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帝魔探险记 -- 晨枫

共:💬1457 🌺6638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晨大铢钱

        恭喜:你意外获得【铢钱】八个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介绍你看讲述人民大会堂的视频(更新)

        在youku优酷里转放北京电视台正在播放的专题片,电视台昨晚已放第三集,可优酷里还尚未转播,以下是前两集的视频,我想你会感兴趣。

        [高清]BTV 人民大会堂1 《妙笔宏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xNTAxOTc2.html

        [高清]BTV 人民大会堂2 《神圣殿堂》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xOTA4NTk2.html

        人民大会堂,是新中国成长的见证,她既是人民参政议政,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殿堂,又是一座历史丰碑。《人民大会堂》这部由北京电视台历时两年精心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分作六集:《妙笔宏图》、《神圣殿堂》、《见证风雨》、《壁上春秋》、《风云际会》、《筑就丰碑》,将在10月2日(周六)至7日(周四)每天19:39北京卫视隆重上映。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是人民大会堂竣工50余年以来,首次接受媒体如此全面、完整的拍摄。可以说,这是被称作“共和国殿堂”的人民大会堂,所有厅室及功能第一次全面、立体地向媒体披露和展示。这部纪录片通过这些厅室的介绍,生动地反映了共和国成长的历程,讲述了共和国成长过程中,发生在这座殿堂里的内政外交事件风云际会的故事。有些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的电影胶片画面还是第一次披露。

        大型系列片《人民大会堂》初创于2008年底,全篇内容翔实,大气恢弘,通过“共和国殿堂”这样一个窗口,透视共和国发展成长的多个难忘的瞬间,讲述多个未曾公开披露的幕后故事。

      • 家园 “捞球”大概是太极柔力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6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陪同正在北京进行正式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京菖蒲河公园散步。这是温家宝在向默克尔介绍太极柔力球的玩法。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cwNzQ5NTI=/v.swf[/FLASH]

        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与民同乐,兴致勃勃玩起柔力球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A3Njc5NzY=/v.swf[/FLASH]

        柔力球竞技练习

        关键词(Tags): #柔力球(当生)
        • 家园 就是这东西

          以前没见过,不知道叫什么,原来有这么一个牛气的名称,似乎在北京很流行,但在上海没有见到过。很好的运动,特别适合中老年。

    • 家园 帝都篇之四:奥体

      如果说今日中国像一个初回世界大舞台的返老还童的青壮小伙,那2008年的北京奥运无疑就是这个英俊少年的coming out party。北京奥运开幕的时候,我们正在意大利旅游。记得那天在维罗纳的市政厅前广场上,北京时间的晚上正好是意大利时间的大白天,看到路边酒吧电视里实况转播奥运开幕式,人们正在飞转的大球上侧立疾走,萨拉布莱特曼的歌声在空气中飘扬。很长时间以来,这是我看到的奥运开幕的仅有几分钟,直到这次回国前一晚上,终于坐下来看完了奥运开幕式。老谋子真是制造气氛的好手,看伦敦奥运能拿出什么样的惊人之作来镇住他,新德里英联邦运动会嘛,老印常有惊人之举,我们就不用担心他们镇不住张艺谋了,就怕他们镇不住自己。打住,不扯远了。

      北京奥运早已结束,但北京奥运留下的遗产如今成为新北京的一部分,鸟巢、水立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但是出发前,肚子也是要填饱的。旅馆里有自助早餐,30多块钱一个人,有火烧、油条、馄饨、面条、酱菜,也有面包、水果、咖啡、香肠。但是啊,但是,门外就是沙滩北街,就是一溜小店,何不走出去,吃上北京的早餐呢?

      来之前,曾经问过北京有什么好吃的,朋友们推荐了好多。最后一是没有时间特地去跑那些百年老店,二来也想尝尝寻常北京人到底吃的是什么早餐,就在门口解决了。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普通人的北京之晨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小店里的水果很诱惑,但旅馆里没有开西瓜的刀,没法弄,只好咽口水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皇城之下普通人的日子

      早晨的北京真好。胡同口的自行车和行人向拉闸放水那样倾泻而出,熙熙攘攘的早市满溢着活力和乐观。人们依然会有烦恼,但一大早的,烦恼还没有起床呢。这是一片流淌着甜蜜的混乱,充满了温馨的忙碌。一个老头心满意足地提着两根油条,笑呵呵地回家了;老太太不紧不慢地摸出一副陀螺来,在地上抽着玩;一个老太太在大呼小叫地和菜贩子讨价还价,听着像在吵架,其实是武术高手在对练,都是互相摸对方的套路,拳脚上只是点到为止;小贩们大声叫卖自己的东西,有很多是外地口音,生硬地加上“儿”音和老北京的顾客拉近乎;老北京基本上都是顾客,干小贩的好像不多了。

      北京文化和北京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话题。很多人到北京,就是为了寻找这个北京文化、北京味。老北京最自豪的,也正是这个北京文化、北京味。但北京文化、北京味到底是什么呢?是皇宫禁苑的森严恢宏,是清水文人的仙风道骨,还是市井小院的碌碌自得?或许北京文化是皇家文化和市井文化冲撞、融合的结果,而不单纯是故宫和四合院之间的选择。北京文化的招牌在于皇家文化,北京的地名也反映了这种冲撞:东皇城根、东华门、紫竹院、公主坟,亮马桥、烟袋胡同、菜市口、牛街,但北京文化的活力恐怕来自于市井文化,少了皇家文化的豪气和挥霍,也没有商家文化的精细和功利,多的是市井的闲适和自得,还有就是天子脚下的生存之道。

      那么北京文化了半天,早餐怎么解决呢?好办,夹鸡蛋黄桥烧饼,油饼,肉夹馍,肉包子,豆腐脑,红豆粥,豆浆,品种繁多,价廉物美,足够一个星期里每天不重样。旅馆自助早餐,还是街上自助早餐?这个决定太容易了。不够早餐后的出动,就不那么容易了。问旅馆前台到鸟巢怎么走,前台告知到东四坐地铁5号线然后转,这是正确的。那到东四有多远?“不到500米,不到10分钟”,这就是不正确的了。不知道北京人的尺子是不是比国际标准更长,时间比国际标准更慢,反正景山到东四是不止500米、10分钟。也好,看看北京的街道,走过美术馆,路对过有一家画廊好像就叫“正对门”。到了东四,跳上地铁,一路换两次车到奥体,每次都坐不了几站,好在换车方便。车上看到一小女孩吵着要尿尿,2、3岁的小女孩死活不肯到站再尿尿,一定要马上解决。我正寻思这女孩是不是会在车厢地板上就地尿尿,没想到妈妈像变戏法一样掏出一个塑料袋,要给小女孩兜着,但小女孩又不肯了,还好正好到站了,一家人下车,否则还不知道这场活剧怎么收场。在国外见过用塑料袋兜着猫啊狗的大小便,但没有见过用于小孩的。

      到奥体的地铁是8号线,只有一站路,但还是争先恐后地抢位子。这些都是旅游者,估计老北京也未必那么急吼吼。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在公共资源和发展机会长期短缺后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拼抢和争先,习惯于寸土必争,分秒必争。希望随着国家的发展,资源的增加,人们可以不再那么争先恐后,自制焦虑。

      都说北京有一条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到天坛,中间自然是景山、故宫和天安门。奥体在这条中轴线的延长线上,就在钟鼓楼以北不远。不过北京的地铁规划有意思,基本上是按照东南西北的网格走向,而天安门、故宫是禁地,什么交通都不得穿越,所以从天安门到奥体,得倒三次地铁才能到。不过地铁出来,不远就是奥体的入口了。

      安检照例是……走过场,过去就是耳熟能详的奥体中心了。前面一左一右就是久仰大名的水立方和鸟巢。天气燠热,潮气很大,灰蒙蒙雾腾腾的,看起来像沙尘暴似的,但据说这些天北京空气质量算不错的,没有沙尘暴。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据说这东西在北京很有名,但在北京之外,在世界上,知道鸟巢和水立方的人多了去了,知道这东西的人不多。哦,对了,这叫盘古大观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宽阔的奥运大道只注重气派,完全忽略了人性化设计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北四环从奥运大道的地下通过,今天不是堵车很厉害的时候

      奥运大道实在是一个广场,幸好没太阳,否则无遮无拦的广场上走一走,准保晒一个皮焦肉干。豪华的灯柱形成一个完美的透视消失点,尽端消失在根本看不见的森林公园里。从规划设计上说,奥运大道很好地体现了比例和线条,静态、动态的构图都很好,但在尺度上就很混蛋了。那么大而无当的地方,无论是体育比赛观众还是一般游客,都需要走太多的路。这或许反映了中国公共建筑思路中的一个误区:为追求气派而罔顾人性化,追求震慑观众而不是愉悦观众。在奥运期间,或许有人流控制问题,需要那么大的空旷场地。但奥运过后,继续维持这样大而无当的空旷场地就没有必要。如果把大片空地改造成中心花园,用低矮树木花草爬藤架美化环境,既不破坏整体规划的视觉效果,又降低地温、提供荫蔽,为北京提供额外的绿肺,相信会比现在这样的空旷场地容易亲近得多,也可以把这里改变成左近居民休闲的地方。

      奥体西侧是一个形象古怪的建筑,据说大名盘古大观,是公寓和酒店的综合体。主楼楼顶像火炬,也像龙头,据说如何如何高级,还有空中四合院什么的。旁边的楼盘还在出售,奥运都开完两年了,还没有卖完,是不是价格太离谱所以问津者少?这种象形建筑可能哗众讨巧一时,但终因缺乏内涵而不入流,难怪在北京之外不大有人知道这么一个不着调的东西,更是不像左近的水立方和鸟巢那样载入世界建筑史册。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鸟巢,不用多介绍了吧?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曾经一票难求的座席,如今空空如也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曾经沸腾的跑道如今也只有喃喃低语过去的辉煌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悬吊演员的吊索还在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不规则的钢架有意制造不定、流动的视觉印象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开敞的地面空间则有迅速疏导人流的作用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有趣的是,鸟巢周围的地灯也是小鸟巢的形状

      鸟巢在建筑流派上或许应该属于现代而不是后现代建筑,鸟巢的设计理念反映出来的是功能和形式的结合,而不是后理性的解构。鸟巢用倾斜、扭转的钢结构搭建通透、动态的美学元素,突出动感和不确定感,用交叉、冲撞的钢梁和不规则的开孔构成流动的、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还是很成功的。今天鸟巢的图片和视频看多了,已经没有多少视觉冲击力了,但不难想象,鸟巢第一次公诸于世人面前时,这是多么震撼。今天看来,似乎有点蒙垢,表面脏兮兮的,尽管看到空中悬吊着工人在清洗。这是中国建筑的一个通病:新落成时铮亮的,很精神,但缺乏日常养护,时间一长,就蓬头垢面的,看起来很有点邋遢。公共建筑、私人建筑都有这个问题。不过鸟巢周围的地灯、花灯设计很有意思,都是一个个小鸟巢,独具匠心。

      进鸟巢要另外买票,记得是50大元,没办法,为北京的GDP做贡献吧。走进鸟巢,里面正在循环播放奥运开幕式的片断,当然少不了刘欢和萨拉布莱特曼的歌声。地上滚动的画卷好理解,但那两个滚筒显示不知道技术上是怎么实现的。场子上那么多人,在黑暗中上下场要迅速、安全、不出纰漏,也真是不容易。天空中用于演员穿梭的钢缆还在,想想那小女孩的心理素质真不错,换一个人那么高吊在空中,手脚腾空,尿裤子都不一定。大红的座位,大红的跑道,大红的墙面,这中国红真是做足了。鸟巢的另一个设计亮点是人流设计。由于鸟巢的“外墙”是镂空的,地面层从看台出来的通道十分宽敞,然后就可以从通透的间隙中迅速走出去,解决了很多大型体育场散场人流的大问题。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水立方的外观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还是看里面吧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彩色的立柱极大地活跃的气氛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泳池也是彩色的,水草的装饰主题挺有意思

      看完鸟巢,走到对过看水立方。这也要另买门票,但比鸟巢便宜一点,30大元。水立方现在也对外开放,南侧的一半现在是水上乐园。水立方外表是塑料的,应该是水蓝的,但现在脏兮兮的,看不出来什么颜色,好像旧塑料袋一样。但里面和鸟巢的气氛迥然不同,活泼、人性化得多。洁白的墙上布满了大小圆孔,和水的主题很贴切,轻灵、通透的建筑构架也象征了水的灵动和洁净,外墙的网格也想鱼鳞一样,和水的主题连了起来。但水立方内部也不是手术室一样的一白到底,而是巧妙地在立柱上泼上一抹亮色,把气氛活跃起来。水上乐园的结构大红大绿的,显得和建筑格调格格不入,很是低俗。水里玩乐的人不算多,好玩的是,女士们很多穿这裙式游泳衣,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特色,国外没有见过。穿比基尼的只有一两个,大概不想在这里被人像在水族馆里看鱼一样的一览无遗。北侧保留了跳水池和游泳池,除了多彩的墙面,还用绿色的水草主题作为室内装饰,活跃气氛,但水池用帆布盖着,大概怕有人杂物乱扔到水里。

      虽说水立方里也没有多少东西可看,但拖拖拉拉还是用去不少时间,该往外走,和朋友汇合了。说好中午和朋友在奥体外面汇合,他就在水立方外面的路边等着,但出来转迷了向,加上这里不让走、那里不让过,用手机联系了好几次,才最后找到朋友的停车地方。这里又要谢谢梦秋一下,他把一个手机借给我,使我北京的活动和联系方便了太多。梦秋真是一个好同志啊!

      这次的朋友是航空工业出版社的,吃吃谈谈,然后到航空书店去看他们的书,还买了几本。要是时间充足,要是不担心行李超重,我肯定是要买一堆书的,太多航空方面的好书了,比较偏门,连书城这样的巨无霸书店也不一定有。然后向回开拔,还是地铁5号线。本来应该东四下,但一看王府井就在前面,已经有30多年没去过王府井了,到王府井去!

      上一次到王府井是1976年,那时张秉贵应该还在,王府井第一百货商店依然是中国零售业的旗舰。记得那时的王府井的街不宽,街口一拐就是北京饭店,街上还有电车混在人群中蠕动。现在的王府井怎么样了呢?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王府井一片闹哄哄的,但不是人气兴旺的闹,而是躁动的闹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街口站着特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小吃街很热闹,人太多,没有往里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土耳其烤肉好理解,后面那个撒尿牛丸就比较雷人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游客眼里看到的不是欣喜或者兴奋,而是疲惫和不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少不了城管。“城管执法”,到底有什么法律依据?城管和警察的分工是什么?保安有所不同,那是在“私人财产”上的执法,城管是在公共财产上执法啊,那不是警察的事情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府井的井盖

      街口气派多了,我也说不清这是什么广场,但见不锈钢、玻璃、抛光大理石到处闪光,眼睛都照花了。新王府井是步行街了,但街面宽阔得大而无当,作为步行街,根本没有必要那么宽,但繁杂似乎比以前更甚,空气充斥着噪声,悸动着烦躁。北京饭店依然在那里,但新楼的建筑一看就是70年代急就章的样子,缺了点内秀。王府井新华书店变大了,但像一个书籍大卖场,乱哄哄的,要找一本书也不容易。最伤心的是王府井百货大楼。门前倒是多了一个张秉贵的铜像,虽然大多数到这里来的人恐怕都不一定知道张秉贵是谁。进得门内,满目全是外国化妆品,和任何一个西方百货商店都没有什么两样。这样接轨倒是接轨了,但总不成那点骗外国人的假红木就是中国内容的全部?伦敦有哈罗德,纽约有梅西,这些都是世界顶级的豪华大店,但他们依然有面向本地居民寻常需求的店面,这在王府井百货大楼里体现在哪里?在王府井体现在哪里?满街都是洋牌子,一味追求豪华,追求接轨,已经和普通中国人脱节了。中国第一,中国在哪?现在主动放弃阵地,以后还要花力气夺回。

      以前没有注意到,王府井还有一个天主教堂,或许当年的教堂前都被其他建筑挡住了,重开广场才得以注意到。门前现在是大片光可鉴人的抛光花岗岩广场,旁边有一个圣约瑟的立像亭,上书“大圣若瑟为我等祈”。这一定是教堂最排场的时代了,很难想象当年会有这样的豪华。教堂是一座砖构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但门洞设计似乎混杂有中国元素,门前的对联绝对是中国特色,“庇民大德包中外,尚父宏勋冠古今”,横批“惠我东方”,在意大利或者欧洲任何地方找不到的。教堂不开门,不能进去。门前有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新娘兴高采烈,新郎好像有点无精打采。照例凑到跟前,拍了几张。但我的大炮镜头经常引起专业婚纱照相师的焦虑,所以远远掐了几张就离开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靠近灯市口的王府井有这么一个教堂,现在看到了,叫东堂,看来是老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青砖的巴洛克建筑很有中国风味,欧洲巴洛克要就是石质的,也有红砖的,但没见过青砖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门前的对联很中国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到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娘兴致很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郎好像有点无精打采了

      王府井已经不是记忆中的王府井了,这甚至不是普通北京人的王府井了。王府井留下的是失望和失落。

      王府井步行街到灯市口就到头了。这里有一口古井,据说这里是当年这里王府里的井,所以这里地名为王府井。这里倒是有几家北京特色小店,一家专卖花布鞋的,横想买两双,但怕不合脚,最后还是没买,到隔壁买了一点北京特色糕点,带回上海孝敬父母。然后沿着北河沿大街,渡着方步往回开拔了。

      通宝推:chaos,小黑爱小白,
      • 家园 王府井和南京路,谁才是中国的百货业之王呢?

        上海可是一直标榜“市百一店”是中国的百货业翘楚。

        • 家园 哈,那要看你是问上海人还是北京人了

          个人认为,上海一百的历史和影响要更大一点,但王府井毕竟在首都……

          • 家园 给大家一点学习材料

            上海百货业的基础应该还是解放前打下的。

            旧上海的四大百货:

            外链出处

            从开业的顺序是:

            先施(1917,马应彪),永安(1918,郭乐),新新(1926,刘锡基),大新(蔡昌,1936)。创业者都是来自广东的华侨。马应彪,郭乐,蔡昌的经历都惊人的相似,广东人,出身穷苦,去澳大利亚做工淘下第一桶金。刘锡基的具体简历查不到,原来是先施的经理,自己后来拉出来干的。

            从租金来看,先施是3万两银/年,租期30年;永安地皮是从地产大鳄哈同手里租下,5万两银/年,租期25年,期满后连同房屋和土地归还;新新也租地自哈同,已经涨到8万两银/年,租期满后房屋收回。地老虎够黑。就是大新是自己买下的地皮。可见当年南京路商业街宝地的含金量。

            后来是最后登场但是店面最大的大新解放后成为中百一店,成了大龙头。永安成为中百十店。新新解放后成为第一食品店。先施抗战被炸,解放后那幢楼被多家使用,包括东亚饭店和上海时装公司。原文说是现在是上海时装商厦,但是放狗却查到的大多数网页都说上海时装商厦在四川路。90年代重返上海的先施也在南京路,但是不在原地址了。

            如果算上海以外的历史,先施的香港店是马应彪1900年创立的,广东店1912年,还早于上海。取名先施,取自英语sincere,就是童叟无欺。他开业以来,推行货不二价,开收据,雇用女售货员,在当时都是新鲜事。香港的先施一直经营到现在。

            最近零售业不景气,香港和台湾的很多先施店都先后关门。估计公司也在转型。

            • 家园 这些公司的历史我还真不甚了了

              旧上海现在成为一门显学了,上海书城一楼一整片都是关于旧上海的,有时间的话,读读蛮有意思。

              • 家园 四大百货我是看的一个电视节目

                我还记得说先施因为是继香港广州开的,所以一楼还是早茶。永安开了以后注意到上海人没有早茶的习惯,所以一楼直接买小商品。其他还有很多竞争手段,记不清了。

                电视有个台专门介绍这些历史掌故。

                在书店里介绍老上海,特别是留存至今的上海老建筑,名人故居的书很多。不过我觉得如果有时间自己去走走看看更好。

                还有一个好去处,就是东方明珠下面的上海城市发展陈列馆。

                外链出处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位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内,是反映上海近代历史变迁的形象陈列,展示面积达一万平方米.整个陈列馆由“华亭溯源。“城厢风貌”、“开埠掠影”、“十里洋场”、“海上追踪”,“建筑博览”、“车马春秋”七个部分构成。

                • 家园 人民广场西北角上有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那里面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展览(在地下层?)我很多年以前看过,不错,现在东方明珠下面也有啦?还是搬过去的?

                  • 家园 我没有看过上海城市规划馆

                    东方明珠那个什么时候出来的我也不知道。

                    不过东方明珠那个主要是侧重于旧上海的城市面貌。里面旧街道,旧商店,旧公交车的模型,都很有趣。里面那个上海知名老建筑的照片和模型(比如皋兰路的张学良住宅),晨大应该有点兴趣。

                    不过反帝反封建的题材就没有多少,只有一处介绍“包身工”。

                    • 家园 看来是原来城市规划馆搬过去的,内容几乎一样

                      我是2002年去的城规馆,科技馆、大剧院、博物馆都是那一次去的。

                      • 家园 我科技馆是2007年去的

                        在世纪公园旁边。城规馆老是从人民广场经过,但是没有进去过。

                        金茂2007年去,东方明珠和城市历史馆是2009年去的。

                        大剧院我倒是1998年看过它的落成首演《天鹅湖》。

                        博物馆90年代去过一两次,上个月又去了一次。上博的青铜器和瓷器都是不错的,我觉得是他的精华所在。现在也是免费了。不过我觉得他里面走动的多是穿警服的保安,聊起天来他们也是懂一些的。但是跟西方博物馆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比起来有点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