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复兴之路》+《孔子》,两个杯具 -- 非闲人

共:💬141 🌺8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嗯,俺想说的是拍儒家、儒生,但不拍孔子

            因此,要重新扶起儒家,就要搞出一个新儒家,与“独尊儒术”之后被统治阶级利用的旧儒家进行切割,回到最开始的创始人“孔子”身上,重新创造一个为现代人接受的孔夫子。

            孔子这个木鱼的性质俺也知道,拍孔子杯具概率超高,孔子的一生确实是拍大片的杯具之源,因为没什么可看的东西,孔老二做的最好的事情说白了就是教书、编教材,教书能好看就见鬼了。

            但是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独尊儒术之后的二千年里,中华的历史就跟儒家很难分开了,要找回咱的民族自豪感,完全的否定“儒”是不现实滴。因此,我觉得应该着重表现儒的群体,特别是儒在秦汉晋这段时期的形成、变化过程,这样才能把冲突、图像,视听觉加进去。

            比如说,我这两天瞎琢磨,想到一个这样的剧本,不知道可不可行。这个描述的是三代无名的儒生们在秦、汉、晋末的三个时代的经历,他们的传承用一捆写着论语的竹简衔接起来。然后这个竹简又被在现代挖掘了出来。

            这三代的儒生,我把他们分别看作是理想、现实、大义的三个代表性化身。秦始皇时的第一代是理想的代表,焚书坑儒、他们为理想而死;第二代是现实的代表,汉朝隆兴,他们被统治阶级利用,变得外儒内法,为现实事实上出卖了自己,不愿出卖自己的选择耕读传家;第三代是大义的代表,五胡乱华,他们又为大义而死。

            至于故事本事呢,我想大概可以这样。

            一开始的设置部分,就是一群儒生在挖洞凿壁,将纂写的典册抄录后复印并藏进去,仓促间秦军就来了,杀了老幼,只有少数侥幸了下来。年轻的儒生及书籍被带到东巡大海的秦始皇处,始皇在此猎鲸,观海。这里有个儒与法间的冲突的场面,当然的最后这些儒生也自愿的殉了学说。

            冲突部分。汉朝了,武帝时期。幸存下来的儒生,长大之后在家耕读,广找门生,名气渐大了,成了大儒。同门的师弟在朝中已经得宠,为了继绝学,天子征辟,他带着重新挖出来的书简进京。这里就有他与路上遇到的盐铁商的冲突,他与朝中得宠的后党、年轻的将军的冲突,最重要的冲突是他与同门的师弟(实际上是已经是法家了)之间的。这段文戏可能较多一点。主要的画面,在征战的场面,在盛世之下,黎民不聊生,这段主要还是反映的黎民图。竹简及大儒本身并不是皇帝感兴趣的地方,皇帝感兴趣的只是他的名声。最后他辞官,带着竹简又回到了乡下,一路上,散花开叶,又带了不少学生,同时对未来带着深深的忧虑。

            高潮部分。中央帝国衰颓了,五胡(这个现在可以找白人演了)乱华,中原大乱,各个家族结寨自守,但是各个被攻破,华夏将亡。大儒的直系的弟子,自知必死,但仍将众人聚集起来,决一死战。同时让一个后生,将传了数代的竹简带上,带上箭囊、骑上快马,到海边乘船,去南方避祸,给文化留下一点血脉。儒生们与百姓全部战死。后生被斥候追击,相互追射,没等到上船,不屈带马跳崖,留下悬念。

            最后收尾,在南方某地的工地上,挖出了竹简,上面的记载,与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读的经典,丝毫不差。

            ------------------------------------------

            嗯,以上就是俺的一个想法吧,嘿嘿。这个儒,也要是我们现在的人的心中的儒么。

            通宝推:古难全,
            • 家园 ……完全无言了。我告诉你,这戏敢拍出来

              光是《大秦帝国》的粉丝砖头就能拍死你。

              你大概不知道,现在中国的秦始皇粉丝要比孔夫子粉丝多N个数量级。焚书坑儒已被网上纠正成:焚书坑术士。而且为什么发生焚书这件事,归根到底是儒生拥护分封制,以古非今,反对秦始皇的大一统。你歌颂拥护封制反对大一统搞复辟落后的儒生是个怎么意思?光是这一条,你连“不明真相”的爱国青年都骗不了,马上就会被打成美分党。

              据我看,光腚还不至于傻到这份上,让这种戏码过关,真把这种电影当成主旋律推出,还要中小学生捧场,精蝇马上就会像今天攻击《孔子》一样攻击儒家和儒生,把历史上儒家和儒生那些丑事挖出来大加宣扬,嘲讽儒家虚伪,真实的儒家是“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的口号就是“不仕无义”,孔夫子是第一官迷,孔家后代怎么奴颜婢膝,向外来侵略者屈服。

              从而儒家又被彻底毁掉。

              切割“独尊儒术”的儒家是新儒家深思熟虑的。

              我看我有时间再写篇:《孔子》背后的左右之争,儒法之争好了。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这个事,这个事没他们想像得那么简单,也不是傻粪演绎的阴谋论,是涉及到左派,右派,ZXB,教育部,新儒家,新法家的角力。何新,他也代表不了左派。

              左右逢源永远不倒的中国第一贵府

              自春秋之后,中国没有那个朝代能逾三百年而不到的,那帝王宝座也被不同家族的屁股坐了个遍,当然每次换屁股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你死我活的“革命”。许多家族在“革命”中湮灭或式微。但有个家族却在这腥风血雨中牢牢地坐在皇座之旁,不论谁来做皇帝,都少不了这个家族的好处,而这个家族的中心就在山东曲阜。

                  不用说了,这就是中国第一贵姓:孔姓;中国第一贵府:孔府。

                

                  这贵姓和贵府的创始人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败的孔丘先生。

                

                  话说孔丘先生乃春秋时期一位志高命薄的教书先生,一心入仕却人生坎坷颠沛流离总是不如意。所幸孔先生有两大特长,一是能说会道死的能掰成活的,凭此收了不少学生,自然肉干是少不了的;二是能编会辑,善于将别人学说化成自己的,比当今那些各种各样《大词典》的编者们那是强了许多。

                

                  有人(学生)有枪(文字)了之后,这山寨自然就立了起来,山寨大名就叫“儒”。

                

                  初时这天下山头可是多了去了,除了儒之外,道、墨、法、名、兵、阴阳、纵横、杂、农,等等,大家平起平坐你争我夺。那坐在帝王宝座上的也是今天求教下这个山寨的高人,明天试用下那个山寨的名士,倒也热闹。

                

                  渐渐地,那些帝王发现,最好使的还是儒,有儒相伴,君君臣臣,愚民卑服,皇座不倒。于是从某年起,独尊儒术成了帝王们的不二选择,而儒家寨也乘势削平其他山寨,顺带手把其他山寨中值钱的东西全搂进儒家寨,并利用皇权严禁新的山寨立起。

                

                  这儒家寨兴旺了,孔家也就发达了,孔家的中心和象征――曲阜孔家,更是不得了了,哪个帝王不给个三分薄面?老刘家、司马家、老杨家、老李家都没少封赏,尤其到了宋朝老赵家坐皇座的时候,可劲儿拍孔家马屁,不但封了孔丘先生嫡孙为衍圣公,还承担了宏伟建筑――曲阜孔府这一重大爱心工程的全部建设费用,真正确立了孔府天下第一贵府的地位。

                

                  按说这孔家本属华夏正宗,儒家寨也是华夏山寨,孔丘老先生自己也曾讲过“华夷之辨”,况且这华夏的帝王官民对孔家着实不错,这孔府总该心向华夏矢志不移了吧?

                

                  非也!孔府后人实乃国际主义战士,多次顾大局顺大势,配合杀入中原的外夷,为“统一”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虽然老赵家对孔府掏心掏肺的,但孔府可没想吊死在一颗树上,那赵宋被完颜家打到南边去了后,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表中心,受封衍圣公。虽说这金夷的奶有股子膻味,那也是娘啊!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处夷狄,不可弃也。”孔家老祖宗这句话乃是对别人说的,轮到孔家自己那叫:“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其实就是:谁给骨头谁就是主人,管他是人还是畜生。

                

                  数十年后,蒙夷兴起,将金夷灭之,在衍圣公孔元用的率领下,孔府审时度势,大义凛然地倒向了忽必烈,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亲率族人加入元军,清剿汉人“反贼”,“不幸”死在军中。

                

                  孔元用死后,孔元措一系乘机夺权,孔家内部为了衍圣公称号展开了争夺,持续数代,主要就是关于帽子颜色的大讨论,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说了。最后,鞑元仁宗判孔元措一系为正溯,孔元用一系彻底败北。呜乎哀哉!可怜孔元用为忽必烈统一大业流尽了最后一滴狗血,他的后人却惨遭排挤打压,苍天啊!

                

                  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还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虽说不识几个汉字,忽必烈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出任“儒教大宗师”。心情大好之下,忽必烈蠲免了孔府和儒户的兵赋,一众儒士弹冠相庆欢呼雀跃。“君子谋道不谋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其实孔府平日里就财富六车威震乡里,广大劳苦百姓无不献地献女,为奴为仆,改姓为孔以求沾得衍圣公之圣恩。这蠲免孔府兵赋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当然,钱多不咬手,何况这可是“儒教大宗师”的恩赐啊!

                

                  华夏朱明崛起,赶走蒙古人,孔府再度倒戈(几度了?数不清),那朱元璋虽鄙视孔家人品,却也知儒家寨对维护朱家朝廷之妙用,故而续封衍圣公。

                

                  要论孔府衍圣公中最具与时俱进顺应大势素质的莫过于明末孔府衍圣公孔胤植,朱家待他那真是没得说,此公本非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

                

                  可李自成一入山东,离曲阜还远着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

                

                  哪晓得这回换主急了点,没几天,大顺军跑了,来了清夷大军,这位三姓衍圣公知错就改,即上《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接着,为响应清政府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

                

                  再后来,为了避清帝胤模讳,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对清廷的耿耿忠心。

                

                  三姓公公孔衍(胤)植如此识大体顾大局顺应历史潮流,怕是连汪精卫吴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

                

                  孔家如此识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赏,孔府一门更是得势,至于老祖宗所言“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乃教化万民之语,非孔家治世准则。

                

                  说到孔家,笔者有一疑问一直无解,那就是现今天下孔姓无不自称孔丘老先生正宗嫡传后人。这就怪了,春秋时期孔老先生在世之时,孔姓家族没有十几家也有七八家,孔丘一门只是其中小族,孔老先生还有个哥哥,孔老先生后二世还单传,怎么到今天孔老先生就成了所有孔姓之祖了呢?

                

                  也许计生委派人穿越回去,将非孔丘一脉的孔家妊娠全部流产引产,或将非孔丘一脉的孔姓男子全部结扎了。

                

                  纵观孔府历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赏有加,元成宗上台后封孔丘先生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顺治皇帝当政之初,更把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使这种逐步的吹捧终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孔府也跟着沾光无限。

                

                  事实上孔府有时还是知恩图报的,比如清廷被推翻近百年后,孔府依旧牢记大清恩德,穿着旗袍马褂给祖宗上猪头。今天孔家用于排辈的字还是乾隆所赐的呢!

                

                  唉!天下第一贵府,真跪啊!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不清楚贰臣汉奸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了。

                http://blog.163.com/he_wei_good@yeah/blog/static/8119817720091185276402/

              通宝推:大汉铁骑,
              • 家园 现在的问题是,正着拍始皇帝的片,行不通

                目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宣扬大汉主义的片子,和谐概率百分百。儒家后来虽挫,但是拿开始的时候来唱悲情相对是个较好的选择。现在其实是个相对很自由的社会,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武器,所以思想也是很自由的,或者说所有人都是带有一种批判精神的,固化到某种过去的学说上推崇它确实会遭到相反方的猛喷。可是,这也不是不可调和的。因为毕竟这怎么说也是内部的矛盾,姿态低一点,老百姓还是会愿意为此埋单的。因为再不好,也是我们自己的儒家,不是舶来品。

                其实俺最想看到的还是穿越题材的片子,我觉得这样的片子,真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古代,才更加有冲突性,这样的古今冲突也是目前俺们文化的焦点。就小说来说,跟西方的差别很大,你看起点的上,中国人喜欢看的都是历史穿越题材的,喜欢真正科幻的,极其少。但是,穿越的电影却相对少的多,尤其是强调了古人、今人的观念冲突的貌似没有

                明末遗恨,满清入关,这个g点在穿越题材上是几乎写烂了,但是架不住还是很多人爱看,袁承焕是狗贼还是忠臣的问题、究竟阉党好不好、东林党是啥货色,各家都有话说。最好就是放现代人进去,改编类似窃明的小说,这或许是“历史感情戏”的一个新方向捏?

                • 家园 你以为张艺谋的《英雄》是什么?里面的秦始皇是反面人物?

                  CCTV之前才放了一部《秦始皇》的电视剧。

                  或者河里会有不少人认为张艺谋的《英雄》是垃圾。但事实上,对中国电影来说,《英雄》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有良心的中国电影人,没有一个不感激这部电影的。

                  或者又有人认为,《英雄》是中国电影人集体堕落的一个标志,《英雄》空有华丽的外表,而缺乏思想。我说你又错了,没有比张艺谋政治更正确的中国导演,他总是能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除了《活着》,他没有再犯过错。

                  《英雄》的故事很荒诞,但是,它歌颂的可是大一统思想,赞扬为了天下苍生舍弃个人的家国仇恨,别光听着“和平”两个字发笑,人家最厉害的是:成功对外文化输出,满口PUSSY价值、人权大于主权的外国佬居然接受了,给了一堆奖项和提名,另外贡献了北美两个星期的票房冠军,上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而《英雄》里的秦始皇的形象是怎么样的?从思想上来说,《英雄》也是一个转折点,同样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在《英雄》之前秦始皇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刺秦》、《秦颂》里的秦始皇,是暴君是精神病,符合传统儒家的历史观,张艺谋的《英雄》却完全扭转了这个形象。

                  秦始皇在张艺谋手中,也是一个符号。当时一部分是精蝇在起哄,另一部分人则无论怎样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秦始皇,两股合力导致张艺谋也被疯狂抨击歌颂“暴君”、“专制”。但如今呢?《木乃伊3:龙帝之墓》内地上映,赚了票房但也被狂骂烂片,还有侮辱……秦始皇。

                  电影《秦颂》——电影《刺秦》——电影《英雄》——纪录片《复活的军团》——小说+电视剧《大秦帝国》

                  新的历史观已成大势,儒家的旧历史观结束了,而《英雄》就站在这个思想的转折点上。

                  附旧影评一个。

                  《秦颂》《刺秦》《英雄》 谁是真英雄?

                  干朝端/文

                   

                   1996年周晓文导演了《秦颂》,1999年陈凯歌导演了《刺秦》,今年张艺谋又执导了《英雄》。不少有作为的导演似乎都愿意在秦始皇身上一较高下。

                    原因不难理解。秦始皇固然是一个历史人物,但在诸位导演眼中,他更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他意味着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意味着专制与强权,意味着暴力与血腥。

                    三位导演并不在意自己是否真实地表现了历史,他们更着重在影片中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倾注自己对秦始皇的解构、分析。

                    周晓文的《秦颂》更注重对秦始皇的批判。姜文表演的秦始皇是暴虐、强权的象征,他强迫高渐离作《秦颂》,高渐离虽然人微言轻,但拒绝合作。

                    影片表现了弱小者面对强权时,以其精神上的优势与之顽强抗争。高渐离用音乐表现了被统治者对封建专制的反抗和控诉,秦始皇可以占有天下,但统治不了人的心灵和情感。

                    陈凯歌的《刺秦》则以思辩和对历史的感悟见长。李雪健塑造的秦始皇,是一个充满内心挣扎的封建君王,他自认为可以用一切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他身上,责任与情感分离了,目的与道德分离了,权力与人性分离了。

                    陈凯歌严肃地向历史发问:如果目标是合理的,便可以使用不道德、不人性的手段与方法吗?历史的必然性非要通过对人性的摧残来得以实现吗?

                    有人评价张艺谋的《英雄》“只有外壳,没有思想”。不对,张艺谋是有思想的。只不过他的思想和周晓文、陈凯歌背道而驰。

                    他认为,只要秦始皇的行为符合“历史必然性”,便自然有了道义、人性的力量。秦始皇成为了正义、道德的化身。无名、残剑等人都不是真英雄,只有秦始皇才是张艺谋心中真正的英雄。所有人都要“舍生取义,顾全大局”,服从、服务于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因为他的目的是为了“护国护民”(片尾结语)。

                    古装片可以不要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可以不严格遵循历史事实,但绝不可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在张艺谋眼中,统治者的利益、秦王朝的“和平”高于一切。只要符合“历史必然性”,所有的血腥、罪恶、黑暗都可以视而不见、化为乌有。

                    在当代的影片中,还没有看到这样赤裸裸为封建王朝和封建专制辩护的作品。张艺谋怎么了?

                    张艺谋说:“评判英雄的标准是票房。”不错,陈凯歌的《刺秦》票房是不理想,《英雄》的票房可能不错。但陈凯歌的《刺秦》以他的人文精神和批判锋芒在中国电影史上将留下深刻的一笔,张艺谋的《英雄》则将以其华而不实、玩弄技巧和拙劣、媚俗的历史观,在自己的创作史上留下遗憾的一笔。谁是真英雄?观众自会评判。

                  长江日报

                  留下深刻的一笔偏偏是张艺谋的《英雄》而不是陈凯歌的《刺秦》。陈凯歌是文人世家子弟,旧思想跳不开,张艺谋可是当过知青做过纺织工人的。

                  通宝推:回旋镖,
                  • 家园 唉,我觉得你太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判断电影的好坏了

                    事实上大家说《孔子》不好,就是拍的不好看啊,观众看的时候,没人会去想什么新儒、新法之类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题材选择、电影的好坏、票房的收入,就好比是产品的零配件供货商、产品口碑、企业财务报表间的关系。三者间有时候有关系、有时候没关系,有时候甚至负相关。

                    《孔子》这部片杯具在孔子失败的一生这没有错,但是这个只是直接体现出来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导演功力不够,平铺直叙将孔子的一生拍出来,看的人昏昏欲睡。好吧,始皇帝武功天下,可是找那胡大导演来拍,要是还是那些个劣质cg,平铺直叙的,那就好看了?

                    《大秦帝国》、《复活的军团》好看是因为拍的好,比其他的同类的电视剧强多了,我得不出更多的原因。如果一部影视作品的创作人员满脑子以文载道的东西能拍的出好看的作品就见鬼了。作为历史题材而言,儒家、法家并不差太远,甚至你张冠李戴观众们其实都不会太管,这些都是足以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只要情节、冲突够激烈、流畅。拍孔圣

                    人不受待见,儒家还有很多其他的经典素材啊,关键是创作力量。张艺谋拍英雄时是啥花花肠子我不知道,但是现在他拍三枪之类的破烂,事实上就在透支他作为导演的信誉,我不好说他是否在尊重观众。

                    • 家园 我本来就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去说《孔子》的。

                      你那么艺术,那么爱以艺术角度分析电影,分析孔子,挖尽心思为儒家唱赞歌,根本就是走错贴。

                      看来我也很有问题,浪费精力对牛弹琴。讲了半天,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我说的啥。

                      张艺谋从《英雄》开始,一直就被说透支导演的信誉,透支到现在拍个《三枪》还能赚2.7亿,真透支。相反,他不透支导演信誉的《千里走单骑》才三千万。

                      破烂,我看你看得明白《三枪》才说是破烂啦!比如说小沈阳杀死老板和孙红雷杀死小沈阳的方式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老板买凶杀人孙红雷出的价格又是什么个意思。张艺谋采取了什么样的述事手法。

                      根本就没看明白《三枪》,扣帽子倒是在行。为什么去柏林电影节的是《三枪》和《团圆》,不是《十月围城》不是《孔子》,外国佬究竟识不识货,外国佬识货得很。

                      道不同不相为谋,不会再回你的贴了。

                      通宝推:秦桑,
    • 家园 【原创】孔夫子的一生,商业大片《孔子》的杯具之源(三)

      二,孔子的艺术命运

      有人说胡玫的《孔子》不过是开了一个头,有这个头以后总能拍出我们心目中的孔子。我认为这种想法好天真,电影《孔子》是一个典型电影失败案例,有这个失败案例在,起码5年内不会有人敢碰同样的题材。往后中国电影越商业越主流,孔子就越被人冷落,只能在电视上觅生路,但是收视率还远不于红色剧。

      从电影角度来说,孔子这个题材,可谓“孔学名高实秕糠”的另一个表现,名头虽高,实质缺乏卖座的因素,限制多多,非常不适合作为受大众欢迎的一个电影题材进行发挥。

      从商业角度来说,失败。《孔子》的投资号称1.5亿,按目前中国这个市场有多少票房才能收回投资?3.5亿,而按目前《孔子》的情形,票房估计就是一亿左右。落到制片方手里才那么三四千万,只够付周润发的片酬。

      幸好我们知道,中国电影的投资都是吹的,就《孔子》那么点场面,能花多少钱,1.5亿的投资估计就是个1亿,这其中近一半的钱都扔在宣传上。这样算也是绝对的亏,只能盯着海外收入了。大家都在等着看《孔子》投资商的笑话,看着大地这间公司会不会因此消失,还有中影真够老奸巨滑的了,这是拉大地做了替死鬼。市场经济,国企也要自负盈亏,如果这次是中影亏狠了,韩三这位置还要不要坐了。

      这样巨大的市场风险,以后还有谁敢投资拍这样的题材。

      从现实角度来说,孔子热,国学热已经暂告一段落,连ZXB都有觉悟了。

      孙大炮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那些个聪明人是真的看不到吗?只有执迷不悟者才看不到,这可不真步上了孔夫子的后路。

      • 家园 孔子拍得很真诚,值得一看.此外,

        两千年前的孔子与五四时批的孔子是两码事,胡玫拍得孔子应该说充满真诚,

        此外,通过"商业化手段"传播文明与"商业大片"还是两回事,这点值得区分.

      • 家园 图一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推荐你看这里

        外链出处

        • 家园 精蝇是大杀器,ZXB也是大杀器,有时还真不能说哪个强点

          出了和谐一个词,和谐被毁了,推孔子,如今看来也差不多OVER了。

          这篇文章,可以和我前面说的对着来看。

          对于ZXB来说,这当儿最不妙的是连很多精蝇也从为国学儒家孔子叫好中清醒过来,认为上了ZXB的大当。不要以为精蝇就不懂得“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本来首先力推国学儒家孔子的是精蝇,打着中华文明的招牌来反马列毛反共产主义,但是连ZXB也加入力推后让他们猛然察觉自己被利用了,为TG高层作了嫁衣裳。孔子再开明,就不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孟子再先进,就不说“无君无父,禽兽也”吗?说半天,还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吗?眼看习太子就要登基家天下了,精蝇那个顿悟啊,痛恨啊。

          另外可以再和何新粉写的对着写。

          一代新王之宏图——谈孔子的政治活动及其思想

          何新那点心思,是所有知道他的人都看出来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