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明朝那些事的那些事—正文 -- 花差花差农民

共:💬381 🌺1849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十、图穷匕见(中)

      呵呵,已经有人跳将出来了,俺就知道你忍不住了吧?呵呵,不过呢,俺写这个文,将是俺的收山之作,因此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俺多年(这个很不好意思,俺想不出别的词,只能用这个词)思索得到的一些想法和体会。俺也不想跟任何一种粉丝浪费时间,那很不值得。现在我们继续讨论。

      对比明朝和清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可谈论的实在太多了。但是,我们这里不讨论谁好谁坏,因为这没有意义,也不是俺本文的主旨。俺虽然是一个1/2的满族人,但是我本着不带感情色彩的原则去分析问题,而不是用感情去代替分析。

      之所以拿出那幅“地图”,俺认为这个评论的想法有代表性。在西西河也有一批人持这个观点。但是,本人认为以清替明大倒退说这个观点不正确,至少部分不正确。

      为什么涅?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崇祯当时的摊子的状况和他掌管摊子的手法与能力,决定了这个摊子的垮台只是个时间问题,怪不到别人头上。点背不要怨社会。

      二、争夺天下的各路势力的具体分析。

      A.满清:用汉人的手法来统治汉人。声称自身为黄帝之后,使用略加修改的明朝法律。

      B.李自成:前期为流寇,后期吸收李岩,牛金星等人。每天让牛金星给其讲经一段,讲史一段,不再乱杀人,建立制度,开始向标准中国古代朝代方向迈进。

      C.张献忠:对此人无语,标准的无产流氓者,胸无大志的典型。

      D.南明:自身不统一,后期的主力居然是靠李定国撑着。就算恢复了天下,不过是又一个明朝罢了。

      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除老张外,其余三家无论谁得了天下,统治的手法大同小异。

      三、关于火器问题,俺在铁炮子的给那章已经说过了。明朝的火器已经不属领先。而清军并非不用火器,相反清军在很多地方使用了火器。在康熙平葛尔丹的图里就有使用大炮和火枪。八国联军攻陷的,是大沽口炮台,不是大沽口箭楼或者大沽口投石机台。但是火器跟火器不一样。就跟都叫汽车,那福特T型车跟现在的QQ都没法比,虽然在当时很有名。

      火枪的发展除了我前面提到过的燧发,刺刀外,还有准星,标准子弹(印度大起义的导火索就因为子弹上涂了牛油和猪油),撞针,膛线等。工厂制造的标准化的,发射标准子弹的后膛来福枪与作坊造的前膛火绳枪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虽然都叫枪。在前者面前后者基本就是一把大刀,没准头,射程差十倍,发射速度极慢。但是对小白而言,看到明月写的火器那么热闹,再联想起《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就以为清兵都是长矛大刀了,放弃火器了,其实老式火器对长矛大刀而言并无特殊优势,近战根本不行,而后膛枪就不同了。

      当然,清朝在火器上是比明朝没什么进步,同时由于打完了仗,用不着火器,而且朝廷也怕汉人造反,把少数的火器部队控制得很紧。以至于火器不但没进步,反而有退步。可是问题是,没有战争的需要,不打仗你弄那个干啥呢?弄那个你跟谁打啊?耗费钱粮你负责出吗?

      有人说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果不是因为清朝落后,不许发展科技,打断了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己也可发展强大火器的。当然还有杜车别仁兄的,“明朝后期资产阶级已经执政”,“明朝亡于制度过于先进”之类惊人说法,那只是这种思路的一个演进版本而已。

      这一节是露出了匕首,但是那位说了,荆轲的匕首上还有毒呢,你的有吗?俺的文章也有:谁告诉你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

    • 家园 关于应州之战

      明月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据《武宗实录》记载“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亡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但是双方参战人数据说约10万,刨掉点水份和后勤,就算只有5-6万人吧,这么大规模的群殴,还殴了好几天(《剑桥明代史》说是1517年10月16日开始,10月20日黄昏时刻结束),只死了这几个人,有点说不通,而且后面也说蒙古人也不敢来了——这就说明,皇帝被黑了。

      但是,这就定论了说是大臣们黑皇帝,那这个数据未免黑得太过分,造假造成这样,分明是告诉天下人他们在造假,他们写的时候,完全可以同时修改一下双方参战人数的。我个人更加倾向于,其实这次进犯,也不过就是蒙古小王子练练兵顺便打打秋风,根本就不是什么决定性的战役,所以一看对方打算负隅顽抗,计算了一下成本收益,转头就走了的问题。当然,这一部分只是我的主观臆断,不排除说明朝的大臣里头就有这种死不开窍把常识推理不放在眼里的。但是我们再来看看别的资料。

      关于“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这句话,一定能保证是在记载应州之战的后果?另外,这个“后岁”,是指的多后呢?如果只是指1517年的后岁,那么,与正德皇帝作战的那位小王子,就是达延汗(大元大可汗,孛尔只斤氏,成吉思汗十五世孙,1474~1517,正德初年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设左右翼三万户),大家从这位名叫巴图蒙可的小王子的生卒年月中看到了什么?——这位蒙古小王子之所以不再犯边,是因为他回去就死翘翘了。

      如果这个“后岁”指的是往后几十年,那么达延汗死后不久,鞑靼就陷入内部分裂的境地。巴尔斯博罗特(达延汗三子,达延汗在位时作为蒙古副汗控制右翼三万户)次子、土默特万户俺答汗控制了右翼三万户,与大汗(达延汗的继承者,明人通称为小王子,左翼三万户的控制者)明争暗斗,进而吞并左翼一些部落,在1542年左右迫使汗庭东迁义州(今辽宁义县)边外。俺答汗崭露头角以至分庭抗礼的年代,大约在1520-1542年之间,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蒙古人也是懂的,所以,忙于内斗的蒙古人,那几年根本就没心思来管明朝的这些事儿。从1542年开始,俺答汗平定了内乱,就开始挥兵南下,直至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搞出庚戌之变。

      所以“是后岁犯边,然不敢深入”这句话,用来作为正德皇帝应州之战大捷的证据,根本就站不住脚,不过是截取了史书上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一句话,而没有管这句话本来是个什么语境。大臣们根本就不是什么留下了“破绽”或者“抹黑皇帝的证据”,而是如实地记录了一下后面几年或者几十年的实际情况而已,谁叫你要lenovo呢?至于正德的战果(杀敌人数)有没有被缩小,这个我没有证据,不好乱说。

      总结一下,这句话应该这么说——历史小说,也可以写得很好看,比如《明朝的那些事儿》。但是真要正儿八经地钻研历史,还请走正道。我不反对说这本书写得不错,但是如果有些人一定要认为这就是正史——唉唉,我咋就突然想起了四姑娘的粉丝们呢?

      通宝推:海天,肥肥烤猪,一无所之,
      • 家园 噢,这个应州之战似乎有人

        贴过明实录。我记得当时辩论双方都认可的要点包括:

        1)实录上说,双方都死人很少

        2)实录上说,在此战之后几年,蒙古仍然有进犯,次数/频率未有明显变化。

        3)实录上没说,之前和之后的蒙古进犯人数规模是否有“很大的”变化。

        所以,一个和稀泥的人完全可以在第三点上做做文章。事实上我怀疑《明史》的编纂者也许是知道了什么跟第三点有关的其他史料。比如,某个蒙古人跟他说,“我爷爷的爷爷当年。。。”

      • 家园 恩,俺正是这个意思,谢谢你的补充!
        • 家园 不客气

          窃以为,说的时候,把具体证据摆清楚更好,省得以为小说就是正史的人说咱说话没根据。但是你那个东西写得大,摆这些内容就有些琐碎了,所以我就过来补充明细。

          再说了,不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咱可不也成了完颜家族的一员?虽说我的确不是汉族,但是也不姓完颜啊。

          补充,抹大宝可以,但是要抹得有根据,象这种明显与史实不符的,就不用着墨太多了。就好象女孩子化妆,淡妆清爽怡人,浓妆妖艳诱惑,这都正常,但是刷粉底的时候不管五官肤色场合着装如何,啪喳就是一斤雪白雪白的粉盖上去,那就过了。

    • 家园 十、图穷匕见(上)

      十、图穷匕见

      首先要做一点声明:从本文第一到第九章节,本人可以说俺基本是有理有据的,但这章俺将不但无据而且无理。以下所有内容均为本人一家之言。本章的内容和观点将和有些人的某些常识以及价值观相抵触,尤其是某些粉丝可能不能容忍俺的观点,因此如果您是明粉或者皇X,敬请就此移步。本人也将有选择性的放行和回复,请谅解。

      有细心的读者也许留意到了,俺在前面留下了几个问题,比如郑和下西洋的经济问题那章,明朝应该怎么经营这个项目?在皇帝应该怎样当里,俺故意只说了节流,没说开源。当然,西西河确实高人太多,这些有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这些是俺留下的扣,如果读者仔细阅读了俺的前面章节,可能会发现,其实俺本文的所有内容,都指向一个问题,俺也将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下西洋也好,崇祯可以在什么地方搞钱也好,这都是经济问题。下西洋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但是按照明朝的搞法搞成了赔钱买卖,对国家经济不但没有帮助,还是损害,最后难以为继。那么是不是应该朝廷出面搞海外贸易垄断,专心做生意就可以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这不是简单的生意问题,而关系到经济学。如果明朝出口瓷器,茶叶,丝绸等,换回银子,宝石,胡椒,这个买卖还有问题。因为俺在皇帝应该怎么当中已经提示了:自然经济农业生产剩余产品的能力是有限的。首先农业要解决吃饭问题,胡椒好歹还是个调味品,有用,银子宝石不能当饭吃。

      而且事实上,虽然朝廷不许私人进行贸易,而贸易没停止过。西班牙人用美洲产的白银来大量换取中国出口的瓷器等,运到欧洲去卖。以至于中国的通货由铜钱变成银子。而中国本身银子产量不高,银子都是进口的。可是由于生产物的总量增加的并不多,所以引发通货膨胀。这点西班牙本身也吃到苦头,因为在美洲弄到了太多的金银,以至于西班牙葡萄牙通货膨胀很厉害。

      那么应该正确的做法似乎应该是:去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弄粮食、木材、铜矿、铁矿等原材料,中国来制造成产品,然后卖给他们。如果国内人口过剩,还能移民到东南亚去,减轻人口压力,那的地好,打的粮食多。不过,且慢,嘿嘿,这个做法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呢?在哪见过?

      但是,上述做法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大明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我大明乃天下共主,怎么能干这种苟且之事?人口是我朝的根本,人都跑外国了,谁给我种地交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并不需要下西洋去折腾,因此停止了是很正常的事。至于是否错过了什么机会?那不是我大明君臣考虑的事情,因为他们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学,什么叫资本主义。

      俺一直认为,中国的文明,以100分为满分,政治可打120分,经济最多只能打50分,不及格,而科学只能打20分。

      说了半天,还没见到匕?恩,这就来,废话少说,我们就来请出督亢的地图吧!

      这地图就是我看到的一个明月粉丝留言:

      当读到群臣与皇帝博弈时,觉得心里感触很多,

      试问明朝之后还有几人敢挑战皇权、君权,看看现如今电视屏幕的清朝臣子,铺天盖地地跪倒在地,一句一个奴才,可悲啊。现在的官场能有几人坚持道义。他们很执着,也许放在现在看来是顽固的一群人,但是他们为了坚持原则,官位俸禄甚至性命都可以不要。这才是中华的精神,有骨气,有性格,只可惜啊,崇祯本可以中兴明朝的,却阴差阳错亡国了,从此被落后的民族所统治,清兵屠戮义士不知多少,文字狱所杀文人又不知几何,从此中国之精神萎靡不振。本来明代的军事很先进的,火器装备不输于任何国家,但清朝建国后又退回到了冷兵器时代,从此愈发停滞不前。

      感谢明月,对你只有景仰了....

      继续支持你

      你没看错,这匕首就是:明清两朝该如何评价?

      在明月及其粉丝看来,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入主,从此中华精神没有了,只有奴才,等等等等。总之一句话,很好很强大的明朝莫名其妙地在崇祯那完了,而很黄很暴力的清朝莫名其妙地统治了中国,而且最最不能容忍的是,清朝对长矛大刀有一种病态的爱好和对汉人以及科学的压制,以至于在洋枪洋炮面前一败涂地。落后愚昧顽固的清朝是今天一切问题的始作俑者,因此大明是值得特别推崇和怀念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别着急,俺有话说。

      通宝推:每日闲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