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岳父口述,我记录 -- 中指禅

共:💬47 🌺2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岳父口述,我记录

    追昔抚今忆当年

    ——记空军首次实验飞行拉烟装置二三事

    那是一九六三年,我在空军北京沙河机场任师机务助理。其时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属我师代管。在飞行员观看国外飞行表演电影时,看到外军飞机飞行表演拉烟能清晰地展示飞机的飞行轨迹,极大的增强了表演效果,强化了观赏性。同志们边看边议论:“我们飞行表演时也能拉烟就好了!”。不久师长李振川同志告诉我们,空军首长和北空首长要求我师设法在表演大队飞机上加装拉烟装置,并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所在的工程部,且指定我具体负责此事。

    当时由于苏联对我国的遏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我们手头没有任何有关拉烟技术的资料。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我想到的是毛主席的教导“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要发愤图强”,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完成党交付的任务,扬军威国威于蓝天,我和同志们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攻克这一艰巨的课题。

    在李振川师长的主持下,有训练处参谋、空军科研所下放我师锻炼专业人员参加的攻关班子组成了。我们首先开始收集烟雾发生和控制的技术信息。科技参谋提到《北京晚报》曾刊登过一条国外利用直升机空中喷射塑料烟雾做商业广告的信息,于是我们通过《北京晚报》联络撰稿人,穿街走巷很不容易才找到他。令我们大为失望的是,作者并非技术专业人士,是一位瘫痪病人,以发表外国报刊资料译稿维生,对于飞机拉烟的技术原理一无所知。冥思苦想中我突然想起飞机起飞时,由于发动机润滑油箱盖未盖好,润滑油被吸进发动机燃烧后,飞机尾喷口喷出白色烟雾的情景。以此为原理,我们将润滑油加入飞机后燃油箱,再把润滑油喷进发动机尾喷口内。但由于润滑油粘性大于煤油,后油箱电泵无法泵出润滑油,且当时无法安装更大功率油泵而未果。此路不通就另寻它途,同志们又到北京剧场去了解舞台施放烟雾特效的情况,但因舞台烟雾效果产生的烟雾过于稀薄无法达到空中表演效果需要而放弃。我回忆起飞机起飞时偶尔由于悬挂的副油箱箱盖未密封,飞机起飞时少量燃油被吸出形成烟雾的现象,以此为原理我们把水注入副油箱,特意不密封油箱盖,希望飞机起飞后水被吸到空中产生烟雾效果,但飞机升空加速后气流过大,少量水雾从地面根本无法看清,实验又失败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跳出思维的局限,放眼其他兵种。技术讨论会上我们议论起海军舰艇和陆军防化兵施放烟雾伪装的情景,就去领来防化兵用于阵地掩护的手提式固体发烟罐。为了在飞机上安置发烟装置,我们赶制了副油箱形状的小型容器悬挂在机翼上,并将发烟罐内发烟剂捣碎填入自制容器内。根据有关规定,飞机上加装的设备要先行地面测试,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机。地面试验时,当接通电源控制后,发烟容器呼呼地冒出浓烟,我们一片欢腾,但就在此时,随着一声巨响,发烟容器爆炸了!我当时正低头观察发烟容器运作状态,爆炸溅起的泥土正好击中鼻梁,如果稍有偏差,击中眼部,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面对屡次失败和试验中出现的危险,我们没有气馁和退缩。通过研究和咨询,得知爆炸的原因是容器内手工装填的发烟剂不均匀引起,于是连夜赶制了新的发烟容器,使用工具尽量碾碎发烟剂,尽量均匀填装。再次试验的结果令人兴奋,没有爆炸!为了稳妥,我建议在车辆上加挂发烟容器进行移动测试,李师长批准并带领我和防化参谋邵武亲自驾车试验。吉普车挂着喷射浓烟的发烟容器在跑道上飞驰,车尾拖着浓厚的烟带,一切似乎都那么完美,还没等同志们欢呼声落地,一声巨响,发烟容器再次爆炸了!爆炸的发烟容器把车后部与容器的连接钢板炸烂,如果没有车尾钢板阻挡,情况就严重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脑子一片空白,真有欲哭无泪之感。心中不由得感叹“这下糟糕了,难道项目就不得不下马了?”。李师长注意到了我的情绪,镇定的跟我们说:“提着脑袋干革命牺牲都在所不惜,不要害怕失败,三天后拿出新方案,接着干!”,首长坚毅乐观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实验人员,我们振作起来,再次投入新的实验工作。

    固体发烟剂手工装填始终无法避免不均匀的问题,我们钻研资料展开研讨后决定转向液体发烟剂。液体发烟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酐,当通过加压播撒到空气中时,硫酸酐和空气接触产生浓密的白色烟雾,没有燃烧过程,因而不会产生爆炸后果。硫酸酐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实验过程中我们的手和衣服被腐蚀烧伤,工作服上布满腐蚀后的小洞。李振川师长打趣我“看看你和邵武,俩个帅小伙穿上花衣服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通过反复测试调试,地面实验终于成功了,李师长勉励我们“实验搞成功了,给外宾做飞行表演时,我们空军的腰板就更硬了。我们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东西,给空军和中国人民争了气,空军不会忘记你们,党和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我和在场的同志们激动地热泪盈眶。

    空中试飞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开始拉烟,飞机呼啸而过在湛蓝的天空翱翔,身后拖曳的白色烟带衬托的飞行轨迹异常清晰矫健。空军首次自行开发研制的飞行拉烟表演系统终于取得了成功!机场上战友们发自肺腑的欢呼声经久不息!

    不久,外宾来参观飞行表演,只见表演的飞机在十三陵上空,时而四机对头疾驰,接着一个急速拉升,白色烟雾在空中形成巨大的花束;时而低空掠过,变换着复杂的队形,拉出的烟雾构成复杂壮美的图案淋漓尽致的展示了空军健儿的雄姿,引来外宾热烈的掌声。“万里晴空起疾风,玉带万丈舞半空。迅比流星轻似燕,空军健儿戏长虹!”,如诗如画蔚为壮观的场面深深刻进我的脑海。

    文革开始后,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我这个所谓“只抓螺钉螺帽,不突出政治”的典型,被迫转业回地方当工人,充满不舍地离开了我无比热爱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空军。不久后,我的老首长李振川同志在一次空难中以身殉职。许多年过去了,当年一同攻关的战友有的已经失去联系,有的已经离开人世。但无论岁月飞逝,我始终无法忘怀令我魂牵梦萦的部队。午夜梦回我仿佛又走到了机场,与老首长老战友一起为战鹰的腾飞忙碌,再次沉浸在那激情燃烧的火热岁月中!

    今年是伟大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英雄的人民空军成立六十周年,国庆大典当日我看到全部国产化的受阅机群隆隆飞过天安门广场拉出五颜六色的尾烟时,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热血青春的自己和战友在试验场上为首创国产飞行拉烟系统而奋斗的场景,交织着自豪和激动的滚滚热泪沾湿了衣襟。我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死神的脚步已经慢慢逼近,追昔抚今忆当年,能把自己菲薄的力量贡献给无往不胜的伟大人民空军,贡献给我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伟大人民军队,贡献给我们这个最美丽和伟大的国家,我无怨无悔无比自豪!如果人有来世,我一定还要回到机场上,再与翱翔蓝天的雄健战鹰共舞!

    蒙岳父不弃,让我帮他整理一些回忆文章,他讲的很生动,但我文笔很糟,只能写个大概,请河里诸兄勿见笑。

    通宝推:传说,holmers,观望者,
    • 家园 向您岳父问好。

      由于不敢肯定您岳父隶属部队,怕万一认错闹笑话,所以专门请教了原空七师机务处特设主任谢叔叔,请他回忆这件事是否发生在我们部队。

      之所以找谢叔叔,原因一是谢叔叔是建国前的高中生,有记日记的习惯,到目前为止,他已整理了约350万字的从三航校求学,空七师组建到1988年谢叔叔从总军代表的岗位上退下来期间记录的日记,资料非常珍贵,是空军发展史一个不可多得的珍贵实录。

      二是谢叔叔为人正直,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帮助过很多受到错误处理的同志,是一个无私的人,真正的共产党员。

      他的回忆经得住考验。

      如果您岳父有精力,您又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您岳父在北空的经历写下来,让后代记住那一代人的辛苦,以及那个年代的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如何自毁长城的。

      以下是谢叔叔给我的答复:

      关于你问到表演大队的飞机改装拉烟设备时的故事。我除把自己的记忆告诉你外,我还向一位权威人士请教。我记得是这样:1、机务处分工是我分管表演大队。我不记得有这件事;2、1962年组建表演大队开始,1978年我离开7师去当军代表,没有发生这些事。那时没有彩色拉烟,只是白色。是喷滑油(加进煤油里)在7师期间没有发生爆炸事件。搞成彩色拉烟,是在我离开7师以后的事情,什么时间搞成,我也不知道;3、在沙河机场时,当时,同在一个机场的还有17师的51团。表演大队在沙河前后住了10个月(1960年——1961年),你爸爸和我们都随二大队前往。其间一直是在7师领导下,没有临时交其他部队管理。据我所知,表演大队除一段时间交独7团(驻通县)和38师(驻杨村)管理过外,没有移交别的部队管理过;4、在空军和工程部的通报上没有听说过爆炸事件;5、我问的那位朋友给我的回答全文是:“应该是17师,但此事我一点也不知道。”这位朋友1956年4月1日从22师调军区工程部任助理之职,1963年上调空军工程部,1969年离开工程部复员回长沙。他是技术尖子又是权威人士。在此期间17师一直没有调离北京军区。

      • 家园 那日记可是无比珍贵的资料

        老一辈的人有好些事儿都憋肚子里, 就是不说.... 其实他们那段经历, 写出来能激励几代人. 时间可不等人, 要再不整理, 就永远湮没了.

        别看我们公司小, 居然也有位牛人的后代, 老爸是当年导弹英雄营的付营长. 一跟他聊, 好嘛, 他对自己父辈们的事迹还没我知道的多, 还得我介绍他看他老爸的手下,曾经的空军参谋长, 写的书.

        他也冤枉, 因为他老爸是个打死也不说的主儿, 那保密条例都刻到老头儿骨头里了. 即使已经解密的部分也不说. 有一次这位同事问他老爸岳振华是谁, 老头说你少打听. 同事说人家都上电视了你还保密, 老头儿这次说了句"是我们营长."

        that's it, 多了一个字儿都没有.

        如今, 老爷子已经去世了, 同事那儿就剩下一张当年毛主席周总理接见英雄营的照片. 我看了一下, 老先生前排就坐, 离主席不到五六个人之隔. 不能再往里靠了, 再靠就能让空军司令让座了. 当然了, 司令的脸已经被抠下去了, 也算是时代的特色.

        可惜了老头儿那不凡的人生历程...

        • 家园 是啊,这种日记的史料价值很高

          我还在老人的日记中找到了当年林彪69年视察“三北”给空七师的题词内容。

          不知什么原因,这个题词当天就被收回了,并且不许公布。当时我父亲在塔台一等战备,没有见到这个题词,这次算是给当年写的父亲的空军生涯做一个补充了。

          谢叔叔的日记准备在适当的时机登出来吧,等河里有了比较好的讨论氛围与合适的管理手段后。否则碰到一两个偏执的纠缠不休,我会觉得对不起老一辈这么多年的辛苦记录。

          • 家园 说到林彪

            岳父曾随口说见过林立果,具体时间不详,只说林立果穿了件黑色短皮夹克,被他们师几个领导簇拥着,他只远远看了眼。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竟然慨叹了一句“他还是挺帅的······”。

            不知长于考据的同学能考证出林立果何时去“视察”过空32师?谢谢哦。

      • 家园 也向谢叔叔问好

        我岳父是空32师的,他的师长是李振川同志。不知李师长还在其他部队担任过师长职务没?不知空32师是否曾驻扎过沙河机场?

        对于你认真考证的态度我深表敬意,不过除开细节部分,大的要素我岳父记错的可能性虽然不排除但我认为不大。

        期待你在我提供了具体部队名称后继续考证。

        • 家园 您误会了

          您岳父的事情肯定是发生过的,我只是不肯定是否发生在7师代管八一表演队期间,所以才去核实。

          您岳父的经历很坎坷,估计是文革期间空军清理阶级队伍时军官按战士复员处理的。很多技术骨干,都是在那次整顿离开部队的。

          八一表演队曾经被北空好几支部队代管过。从现在查到的资料看,1962年1月--5月驻地杨村机场,归空七师代管,1962年5月至1963年5月驻地沙河机场,由空32师代管;1963年5月至1965年8月驻地通县机场,由空军独立7团代管;1965年8月至1966年6月驻地杨村机场,由空7师代管;1966 年6月至1968年7月通县机场,又由空军独立7团代管;1968年7月至今驻地杨村机场,归空38师建制领导。1992年空38师撤消,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划归空24师建制。

          以后归谁管,估计要看他的级别与重视程度了。

          如果看名称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他是属于空军直管的。

          • 家园 没有没有

            偷偷的说一声,其实对岳父的某些口述,我也有点惴惴的,他老人家有时候喝点就喜欢跟我们几个女婿吹吹。比如他带枪到北京市区,我就有点怀疑,和平年代带枪在京郊能执行什么任务?

            他被退役确实主要是出身问题,他父亲在汉口有一些诸如食品加工厂之类的企业,而且有些不良嗜好(旧社会,有点钱的人也难免),加上他大哥还是个右派,而且还特喜欢到处散步一些在当时看来很出格的言论,他曾为此专门回武汉跟他大哥谈此事,希望不要影响他在部队的工作和生活,结果最终他大哥还是因为“乱说乱动”到沙洋农场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我岳父有一个因为政治问题入狱的大哥自然在军队也无法待下去,跟我岳母(她是空军总院的护士,最无奈的是她的出身也不好,为此部队不许她考军医大)一起回了武汉,一直在武汉市手表厂工作到退休。

            虽然他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但从他言谈中我感觉不到怨气,却可以深深体会到他对当年那段岁月的深切怀念和对人民空军无比的热爱和眷恋。

    • 家园 老人家的回忆很生动
    • 家园 有趣的小事

      岳父家里以前是“有产阶级”所以比较讲究吃喝,我严重怀疑当年他选择空军兵种有奔着伙食去的意思。

      他在外面吃饭总喜欢点红烧狮子头,我觉得特逗,便打趣他老人家是“非要口口见肉”的肉食动物,他的解释比较有趣,他们中队的厨师最喜欢也最拿手“红烧狮子头”,他吃这玩意上十年,就这么吃出感情了。

      不过搞笑的不是他对狮子头的热爱,而是那位厨师在日本占领天津时期在天津某机场给日军干过,俗话说荒年饿不死大师傅,在这位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总变着法偷鬼子的肉带回去给家人,久而久之鬼子就发觉了,便找了个兵看着他做饭。这位大智大勇的厨子就总是做红烧狮子头,红烧狮子头是把肉剁碎做,大师傅双刀飞舞猛砍猛剁,干一阵就用抹布清理一下狼藉肉案捎带擦擦刀,一来二去,这抹布上的肉馅就不少,边上的鬼子愣没瞧出来什么毛病,反而认为肉剁成肉馅是会看起来少一些。大师傅回家后把抹布放在水里抖开,肉馅就沉底了,用纱布绞干肉馅,全家都能吃上肉了。虎口夺食,莫不是这么来的?

      • 家园 人民的智慧,呵呵
      • 家园 也说一个听来的

        有人回忆外婆,当年抗战期间,外婆在武汉一家日本厂做帮厨,带一饭盒,里面装着干雪里蕻腌菜,到厨房里把油浇到雪里蕻里,一会儿油全让菜给吸进去了,表面看不出啥变化,每次至少能捎回去小二斤油,够一家人一周的开销了。

        还有一次,外婆的妈妈生产(那时兄弟姐妹差着二十岁不稀奇),需要补充营养,外婆就叫上弟弟,准备里应外合偷两只鸡。弟弟在墙壁外等着,外婆在里面拴好两只鸡,使劲一扔,结果力气还是不够,两只鸡一只在外,一只在里搭在墙头了。日方人员听到动静出来查看,外婆急中生智,操起一把扫帚大喊:抓贼呀……

        有次外婆躲空袭,有个看上去家境不错的小子,站洞口,一边看外头,一边晃着腿。晃着晃着,裤兜里的一块大洋就晃出来了,地上全是浮土,一点声响没出。外婆冷静地凑上前去,一脚踩住。过一会,又晃出一块来……

        • 家园

          我岳父和您外婆还是老乡。我岳父家里老宅在现在的江汉路,2层的小楼,中间是天井。解放后留了三间大房给岳父一家十几口人住,再后来,一间房给了三百多RMB把他们迁走了,呵呵。

      • 家园 也说个厨子偷肉

        从前某家雇的厨子总偷东西可没行迹,这天晚饭后主人坐在院里看厨子回家,收拾后光膀子提个灯笼,还同东家聊会天,主人特意看灯笼里也没啥,走后有人告密说,灯笼底座是用五斤冻瘦肉旋的!唉,厨子偷东西是狗改不了吃屎的,现在也一样。问问开过饭店的同学都知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