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岳父口述,我记录 -- 中指禅

共:💬47 🌺22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岳父口述,我记录

追昔抚今忆当年

——记空军首次实验飞行拉烟装置二三事

那是一九六三年,我在空军北京沙河机场任师机务助理。其时空军“八一”飞行表演大队属我师代管。在飞行员观看国外飞行表演电影时,看到外军飞机飞行表演拉烟能清晰地展示飞机的飞行轨迹,极大的增强了表演效果,强化了观赏性。同志们边看边议论:“我们飞行表演时也能拉烟就好了!”。不久师长李振川同志告诉我们,空军首长和北空首长要求我师设法在表演大队飞机上加装拉烟装置,并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所在的工程部,且指定我具体负责此事。

当时由于苏联对我国的遏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我们手头没有任何有关拉烟技术的资料。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我想到的是毛主席的教导“外国有的我们要有,外国没有的我们也要有,要发愤图强”,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完成党交付的任务,扬军威国威于蓝天,我和同志们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攻克这一艰巨的课题。

在李振川师长的主持下,有训练处参谋、空军科研所下放我师锻炼专业人员参加的攻关班子组成了。我们首先开始收集烟雾发生和控制的技术信息。科技参谋提到《北京晚报》曾刊登过一条国外利用直升机空中喷射塑料烟雾做商业广告的信息,于是我们通过《北京晚报》联络撰稿人,穿街走巷很不容易才找到他。令我们大为失望的是,作者并非技术专业人士,是一位瘫痪病人,以发表外国报刊资料译稿维生,对于飞机拉烟的技术原理一无所知。冥思苦想中我突然想起飞机起飞时,由于发动机润滑油箱盖未盖好,润滑油被吸进发动机燃烧后,飞机尾喷口喷出白色烟雾的情景。以此为原理,我们将润滑油加入飞机后燃油箱,再把润滑油喷进发动机尾喷口内。但由于润滑油粘性大于煤油,后油箱电泵无法泵出润滑油,且当时无法安装更大功率油泵而未果。此路不通就另寻它途,同志们又到北京剧场去了解舞台施放烟雾特效的情况,但因舞台烟雾效果产生的烟雾过于稀薄无法达到空中表演效果需要而放弃。我回忆起飞机起飞时偶尔由于悬挂的副油箱箱盖未密封,飞机起飞时少量燃油被吸出形成烟雾的现象,以此为原理我们把水注入副油箱,特意不密封油箱盖,希望飞机起飞后水被吸到空中产生烟雾效果,但飞机升空加速后气流过大,少量水雾从地面根本无法看清,实验又失败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跳出思维的局限,放眼其他兵种。技术讨论会上我们议论起海军舰艇和陆军防化兵施放烟雾伪装的情景,就去领来防化兵用于阵地掩护的手提式固体发烟罐。为了在飞机上安置发烟装置,我们赶制了副油箱形状的小型容器悬挂在机翼上,并将发烟罐内发烟剂捣碎填入自制容器内。根据有关规定,飞机上加装的设备要先行地面测试,证明其安全性后才能上机。地面试验时,当接通电源控制后,发烟容器呼呼地冒出浓烟,我们一片欢腾,但就在此时,随着一声巨响,发烟容器爆炸了!我当时正低头观察发烟容器运作状态,爆炸溅起的泥土正好击中鼻梁,如果稍有偏差,击中眼部,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面对屡次失败和试验中出现的危险,我们没有气馁和退缩。通过研究和咨询,得知爆炸的原因是容器内手工装填的发烟剂不均匀引起,于是连夜赶制了新的发烟容器,使用工具尽量碾碎发烟剂,尽量均匀填装。再次试验的结果令人兴奋,没有爆炸!为了稳妥,我建议在车辆上加挂发烟容器进行移动测试,李师长批准并带领我和防化参谋邵武亲自驾车试验。吉普车挂着喷射浓烟的发烟容器在跑道上飞驰,车尾拖着浓厚的烟带,一切似乎都那么完美,还没等同志们欢呼声落地,一声巨响,发烟容器再次爆炸了!爆炸的发烟容器把车后部与容器的连接钢板炸烂,如果没有车尾钢板阻挡,情况就严重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脑子一片空白,真有欲哭无泪之感。心中不由得感叹“这下糟糕了,难道项目就不得不下马了?”。李师长注意到了我的情绪,镇定的跟我们说:“提着脑袋干革命牺牲都在所不惜,不要害怕失败,三天后拿出新方案,接着干!”,首长坚毅乐观的情绪感染了所有的实验人员,我们振作起来,再次投入新的实验工作。

固体发烟剂手工装填始终无法避免不均匀的问题,我们钻研资料展开研讨后决定转向液体发烟剂。液体发烟剂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酐,当通过加压播撒到空气中时,硫酸酐和空气接触产生浓密的白色烟雾,没有燃烧过程,因而不会产生爆炸后果。硫酸酐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实验过程中我们的手和衣服被腐蚀烧伤,工作服上布满腐蚀后的小洞。李振川师长打趣我“看看你和邵武,俩个帅小伙穿上花衣服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通过反复测试调试,地面实验终于成功了,李师长勉励我们“实验搞成功了,给外宾做飞行表演时,我们空军的腰板就更硬了。我们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东西,给空军和中国人民争了气,空军不会忘记你们,党和人民也不会忘记你们!”,我和在场的同志们激动地热泪盈眶。

空中试飞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开始拉烟,飞机呼啸而过在湛蓝的天空翱翔,身后拖曳的白色烟带衬托的飞行轨迹异常清晰矫健。空军首次自行开发研制的飞行拉烟表演系统终于取得了成功!机场上战友们发自肺腑的欢呼声经久不息!

不久,外宾来参观飞行表演,只见表演的飞机在十三陵上空,时而四机对头疾驰,接着一个急速拉升,白色烟雾在空中形成巨大的花束;时而低空掠过,变换着复杂的队形,拉出的烟雾构成复杂壮美的图案淋漓尽致的展示了空军健儿的雄姿,引来外宾热烈的掌声。“万里晴空起疾风,玉带万丈舞半空。迅比流星轻似燕,空军健儿戏长虹!”,如诗如画蔚为壮观的场面深深刻进我的脑海。

文革开始后,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我这个所谓“只抓螺钉螺帽,不突出政治”的典型,被迫转业回地方当工人,充满不舍地离开了我无比热爱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空军。不久后,我的老首长李振川同志在一次空难中以身殉职。许多年过去了,当年一同攻关的战友有的已经失去联系,有的已经离开人世。但无论岁月飞逝,我始终无法忘怀令我魂牵梦萦的部队。午夜梦回我仿佛又走到了机场,与老首长老战友一起为战鹰的腾飞忙碌,再次沉浸在那激情燃烧的火热岁月中!

今年是伟大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英雄的人民空军成立六十周年,国庆大典当日我看到全部国产化的受阅机群隆隆飞过天安门广场拉出五颜六色的尾烟时,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热血青春的自己和战友在试验场上为首创国产飞行拉烟系统而奋斗的场景,交织着自豪和激动的滚滚热泪沾湿了衣襟。我已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死神的脚步已经慢慢逼近,追昔抚今忆当年,能把自己菲薄的力量贡献给无往不胜的伟大人民空军,贡献给我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伟大人民军队,贡献给我们这个最美丽和伟大的国家,我无怨无悔无比自豪!如果人有来世,我一定还要回到机场上,再与翱翔蓝天的雄健战鹰共舞!

蒙岳父不弃,让我帮他整理一些回忆文章,他讲的很生动,但我文笔很糟,只能写个大概,请河里诸兄勿见笑。

通宝推:传说,holmers,观望者,
家园 沙发。

很好。

家园 最好先用录音设备录下来
家园 送花

存着,养肥了再仔细看。

家园 补充

岳父因为试制该装置成功,他从中尉被提升到上尉,但上尉军衔只挂了一年多。

他的老首长李振川是同皮定均将军一同在福州空难中罹难。李振川罹难时已经是副军长了。

李振川同志对干部战士要求很严格而又不乏人情味,一次公干途中,我岳父等几名干部随行。李振川当时是师长,按规定他可以享受软卧,午饭时他特意把几个年轻干部喊道软卧餐厅去分享他的午饭。结果那些胃口和精力一样旺盛的小伙子三两下就把荤菜素菜全部扫荡一空,李振川只好用酱油拌饭还吃的不亦乐乎。

以前看河里有位大拿谈国军内部鲜明而残酷的等级界限,听我岳父谈他当年那些从军往事,才深深感悟人民军队凝聚力的来源。

补充
家园 当年提着脑袋打出头的那一辈

跟现在这批论资排辈升上去的很不一样...

补充
家园 官兵一致是解放军的好传统
家园 向老军人致敬!
家园 有志者,事竟成
家园 补充2

老爷子有次看到我在电脑上研究几张手枪图片,兴之所至就跟我侃了起来。

作为空军地勤人员,他很少携带武器。据说因为是军官(实验成功前是中尉),配发的是五四手枪一只。六十年代末,有一次在京郊执行任务他携带了手枪,进了北京市区他挺兴奋,完成任务后就逛大街,突然感觉身边多了两人,想去看时胳膊已经被抓住了。

然后······就进了局子,出示了军官证和持枪证,这边一阵忙活算是确认了他的身份,警察哭笑不得的说“您今后带枪能挎外边么?”。我岳父还挺委屈,这不是逛街怕吓到别人才特意塞进去的嘛······

总感觉这事挺玄乎,姑且记录下来。

家园 据说以前在北京火车站,执勤人员看见军官出站

都会上前问一下,并核实是否配枪。

具体的不太清楚,请老引的前辈出来说一下。

家园 北京有存枪的地方
补充
家园 软卧餐厅可能是记错了。

  火车上没有专门供软卧的餐厅或餐车,客车都是一节餐车挂中间供全车伙食,餐车一头是硬座,另一头是一节软卧(我还没见过多节软卧的,不知有没有),然近是硬卧。

  六三年时列车上的盒饭是四毛一份,不要粮票,算是相当便宜,但也超过当时中等收入的人的一天伙食费,到餐车点菜更贵,就是一般干部也吃不起。我在六0年和六4年跟母亲坐过火车,都是自带干粮,也吃过一两次盒饭,这盒饭与现在的质价比高多了。可能是你岳父在那个时代没去餐车吃过饭,把餐车当做专门供软卧的了。

  师长吃小灶,出差可报销的伙食费肯定也比一般干部高,李振川师长可能是乘火车上不收粮票的机会请下属吃一顿,平常要请这粮票他是没办法的,师长的定量也不会比别人多,比战士应该还少。其中大部分应该是他自己掏钱,能报的伙食费肯定不够几个年轻干部狼吞虎咽一番。

补充
家园 好多天没填坑了

我等啊等······

家园 现在的发烟装置是物理还是化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