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西西河2009年中国6大经济新闻 -- wqnsihs

共:💬546 🌺17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什么上海北京要除外?

            如果除外的话,那么结局是不是就是:

            1,高价地段将一直维持高价,并仍具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2,在城区工作的白领不得不被挤到郊区居住,过上每天要在路上花掉3小时以上的交通时间的日子;

            3,城区的旧居民将逐渐通过拆迁也被挤到远一点的地区,腾出好地段。

            这就意味着上海北京已经垮上一个台阶,逐步在向东京纽约靠拢了。。。

            苦的是这城市的新鲜人,不管是进入这城市不久的人,还是这城市普通人家的子女。不过这些人再苦,也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严重影响这些城市的人才引进。呵呵,我一个在德国念博后的朋友,07年还在张罗着回国,今年一看房价就傻了,转头去拿了个德国绿卡,不打算回来了,因为在上海300万买套公寓,在德国核心城市,可以买套别墅了。

            • 家园 【文摘】纽约、伦敦、东京房价调查:不比上海更贵

              外链出处

              Video:

              NY:外链出处

              Tokyo:外链出处

              HK:外链出处

            • 家园 嗯,这样也挺好

              想想等我们毕业的时候估计是买不起房了。那年轻人为什么非得在帝都魔都工作、买房呢,不划算,就走吧。这样也许对国家、对自己都好。

              • 家园 其实很多人并不想在帝都魔都

                但现在的情况是,很多行业只可能在一线城市找到工作。

                我所在的工作室,很多外地人都想回家乡,但回去就只能转行,很无奈。

            • 家园 上海现在流行的说法是

              所谓的三六九格局。也就是均价外环3万/中环6万/内环9万。以12月地王3万多的楼板价来看,实现这个目标指日可待了。

            • 家园 北京上海有刚性需求,具体原因很多人都写过。

              例如北京是集中全国财力来支撑,上海是集中长江三角财力来支撑。实际主要还是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所以东京纽约现象是有客观需求作为支撑的,不是人为可以制造的。实际上所有经济中心都不是凭人为的梦想可以创造出来的,深圳的衰落就是一个例子。因为珠三角未来的经济中心在香港。

              • 家园 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区别非常之大.

                许多北京上海的地产公司在二三线城市依照原来模式经营的时候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不小心就拿了地王."被地王"了以后怎么办?如果周遍还有地拍出来,而且起拍价很低,一般都要去抬抬价,运气好遇到更傻的拍出新地王,那就算解套了,至少帐面估值好看一些.如果运气不好也要咬牙抬价,否则不好交代,帐面也太难看,万一没人比自己傻,又拍手里了,也可以拉拉成本.

              • 家园 珠三角未来的经济中心在香港

                珠三角未来的经济中心在香港——这个能否请忙总分析一下?目前看来香港的衰落似乎才是必然的,成本太高,过去的国际视野等优势又在逐步减退,慢慢地变得很难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竞争。现在部分港人已经北上就业了,有些退休人士也到珠三角定居养老。

                • 家园 假定香港能够融入珠三角,未来珠三角的经济中心就是

                  香港。如果香港不能融入珠三角,香港就是死港。以香港人的精明,一定会完成这个任务。

                  香港经济在过去30年迅速发展,主要是充分抓住了内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机会,制造业北移,成功使香港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目前服务业已经占GDP90%以上)。

                  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吹破了香港的泡沫经济,而在这时候,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标志是以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运营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经济竞争的游戏规则,突出了优化的经济结构、优秀的技术、知识、人才,在竞争中重要性。在周边地区经济迅速崛起和竞争力不断提升面前,香港原有的优势和地位明显下降,人力资源不能适应高技术、高知识含量和高增值产业的要求,科技基础薄弱和人力资源错配等问题显现,营商成本比周边地区高,持续通缩,使香港面临需要升级产业,提高系统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经济的迫切问题。

                  1、香港升级高端服务业需要大量优质客户

                  由于港英政府为自身利益,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没有大的提升情况下,用政策性手段诱导资产、工资和物价轮番上涨,形成了以房地产价格急升为标志的虚假繁荣,形成过高的营商成本结构,严重影响民生和对外竞争力。

                  泡沫经济破灭后带来了严重财政赤字,使投资环境恶化和冲击金融市场,资金外流,利息上升,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经济收缩、经济转型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大量失业,尤其是香港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相当部分低素质人员将面临永久性失业。这将不仅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秩序不稳定。

                  财政收入增长萎缩带来的后果一是投资环境恶化,二是冲击金融市场。而良好的投资环境,是香港经济复苏和转型的关键条件。

                  维持金融稳定,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的市场机制,稳健的宏观金融政策,还需要有雄厚的财政储备。这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已得到证明。目前的财政收入增长萎缩,正在逐渐削弱香港的金融实力和市场信心。投资环境和金融市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推动香港经济转型的基础,而要提高香港高端服务业的竞争力,只有依靠大量稳定、优质客户带来的转型升级需求推动。

                  2、 香港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来自珠三角经济发展

                  香港制造业已有85%以上迁到珠三角。港商在珠三角开设的工厂有2万多家,雇用劳动力超过300万人,几乎相当于香港制造业工人人数的五倍。凡是需要多用劳动力的生产工序几乎已全部移到内地,香港则负责较复杂的产品设计、市场调查、财务调查、质量控制及市场行销等,香港已将广东变成其产销活动的一部分。

                  遗留在香港的制造业的功能已转变成为内地加工业的服务或辅助部门,其实已经转型为制造服务业。

                  从历史来看,香港当年不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珠三角,就无法与其他东南亚新兴经济体竞争,也无法与内地内资企业竞争。香港投资内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解决了高工资成本和高土地成本的局限,使比较优势得以保留,这种产业转移是生产车间的迁移,管理控制和市场控制并没有迁移。内地的低劳动力成本和低土地成本在相当长时期内带给港资企业产品以价格优势。珠三角对香港传统经济优势的成功再创造与继续扩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具备提供如地缘优势、劳动力及土地价格优势等等经济要素,同时又提供市场的条件,而能够充当香港经济转型的载体和腹地。

                  欧美日市场的日益饱和与严重保护限制着香港产品的出口,其市场需求结构的细化使香港原有的产品难以全面适应,开辟内地市场是弥补市场缺失的重要步骤。香港对内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大规模集中投资,在内地重新培育和发展了一种足以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突出经济优势,形成了在国际分工中逐渐接近发达经济的某些优势。

                  内地港资制造业的发展遵循“香港接单、内地生产、海外销售”模式。香港本土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内地港资制造业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香港企业选择投资内地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方向取决于其对各产业市场获利性的预期。香港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再只是来自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服务业,而是由二者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共同支持香港经济的发展,减小了经济发展的风险,经济增长不再单纯地依赖外部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摆脱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局限,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与细化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再仅仅依赖于某些少数局部的市场。

                  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内地转移的过程中,香港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第三次转型,即从一般服务业向以知识为基础的高附加值服务经济和发展信息及创新科技的知识型经济方向转型,从以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餐饮等传统行业为中心的服务业进行产业升级到包括贸易、金融、物流、工商支持服务等等高增值的服务业,但这些产业的升级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业内经验和对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所以香港产业升级所面临的障碍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过度集中于一般服务性行业,如旅游、地产、航运、商业零售等;企业的家族化和小型化阻碍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

                  目前香港经济的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经济结构局限和人才结构局限成为发展高附加值服务及知识经济的内在障碍,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支撑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

                  而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动力是需求,只有有了足够的需求,才能消化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成本。

                  3、香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核心是扩大经济腹地

                  与珠三角的经贸关系一向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一轮香港经济转型过程中也不例外。充分利用香港的相对优势,促进香港经济的结构转型,建立稳固的经济腹地。香港未来的真正国际竞争优势就是以珠三角为腹地。

                  4、香港与珠三角进行经济整合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2006年中国对WTO承诺开放服务业,东盟10+3自由贸易区2010年完成谈判,会导致香港的主要产业在国际业务上面对欧美同业;在国内业务上面对上海;在10+3业务上面对新加坡等等日渐强大的竞争对手,香港目前由于其服务成本,服务水平,服务模式和服务态度存在问题,将失去大量优质稳定的内地客户,香港经济如果不能很快完成与珠三角的经济整合,将可能在经济上日渐边缘化。

                  从历史经验来看,香港如果要扩大经济基础,就必须充分发挥香港本身拥有的优势。香港的重要竞争优势是拥有公平和独立的司法制度,政府和市民奉行法治;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坚持大市场、小政府方针、简单的低税制;有高效率政府和良好的营商环境,资金自由流通。但是单有这些,并不能保证香港经济可以成功转型。因为高附加值的服务业必须有大规模,高质量的客户来支撑。

                  香港目前从长远的观点,提出的与珠三角加强合作,开发珠三角为其经济腹地,提升自己服务能力的发展战略。

                  但对香港来说,在保护知识产权、设计创新、筹资融资、推广销售等方面具有优势,并不足以保证在今后开放的内地市场上自然获得优质客户,因为必须面对欧、美竞争对手。否则将会在中国全面向世界开放时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 家园 忙总所言极是,我真希望能帮忙总打字录入

                    让忙总能有更多时间传道授业解惑,可惜好像不现实,不知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打字其实挺耗时间的。忙总的经历,思想,对我们晚辈,对国家,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群策群力挖掘这座宝库,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好招没有?谢谢。

                • 家园 这就是香港必然变成珠三角中心的原因:香港不再是

                  以前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要为上海腾位置),也不是特区的香港,因为在经济实力上已经不具备特区资格,必然堕落成广东一个地方城市,这是香港的宿命。但是在珠三角来看,香港的服务业优势仍然是明显的,广东这种前店后厂经济模式,要想升级,关键是服务业升级,这就可以与香港特长对应上,所以香港就是未来珠三角的前店,珠三角是其腹地:后厂。香港已经失去与上海竞争远东金融中心的资格和时机。其定位就是华南一个高端服务业中心。深圳就只能退回到一个后厂的地位,那么目前这些高端服务业(例如金融、贸易、物流之类)的指挥中枢不是出走上海,就是搬迁香港,没有选择,那深圳还会剩下什么呢?香港的陪衬而已。

                  • 家园 深圳广州为什么不能抢这个服务中心来做呢?

                    深圳的服务业大有可为,为什么“只能退回到一个后厂的地位”?看看深圳的发展格局,似乎不是冲着“香港的陪衬”去的。

                  • 家园 香港今后不只是珠三角中心

                    新年聚会的时候和几个在这里研究经济的华人聊天。这里聚会是教会举办的,我虽然不信教,但是去那里可以见到许多平时见不到的人,我不是纯粹去蹭饭的。

                    他们(其中就有台湾人和香港人)认为:

                    香港不仅是是珠三角金融中心,而且要成为大华南金融中心。这里的大华南不仅(对内)包括广东及其相邻的湖南、江西、广西、福建和海南,而且(对外)包括已经成立的东盟十国和台湾。

                    1.政治优先

                    作为一个香港人有许多超出大陆人的先天优势,这不仅是在生活水平上。比如香港人去多个国家免签或手续简单(尤其是欧洲),就让许多内地的商人羡慕不已。外国衙门的“门难进,脸难看”比比皆是。

                    2.英语优势

                    这里不是说香港人的英语好,其实内地英语好的人有的是。关键是香港的英语在法律上的地位。而东盟各国以前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就是美国的殖民地,台湾更是想做美国的殖民地而不能(不知道的查查什么是51俱乐部)。香港有一套完整的(英文)法律体系和经济体系。比如规范的英文合同。香港可以利用这套体系来更方便的整合东南亚各国的企业。不论是东南亚各个国家的企业还是台湾本土的企业,只要在公平的条件下,都不是大陆企业(民营或国有)的对手。别的不说德国的太阳能巨头(08年是行业老大)Q/Cells把工厂都迁到马来西亚了,还是干不过咱们的Suntech.更别提台湾那些有几(不是是二十几)台服务器就敢跟中国玩云端,就想做网上汉语的数据中心(DateCenter)咱们国家还封这台湾的网那。这样可以使东盟各个国家内部形成既适合本国发展,又对我国经济有补充作用的企业。比如越南的煤炭,柬埔寨的大米、水果生产企业等。

                    3.自由港币

                    由于人民币的自由流通必然是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这就给港币的存在留下了空间。相对于上海那里的美元、欧元和日元。港币这个背靠着人民币的这棵大树,面对着泰国铢,马来西亚令吉。。。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做过跨国生意都知道一个稳定的货币的重要意义。这样可以通过人民币和港币这对双节棍把美元从东盟中挤出去。(简单的说能用人民币就用人民币,不能用人民币的地方尽量用港币。)等到上海那里把人民币练成金箍棒,就是港币推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4.台独红利

                    随着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台湾经济的举步不前,使得今后台湾的政客不得不死死的攥住台独(就是台湾人讲谁更爱台湾)这个主题。而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大陆人对台湾人的那些幻想,会被一个一个无情的事实所打破。随着大陆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在大陆会产生像现在那种仇日情节类似的排(斥)台(湾)情节。最终会导致过路制造的诞生。所谓过路制造就是在台湾(或大陆)为大陆(或台湾)生产的一些产品为避免大陆消费者的抵制,而不得不标上香港制造。在欧洲就有这样的事情,我知道但不能说。这样香港的这个过路费还是会有的。其实现在在海外的大陆留学生凡是接触过台湾人和香港人的都会发现他们对于中国的如同是有本质的差异的。最简单的是我接触过的台湾人不会为中国政府的任何成就而感到高兴的,他们只有惊诧,而我接触过的香港人会的。

                    5.行政级别

                    香港的行政级别是临近几个省不能比的,可以找中央要钱(98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就干过,而且是中央主动给的。)又不向中央交钱(法律中已经规定)。

                    至深圳跟香港整合是一定的,未来的大香港在地理上包括现在的香港和深圳,我去过深圳的同学都发现其实现在深圳建设的很好,像德国的汉诺威(格林童话的诞生地,现在依然很漂亮)。说明深圳的基础设施已经到了一定地步。其实深圳人也希望成为香港人。

                    至于上海主要是和美、日韩、澳新和欧洲等列强争夺的舞台。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往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方向走。有些手法对于东盟的那些小国来讲是可行的。在那里我们可以玩借鸡下蛋防水养鱼的手法,但是在上海那里就不能这么玩了,国际金融中心吗,该耍流氓的时候就得耍流氓,因为那里都是流氓。

                    忙总,您对我总结的这些观点有什么看法,希望您给说说。

                    PS:说到英语的优势的时候,想起一件事情。在中科院帮工的时候,(2002年中国加入WTO时)曾经和哪里的人聊起关于英语在中国的地位问题。当时我觉得应该把英语也作为官方语言。最好领导人也可以带头用英语。后来说说就说过了,结果被个大牛人(钱学森的众弟子之一)泼了一茶缸子的水。新年又提到这个话题,看着窗外的大雪,不由得联想到一幅画面:08年冬,×火车站,WJB手拿电喇叭对下面的人群说:I know what youre thinking.Dont be afraid.......想着我也笑了。有的时候那种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更能得到认同。我们会让外国人发现:If we stand together,nothing can stop us.(如果我们团结起来,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 家园 声明,大家看清楚再说

                      关于所谓英语的官方语言是我八年前的观点(八年了,抗战都打完了)。当时都不知道什么叫官方语言。这个观点的提出体现了当时我的无知和不成熟。大家可以当个乐子看。

                      但是到现在我都是认为学好英语是很重要的。使我们可以进一步辨别和吸收西方优秀的东西。更快的追赶他们。

                      适当的给英文合同以合法的地位,只是一个权宜之计。随着中文的普及和中文合同的规范,中文在国际交流中上必然能挑战英文的地位。注意:这里的中文合同规范并不是说要刻意迎合西方。不平等条约用什么语言都是不平等的。

                      上一贴我谈的重点是香港的地位,希望大家看清楚在发言。

                    • 家园 英语要成官方语言,除非中国变成殖民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