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唉!又见一乱讲《道德经》的,没忍住放炮了 -- 山有木兮

共:💬34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唉!又见一乱讲《道德经》的,没忍住放炮了

    老子道德经解释(第一课 道)

    第一课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全文链接:外链出处

    阿原没忍住,放的炮。(因为在那边也许会被删,存这里。)

    1.

    你说这道靠“苦练”就一定能修成,那还是清静无为的道么?

    2.

    “原神”“授功”“接通道”这些是道德经里的概念么?

    3.

    恒无欲,观其妙;

    恒有欲,观其徼。

    这两者,既然是“同出而异名”就肯定不是对错优劣之分吧?名之异,怎会是“结果各不相同”呢?!

    4.

    "有名,万物之母”,不是说地球呢。有名,说的是认识和感知。

    5.

    认识和感知,名之,就“徼”了。徼,是建构,既然是当时之徼,故可为后来解构。都不是坏事。是“妙”的体现和尽量表达呗。

    “玄”字,天际之色,在这里是深远的意思。

    俺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终于还是放炮了,见谅!

    Just in case 您愿意听的话,就算咱俩讨论了。这年头,也还真没多少人愿意听。

    • 家园 老子摇身道德经

      我倒是很喜欢熊逸在《春秋大义》的还原法。楼主批的那个人用的是通行本的《老子》。如果用甲乙本的话,马王堆的甲本和乙本做对比的话。倒是相信《老子》也是属于货与帝王家类似《君主论》的书籍而已。至于后来怎么变成修道圣经:)大概是六经注我似的搞法吧。小时看过某个写解释易经,说是地球人见到外星人星际旅行云云,说火,就是飞船尾部的喷火。笑得我肚子疼。六经注我似的搞法,貌似某个人讲论语也是这般。

    • 家园 那人又接着讲“第二课”了!!!实在受不了,可奥!

      先贴上他的原文:

      第二课 闻 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有建言者: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堆。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欲,质真若储。大方若足,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却无名。夫唯道者,善始且善成。

      一、人对道的态度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听了讲道,没有话说,勤勤恳恳地去修练。

      2.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听了讲道,时信时不信,兴趣来了,就拿本《道德经》读读或背背。如果牌友来了,三缺一,正等你去打牌,舞伴来了,叫你赶快去跳舞,就把《道德经》忘到九霄云外了。

      3.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听了讲道,人不能自私自利,要助人为乐,舍己救人。他就哈哈大笑,这算什么道哇,老一套。如果不笑,那就不是道了。

      二、建言者的反映

      有建言者:有爱谈别人的人,即背后议论别人的人。

      1.对修道者的反应:明道若昧,明白道的人,他能预计事物的发展,别人就说他是疯子、愚昧;进道若退,修道修德长进了的人,处世为人要忍让,不与人争斗,别人说他没有用,不去争先反而退步了;夷道若堆,刚开始修道修德的人,前面的困难重重,路障成堆。

      2.对刚开始修道者的反应:上德若谷:德高望重的人要熟背《道德经》,别人说他变成了书呆子,掉进了深谷;大白若辱:清清白白的人,别人还要骂他、侮辱他;广德若不足:德越广博的人,越虚心处下,别人说他越感到不足;建德若欲:建成的德,人家主动做好事,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别人说他是私欲,表现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质真若储:只有货真价实的德,才能长期坚持修下去,否则,别人一说东道西,就认为:好心不得好报,算了,不干了。

      三、道的四大表现

      1.大方若足:人分圣人、贤人、善人、好人、坏人、恶人六种,任何人都可以求道,只要你求,道就有助于你,所以,道是最大方的,只要你按《道德经》去做,就能满足你的心愿。

      2.大器晚成:大器必须精雕细刻才能完成,凡是要做成一件大的事业,必须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3.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是不常听见的,超新星爆炸,声音可大呦,还有比这更大的声音,如果你听见了,你也不存在了。

      4.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往往是看不见的,宇宙就是道,它有多大、形象怎样,你看见了吗?没有,所以大象是无形的。道却无名:道确实找不到合适名称的。

      四、对修道者的希望

      夫唯道者,善始且善成:对修道的人,要做到善始善终。

      [COLOR=red]阿原砸之!存下在此。

      唉,老子内牛满面!详细说两句,省得怪我骂你!

      1. 《道德经》其实是极其平易的,你这样理解得拐弯抹角,夹带私货,还到处贴,误导读者,着实可恶!

      “只要你求,道就有助于你,”“道是最大方的,只要你按《道德经》去做,就能满足你的心愿。”

      “长期坚持修下去”---看看你夹带的这些私货,有哪句是道德经的意思?却号称新译!读来分明像是什么教什么功的收徒标语嘛!--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感觉,和尚也懒得出来跟你废话了。

      2. 指点几处说明你这翻译错误连篇,如何荒谬。(希望读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一段,整体归结在“有建言者”+ “道却无名”。建言,就是建言啊,试图建言,现代汉语里也用这个词。建言者,绝对不就是你所翻译的,背后说人坏话儿的人。老子说建言者会言不及义,因为道却无名:无可名之=说也说不清楚。(就这么简单)

      所以,明若昧,进若退,夷若堆(垒)。

      所以,上德若俗---不是掉进山谷!

      大白反而如同玷污(见过人家刷墙的没?想想刷局部。)

      言尽于此,和尚无建言之私欲![/COLOR]

      (幸亏备份在这里了,wxc那边果然删了俺这谆谆之言!

    • 家园 除非穿越回去,不然无法知道老子究竟在讲什么,

      当然也就有各人不同的解读,说不定越是听起来荒诞的解读,越是正解。

      • 家园 其实,道德经挺平易的,好多大白话儿。让后人曲解,唉!
        • 家园 这么深奥你都觉得平易,真是神人也!!

          ‘道’我还能理解,‘名’就不懂了。

          我真是佩服古人,二千年前就把天下的道理都说完了,后人始终活的他们的影子里,象我这样的,一辈子也无法理解他们,他们太闪耀了。

          • 家园 咱一起学习呗~

            名:界定概念,大概就是非得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吧。这里俺把“有名万物之母”的名,理解为感知/认知。因为前头说无名万物之始。

            我想,说的是人类对存在的认识。

            很久很久的后来,有德国人姓尼采的说过:因为我们发现世界上的树叶都不一样,于是有了“树叶”这个概念。可算作是对上面两句的解释了。

            认识都是有局限的,都会演变:名可名,非常名。

            当年也有同感:古人把天下道理都说尽了,我还能干啥涅?

            后来年纪大了,自己回答的是:我好好地活这一生呗,跟他们一样。

            • 家园 那么“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名”就是事物的表象,可以这样

              理解吗?“非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整句又是什么意思?请教

              • 家园 试解“道可道,非常道”。

                道——道路,道理,规律。。。此处还是指所有的存在,宇宙运作的形态。

                对道,国人观天,观地,观人,观万物。。。有生即开始,肉眼凡胎看宇宙,边看边思之,不奇怪。

                可道——

                可,是可也,可能,或许,应该。。。之意。

                道,是名词作动词用。

                可道,可以被认知与遵循。

                道可道——

                此句指宇宙的规律,是可认知,可掌握,可被遵循的。

                非常道——

                宇宙的运作规律即可知,又无涯。

                无涯也是神秘不可知。

                因此,宇宙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这才是宇宙真象之一部。

                人对宇宙的认知也无可穷尽。

                常与恒字意相近,有常规,常存,固定,静止等意涵(恒改常,为避讳,愚遵此说)。

                此句指宇宙规律是永恒的,也是运动的。

                愚见。

                (解起来,还是很费劲滴哈)

              • 家园 酱紫,说说俺的理解。很高兴有不愁兄感兴趣!

                道,是规律,有英文翻译成universal law的,俺觉得挺好。

                名,是界定,是认识。name it。

                常,是恒常的意思。我不确定这里的常字是否经过汉代为避刘恒的名讳而改的结果。但有朋友说马王堆帛书上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在郭店楚简上是“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

                不管了,恒常是一个意思,就是不变不改。所谓“水无常形”。

                整句的意思,俺的理解,就是:

                能说出来的规律道理,都不是恒常不变的 (即,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真理)。

                对事物的界定和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的。(即,求知是无止境的)

                谢谢不愁兄垂问,使得和尚有机会做此发挥了,嘿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