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新闻造假,随便写两句 -- 小山头

共:💬70 🌺20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新闻造假,随便写两句

    最近腾讯造假事件搞得比较大。其实,在我看来,新闻造假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这回腾讯把大使的话弄出来造假,有点过了。

    其实我们看到的新闻,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和谐的还是普世的,无不是造假的结果。比较低级的造假是我们这早年间大跃进时期的那种,睁眼说瞎话,无中生有。这种假很容易看穿。现在国内外都不怎么用了。现在造假都是比较高级的,就是利用“事实”造假。有句话叫做,部分真相就等于假象。把真相掩盖一部分展示给你,比直接告诉你假象,骗你骗得还瓷实。

    我是学法律的,拿本专业举个例子,在法庭上说假话,做伪证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严重的要坐牢。但是全都说实话律师怎么给自己的当事人辩护?律师们当然有办法了,律师们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时候说的都是“事实”,但是都是经过挑选和裁剪,对自己这一方有利的事实,法律也不禁止这样做。最后由法官综合两方的“事实”得出结论。

    记者、编辑其实也都是律师,都是自己工作的媒体的代理人,要替自己身后的利益集团说话,当然睁眼说瞎话会严重影响本利益集团的声誉。所以呢,就说“实话”吧,不过都是经过挑选的“事实”。

    现代图像、语音处理技术这么发达,记者、编辑把被采访对象的声音、图像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一下再简单不过了。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个教授,应该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社会经验比较少,有一次就一个问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后来电视上放出来,他发现,电视画面是他,声音也是他,但是说的内容完全不是他当时说的那些话,当时目瞪口呆,吓得他从此再也不接受采访了。

    我从那个时候起就注意电视上,广播上的接受采访的那些人的画面和声音,还真发现一个规律。采访的电视画面很少是连续的,都是近景远景结合,远景时往往声音对不上口型,这就是说,至少远景这一段是被处理过的。广播就更过分了,录音采访的人很多话两个字之间都有不自然的停顿,很明显是剪辑造成的。

    所以,作为普通老百姓,还是多掌握点常识比较好,凡是不符合常识的“新闻”,都要打个问号,这样才不容易被忽悠。

    随笔写两句,大家凑合看。

    通宝推:天涯无,
    • 家园 编辑

      你们那电视台口型声音不对的还能过审片环节,对画面的要求还真低。我这里对不上的都要打回去重做,剪切痕迹重的还要想办法遮过去。

      说句题外话,剪辑是必然的,所有节目都要卡时间,如果不是以访谈为中心的节目一般不可能完全忠实的上全原话,除非你语速和用字数量能完美配合上节目能放给你的那个空档,时长优先。所以最好能语言精炼些,不要说那种要整段一起放出来才能明白意思的话,这种话编辑人员肯定要大段剪到乱七八糟,不然根本放不进节目,除非节目里面你是主角。

      至于看别人有无剪辑自己意见的,个人观察是经常在电视上出没的老油条们都是不看的,他们嘴里才不会出差错。会看的都是偶然上赚点外快的类型,毕竟可以炫耀下。

      • 编辑
        家园 bbc莫不是真的在bbc?

        央视有好几个栏目都是直播了,甭管你是不是老油条,直接就出去了。

        • 家园 No

          不入流的卫视而已。没搞过直播节目,不知道难度如何。恐怕要主持人和灯光、摄像这些现场的东西很牛才玩得转,记者力量也要够档次才行。不过理论上直播应该会找老油条,前几天央视出境一团糟的那个东南亚专家不知道他们怎么安排的了,弄得别人在全国人民面前出洋相。不过我也没看出直播专家访谈有什么意义,弄两个托当观众打电话当场咨询专家还差不多。

          外链出处

    • 家园 国内的新闻现状

      大部分的会议,很多人是不关心结果的。关于会议的记录,很多人是不看的。头版头条的,大版面的发言,我基本上伶伶落落翻过去的,不知道你们如何。说实话,我应该是属于被新闻牵着走的那部分人,这几年才开始渐渐脱离出来。这种大型会议的视点应该很多,可是大家众口一词只看那个标准的方面。

      静下心来想一想,还是会觉得新闻有一定的片面。结合自己的身边,自然就会觉得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之前看到一片文章,在台湾那边有些媒体为了吸引观众会放出一些比较刺激的画面,就有人批评说这样会损害那些未长成大脑的健康。可是作者有些疑惑了,没有历练,三观怎么能成熟呢。一直想着保护,不如引导他们自己辨别和思考。在我看来,无论何时人情都是如此有趣的东西,太过纯粹的东西不会有,但是你依然可以推己及人感知到真相。毕竟nobody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不过这几年的新闻水平还是有所提升的,这点很欣慰。民众对于经济,法律,政治的专注度也在提升。

      • 家园 另外,很多记者太业余

        本身既缺乏专业知识,事前又不肯认真补课。采访、写稿时又不懂装懂或是自以为是,结果很容易闹笑话。

    • 家园 花,谢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普世派

      方舟子

      方舟子虽然本质上也是个普世派,但是比较书呆子,认死理,而且因为反对轮子功和伪环保和司马南、何祚庥两个老马列混在一起,经常不受南方系待见。现在因为南方系经常篡改他的访谈,他已经声明不再接受南方系的采访。

      另外何老那句“谁让你生在中国”也是记者大人的杰作。

      • 家园 方舟子可不是什么普世派

        你不能把<新语丝>上其他人的言论都算到他一个人头上, 那里普世派是多了一些, 可以读一下方个人的作品集, 他也就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份子, 虽然激进了点.

        顺便说一句, 93/94年我刚出国的时候, ACT还有一篇<党的好儿方舟子>之类的东西,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家园 希望多点

        还是希望多点这样的普世派,南方蜥之流只能臭了普世的名。

      • 家园 方舟子基本不涉及什么政治议题吧

        他基本是赛先生的崇拜者,很少提及德先生

        • 家园 他是赛先生里面的普世派

          对待学术问题,不用学术界的规则解决问题,而是用贴大字报的手段玩德先生

          见过他对别人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杂志上的文章表示怀疑。像他这样受过美国科学研究训练的人应该知道,怀疑就写信给杂志,绝对会有人答复你,绝对会有人处理。而他呢,偏偏写大字报,而且大字报里面充斥着诸如“我的一些朋友认为这个不可靠”这样的文字。和玩论点转移的记者一个做派。

          • 家园 如果在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方是玩不下去的

            但目前的中国,学术界有正常的规则吗?怕是潜规则遍地吧?于是方采用了暴力对造假的手段。他自己写的东西还比较认真的查验,别人写的就基本上大字报的形式了,但总的来说,受冤的要少于玩假的。

          • 家园 能举一个具体例子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