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也来说说邓小平的功过 -- 达雅

共:💬1329 🌺7870 🌵1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知道不知道有个“六二六指示”啊?

          不知道就别在这里信口开河了。

          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在家里出生在家里老死的,只是到了新中国以后,大多数中国人才能有机会进入现代化的医院看病。从没有到有,总有一个过程吧,培养医生护士盖各级医院,总需要时间吧。好了,到你这儿,一切都应该新中国一成立就立即完成,拖到1975年还让大部分农村人口在家里出生就是老毛的错了。你咋不说你三岁不会微积分是你自己的错啊?

          • 家园 双重标准

            老毛办事情需要时间,老邓办事情也需要时间。你自己说在老毛年代农民医疗有保障,而实际上这保障非常不全面。你认为老邓解散了人民公社,连带着给农民的医疗保障带来巨大问题,是否可以理解为现在还不如75年。而我的回帖只是指出,解散人民公社后的三十年,农民实际得到的医疗条件也在进步。

            • 家园 问一句:现在农民还是人么?
              • 家园 现在的农民当然是人

                我,我家和我周围的农民的生活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 家园 你的农民前辈与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当年

                  现在他们可是被压迫得像个不知道几等公民。虽然,国家不要他们交税,整天把一号文件当做大事,可农民不成为农民工,就没什么发展,今后农家子弟上大学都是机会少少的。你以为你出了农门,就不得了,想想这个农民阶层吧。你不可怜他们,我可是感到难过。

                  • 家园 农民不需要被可怜,只需要平等的权利

                    我原来的回复里面不想展开来说,看了你的回复后那就多说几句。我来自温州农村,在改革开放前,由于户口的原因,农民和城镇户口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阶级,我们这些乡下人感觉相对于城里人就是低人一等。但是改革开放后,温州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致富,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了。至于其他地方农村的情况,我不了解也就没有发言权了。

                    鉴于中国过低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现代化农业的高生产率,绝大部分农民必须离开土地另谋生路。当农民工是出路之一,其他还包括读书,自己创业,偷渡出国打工创业等。造成农民工生活艰苦的根本原因是毛时代建立的,现在的当权者至今不愿意完全放弃的户口制度。因为户口制度,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少,找工作的时候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户口制度,他们在城市只能是客居者,不能和城里人平等享受应有的待遇和福利,包括社会保险,子女教育等。现在的当权者采取了一些改善措施,但是还远远不够。

                    至于农民子弟上大学。我们村人口大约两千左右,解放后到我92年考上大学,总共出了三个大学生。92年到现在,大概五个。

                    • 家园 以我为例

                      我是50、60年代进城的,原是农家子弟,进城前和进城后都全然没有你感受的那样。我进城时没有低城里人一等,也接触不到你说的问题。我只能说托毛主席的福。那时我甚至感到比城里人还优越,虽然我是郊区的,但住房里有厕所,而城里人要用马路边的厕所。我们和城里人一起上学,虽然是在破庙中,我学习比城里人还好、比教授的孩子也行,所以,我从来没有感到过有歧视。当然那时的人嘴上不说,心里还是会有的,但能这样也是托毛主席的福。

                      我感到你所说的那些现象全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嫌贫爱富带来的.

                      再补一句,我四叔文革前到宁夏石嘴山,已经在工厂当了正式工人,还是车间的干部,因离家太远,想家,楞是偷跑回老家,继续当农民。因为老家的生活不比城市差。

                      城乡差别的严重,在我印象中存在于官和民中,就普通百姓来说,城里的居住条件长时间是不如农村的。

                      你自己数数看,文革前和文革中有多少农家子弟在中央、地方当官,文革后还有多少?我的一个邻居来自四川贫穷地方,文革中在京工作,后官至副厅级。我是看着他穿的同我一样、吃的与我一样,就是因为托了毛主席的福,才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90年代以后的农民恐怕是做梦吧。

                      也许,你认为有钱就行,但我从农家子弟来看,劳动人民一定要有权才好。

                    • 家园 以我为例

                      我是50、60年代进城的,原是农家子弟,进城前和进城后都全然没有你感受的那样。我进城时没有低城里人一等,也接触不到你说的问题。我只能说托毛主席的福。那时我甚至感到比城里人还优越,虽然我是郊区的,但住房里有厕所,而城里人要用马路边的厕所。我们和城里人一起上学,虽然是在破庙中,我学习比城里人还好、比教授的孩子也行,所以,我从来没有感到过有歧视。当然那时的人嘴上不说,心里还是会有的,但能这样也是托毛主席的福。

                      我感到你所说的那些现象全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嫌贫爱富带来的.

                      再补一句,我四叔文革前到宁夏石嘴山,已经在工厂当了正式工人,还是车间的干部,因离家太远,想家,楞是偷跑回老家,继续当农民。因为老家的生活不比城市差。

                      城乡差别的严重,在我印象中存在于官和民中,就普通百姓来说,城里的居住条件长时间是不如农村的。

                      你自己数数看,文革前和文革中有多少农家子弟在中央、地方当官,文革后还有多少?我的一个邻居来自四川贫穷地方,文革中在京工作,后官至副厅级。我是看着他穿的同我一样、吃的与我一样,就是因为托了毛主席的福,才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90年代以后的农民恐怕是做梦吧。

                      也许,你认为有钱就行,但我从农家子弟来看,劳动人民一定要有权才好。

            • 家园 请百度或者google《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

              这是香港地区学者的文章。其中明确指出,1980-1998年中国人均寿命的增长速度,既不如香港、日本这些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也不如马拉西亚、斯里兰卡这样的比我们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 家园 俺要找俺妈回忆一下5、60年代的医疗制度,就怕她记不清了

            建国前30年历史现在越来越让人迷惑,有人理清这段历史,善莫大焉。也许,很多档案永远不会解密了吧

        • 家园 还不知道谁信口开河呢

          1。 前30年跟后三十年癌症的发病率那差了老鼻子了

          2。 人均寿命,后三十年还降了2岁多哦。。。

          3。 新中国只能用剪刀差发展工业而后反哺农业,与此同时政府也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农民的地位,福利, 生活生产条件

          4。 后三十年吃饱饭,河里很多文章了

          • 家园 人均寿命降低的统计数据何在?!

            我手上的中国统计出版社《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国家篇》(新浪共享可下载到),没有列出人均寿命数据,但以死亡率来说,后25年的综合加权死亡率6.57‰比前三十年的10.51‰低了超过三分之一;后25年死亡率明显降低的情况下,人均寿命怎么还会比前30年降低2岁,望信口开河的砖家教我~

            年份 年底总人口 人口

            (万人) 死亡率

            (‰)

            1949 54167 20

            1950 55196 18

            1951 56300 17.8

            1952 57482 17

            1953 58796 14

            1954 60266 13.18

            1955 61465 12.28

            1956 62828 11.48

            1957 64653 10.8

            1958 65994 11.9

            1959 67207 14.58

            1960 66207 25.49

            1961 65859 14.23

            1962 67295 10.04

            1963 69172 10.02

            1964 70499 11.54

            1965 72538 9.5

            1966 74542 8.83

            1967 76368 8.43

            1968 78534 8.21

            1969 80671 8.03

            1970 82992 7.6

            1971 85229 7.32

            1972 87177 7.61

            1973 89211 7.04

            1974 90859 7.34

            1975 92420 7.32

            1976 93717 7.25

            1977 94974 6.87

            1978 96259 6.25

            1979 97542 6.21

            1980 98705 6.34

            1981 100072 6.36

            1982 101654 6.6

            1983 103008 6.9

            1984 104357 6.82

            1985 105851 6.78

            1986 107507 6.86

            1987 109300 6.72

            1988 111026 6.64

            1989 112704 6.54

            1990 114333 6.67

            1991 115823 6.7

            1992 117171 6.64

            1993 118517 6.64

            1994 119850 6.49

            1995 121121 6.57

            1996 122389 6.56

            1997 123626 6.51

            1998 124761 6.5

            1999 125786 6.46

            2000 126743 6.45

            2001 127627 6.43

            2002 128453 6.41

            2003 129227 6.4

            2004 129988 6.4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