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管理案例分析:权力的真相1 -- wqnsihs

共:💬790 🌺26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完了wxmang老大的帖子,虽见识比陋不堪,但不吐不快

        私以为老大帖中,无论老大,抑或老二,甚至包括wxmang总自身,其实都是典型的技术人员。简单的归纳起来,就是只认真理,对人情世故不太耐烦,管你天王老子,事实就是事实,我在事实面前统统不买账。其实在下虽然技术半吊子水,这方面却是一样的毛病,甚至到了自己都觉得不对,还是很难改正的地步。最明显的是在前一个公司,老总已经明确说过了:老总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无论我在干什么,都应该起立以示尊重,可俺就是死活习惯不了,依然是一边盯着电脑干活,一边和老总讲话。

        • 家园 作为一名投资银行家,我对技术专家感情上是既钦佩

          又矛盾……

          一方面,一个大国的根本在于生产力,中国进步的基础是这些专家的技术与钻研精神,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一些行为又往往让人无奈。

          曾经风投过一家公司,该公司原来的产品已完全属于淘汰品,可以说全世界当时也就中国这家工厂还在生产这玩意儿,似乎注定了倒闭的命运,这个时候厂里一个技术专家玩儿命钻研下,愣是开发出了新型的替代产品,而这种技术也就德国有,以至于德国方面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怀疑中国剽窃了其技术。这个专家自然在厂里成了神一样的人物。

          我们后来介入了这个产品初期的生产过程,过程相当的不愉快,因为该专家技术上是一把好手,市场的开发上一窍不通。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赶紧上马批量生产,先将市场占领住,而该专家却始终认为产品还有缺陷,非要将产品设计的非常完美才肯出厂。

          为之我与他有过无数次冲突,结果是我走人,但是当时我就留下话他们会后悔。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德国人将他们打得无还手之力,

          于是又不得不将我们请回了,然而时机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现在他们也就在国内还能有一定的话语权,国外市场是真的可惜了。

        • 家园 彼此彼此,一样一样,我还干过出去谈事情,领导买单

          然后说,我也就跟你吃饭才买单,其他都是别人买单(老兄是大银行行长),我依然不为所动,下一次仍然让他买单,原因很简单,他的钱多,他报销程序简单,秘书直接可以报销,不像我要找人签字。所以后来大家都服了:这小子是唯一能够让某行长买单的人。我夫人也反复教导:下次主动买单。我觉得无所谓,不就一顿饭钱,谁还在乎。其实大家都熟悉后就无所谓了。但是我不推荐大家跟我学习,还是帮领导把单买了吧,至少没坏处。

      • 家园 谢谢忙总对俺认证的支持!也谢谢其他具名未具名的朋友!俺的

        认证梦想还有6票就要实现了,哦也!

        看了第二段,感觉老大和俺估计的那种一样,的确是习惯了控制一切。等到老二来了以后,规范化经营了,还在想插手正常经营活动,干预老二的正常管理,遭到抵制后就认为老二是在背叛自己。

        特别是产能扩大那个,你描写的太形象了。俺认识的搞科技出身的老大一般都有这个毛病。有个私营老大问俺,某产品市场前景如何?俺告诉他未来大概每年增长X%,现在厂家基本在国内,已有产能已经过剩,而且其中最大的一家具有很强的技术储备和成本优势,只是现在引而不发而已,俺不建议他上这个项目。但该老大坚决要上,贷款一个亿上马,2年了未出产品,中试号称成功,但市场上没有见到他们的货。上马的唯一理由是该产品可以和他们现在的主打产品形成产品链,配套销售。 而他们现在的主打产品呢,刚刚在试生产成功后销售一年,赶上了好年景,把贷款还完还有盈利,老大立即宣称分二期把产能扩大到全国第一,按客户的说法,如果老大的产能计划按期实现,全世界的货他都能供了。实际情况是,他现有的产能也闲置一半左右,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订单。企业的投资过大,负债比率不合适,一旦市场有个风吹草动比如价格战之类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立马面临资金周转问题。

        而文中提到的元老团问题,我想更是民营企业的通病,也是很多民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的原因。 一方面企业做大以后,需要引入新鲜血液,引入规范管理,其中的骨干人才应该得到合理的报酬;另一方面,企业元老团很多人的素质无法适应规范管理,或者他们还留恋于以前的特殊待遇不愿主动溶入到管理中来,特别是这些元老团或多或少和企业的头头们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经常要在头头面前参后面来的管理精英一本。新老员工在理念、利益上的强烈冲突往往使企业凶多吉少。这样的企业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要想在企业内部进行适应于目前销售规模的改革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老大们一方面感念于元老员工当年的付出,一方面也不想被人家骂没有人情味,对元老往往采取安抚的态度,甚至给予特殊待遇,而这种不公平是企业规范管理的绊脚石,是企业转型的障碍。多少私营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后上不去,就是因为内部管理混乱,管理制度无法贯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没有施展的环境大批离开。管理上无法成功蜕变导致很多民营企业做不大,或者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滞不前。历朝的杀功臣虽然残酷,也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现代企业里的元老,如果证明的确不称职,可以考虑设立内部养老职务,职位高声誉高而无实权,让他们“高升”一步,离开实权部门,不要干扰企业正常运营。

        想起一个关于元老的经典例子: 某民企经过10年的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行内龙头,董事长励精图治,制订了宏伟发展目标;但内部管理却相当混乱。其仓库主管是创业元老,股份制改造时得到不少股份,但水平有限,仓库发货存货闹出不少笑话。光是标签纸之类的小件找不到也就罢了,还发错几次货,把给A客户的货发到了B客户的集装箱里,害得一大票人为了补救忙得人仰马翻。更狠的一次是市场货物十分紧缺之时,客户要求8个柜,价格很高,立即发货;生产也说现生产赶不及交期,仓库报告没有存货。结果俺们只好忍痛放弃订单。 二个月后,客户该买的都买了,货物不那么紧缺了,价格也掉下来了,工厂销售人员打电话来问俺们有没有订单,说是有6个柜可以供货。俺们说没有订单了,又问这6个柜哪里来的?答是一直放在仓库里的存货,上次货物紧缺时仓库没有发现这些存货。 俺们无语。当然这些货物最后也卖掉了,可是光价格差一项就是几十万美元,还没算占用的资金、库管费用。 按说这样重大的失误,库管应该下马了吧?结果,人家屁事儿没有,还得一大堆人帮他擦屁股,就因为人家是元老。

        新华都的陈董和唐骏总经理的搭配比较难得,想来这也是新华都跳跃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企的老大们,或者说,创业者们,因为创业时的艰难,不得不、或者顾不上规范管理,他们看重的是开疆略土,而不考虑或者没有时间考虑长治久安;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好像国家终于建立,需要一整套规范的制度来保证帝国稳健运转。企业的开国皇帝们完成建国大业后也得虚心学习治国方略,屁股才能坐稳天下。草寇如刘邦、朱元璋,登基后在礼仪训练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呢。

        • 家园 元老团参照生产建设兵团方法

          元老团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其意义主要在于为后进入者提供一个忠于企业的样本.同时,元老团的忠诚更是毋庸置疑.

          对于元老团的安置,不外乎八字----人尽其才,官升一级.不能胜任者,将被安置到集团横向扩展的方向中去担任副职,即车房票子待遇不少,只有监军之权却无指挥之权.这样,也是给横向扩展的方向的分公司掺沙子的一种,毕竟从元老院出去担任副职,虽然待遇不会差甚至会上升,但是荣誉感肯定有相当的下挫.这样才能不担心横向发展的集团出现不受军令的情况,毕竟无能元老还是更多的忠诚于总部

          当然,外派之前务必要谈话,一定要约束其手脚干净.别被人给踢回来.

          说白了,无能元老相当于明代太监监军的地位.因为其无能,所以才不怕他造反.因为其无能,其被收买的唯一价值就只有其的监控价值.但是,他要明白一点,我之所以用他,原因无它,仅仅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忠诚的无能元老.所以,他如何更多的将成为我和横向扩展公司之间的一座桥梁,一座反映真实情况的桥梁.

          • 家园 同意,元老团不解决好,绝对影响企业发展。元老们

            在事业草创时加入,呕心沥血,勇于奉献,必须安置好,否则也容易让其他员工感觉鸟尽弓藏、过河拆桥。但一定要约束其权力不能凌驾于企业规章制度之上,尤其不能让他们形成利益团体,对企业必要的规范化横加阻挠。

            突击提升大法是很多成熟企业对待元老的经验。很多大外企都有很多有职无权的荣誉职位,基本上就是为不能胜任的元老准备的。某知名外企据说光高级副总裁就20几个。

        • 家园 我曾经受托帮忙诊断过几个完蛋的民营企业,例如亚细亚,仟村

          等等。失败的原因大同小异,几乎可以把上一个企业的诊断报告换一个日期和企业名称就可以交差。犯的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实际他们有成功的机会,自己因为眼光和观念问题,没抓住,失误了。结局也很悲惨。

          这种非理性扩张在所有层次的人心中都有,从我们的各级官员的gdp高速增长梦,各地的世界第一、亚洲第一梦,例如奥运会,例如世博会,一直到个卖包子,卖拉面的,都要世界第一,这是一个奇怪的文化现象。不知其他国家是否这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