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胡不归管窥传统戏曲(序) -- 科大胡不归

共:💬204 🌺2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要是只说"表姐妹",不分是什么表姐妹呢,

                    那这宝姐姐和林妹妹对宝哥哥来说就一样了,没有亲疏之别了.

                    • 家园 你是说姑表和姨表?

                      林黛玉的母亲是贾宝玉的父亲的妹妹,这算姑表。薛宝钗的母亲是贾宝玉的母亲的姐姐,这算姨表。不过就我个人而言,看不出姑表和姨表有多少区别,反正都是不同姓的,论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也一样。

                      • 家园 哈哈,真不愧是科大的,连遗传物质也出来了.

                        不过从传统来讲,姑表比姨表还是要亲多了的.

                        妯娌是堂妯娌.

                        这下算你说对了.嗯嗯嗯,在我的提醒之下...

                        • 家园 我就不明白,姑表比姨表亲在哪里?

                          对我来说,跟姨表的几个表妹、表弟,好像还比跟姑表的更亲近些呢。至少我最欣赏的都是姨表的。

                          当然,按照写作科技论文的规矩,应该把月色写进致谢一栏……

                          • 家园 姑表是父系,姨表是母系

                            传统上,父系比母系亲

                          • 家园 姑表代表着家族间的联系

                            古代的人权基本单位是家族,个人只是蚁群中的一只蚂蚁。

                            姑表亲代表了家族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姨表是凑巧有个血缘关系可以利用下。

                          • 家园 我想啊.

                            姑表呢,妈妈是从那家来的,跟那家同姓,姨表呢,爸爸不是从那家来,妈妈也不是,所以感觉是姑表亲...有句话叫,姑表亲,骨肉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在民间,舅舅和姑妈那也都是重要角色,在戏文里也是.越剧有个剧目叫<方卿见姑>,可有趣了.

                            具体到每户人家,跟哪家亲当然不一定了.而且现在家里常常是妈妈说了算,所以...呵呵.

                            • 家园 俺那疙瘩旗人曰:

                              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两姨亲,不算亲,死了姨娘断了根。

    • 家园 洗耳恭听方能引人入胜。楼主有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谁看过《虹霓关》?

      这是一出旦角的老戏,梅兰芳等都擅演。可是看了内容简介后我不由得狂倒:

      瓦岗军将领秦琼攻打虹霓关,守将辛文礼出战,为王伯当射死,辛妻东方氏夫人为夫报仇,阵上擒获王伯当,因为慕名其英俊,促丫环作说客,降顺瓦岗寨,改嫁王伯当。在洞房中王指斥东方氏不为夫报仇,杀死东方氏。

      简直要吐血,这什么剧情啊!既偏离历史,也偏离人情,看不出有任何价值。难道是另有妙处,我没看过所以不知道?有没有看过的朋友评论评论?

      另有一则今人的评论《虹霓关》和《红泥关》。也请诸位评论一下这则评论如何?

      《虹霓关》和《红泥关》

      2009-11-22 13:14:00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虹霓关》和《红泥关》不是一出戏。《虹霓关》是一出老戏,过去的旦角名家,没有一位没演过。电影《梅兰芳》的海报,黎明一身素衣孝装,就是《虹霓关》里东方氏的扮相。

      出于这样的好奇,我特意早早买了票,观看了浙江昆剧团进京演出的《红泥关》,以为它就是《虹霓关》。

      演出是十分的精彩,特别是两位主角,饰演东方氏和王伯当的谷好好与林为林,无论扮相,还是唱念做打,都格外抢眼。只是,戏的结尾,和原剧完全不同,让我大出意外。原来此《红泥关》非彼《虹霓关》。

      《虹霓关》原本是东方氏生擒了杀死丈夫的仇人王伯当,萌生爱意之后,在和王伯当结婚的洞房之中,王伯当怒斥东方氏见色忘义,竟然那样快和丈夫的仇人结婚,然后将东方氏杀死。这样的戏剧结构,实在让人佩服,虽说是晚清之作,却颇具现代意味。王伯当是瓦岗寨人,东方氏为官府人,正义正气和江湖义气,错综复杂都融于爱恨情仇之中。过去说这出戏黄色,是放大了其中的情欲部分。其实,将情欲跌宕于纷乱不已的战场内外,由此巧妙而深刻揭示的是人性深处的幽微末梢。这样的情节,让我们在日后外国电影《第四十一》里依稀可以找到影子。

      如今的《红泥关》却生生的让两位出身、经历、爱情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破释前嫌,杀夫之仇冰消雪化,而使得他们结为连理,共同杀退杨林为代表的官府官兵,将霓虹关收入瓦岗阵营。原来一出惨烈的悲剧,轻松地化为了红绡帐里和乱阵军前双喜临门的戏剧。为使得这样改编具有合理性,特意强化了瓦岗农民起义军对东方氏的攻心术,赋予爱情以附加物,让杀夫之仇成为正义之师的一种注解,从而为这一对仇人变情人的爱情增值。如此的戏剧逻辑,遵照的是现代农民起义是历史的动力的英雄史观,和原剧实在背离得太远。

      当然,我不能说这样的改编不好,任何一出老戏,都是经过不断改编而逐渐完善,被后人所接受的。说对传统的继承,就得一定是纹丝不动,我不赞成这样的继承。但这样改编是否符合古典戏曲的规律,或者说是否符合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变革的要求,值得探讨。特别是如浙江昆曲团从《虹霓关》到《红泥关》彻底的颠覆之路,更应该值得关注。

      浙江昆曲团今天的改动,有这样两个细节,或许能够透露出他们的一些心理依托。一是将剧名改为《红泥关》,一是将东方氏改为东方秀。前辈学者吴小如先生曾经指出《红泥关》的讹传,是“由于从前艺人文化水平关系讹写而成。”如今又为什么偏偏再次讹写?要给本来没有名的东方氏偏偏加上名字,是为其正名吗?小节上添枝加叶,大节处将一个情欲女子轻而易举地翻案为向正义投诚者,为之脸上廉价涂抹了一点明亮耀眼的腮红,不惜牺牲原剧中人性深刻的揭示,也就不在话下。一部悲剧变为大团圆的戏剧,也就这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并非戏比天大,而是观念,或曰主题,就是以前我们常说的“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戏曲采取了这样实用主义近乎随心所欲的颠覆,让历史到现实迅速链接,输入今人的血脉。

      我一直以为我国传统剧目,都是经过了几百年时间和观众的双重考验,我们要抱有这样的敬畏之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比古人高明。山东省京剧院副院长、裘派传人宋昌林,曾经说过:“京剧还是应该以继承为主,首先要把前辈们传下来的东西弄懂了,吃透了,才谈得上创新。”问题是我们吃透了什么?是仅仅吃透了今天的精神?还是吃透了前辈的精髓?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

      • 家园 这类情节在过去的话本里很多

        解放后修改话本,删掉不少。但仍有遗留的。例如《说唐后传》里的罗通和屠炉公主也是类似的情节。最后罗通把屠炉公主逼死。

        说到传说,后世最出名的是《杨家将》。与北宋的对外无能相对照,杨家将故事中也只能靠一帮女将打天下。《杨家将》的故事基本奠定了此类故事的基本构架。不论是《杨家将》,《呼家将》,《狄家将》还是讲唐朝的《薛家将》等等,整个国家的安危总是系于一两个忠心耿耿的武将世家。总是有一个或几个奸臣陷害保家卫国的大将把他们害的家破人亡。也总是有一个或几个忠臣保护武将世家。武将世家的男将多半是窝囊废,碰上敌人总是打不过。但是有一点好处,这些男将都是风华绝代的小白脸,必杀绝技并不在马步弓刀而在于能使“美男计”。与他们交战的女将无不为其倾倒。将其走马活擒后总是要主动献身,以身相许。男将们总是半推半就,临阵收妻,最后不战而胜。如果碰上敌方的男将,使不了“美男计”也不用担心,收的那一大堆女将自会上阵代其摆平对手。

        解放以前的话本,往往有一个男将娶几个老婆的。解放后大概是为了贯彻一夫一妻制度,所以在整理某些话本时只好让故事中的很多女将战死以便为男将们下一次使 “美男计”时让路。这种文字做到极点时,甚至安排现任老婆兼女将被下一任老婆兼女将杀死,但是男将们为了国家,对自己的杀妻仇人照娶不误。

        • 家园 杨家将没这么差劲吧?

          被擒后又被招亲的,我能想起来的只有杨宗保。至少破天门阵之前的情节,绝大多数仗还是杨令公父子打的吧?

          具体到《虹霓关》,任兄有什么意见?是否同意这是出相当无聊、已经过时的故事?

          • 家园 好像这个传统是从六郎开始的

            大刀王怀女,西夏的黄琼女,都是这么做了杨门女将的。其他的女将收服过程也有不少类似的。但知名度较小。而且版本也很多。

            《说岳全传》里的类似故事就是西云小妹和瑞仙郡主了。被西云小妹擒获的伍连看不上西云小妹,却对同样是父亲被宋军杀死的瑞仙郡主情有独钟。结果两人勾搭一番,先上车后补票,合谋夺了牧羊城,并杀了西云小妹。

            这类情节的大量泛滥,其实和中国男子尚武风气的丧失大有关系。在宋代之后科举制度的摧残下,男子在潜意识中不再以保家卫国为自己的男性天然责任。而文人从宋之前的文武双全,蜕变为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在性心理上则不能彻底摆脱恋母情结。这些女将角色的出现和收服过程就是典型的恋母表现。盖只有孩童才会缩在母亲后面,让母亲去为他们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 家园 可不止从六郎,打他们的老爸那儿就开始了。

              可不止从六郎,打他们的老爸那儿就开始了。

              我小时候在隔壁家玩,邻居大爷有时高兴给我们讲讲古,有一次讲到佘赛花怎么嫁给杨继业:讲佘杨之间误会,杨被佘打得狼狈逃蹿进了七星庙,杨设计擒了佘,就在神台前成就百年之约。却不知神台上边站着的七位神仙可是傻了眼,难道曾经被预言他们要经历的劫数就是眼前这个?小神仙们讥讥咕咕难免搞出点动静惊动了一对爱侣,女主角明显沉浸在幸福当中没空和你们计较,大方的一摆手,"笑什么笑,以后就生你们七个乐",七个小神只好下界投胎来当了七个儿子,方完了此劫。 在过去这出小戏(好象叫做"七星庙",后来七郎升天的戏文也叫"七星归位")应该是挺热闹的,光七星神就有七位演员,插科打趣还有点18+。后来五十年代叶盛兰,杜近芳演了全本"佘赛花",是出明朗可爱的戏,"射猎"一折里的流水合唱,唱的是一对璧人在最青春美好的时刻相遇相爱,这两位名家确实唱出这感觉,以后的青年演员没一个赶上他们。

              在往后到了杨文广征西的时候,那被女寨主抢去逼婚可不是一次两次。所以我一直对杨家将戏文的基本印象就是杨家就是一代小白脸,上阵就是摆POSE招亲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薛家将,薛丁山招了不止一位夫人,他儿子有样学样,所以才有"梨花罪子"这出戏,和"辕门斩子"异曲同工啊。

              中国过去也许是女权被压抑的太惨了,所以这类戏才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