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所感受的民族文化(18)《熹平石经》 -- 海月

共:💬6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所感受的民族文化(18)《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学术、出版等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誉的,它对于经学、文字的统一更是不可替代的。海月:【原创】历史随笔(10)---浅谈东汉的社会割裂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它的书法魅力。

    分书(南宋后称隶书,与当时严格意义上的隶书有区别的)是小篆的发展:改圆为方、压长为扁、截线为段;一波三折、蚕头燕尾;横平竖直、对称稳定;提按顿挫、粗细交错。

    分书的有很多代表性的作品,各具特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至于隶法,体气益多,骏爽则有《景君》、《封龙山》、《冯琨》;疏宕则有《西狭颂》《孔宙》《张寿》;高浑则有《杨孟文》《杨统》《杨著》《夏承;华艳则有《尹宙》《樊敏》《范式》;虚和则有《乙瑛》《史晨》;凝整则有《衡方》、《白石神君》、《张迁》;秀韵则有《曹全》《元孙》。”而《熹平石经》则是兼而有之,大气庄重、典雅方正,笔划圆劲、笔意浑厚。

    全文布局工整,字体大小一致,有《礼器碑》宽搏清朗;用笔粗细差别不大,波磔含蓄,用笔有内撅法,但不太明显,不显的冷峻;正是波磔含蓄,线条中段饱满,又有篆书的古意;点画质直,结体方正,又有《张迁碑》的拙味;横捺间或又有《曹全碑》的飘飘欲举;由于是刻在石上,其劲道刚中有柔,力寓于笔划。

    东汉晚期的分书代表了分书的最高成就,《熹平石经》成书于汉灵帝年间,吸收众家之长,由书法大家蔡邕所制,历来受到历代书家的重视,其字体结构更是有统一范本的意义。

    关键词(Tags): #中国文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我所感受的民族文化(20)《良宵》

      那是一缕或细或粗的线缠绕着,或松或紧的束缚了身体,只有大脑还可以思想,脸庞还可以微笑;那又或是一缕烟或浓或淡的萦绕或淹没了一切,起伏飘忽着,仿佛梦境,无法真实的把握。

      那些热闹的欢笑,或是怡然自得的悠闲,努力去抓住、或是参与、或是融进,可是不管如何的挣扎,那些终是飘忽在或远或近的身外。于是,只能徒劳的或是喘气、或是神伤、或是无奈,总之,那高高低低快快慢慢,似轻悠又似沉重的或叹息或抽噎,只能在疲惫的灵魂左右回旋。

      你可以说是轻松,你可以说是快乐,你也可以说是悠然自得,可是这弦与弦的交错、摩擦,更多表现的是撕扯、痛苦和孤独。梧桐夜雨、潇湘水云、渔舟唱晚、浆声欸乃、烛影摇红,谁又会忘记那个良宵?谁有不会渴望一个良宵?

      或许简单的才是真实的,说不尽的才是深情的;可以在与人欢笑中度过良宵,也可以在独酌中度过良宵,可是那高高低低快快慢慢的、简单的、线条般的、青烟般的情绪在良宵里或是一瞬的闪现,或是沉默地包围,那是才是心底里的蕴藏!

      身体的束缚,情绪的淹没,只有那颗心和大脑随这弦声起伏……

      (听萧白镛先生演绎刘天华《良宵》)

      关键词(Tags): #中国文化
    • 家园 【原创】我所感受的民族文化(19)《边城》

      每次读完《边城》,心都好像被水洗过一样,静静的,软软的,一切都觉得亲切起来。在二十世纪华文小说评选中,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第一,《边城》这个中篇获第二。《边城》写的是湘西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小说的情节简单,人物也不是很多,但作者仿佛是在写自己,那山、那水、那些人、那些节日、那些事情,都是信手拈来,熟悉的无以附加。作者写翠翠,好像自己就是翠翠,说的、做的、想的,都真实亲切无比;同样,作者写爷爷、写大老、写二老、写顺顺,都好像自己就是他们,极富人情味!作者是极熟悉他笔下的那些人物的。

      作者写《边城》,写那里的美与爱,淳朴、自然、善良、友爱,仿佛是一副桃花源中的情景。故事不是复杂,主要写了三个端午节和大老二老的两次求亲及爷爷的两次进城问情,不管是写景、写对话、写心理活动,处处都散发出纯朴的自然味道,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灵的澄澈纯净。文字非常的细腻,有时甚至有些啰嗦,可是那些平实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散发的是醇厚。比如写爷爷最后一次从城里回来,由于受到冷遇,心情很不好,我们读到那些文字,就好像觉得自己的心里也很堵!这就是沈从文的文字魅力!

      我们感觉那些美好的东西,那些久违的亲切,但也感觉出淡淡的孤独。翠翠虽然受到爷爷的全心疼爱,但一个少女的心事爷爷是不会懂得的,她是孤独的;爷爷全身心的爱着孙女,但有些事也只能放在心里,无人可以诉说;大老是豪放纯情的,他知道弟弟也爱着翠翠时,也是痛苦的,他把这些放在心里,毅然放弃了;二老是细心重情的,他可以放弃碾坊去爱翠翠,得知哥哥放弃后,就再也没有去唱歌;那些人物都是纯粹的人,都是友爱的人,但也是孤独的人,……

      《边城》中的人是没有功利的,山是苍翠的,水是纯净的。这好像是一副远古的图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亲切自然,然而最后也有了爷爷的死、大老的死、二老的离去……,也有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就像一个寓言,在人性的美中也孕育着冲突和不和谐。

      在沈从文的心中,湘西是一片自己喜爱的、心心相印的净地,那里有自己的理想、情感和思想的皈依之处。我们的皈依之处在何方?哪里是我们心中的净地?

      也许《边城》中的文字就是我们寻找的净地!

      关键词(Tags): #中国文化
    • 家园 沉宝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