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十月围城》,不经意的真实 -- 子奉不语

共:💬33 🌺1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十月围城》,不经意的真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十月围城》还是比较关注的,一来之前看得片花蛮精致,二来冲着甄子丹的武打也该去看看。结果是年底一如既往地没时间,先是错过了档期,后来用电驴下下来,居然忘了这事……

      等到我真的看完,已经是虎年了。片子不错,能打个7分,虽然港人的格局到底还是小了点,对这种题材多少有点力不从心,但看得出陈可辛还是很认真的。这么单薄的一个故事,能够拍得让观众从头到尾都不生闷,源于导演对人物的用心刻画。基本上他的思路是尽量让每个人物都饱满真实,所以我们看到大小龙套都有自己的纠结和故事。对比现在粗制滥造的抢钱大片,陈可辛可以被称为一个艺术家了。从艺术成就上来说,《十月围城》当然是超过《阿凡达》的。

      不过还是那句话,港人并不太适合拍这种题材的片子,他们格局太小。

      首先是对主题把握上的肤浅。本片本质上讲的还是仁人义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故事。革命的意义是一定要点透的,不是几个人说几句“民主”就能够交待清楚的。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反叛武官是为了荣誉、商铺老板是为了友情、拉车的小伙计是为了报恩、死了亲人的女孩子是为了报仇、少林寺的退役和尚是为了血性、潦倒的武林高手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厌倦活着。

      唯二明白这革命的意义的,大概就是那对报馆的师生俩。可是导演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就是他们喊了两句“民主”罢了。

      这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观众无法了解他们为什么要打打杀杀,甚至观众觉得不值,只是为了孙中山开个会就死这么多人,我是觉得费这么大劲,这个起义的准备会大家不如不开,写封信就好了嘛。因为对近代史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孙先生其实对于起义本身没起什么作用。

      所以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不是艺术上的问题,是格局问题。

      导演和编剧们恐怕始终还是觉得所谓革命就是几个见过世面的大人物用理论忽悠热血青年、用魅力感召下层民众、振臂一呼,万事搞定吧。可是就如同电影所展现的,懂得理论的知识分子不到群众中去、只能依靠洋人、商人和帮会头子;同情革命的商铺老板只愿投钱下注甚至两面下注;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学生只能一边哭一边去死,连枪都拿不稳。而那些真正去打去杀去牺牲的小伙计、苦力们,他们为什么去革命?他们并不知道,也不关心。

      而导演对于人物的刻画无疑又进一步削弱了这一点。的确,每个人都有故事,可是每个故事都不相干,我们看到一堆不相干的人集合在了一起,对于观众而言,喜欢上后妈的黎明与滥赌成性的甄子丹不过是片中的第二高手和第三高手罢了。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部《十月围城》何尝不是反映了一种真实呢?孙中山穷其一生搞了这个半拉子革命,何尝不是如片中人物一样,抱着“民主”这部宝书,碰撞地头破血流。而周围的那些冷漠的看客们,不知道为什么,也并不关心。

      可惜,这种真实的反映,是不经意的。

    通宝推:古难全,
    • 家园 我觉得吧, 不怕牺牲和拼命去死还是有区别的

      本片就是香港黑片的主题升华版. 香港黑帮片就喜欢这种士死知己, 义薄云天的调调, 似乎除了为他人而死以外, 就没有更好的表现友情/亲情/爱情的办法. 这种调调不能说和革命大义没有一点关系, 但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牺牲是个调味剂, 放多了反而会味道不对头. 这无论对三民主义革命题材, 还是共产主义革命题材其实都适用.

    • 家园 这种真实的反映,是不经意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死神来了第5集

      都是一个个人死在你面前,死法不同

    • 家园 哈哈,真巧

      我看到一半就想,孙中山搞的民主革命,不就是这样有点儿浑浑噩噩的么?这电影要真拍成这样,岂不是歪打正着?

      读到最后,不想楼主也是这意思。

    • 家园 我有不同意见

      我看了十月围城两遍,认为是近年少有的诚意之作。楼主认为该片未能“点透革命的意义”,因此“格局太小”。我不能同意。

      “革命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从西周伐纣以降,到电影里的孙文,到马列毛泽东,不同时期的革命者们,给出过不同的答案:顺天承命、实现三民主义、追逐共产主义理想……人类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来说本身就是一部革命史,然而人类文明演进到现在,可曾对“革命的真正意义”给出过一个最终答案?

      如果楼主是导演,会不会试图在一部商业电影中,正面回答这样一个“格局”大到一部资本论都写不完的问题?

      反过来,我倒认为陈可辛在这部电影里做了一次令人深思的逼近:“叛武官是为了荣誉、商铺老板是为了友情、拉车的小伙计是为了报恩、死了亲人的女孩子是为了报仇、少林寺的退役和尚是为了血性、潦倒的武林高手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厌倦活着。”楼主说的好,在下认为,这一段,其实正是陈可辛想要表达的“革命的意义”。他认为的革命,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一本高深的书里面写着的一段高深的理论,而是每一个老百姓对于各自生活中的真善美的理念的追逐,对于恶的抗争,甚至对于自己性格缺陷的洗涤。

      这种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惩恶扬善的冲动,加在一起形成的社会变革,就叫做革命。

      香港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华夏文明在这里被与英伦思想杂糅。不同于大陆人的带有宏大的“大局观”的“从上往下”式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法,香港人的一些电影里的“从下往上看”的往往能带来令人惊喜的思维体验。

      • 家园 不同意见的不同意见

        叛武官是为了荣誉、商铺老板是为了友情、拉车的小伙计是为了报恩、死了亲人的女孩子是为了报仇、少林寺的退役和尚是为了血性、潦倒的武林高手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厌倦活着。”楼主说的好,在下认为,这一段,其实正是陈可辛想要表达的“革命的意义”。他认为的革命,对广大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一本高深的书里面写着的一段高深的理论,而是每一个老百姓对于各自生活中的真善美的理念的追逐,对于恶的抗争,甚至对于自己性格缺陷的洗涤。

        其实香港这边对于革命一直都是这样解读的,也就是革命是几个别有用心的人忽悠和利用大众进行的阴谋式的活动。对他们来说,革命中的牺牲就像这个片子里面表现的,是完全没有意义的,看起来很傻的事情。

        只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革命真的是他们描述的那个样子,真的能够成功么?too simple,sometimes....确是的评啊。

      • 家园 楼主想说的其实是

        这不片子没能反应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建议导演应该事先看看《药》和《阿Q正传》

      • 家园 诚意二字用对了;拍的很仔细,服装,布景都不错。
      • 家园 部分同意,不过我觉得还是一个革命的主人公问题

        我是很同意“人民群众是推动进步的根源”的,说本片格局太小某方面也是这个意思。

        在本片中下层民众的参与革命是盲目的,是与辛亥这个“民主革命”所不相符的,而知识分子的热情与软弱、资产阶级的参与与动摇、下层民众的坚决与盲动、这些都是应该表现并可以表现的。

        • 家园 "盲动"未必与革命格格不入

          ,如果不存在一个omniscient(全知全能?)的革命领导者,那么事实上历史的进程就是在无数次的盲动下流淌下去的。所谓革命,刻意而为之真的会效果更好?无意的盲动的叠加,其力量却不可小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