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情感分析:你不是不可或缺的 -- 达闻奇

共:💬36 🌺1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导论(一)

      导论

      这段内容比较抽象,也有点枯燥,各位耐心看。

      一、人是目的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先问各位一个问题:人这辈子活来干嘛?

      这个问题引起过无数人的争论,科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诸如此类,提供的答案也不一而足:有的说为了生存,有人说真善美,有人说为钱权物,有人说为了性满足,有人说为了自我实现,有人说为了幸福……这些都有道理,但都不能让人满意。有人倾向多元价值观,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说。

      我自己的观点,认为这不是一个决定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大自然造就了人类这一物种,然后就把他抛到一边去了,没有规定他一定要或者不能干什么。在这点上我很不同意生活在天堂里的那位,从亚当夏娃在伊甸园起就不停的骚扰人类,有事没事折腾一下,还动不动造个末日宣言之类吓唬吓唬,搞的西方人成天紧张兮兮的,还连带着我们一起紧张。

      那么,人类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成功突围,成为地球上唯一个高等物种,他的第一任务当然是生存和繁衍。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该说这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最强大的解释学。很多关于情感的理论也是基于这个。虽然弗洛伊德说人类也有求死的本能,但这还是服从于生存本能的,是一个平衡机制。

      马克思主义说的其实就是一件事:人活着必须吃饭。但人活着不仅仅为了吃饭,这点大家也认可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把所有事情按与吃饭的相关程度排序,跟吃饭关系最紧密的比较重要,在时间和逻辑上也优先安排,然后逐次递减。

      到目前为止,好像这还是决定性的思维,公理化的体系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先找个不容置疑的理由A,然后按逻辑推出B,然后C、D、E一路下去。我的方法论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完全决定的事情几乎没有,比如A->B,可能在80%的情况下是对的,20%是错的。那么B->C,如果也是80%,那么在发生A的情况下出现C的几率是64%,再往下决定性就很小,概然性出现了。

      我的逻辑比较怪,不是按事件的重要性(意义)去排序,而是按事件的种类和出现的次数排序。怎么理解?我这里的事件是主观的概念,指的是人的活动,包括思想,言语,行为,即有意识的活动。有人说一日三餐,天天重复,这应该很重要的。是的,但还不是最重要,因为你大部分的吃饭过程都是按部就班,有什么吃什么,除非有什么特别意图才会在吃饭上花心思。

      那有人说,呼吸很重要了?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一天不吃饭可以,几分钟不呼吸就死翘翘了。这也说明不了问题,因为呼吸是下意识的动作,你不可能成天想着怎么呼吸。

      简言之,我认为有支配意义的事件是事件的丰富程度X出现频率X主观关注度,这样的事件在时间和逻辑上享有优先权。那这样的事件是什么呢?待会告诉你。

      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路下去吧。马克思认为人最重要的活动是经济活动,所有活动都是围绕这个展开的。这没什么错,人的活动,从单个的人来讲,主要处理与外界的关系(外界包括自然,社会,他人)。

      • 家园 导论(二)社会价值

        二、社会价值

        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有五个层面,分别为物质、身体、情感、精神、灵魂。到这儿有人可能看不懂了,怎么一下出来五个。这五个层面一般唯物主义只关注第一个物质层面。在这个基础上也确实能解释很多事情。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我下面还会揭示,起码还有一个东西重要性不在它之下。

        从这五个层面,可以解读一切与人相关的事物。

        物质——经济

        身体——劳动,血缘,性

        情感——感性

        精神——理性,知性,智慧

        灵魂——自由,至善

        有人用经济学来分析情感,这确实是个很重要的思路。中国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单也最基本的经济学考虑。有人说,两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物质,这个观点很好很强大,也很暴力。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观点也很好。还有人说,都错了,最重要的是性。这种“很黄很暴力”的观点大概是如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人需要和外界互动,以满足人多方面的需求。相应的,人在需要外界时,也在被外界需要。这就诞生了一个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概念——社会价值。

        何为社会价值?我之前在一个帖子里提到过相关的概念:链接出处

        要下一个定义的话,就是“对社会和他人的有用性”。

        这个“有用”的范围很宽泛,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一是你可以提供某种东西,二是解决某种问题。一般按提供东西的数量与质量,和解决问题的大小,可以鉴定这个有用性。

        但人的社会价值不等于有用性。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有用性,二是具有这种有用性的人的数量。前者除以后者,等于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会随时间和地域流变,打个比方,比如过去学英语的人多,学韩语的人少,韩流进来后,韩语用处多了,学韩语的学生价值提高了。但韩语一热,大家一窝蜂去学,又使韩语学生的价值有所降低。

        这时候,某个地方政府引进韩国人投资,迫切需要韩语翻译。当地只有一名学韩语的学生,那他瞬时会变得很吃香。这就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价值提升。

        如此说来,那第二项“具有相同有用性的人数”后面还有一项,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找到这种人的难易程度”,这三者结合才是一个人的具体社会价值。但我们倾向于不加太多的限制条件。社会价值是个开放性的概念,有用性的定义本身就很宽泛,具有同等有用性的数量更受诸多条件的制约。但首先要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价值,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即很多因素是我们主观判断的,而不是简单一串数字。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里的社会价值似乎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某些概念很像。具体来讲,有用性的概念似乎类似于使用价值,同等有用性的数量类似价值,而时空之类限制条件似乎跟价格的浮动很像。应该说这确实是很有相似之处。某种程度上,我们谈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在谈他/她的“不可替代性”。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人不等同于商品,虽然某种程度上,人的某些东西是可以出卖的。

        有人用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来衡量其衡量社会价值,比如钱,权,物,才情,美貌等。这就比较具体化了。但还是可以统一在“有用性”下面。

        好的,我们了解了人具有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可以拿来交换。下面该引出什么呢?

        • 家园 导论(三)不可替代

          三、不可替代

          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大多数都是“可替换的个人”,对他人讲也是如此,除了那些和我们有亲密关系的人,比如父母,比如伴侣比如子女。但这种“不可替代”也不是绝对的。亲缘,血缘关系是个很牢固的纽带,但并非牢不可破。简单的说,传统封建社会用血缘/亲缘关系和地域性来形成稳固的纽带,现代资本主义用物质性把人拴在一起,逼迫人们进行雇佣性劳动,而其他一切关系几乎都被冲击和改造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空前的提高。它也成为我们分析人际关系以及两性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两性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前三个层面:物质、身体、情感,已经算是一个很好的系统了。谈恋爱的时候可以少一点物质,性么看个人爱好,感情是一定要有的。当然,现在也有不谈感情,只有物质和性交换的“恋爱”,这也算是一种关系吧。如果要进入婚姻阶段,那这三个层次是一个都不能少的。

          同时,系统要保持稳定,必须保持平衡。这包括系统与外界的平衡,和系统内部的平衡。外部是入出相抵,内部是你来我往。一般来讲一个婚姻关系对外是经济系统,对内是情感系统(包括性),但很多夫妻没情没性也过了一辈子,这就只履行了一个经济系统的智能,也算一种过法。

          我见过很多畸形的“恋爱”,比如你给我很多感情,我给你很少,你给我做牛做马,我高兴就鸟你一下,不高兴就撂一边。这种看似不平衡的系统有时能维持很久,概因为内外部作用的原因。这里面牵涉到一个问题:你需要在两性关系里寻找什么?

          本质上,除了性以外,两性关系跟其他任何一种关系都没有本质区别,可以在任何层面上展开。那么,两性关系最特别或者说重要的似乎就是性了。估计有些人会认同这一点。

          • 家园 一、你在怕什么

            基本理论到此结束。其实还有一多半没写,但我怀疑这么写是否有人看得下去。咱还是说回这故事。

            这个故事的基本面并不复杂,由于不是太长这里转载一下:

            我 和我EXBF是大学同学,学的不是一个专业,毕业后找工作,我们都说好了,一定不会为了工作而分手,主要有一个先安定下来,另外的人则去找到工作的人的城 市寻找机会,EXBF的专业比较紧俏,他很快就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单位,而我先是漂了一段时间,后来也将就找了一个在我看来不是十分理想的工作,我是一个 很要强的人,我不想比自己的男朋友差太多。

            简单说一下我和EXBF家庭情况,他家里以前是做生意的,赚了一些钱,后来该行做别的,不太赚也不亏,算过得去,我家也是做生意的,做的还算不错,所以 我性格有点大大咧咧,有些要强,固执,但绝对是个善良的人,家里也比较娇惯,可能不太会体贴人,但我EXBF追求我的时候,就是觉得我人单纯,别的毛病, 他都不介意

            安定后,我们就开始过日子,大学的时候,我们没有同居过,所以一开始住一起的时候,经常会争吵,为一些小事情,他忙他的工作,我自己的单位也很忙。,中 午都不能回家,所以两个人交流比不住一起的时候还少,我是个线条很粗的人,不懂得经营感情,在这些问题上,我也有很多的责任

            我和EXBF的同事玩的很少,只听说过名字,大概过了大半年后,我们租的房子到期了,我们就搬到EXBF的宿舍去住,宿舍是一套两居室,同屋的是另外一 对小夫妻,这样我才开始和EXBF的同事有所接触,年轻人在一起自然玩的会比较开心,大概常在一起活动的有7,8个人,其中有我们住一起的四个,还有另外 两女一男,不久不就发现其中有一个女生很受大家的欢迎,大家都很喜欢她,有她在的场合大家气氛就会很好,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好,各方面都挑不出毛病,和我们 同住的那对夫妻对她一直就赞不绝口

            这 个女的,我用W代替吧,她父亲在一个地级市任一个不小的官,独生女,按说这样的女生应该骄纵,目中无人吧,但我没有看出来,一开始我对她印象非常好,出去 吃饭,都是她点菜,(可能她在家经常出来吃饭,很会点菜),吃饭的时候非常会照顾人,大家去什么地方经常会借鉴她的意见

            我们大家都有彼此的QQ,还建了一个群,这群人就经常一起胡侃胡说的,总之,在一群人中,相处时间长的,就能发现W很突出,一开始不显山不露水,后来就发现她很与众不同,我其实比她还大一岁,但我觉得我还没有她成熟,在我眼里她就是那种情商很高的人。

            • 家园 群众喜欢的还是八挂

              你真的跟他们讲做人结婚的道理木人听的进去。现在的孩子们还比较叫只,你告诉他们道理他们是不理会的,一定要碰个头破血流,有些有觉悟的才可能清新。爱人丢了都是有理由的。仔细翻新一下,其实爱人丢掉的理由都不复杂。第三者者总有特别之处的,或着说,当局的人有个巨大的盲区。

              • 家园 所以说,经验是没有办法学习的

                只有身体力行才会明白,代价谁都要付,只是多和少的区别

                • 家园 无知的人容易过于自信

                  另外自己盲目地放大目标的某些光环,使的急于求成的人容易失去自我。影响人理智判断的因素太多了,更何况当事人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什么是理性判断。所以,婚姻这个事情,运气比教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给人改错的机会并不很多。很多人一辈子就这么错下去了。

            • 家园 一、你在怕什么(续)

              本质上,人和人建立关系是为了满足需求,自己和对方的需求。

              此文中的女主和男主,家庭背景相似,男主的工作比较好,女主个子高,家境更好,应该说两人的社会价值基本对等,处在同一级别上。

              而W,在女主眼中,她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情商高。

              女人的嫉妒心很敏锐,基本上,什么会对自己构成威胁,马上就能感觉到。

              这里有一个问题:W和男主身处同一个公司,朝夕相处,确实有产生感情的机会。但女主为什么判断他们俩会产生感情?仅仅是因为W率先对男主有所表示?在这场争夺战中,按女主的叙述,相当于W打响了第一枪。相应的,她也必须背负相应的道德责任。

              而实际上,女主对这件事的警觉要早得多。注意她第一次看男友手机,用的“鬼使神差”四个字,而之前她从不看他的手机。

              基本上,爱、恨、忌妒这些情感,会发生在一种情况下,就是别人有自己想要而没有的东西。女主有情绪化、不会为人处世、任性的毛病,而男主能包容这一点。问题在于,男主是个优柔寡断意志力薄弱的人,而女主更没有主见。因此两人之间的事务基本由冲动决定。

              看过此贴的人都会有一个印象:女主的情绪控制力简直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通篇的吵、闹、任性,就像某些人说的,是个男人都受不了。问题在于,为什么这两人当初能在一起,还能继续这么长时间,直到W的出现?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平衡为什么能维持,又因为什么而打破?

              在女主和男主这个系统里,女主通过不断的吵闹,和男主建立着一种情绪张力。女主的潜在意图是:你是男人,要有自己的担当,应该负起责任来,自己做决定,而不是总让我来推你。而男主,根据下文的描述,很多时候他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却缺乏勇气去履行。我们可以把事情发生变化的责任归因于女友的非理性,而实际上,他的耐性才是杀死这段感情的最大利器。

              但这并不意味着男主要为这段感情的破裂承担责任。接下来我们会总结,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一切发生。

              • 家园 二、为什么是她

                那么W的优势在哪里?首先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次知道怎么去得到。很多人就此把她的成功之道归因于技巧,也就是“心狠手巧”。实际上,她只不过是让该发生的自然发生而已。

                以下的一连串大小事件和其中的巧合、误会,都屡见不鲜,基本上什么肥皂剧里都能看到。首先有个问题,为什么W会看上男主?

                文中讲到,W开始是有男朋友的,但不久后就分手了。而男主在两人间还没有什么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他们两人长不了。

                本质上,男主和女主,W和原来的博士男友,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给了两个人完整的社会角色和功能定位,其他的一切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但从情感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上来讲,像W这样的人并不需要这样的关系,起码目前不需要。W是官员家庭背景,自幼独立,也见过世面。父母间的感情淡漠使她很小就知道体察人情,并自己给自己寻找支撑。如果她愿意,想必有大把的父母同僚的子女可以进行政治联姻。

                W和男主在两对关系里,都处于支配者的地位。问题在于,他们两人都并不愿意充当这样的角色。所以男主能迅速看出W和其博士男友的前景。

                W相当于一个武林高手,修炼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本质上不需要任何人来依靠,无论经济还是情感。她要的是能有个人来欣赏自己,并把这些技巧带给那个人。

                她从男主身上,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可能自幼她的父母之间也是充满了争吵。她解救他,就像解救从前的自己一样。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被生活强行推上了这样的角色,而内心都是不情愿的。

                一个成功健康的关系需要两人都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如果一人对另一人是完全的依赖关系,那么就会很快失去平衡。有的人很享受这样的关系,是因为一方可以回到孩提时被保护的放松状态,另一方则得到了相应的价值感。

                通宝推:玫瑰灰,
                • 家园 三、你想要什么

                  从本质上,此文的男主人公不愿意做出任何决定,也不会对任何决定负责。而W的处事方式是诱导式的,绝不会主动越界。

                  这样的三体关系,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力。这个推力就是女主角强大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

                  文中说到,女主放弃了机会,随男主来到大城市。在工作不顺利的情况下,选择考研。文中男主的好友劝慰女主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他是个对事业很执着的人,可这两年,他出什么成绩,他不是不想做,是没有精力,他只要在工作上花点心,你这边就出问题,时不时的就跑回家,他就奔波到你家去哄你,搞的单位领导对他意见老大了,这些你都体会吧吗?”

                  女主这样做的心理动因是什么?她是要提醒男主:你今天有什么成绩,是我作出牺牲得来的,虽然我在生活上情感上依赖你,这是我应得的。这是一种心理控制术。

                  而男主从内心希望挣脱这种束缚,但男人的强大责任感(本质也是自恋)和道德压力使得他不得不困在这种束缚里。而女主从长远也看到了这种现状的不可维持。所以决定考研。

                  但问题是,W出现了。

                  W有一样女主和男主都缺乏的气质,叫做精神独立性。

                  经济独立性、情感独立性、精神独立性加上一些其他的东西,就组成了我们稀缺的一种品质:人格独立性。

                  这个社会上人格独立的人很少。这样的人,能够吸引周围的人。实际上,女主和男主都被这种气质吸引了。

                  女主数次迷惑,为什么W要跟她说那些差不多相当于传递内功心法的话。对于那些话,她也懵懵懂懂只听得懂一部分,还需要常常拿出来翻看。

                  女主真正需要学的,不是W的技巧和心态,而是对自己的定位:自己是个什么人,以及自己需要什么。

                  W与女主说的那些话,表面意思是“为她好”,深层意思是“你不懂他”,而这唤起了女主的严重自卑感。但实际上,她只不过说出了一个客观事实:“他不适合你。”

                  这,唤起了女主角心灵深处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她走出了谋求独立的第一步。从这个角度,W实际上制止了一场有可能在将来发生的悲剧(可能性)。虽然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她似乎是在为自己谋利。而实际上,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女主的风险意识很强,在规避风险这方面,其实她比男主和W都要强。这个世界上,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而男主和W的结合,承受了不一般的风险。

                  • 家园 四、你不是不可或缺

                    从本质上,人的一切属性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比较的,也是可替换的。

                    有些人执着于若干年前的感情,或者初恋情人,其原因不过是自我过去的投射,本质上还是一种自恋。

                    真实的原因是我们既懒又贪。懒让我们付出的少,贪令我们想得到很多。

                    W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对自己的欲求,别人的欲求,都有明确的意识。并且对可能承受的风险也有足够的勇气。任何的心念,都逃不出她的触角。包括女主的这次发帖。

                    女主“意外”读到了男主的心灵独白。令她讶异的是,男主居然在顾影自怜似地重复一些陈词滥调,原来在私下里,这个男人是这么缺乏精神独立性,他的行为与内心的背离已到了比自己更严重的地步。

                    而更重要的是,她被放到了一个受怜悯的地位。这是自己无法容忍的。

                    回味一下引起质变的那句话:

                    我当时脑子一热,冲口就说,别提父母了,我爸妈一直嫌弃你家没钱。(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是有觉得他们家条件没有我们家好,但根本没有嫌弃这一说)

                    潜台词是,别以为你有个好的工作我就要依赖你,我不需要。

                    而这句话,突破了男主的心理底线:他的价值被否定了。也就是说,维系对这个女人感情的最后一根铆钉被起出来了。

                    他不再需要她,她也不再需要他。

                    女主并不爱男主,男主也并不爱W,W也并不爱他。

                    女主把男主推给W。男主对W来说,相当于学徒。

                    能舍得的人,自我的人,情商都不会太低。她反思的是自己是不是干脆的过了头,割肉割的太过利索。自己鲜血淋漓,别人坐享其成。

                    女主发帖,为自己理顺关系,并且发现了男主正从支配者变成被支配者的地位。发帖就是风险责任的一部分。她丢掉了情感上的依赖,开始在精神上寻求进一步的共鸣。

                    而女主将来会发现,自己做得对,虽然她还不太明白为什么是对的。事情不重要,别人不重要,结果不重要,自己才重要。

                    • 家园 没有那么复杂

                      女主角的那句话,过于伤人。作为男生,很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我看到那句话后,基本上就没有兴趣看下去了。他们彻底完了,不可能挽回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