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帝魔探险记 -- 晨枫

共:💬1457 🌺6638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游泳的人游过去的不是一个岛吧?

        看你后面的照片,你不是走过去了吗?前海后海都不是太大的,只是后海里有一个岛,在宋庆龄故居对面,叫“野鸭岛”,还真的养有“野鸭”的。

        我看那些游泳的人,还真有点佩服他们的勇气的,因为那“海”里的水含有丰富的营养,要用专业一点的话就是透明度不超过30厘米(我也是瞎估计的),养鱼都不用投饵料了。

      • 家园 北京的水系本来是贯通的,现在还通的有一段

        从动物园——紫竹院——玉渊潭到颐和园,每次都能看到船突突的开过,自己没有坐过。这几天晨大玩的很开心,俺们北京天津河北沧州直隶地区的河友都很高兴,祝晨大继续玩好,北京的西西河基地建设还是不错的。

        另外晨老大提出的航博的不足是历来很久的问题,以前和航博的头头吃饭的时候也谈到过,他们隶属空军装备部,编制副师,仅仅是维持现状看看家而已,真的想有什么建设,也是举步维艰,体制的问题。这次空军建设六十周年才补充了一批东西,也是各个单位支援而来的,自己筹措遇到条块分割的麻烦也很多。我曾经和他们的人出差去保存收集旧有历史价值的飞机,的的确确看到工作很难做。很多同样是空军的单位眼里,航博算个鸟,如果不是戴着同样的帽儿恐怕门都进不了。我有空可以写写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看到有个河友写模拟器的,不知道国外的模拟器发展怎样,我军的本人还是有所耳闻,晨大是否能查查资料开个头。

        • 家园 西西河的北京基地那叫一个大呀

          航博看来还真是体制问题,不知道美国是怎么做的?如果民办但立法规定地位,像国会图书馆一样,规定所有书必须送交一本,那样用法律规定办航博有戏吗?当然,有太多细节需要考虑……等待老兄写写航博的事情。模拟器的事情,也等你的大作呢,我对飞行模拟器关注不多。

      • 家园 单位就在鼓楼边上

        所以这些点都知道,但进去过的没几家。卖工艺品的,还有酒吧都是宰老外的,烤肉季还是挺不错的。

      • 家园 馋了……

        人在帝都可惜没掺和一下...

      • 家园 俺眼睛跟着旅游,还得宝了。

        呵呵,这两篇都有宝。

      • 家园 晨大照片的色彩。。。。

        这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

      • 家园 这哪是炒肝啊,分明是炒心吗

        晨大的春天...

      • 家园 晨大哥;先纠正一点

        酒吧是河友二基地朋友开的,俺属于跟着沾光地。

        您来那几天他老人家正钻研佛道---闭观,避谷呢。与淡淡微风(我们称;小和尚)同门。

        否则,他可能喝...

    • 家园 帝都篇之六:跟老引走,有……炒肝吃(上)

      老引是个好人哪!那天晚上聚餐后,就给我打电话,要带我转转北京的胡同。老引是什么人哪,他在退休前“自甘堕落”,曾经是管西城的片警,北京的这些胡同就跟手心手背一样清楚,这样的好机会怎么能错过。再说啦,跟老引走,有……炒肝吃!老引一早上开着车,带我到鼓楼边上的姚记炒肝店,这是老北京吃炒肝的地方,地道着呢。老引想得很周到,怕我吃不惯,先到隔壁的馄饨侯要一碗馄饨垫着,然后再来炒肝。馄饨和南方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炒肝就不一样了。有点像南方的炒猪肝,但汤水要多得多,而且蒜味特别重。还别说,偶尔吃一次,还挺好吃,天天吃这个,医生就要有意见了。

      吃完炒肝,就在东城转开了,西城留着下午再去。先到钟楼、鼓楼。鼓楼大大咧咧地站在前面,好像北京的任一座城门楼,金碧辉煌,虚张声势;粉面素装的钟楼似乎是躲在背后出谋划策的军师,不事张扬,但运筹帷幄,料都在这儿呢。可惜没有听到钟楼大钟的声音,没有听到那有名的“鞋……鞋……”的回荡钟声。钟鼓楼之间有一片小广场,很多三轮车在等着拉客去胡同游呢。我们有老引,哪需要那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钟楼前广场上,三轮车等着拉客胡同游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胡同老宅的院门,石狮子象征着当年的身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日胡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看见后面的寿衣幌子吗?连死后的事情都可以足不出户就办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胡同院子里可是深不可测,看着像寻常人家,说不定就是一个时髦酒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昌济故居,毛泽东在住中南海之前,在北京就住这里

      钟鼓楼位于北京的中轴线的北端,正好把东城、西城一分为二。北京有一句老话:东城富,西城贵,崇文穷,宣武破,说的就是巨商富贾多住东城,王公显贵多住西城,崇文和宣武则是穷人住的地方。不过如今东城也看不出多少富贵来,大杂院甚至地震棚都还到处都是。小街小巷纵横交错,似乎汽车开进去了就出不来了。要不是老引路熟,转晕头不说,到了死胡同里,连倒车出来就难。

      不过东城的老底子还在,老引特地指点出来,门前有石狮子的大多过去是显贵人家。现在还能看到一些石狮子,但院落已经破败。老引还带着到杨昌济故居。杨昌济不仅是杨开慧的父亲,更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的老师,后来到北大当教授。杨昌济对毛泽东很是器重,毛泽东在北京的时候,就曾在杨家住过一段时间,他还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做图书馆管理员。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是深得毛泽东敬重的老师,据说毛泽东在解放后还到这里来看过,不过杨昌济在1920年就去世了,终年才49岁。如今这里是文物保护单位,但周边在大兴土木,气氛全无。从这里七转八转,就到了国子监和孔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整修过的胡同房子依然青砖黛瓦,但好像的确良长袍马褂一样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知道这里是茶馆,还是会员制的俱乐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里面还不让随便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城、西城都有这样的新式四合院,看来是有钱人的宅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胡同巷子不太典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依然充斥这抗震棚的胡同才典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参天的老树见证了多少阴晴阳缺,人间悲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这里的人们来说,胡同生活或许不是浪漫的象征,而是艰辛的回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胡同人们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

      孔庙大概是中国文化里特有的东西。庙是宗教场合,用于祭拜神祗的。佛教的庙,道教的观,名称不同,意思大抵是差不多的。中国人也祭拜祖宗,但那是宗祠,不是庙,有所差别的。然而,中国人的庙还祭拜非宗教的神明,像关公、鲁班、大禹、妈祖、龙王、土地公公、城隍爷,当然还有孔子。如果说龙王、土地公公、城隍爷甚至妈祖还有原始宗教的痕迹,那关公、大禹、鲁班、孔子就和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无关了。这或许和中国人的祖先崇拜的关系更大,孔庙与其说是信众把孔子佛陀化了,不如说是读书人把孔子作为共同的精神祖先了。关公庙对军人、鲁班庙对匠人的意思也是一样。

      不知道北京孔庙这些地方在文革中是否受到冲击,茂密的参天古树不像后来补种的,不过孔圣人的雕像肯定是新的。其实孔庙里放孔子雕像应该是一个现代做法,中国建筑在传统上不大制作这样的室外立像的。另外就是全国各地的孔庙似乎都是用一个标准模板制作的孔子雕像,这也太廉价化了。西方重要一点的教堂里,耶稣受难或者三位一体的像都是为本堂专门制作的,中国佛庙里的佛像在传统上也是,不作兴石膏模子里大批生产的。不过这种场合现在是旅游成分多于宗教成分,说不定就是要像麦当劳一样讲究一个一眼就能人出来的境界,于是就不讲究原创性这些事情了。

      孔庙里和王府一样,一进又一进的院子和大殿,侧后面有一片碑林。要是喜欢书法,或者对典故有研究,这里是可以倘佯很久的。可惜我们两个对这些东西都不懂,冒充懂行地这里探一下头、那里探一下脑,就穿过去,到了国子监这一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子监还没有到,牌坊已经提醒人们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孔庙对过不知道什么衙门,也是一片仿古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孔庙里树立了一个孔子像,这其实不是孔庙的传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孔庙里没有什么人,仅有的两个女孩子还是迷路的,在看地图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爸告诉我,“万世师表”中的万世不是万代的意思,古代历法里,一世是十二年,所以36年教龄的老师可以自称“三世师表”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孔庙和国子监在后面是连着的,不知道这一片毛茸茸的东西是什么稀奇植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应该拉上老引找找那块碑,“咱家祖上也阔过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块好像是康熙写的福寿碑

      国子监是古代皇家的最高学府,专门用来培养儒官的,但到了清代,变成主要用于科举考试的地方。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学问是与做官从政连在一起的,做官不能没有学问,有了学问不做官也是不务正业。学问不是用来研究天地起源或者自然造化,而是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个传统和科举制度相得益彰,成为古代中国文化和政治传统的最重要部分。

      科举和八股文是连在一起的,从五四开始就臭了大街了。科举开始于隋代,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自此科举制度一直持续到清末的1905年,前后延续了1300多年。在一开始,科举是唯才是举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在官僚体制里的世袭,打开了平民阶层的上升通道,只要中举,草民也能做官,施展宏图大业,享用荣华富贵。科举面前,人人平等。但科举逐渐演变成 僵硬、守旧的代表,八股文原本作为范本,在形制上统一以便于考官用统一的标准评判,但逐渐变成桎梏人们思想的枷锁。科举和八股文的影响至今在中国文化中还不肯散去,高考和无穷无尽的标准答案里依然飘荡着科举和八股文的魅影。

      由于清朝的国子监已经主要作为科举考试机构,清以前的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的遗迹已经较少,现在国子监也以科举作为主要内容,而不是国学。国子监里陈列有很多科举遗物,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碑,刻有历代进士的名字。进士是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的最高级考生,进士的前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但所有进士都可以直接封官,事实上都是具有相当级别的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国子监,古代皇家最高学府,清朝变为科举考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门洞后面,凝聚这多少读书人的希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今恐怕只有高考的时候才有人想得起这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建筑形制上有点奇怪,方形底座的厅堂,圆形的池子,像铜钱一样,莫不是在隐喻什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整修是不是不大敬业?那个时代金榜题名不会从左向右写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应该就是殿试的地方了,从这里出去,都有个官可以做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作为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国子监的建筑规格很高,和故宫都差不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状元匾可不能山寨,要杀头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一个考生的试卷,这好像是县级考试,不是殿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想中举?好好看看,这就是真正的八股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年的考场都没了,现在只有这样的模型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知道什么是捷报吗?这就是!考上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治7年的进士榜

      在国子监遇到一个人,他对科举很是熟悉,后来问起,才知道他祖上有一个进士,后来到陕西做官,日伪期间不愿意做汉奸,解放后才故世。他说起这个祖上的时候,很是自豪。“那边的碑上有他的名字,第x行第y块”。那是自然的,科举每三年一次,一次才几十个进士,这可比北大清华中科大难考多了,比中央委员还稀罕呢。后来回到上海时和老父亲说起这件事,老父亲随口就说,我们家还有三个进士呢。呃……啊……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

      老父亲从书堆里抠出一本小书《扶桑十旬记》,作者杨芾是我祖母的祖父,就是光绪15年(1889年)的进士,父亲杨福臻(光绪6年,1880年)和弟弟杨蔚(光绪20年,1894年)也都是进士。一家父子三人在15年里先后成为进士,是高邮地方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家所在的杨家巷也因此出名。杨家本来做的是小本生意,发点小财后,把高邮没落世家李家的豪宅买了下来。李家家道中落,急于将祖产变卖,走的时候连嵌在堂屋后墙上的祖宗龛子也不要了。杨家搬家停当后,没有理由供奉人家的祖宗,一声“得罪了”,用力一拽,把龛子拉了下来。但烟尘散尽后,众人吃惊地发现,龛子背后是一条金扁担,当然这金扁担从此姓杨不姓李了。不过杨家的名气不在于有钱,而在于家学。在士农工商的年代,商的社会地位远低于士农工。杨家一下子出了三个进士,自然出人头地。

      杨福臻曾任翰林院捡校,后人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福建诸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兼京师巡城御史,曾在甲午之后力奏清廷,参劾叶志超遇敌先逃、丧师辱国、谎报战功的罪行,请杀以谢国人,整治贪瞒之朝政。在认清朝政已经不可救药后,告老还乡,自撰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一点老夫享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儿子担当”。三儿子杨芾曾在兵部任主事郎中,后调任军机处章京,是军机大臣恭亲王奕的心腹,后外放山东人莱州支付。在军机处期间,曾受两江总督端方的委派,赴东洋考察,著有《扶桑十旬记》,记载东洋见闻,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文献。五儿子杨蔚在河南多处当过知县,辛亥革命后解职归里,老父亲幼时还见过这位五太爷。

      小时候正是破除封资修的年代,这种家史都不是什么光荣事情,所以也不大说起。长大后没有禁忌了,但我又烦这些陈芝麻烂谷的事情,所以也听不进去。直到现在。要不然的话,真应该拉上老引去找找光绪年间的进士碑,找找那些名字,“咱家祖上也阔过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遇上一个养鸟人,热心拉我们看他的鸟,差点教这鸟几句外国骂人话,被老引拦住了,那是坑人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见两个卫戍区的人,当兵的怕他们,我可不怕,躲在老引的车里,我怕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更不怕了,本来就是喜事嘛

      元宝推荐:GraceUSA, 通宝推:老引北京,喜欢就捧捧场,史老柒,大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