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道”和“学” -- 魂与梦

共:💬10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道”和“学”

    “道”和“学”

    老子在第四十八章中说了不太好理解的一段话:“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什么是“为学”?什么是“为道”?“为学”为什么“日益”?“为道”又为什么“日损”?这都是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我觉得为学和为道中的“为”,是“作为”的意思,也是“努力而为之”的意思。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般的学习,是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越来越多;而研究“道”(即宇宙和它运行的基本规律),却是越深入越觉得“大道至简”。越是对“道”有研究、有心得的人,越是会从繁复纷乱的世事中超脱出来,进入清静空灵的思想境界。而也只有在这种境界中,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认识到“道”。这是一个辨证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道本就是至简的。从宇宙的结构看,从最大的星系到最小的原子都有着相似的结构:它们的主要质量都是集中在中心,外面则是弥散的空间,在其中存在着环绕这中心运转的星体或微粒。这种相似性绝不是偶然的,它代表了宇宙中的一种规律。如果科学再深入发展,很可能会发现更小的微粒结构也和这类似。所以宇宙中的基本规律应该是“至简”的,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就可以理解无数看来是繁复和纷乱的事物,这正是我们古人的智慧最突出的表现。在中国最伟大的古代著作《易经》的“三义”中,其中一义就是“简易”,这难道还不够证明我们先辈对宇宙认识的科学性吗?

    但是要不受那些繁复纷杂的表象的迷惑,抓住宇宙及其运行的本质,又必须是进入了清静空灵的境界才可能达到。很多西方的伟大的科学家在穷其一生精力研究后,最后总还是因为解释不了某些“神秘”现象而黯然神丧,其中很多在后期转向信仰宗教,这也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它说明西方科学并没有抓住宇宙真正的本质。而这一方面,中国的“东方哲学”特别是道教的哲学观点,明显是有它独特的一面,并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所以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研究“道”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对宇宙的运行规律有了较透彻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只会依照宇宙本身的规律行事,这就是达到了“无为”的标准了。

    按照老子的观点,达到这一步是治理天下的必要条件。所以他又说:“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于取天下。”

    “无为而无不为”我已有专文解释过了。后面的几句很容易理解,这儿就不再说“多余的话”。

    这种观点现在是不可能得到执行的。但是对着物欲的横流、人性的泯灭,对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着越来越穷于应付的各国政府,或许老子的这种观念,才是我们摆脱困境的最好办法。

    关键词(Tags): #老子#道#学。
    • 家园 研究老子乃至中国古代哲学是很可喜的,然而……

      请不要贬低科学。

      科学不是西方的,而是全人类的。比起上古时代的原始哲学来,科学毫无疑问地更接近于宇宙的本质。西方科学家在晚年寻求宗教依托的事情不是没有,然而这既不是主流,也更不能说明东方哲学的独特性。

      易经提出“简易”,这只是一个假说,而不是定理。它也许与宇宙中的部分现象相符,但绝不能因此就说宇宙的基本规律就是“至简”的,这是不合逻辑的。比如说您看到了大到星系小到原子都有着相似的结构,但是,大到全宇宙,小到诸如夸克、轻子、中微子、光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结构就真的也相似吗?

      或者说得更明确些,研究宇宙的本质是物理学的工作,而不是哲学的工作。哲学研究者不能越界,实际上也无法越界。因此,哲学研究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极限,注重于引导人类的精神世界,而不要想着去指导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物。

      • 家园 我来跳下大神,嘿嘿

        推导过程暂时不说.

        科学发展到可以模拟人脑的时候,科学就会"死亡",

        归根结底,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命的意义而非宇宙的本质.

        • 家园 如果AI从各个方面都显示出了人脑的特点

          那么还怎么区分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生命体还有什么必要存在?

          想起了《攻壳机动队》了

          • 家园 实际上AI可以和人脑对接的时候

            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界限的确就模糊了,好比我们现在人生追求的是“幸福”,可是当AI和人脑可以对接的时候,只要设置好程序,让人脑始终在“最幸福”的时间段死循环,那么“人”自然就永远幸福得冒泡了,可是这样的“人”还能称为人吗?而如果有这个条件了还要承受现实的喜怒哀乐,那么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是个极严重的问题了。

            • 家园 河里以前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啊

              好像是把人放在盒子里,通过给人脑加入电信号刺激来达到一切需要。人生的意义这样大的问题,我还是没有答案,不知道你的思考有没有所得。不过再往下谈就虚了,对实际生活没有任何帮助。

        • 家园 同意。哲学,对个人来说

          是要解决:世界,人生,这所有的一切,对,有什么意义?

          楼下江城老师说的”无定解,不派他“,可能是哲学应有的常态。

      • 家园 我觉得,关键在于有两个"宇宙的本质"

        一个是物质的“宇宙的本质”,另一个是人心的“宇宙的本质”。

        作为一个人的社会来说,物质当然重要,人心亦不可少。两者不可偏废。

        • 家园 形而上学现在不流行了

          事实上,早在康德时代,形而上学就已经不太流行了。因为它过于追求事物的本质,却又无法避免怀疑论的侵袭。简单的说就是谁说谁有理。物质的本质也好,人心的本质也好,形而上学能给出答案,却不是排他的。

          现代西方哲学已经避免去研究形而上学,转为研究人类思维、逻辑、语言的结构,或者放弃以理性方式去研究宇宙和人心的本质,改以非理性方式去感受。

          人心的本质是个各位哲人寻求了千百年而未有定论的答案,而且这比物理学更虚无缥缈。我期待生物学与心理学在未来能解决这一类的问题,而基本不能依靠哲学。

          • 家园 解决问题要靠理性,能否被接受是另外一个问题

            哲学的研究倾向于理性,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先进哲学,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接受吗?

            举例说,人总是要死的,当自我意识,随着年月的逝去,越来越接近必然的湮灭时,纯理性的哲学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吗?

            我以为, 哲学,对个人来说, 是要解决:"世界,人生,这所有的一切,对,有什么意义?"

            江城老师说的”不派他“,反而可能是个人哲学应有的常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