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新闻造假,随便写两句 -- 小山头

共:💬70 🌺2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党委不能要记者上交录音检查吗?

            记者能比组织大?

            • 家园 理论上在中国,党比什么都大,但是理论和实际......

              比如南方周末采访某北方省份某地级地区,出了问题,是省委出面找宣传部甚至长春真人出面找广东省委宣传部再找下去还是自认倒霉,直接把地委处理了,哪个省事呢?如果很高级别的出面,话柄在谁手里?——这个要是宣传开了,可是土鳖的天大罪过,哪个级别的愿意担这个责任。

              这还是内部问题。

              如果是境外媒体呢?

              一切问题都有解决办法,就看付出的成本多高。

              再假如,一切顺利,就是媒体错了,你能怎么处罚媒体?判刑?封闭还是怎么的?还不是对方道个歉(基本上没人关注),然后不了了之。

              我对南方系的坏印象乃至对整个媒体都不信任就是因为2000年前南方周末有一个深度报道,就是一个鸡毛蒜皮的事(具体是啥忘了),用的是访谈的形式,一问一答,整整两版。看完就看完,放一边了。

              过了几天,好像是在天涯,受访者发了一个帖子,说南方周末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说自己去抗议,报社根本就不理他,于是很生气,在网上把整个内容全贴出来,结果南方周末的记者好像也上网反驳,说报社有权编辑,自己没有曲解对方的意思,如果确实曲解了,是对方没表达清楚。

              总之在网上吵了几天,报纸中缝好像后来出了声明,说访谈录不是全文,有编辑,但意思没变blablabla......

              我当时想,还能这样,你来采访我,然后发表的内容不是我的本意,然后报社就说,他发表的就是我的本意,至于我说的反而不是我的本意,我靠,这tm什么事啊。

      • 家园 我也有过亲身经历

        去参加过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做观众。节目并不是现场直播的。录制完2周后播出时,发现有些内容的前后顺序被调整过(因果关系就被倒转了),而且有部分内容被删剪。虽然不至于恶劣到把嘉宾的意见作180°反转,但也绝对不是嘉宾意见的忠实反映。

        因为自己在现场看过,所以看电视时发现剪辑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后来对所有这种剪辑痕迹明显的所谓访谈都抱有戒心了。

        • 家园 刚上大学时也接受过一次某省报的采访,也有类似遭遇。

          当时是报纸采访高考成绩优胜者,有记者和我聊天。没有录音,记者自己在纸上划拉划拉,后来稿子出来应我的要求给了我一份打印稿。基本属实,就是细节上有些夸张的地方。比如我提到中学时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他们就给深度加工了一下,说我中学时代从来都只吃白米饭,吃不起菜,我都不忍心看下去……我心说,现在中国还有这么穷的人家么?要求他们改。他们答应了。结果报纸出来后我一看,改成了“我从来都只吃一份青菜”。我是很穷,但是我还不至于这样吧?按原话写很困难么?可能他们是为了追求新闻效果吧。看看,品学兼优、极端贫困的女大学生……

          这还只是小事,对我也没什么实质性损害,不过当时报道是实名的,被我的熟人看到了多不好意思啊。

          • 家园 你遇到的记者已经算是恪守职业道德的了

            一、稿子交给你审过一遍;

            二、根据你的意见,修改了稿件,更加接近你想表达的本意。

            已经很不错了,换成南方系,以上两点,门儿都没有——请参照何作庥吃《南方人物周刊》瘪头的那个事件。

            • 家园 一和二应该是职业规范吧?我在学校里也接受过采访,

              路数也是这样。校报的记者/编辑(注明:不是学生兼职)也是笔记,初稿完成后,把

              一、稿子交给审过一遍;

              二、根据的意见,修改了稿件,更加接近想表达的本意。

              这是不是做新闻的基本功和基本套路?

              当然,国内的记者不一定都愿意都照此办理;这样做不一定“讨好”!

              国内很多新闻消息连 when, where, who 都讲不清楚,所以不奢望那些记者能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