人对鸟类的特别钟爱。与之相关系,楚人的篆刻艺术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 家园 请教一下

          网上看到说,商是东夷之后,而东夷是蚩尤之后,所以不是华夏,这是怎么回事?东夷到底是不是蚩尤之后?

        • 家园 楚国的确使用周代的文字,但并不能代表他们原先就是

          华夏。吴越也使用华夏的文字,却是春秋时标准的蛮夷。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高丽、日本、越南在古代使用汉字甚至汉语作为上层的交流、记录工具,可他们却不是华夏之人。从《左传》、《史记》的描述来看,楚人语言大异于中原,典章制度、风俗文化也大异于华夏。楚武王自己也说:吾蛮夷也。

          此外,传说自己为炎黄子孙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是华夏。“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可是却没有人把匈奴、犬戎当成华夏。孔子曰:“夷狄用诸夏礼则诸夏之,诸夏用夷狄礼则夷狄之。”华夷之辨,不以种族为标准,而以文化礼义作量度。

          • 家园 楚国上层与下层不同

            上层是中原南迁的子爵,下层是原来的长江青铜文明.

            与商同期的长江青铜文明在周代失去传承,可能就是楚南下的结果.长江文明的源头不详,也许是三苗在河北吃了败仗南下后建立起来的,也许是夏王朝灭亡后南下的一支,今天水族的先祖.

            楚南下的后果远不止是长江文明的消失,傣族先人是武王伐纣的八百诸侯之一,原本生活在荆楚,在西周初被迫南迁到珠江流域,可能也是被楚挤迫的后果.

            • 家园 但是楚国的问题和吴国的几乎一样,就是上层人数太少,

              而统御的蛮夷太多,结果没几代就被蛮夷同化了。

          • 家园 楚国与韩国有类似。与日本越南完全不是一码事

            无论是史书还是考古,都已经证明楚国与华夏的一体性

            楚国源流写的清清楚楚,是祝融之后。

            另外,周也只是华夏之一。承袭夏代或者商代的也是华夏

            你可以说楚人不是周人(虽然他们受过分封),但说他们不是华夏,就不对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