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唉!又见一乱讲《道德经》的,没忍住放炮了 -- 山有木兮

共:💬34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唉!又见一乱讲《道德经》的,没忍住放炮了

老子道德经解释(第一课 道)

第一课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全文链接:外链出处

阿原没忍住,放的炮。(因为在那边也许会被删,存这里。)

1.

你说这道靠“苦练”就一定能修成,那还是清静无为的道么?

2.

“原神”“授功”“接通道”这些是道德经里的概念么?

3.

恒无欲,观其妙;

恒有欲,观其徼。

这两者,既然是“同出而异名”就肯定不是对错优劣之分吧?名之异,怎会是“结果各不相同”呢?!

4.

"有名,万物之母”,不是说地球呢。有名,说的是认识和感知。

5.

认识和感知,名之,就“徼”了。徼,是建构,既然是当时之徼,故可为后来解构。都不是坏事。是“妙”的体现和尽量表达呗。

“玄”字,天际之色,在这里是深远的意思。

俺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终于还是放炮了,见谅!

Just in case 您愿意听的话,就算咱俩讨论了。这年头,也还真没多少人愿意听。

家园

没看出复的是哪篇,不过说起道却是颇有些想法。不过一口一个和尚的谈起道来也是如此信手拈来,想来也是“中国特色”吧,呵呵。

原本对道的理解更多来源于水浒的“替天行道”,道德经倒真没仔细研读,想来多少有些惭愧。只是后来看多了“无为而治”和老道们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作为,对“道”的轮廓却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有事出门,再写

家园 善了个哉的,谁规定的和尚就不能解《道德经》啊?

兄台岂不闻天下事殊途同归? :D

您如何看老道们种种作为而悟道清晰的?呵呵呵,和尚在此候教了,咱慢慢聊哈。和尚以为禅宗离道德经比老道们近。

链接俺给出了,在另一论坛。和尚发言留此为存档用的。那人疑似用《道德经》招牌卖假药,谈什么“授功”“接通道”还貌似一课一课讲下去,颇有“往高层次带人”的味道,于是和尚没忍住扔砖了。

也许等和尚退休了有空该在遇到真正有兴趣的人们时候认真从头讲讲俺理解的道德经。。。

本来大道至简,一路上被别有用心机者矫了乱七八糟,可恶!

家园

道可道,名可名,道为规,名定矩,于是世界构架即成,世间万物皆成规矩。而若要追本溯源,穷极世界本源,那就是要谈玄了,大意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要有不知好歹者不依不饶,那就五行八卦,易经推背~~~不懂?道行不够了吧,牛鼻子重重一哼。

不过要说起来老道们当初也是相当落魄的,屡屡被释迦牟尼个老流氓耍得团团转。这才明白要想在这一界生存,没有各种传世典籍那是不行滴,光一部道德经,哪经得住人家大成小成,佛法心经五花八门地冒。惹不起我躲得起总行吧,于是封神榜出炉。

小时候看封神演义,看得心痒难揉,做梦都梦见背后长个光圈,脚上踩俩风火轮,上天入地,翻江倒海~~~~~~~说起来一群小屁孩那都是哈拉子乱挂的~~~(抗议~~铁手老大竟然连这个图标都灭有)不过大了以后,再看一遍,却发现全不对味了,敢情阐教中人很有伪君子(打不过就群殴)和真小人(动不动背后搞偷袭,典型代表燃灯那厮)做派嘛,反倒是截教反而都是一根筋的,颇有些“大虾”风范细细一琢磨,才发现敢情封神宣扬的是人道至上,把拜物道和畜生道都踩脚底下了啊

PS:以此类推,牛鼻子们碰到基督徒们想来是满脸不屑的~~几千年前就把你们踩脚底下了,还以为拿俩十字棒棒就能跟偶们抢饭碗了啊

家园 除非穿越回去,不然无法知道老子究竟在讲什么,

当然也就有各人不同的解读,说不定越是听起来荒诞的解读,越是正解。

家园 那人又接着讲“第二课”了!!!实在受不了,可奥!

先贴上他的原文:

第二课 闻 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有建言者: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堆。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欲,质真若储。大方若足,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却无名。夫唯道者,善始且善成。

一、人对道的态度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听了讲道,没有话说,勤勤恳恳地去修练。

2.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听了讲道,时信时不信,兴趣来了,就拿本《道德经》读读或背背。如果牌友来了,三缺一,正等你去打牌,舞伴来了,叫你赶快去跳舞,就把《道德经》忘到九霄云外了。

3.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下士听了讲道,人不能自私自利,要助人为乐,舍己救人。他就哈哈大笑,这算什么道哇,老一套。如果不笑,那就不是道了。

二、建言者的反映

有建言者:有爱谈别人的人,即背后议论别人的人。

1.对修道者的反应:明道若昧,明白道的人,他能预计事物的发展,别人就说他是疯子、愚昧;进道若退,修道修德长进了的人,处世为人要忍让,不与人争斗,别人说他没有用,不去争先反而退步了;夷道若堆,刚开始修道修德的人,前面的困难重重,路障成堆。

2.对刚开始修道者的反应:上德若谷:德高望重的人要熟背《道德经》,别人说他变成了书呆子,掉进了深谷;大白若辱:清清白白的人,别人还要骂他、侮辱他;广德若不足:德越广博的人,越虚心处下,别人说他越感到不足;建德若欲:建成的德,人家主动做好事,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别人说他是私欲,表现自己,捞取政治资本。质真若储:只有货真价实的德,才能长期坚持修下去,否则,别人一说东道西,就认为:好心不得好报,算了,不干了。

三、道的四大表现

1.大方若足:人分圣人、贤人、善人、好人、坏人、恶人六种,任何人都可以求道,只要你求,道就有助于你,所以,道是最大方的,只要你按《道德经》去做,就能满足你的心愿。

2.大器晚成:大器必须精雕细刻才能完成,凡是要做成一件大的事业,必须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3.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是不常听见的,超新星爆炸,声音可大呦,还有比这更大的声音,如果你听见了,你也不存在了。

4.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往往是看不见的,宇宙就是道,它有多大、形象怎样,你看见了吗?没有,所以大象是无形的。道却无名:道确实找不到合适名称的。

四、对修道者的希望

夫唯道者,善始且善成:对修道的人,要做到善始善终。

[COLOR=red]阿原砸之!存下在此。

唉,老子内牛满面!详细说两句,省得怪我骂你!

1. 《道德经》其实是极其平易的,你这样理解得拐弯抹角,夹带私货,还到处贴,误导读者,着实可恶!

“只要你求,道就有助于你,”“道是最大方的,只要你按《道德经》去做,就能满足你的心愿。”

“长期坚持修下去”---看看你夹带的这些私货,有哪句是道德经的意思?却号称新译!读来分明像是什么教什么功的收徒标语嘛!--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感觉,和尚也懒得出来跟你废话了。

2. 指点几处说明你这翻译错误连篇,如何荒谬。(希望读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一段,整体归结在“有建言者”+ “道却无名”。建言,就是建言啊,试图建言,现代汉语里也用这个词。建言者,绝对不就是你所翻译的,背后说人坏话儿的人。老子说建言者会言不及义,因为道却无名:无可名之=说也说不清楚。(就这么简单)

所以,明若昧,进若退,夷若堆(垒)。

所以,上德若俗---不是掉进山谷!

大白反而如同玷污(见过人家刷墙的没?想想刷局部。)

言尽于此,和尚无建言之私欲![/COLOR]

(幸亏备份在这里了,wxc那边果然删了俺这谆谆之言!

家园 读来有真趣!!!投花致谢啦,欲细细想过,

待俺找火星辞海第二卷~

家园 其实,道德经挺平易的,好多大白话儿。让后人曲解,唉!
家园 这么深奥你都觉得平易,真是神人也!!

‘道’我还能理解,‘名’就不懂了。

我真是佩服古人,二千年前就把天下的道理都说完了,后人始终活的他们的影子里,象我这样的,一辈子也无法理解他们,他们太闪耀了。

家园 咱一起学习呗~

名:界定概念,大概就是非得说出个子午卯酉来吧。这里俺把“有名万物之母”的名,理解为感知/认知。因为前头说无名万物之始。

我想,说的是人类对存在的认识。

很久很久的后来,有德国人姓尼采的说过:因为我们发现世界上的树叶都不一样,于是有了“树叶”这个概念。可算作是对上面两句的解释了。

认识都是有局限的,都会演变:名可名,非常名。

当年也有同感:古人把天下道理都说尽了,我还能干啥涅?

后来年纪大了,自己回答的是:我好好地活这一生呗,跟他们一样。

家园 来催火星稿了~~~
家园 是不是南华经也算道教的典籍呢。

只是一直好奇,大乘讲究修心,道教可以要性命双修的,但从道德经和南华经里,怎么找到修行的法门呢?

家园 介个~~~

读经书不多,纯粹出于兴趣胡诌

在我看来,向无“修”道,只存悟道。所谓修道,只是世人排除“杂念”的一个幌子,而杂念本身其实必然是需要经历来参透的。不问世事的修道修心,最后只能是把自己封锁在世俗之外,不闻不问,来达到一种内秀之境,当然这样子的确可能在智慧的拓展上更加成功,因为比起入世“修行”的人,他思考的时间要多得多,但是代价就是,参悟的难度也就高得多(某种意义上说,太监的成功与此类似)。

人间道繁杂,有正无邪,有正有邪,无正无邪,亦正亦邪,一个人的道心总会经历这些过程,只是最后出世与入世总会成为一个有趣或不有趣的游戏。

家园 楼主狂批的这个某人是谁?
家园 在wxc上的一个ID,特执着,谁也不理,闷头贴帖。

貌似转贴别人的?不然就算他这么瞎掰至少也需要时间码字的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