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新闻造假,随便写两句 -- 小山头

共:💬70 🌺2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随便找了个

              http://www.shouxi.net/html/mednews/20071227031204227_96632.html

              但是在我能够判断的方面,我认为论文有假的指控是成立的,所以我敢在司教授的公开信前面加上一个支持司教授的指控的按语。

              觉得造假了,就写信给杂志,这是常识性问题。方受过此类教育和培养,应该懂。这本杂志是nature的子刊,存在所谓潜规则的可能非常低,肯定会认真对待方的指控。如果杂志最终retract了这篇文章,不就是作假的铁证吗?偏偏这么权威可靠的路子不走,写大字报?方自己也说了,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那他何以对自己的学术能力如此信任,而不愿意去听取更专业认识的意见?说到底,用的就是国内部分人对国际通行规则的不了解。

              审稿人都是抱着相信作者的心态,一般不会轻易怀疑论文有假,何况有的论文实际上是由博士生代审的,因为名义上的审稿人可能太忙而转给了其博士生代劳,其审稿质量也就未必很高。

              这算不算偷换概念?有些评审不认真。so what?这篇文章的评审也是让博士生待审的?方如果觉得那两三个评审述职,还是可以直接写信。因为没看出明显错误被撤掉的editor也不是没有过。方为什么不做这种替学术界清理不负责任者的好事情?

              方揭那些造假者的时候,我也觉得挺过瘾,觉得这人在做好事。只是时间长了,发现这位老兄似乎不喜欢走正常途径了。这里的正常途径不包括国内那些学术举报,所谓国内学术潜规则横行说不成立。也许公众的信任是容易让人上瘾的,让他觉得公众信任他,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就是对的,至于严谨的科学评定规则,太麻烦了。

              • 家园 会不会事出有因

                略略查了一下,司履生之前给 Nature Medicine 去信要求评论,自称由于拖延时间过长,最后该期刊编辑决定不予刊载。

                之后为什么司履生,方舟子就不再通过这一途径寻求裁决,就不清楚了,会不会是 Nature Medicine 过期不侯?

                新语丝上对某人的指控一旦成为流行话题,往往一发不可收拾,一干人等纷纷痛打落水狗,有时甚至不管人家是不是真的落水了,我觉得会给人留下无赖下做的印象。不过你说的这一点倒是没有注意到,看来以后也要留心一下。

        • 家园 看新语丝

          他本人倒是很少提及普世,不过新语丝里可有不少普世文,司马那些马列总被撵着跑。

    • 家园 记者本如此,奈何汝不知?

      很小的时候理想成为天文学家,医生,解放军叔叔,卖小豆冰棍儿的.....但都是想想就完,过两天又换。真正是上到初三开始,才觉得记者是最让我倾心的职业,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厄尼·派尔,罗伯特·卡帕,唐师曾,水均易....高考成绩不怎么样,进了个二流大学的三流专业,但当记者之心依然不变。想象一下宿舍里人家床头都是花花绿绿球星影星,而我每天睁眼面对的是图书馆复印来的一张罗伯特·卡帕和报纸上剪下的唐师曾的傻乐。

      出国后阴差阳错的又换了专业,和记者之路就越来越远了。这些年泡网多,尤其近一两年,中的洋的记者写的东西,办的事情看多了,我这当年满怀崇敬的心可是瓦凉瓦凉的了。经常会看着某篇文章或者电视里某个采访,想:我要是当年真当了记者就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 就写这样的文章? 就得这么没良心?.....

      看着现在的媒体人,普世的,花边的,煽风点火指鹿为马的,装疯卖傻撒泼卖嗲的,看一眼恶心一眼,难道是我错了? 记者本如此,奈何汝不知?

    • 家园 确实确实

      我也接受过一家媒体采访,结果我原来的话和他们后来在报纸上刊登的完全不一样。

      • 家园 无冕之王比较可怕,能躲就躲

        上次替单位到外地打个官司,记者上来采访,我直接告诉她,不好意思,我没有被授权接受采访,呵呵。

        不然,她要是回去把我的话一改,我怎么跟领导交代啊。

    • 家园 关键是 记者自称是某某良心,好像自己是正义的代表

      律师是律师,他们公开说自己就是为出钱人辩护的。所以,没人觉得奇怪

      但记者总是自称是某某良心,公平发声,好像自己是正义的代表似的。

      卖X还要立牌坊

    • 家园 严重同意这个,本人身边人有过亲历

      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教授,应该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社会经验比较少,有一次就一个问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后来电视上放出来,他发现,电视画面是他,声音也是他,但是说的内容完全不是他当时说的那些话,当时目瞪口呆,吓得他从此再也不接受采访了。

      经历的那个是这样的:问答采访,问了第一个问题,回答-是,我们这样做过;问了第二个问题,回答没有,我们没做。结果电视放出来的是,记者问第二个问题,回答是,我们这样做过。反响很恶劣。该人受行政处分,无处伸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