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东方的屋顶 一、伍重 -- 藏猫猫

共:💬134 🌺11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西方的瓦

          那个问“为什么不用瓦”的孩子估计也是脑袋一时发晕。确实整天对着教科书啃立面图的话,不怎么“看见”西方建筑的瓦。

          而且西方用片状的瓦比较多,筒瓦罗马也用,但比较早就让位给板瓦。再加上建筑高耸,从底下即使看到盖着瓦的屋顶,也是平平的看不出来什么材质(除了偶尔有教堂屋顶用彩瓦铺马赛克花纹能吸引点眼球)。也不像咱们大殿一垅一垅的瓦垅那么明显。

          像我前两天在窗户上画的中式檐口,即使不画起翘,只要画出来瓦垅,就感觉很“中国”。

          • 家园 嗯,至少在南欧,见到的还是筒瓦多

            道理上也容易说得通:筒瓦防水容易做。板瓦是比较新的建筑(19世纪以后)才常见。另一种较常见的是波纹瓦。板瓦和波纹瓦都是屋顶防水用油纸之类的材料解决后才有的。板瓦好看,但容易被冰雹打坏,现在用混泥土板瓦不成问题了,当年用砖质的板瓦,还是很有挑战的,至少老要换,普通人家用不起。筒瓦相对不容易被打坏,块也小,换起来好一点。

            西方建筑的屋顶有时会玩“天际线”的技巧,来活跃屋顶设计,法国香堡和丹麦弗里登斯堡都是这样的典型。不过总的来说,没有中国建筑屋顶玩的有声有色。故宫最辉煌的景致就是从景山上看屋顶。

            个人以为,中国建筑的精华在于屋顶,西方建筑的精华在于柱式,和你说的是一个意思。

            • 家园 说到天际线

              在巴黎看到很多公寓楼屋顶边上都树一排“烟囱”,其实明显已经不是实用目的,一看就是装饰用的。从高处看“烟囱”和电视天线(这个可能还是实用的)构成了很巴黎的天际线。其他城市没那么突出,这个烟囱有讲究吗?

              • 家园 那些烟囱有用的

                现在公寓里烧壁炉的不多了,但是那些烟囱还是有通风作用的。就算新造的房子,这样的管道也还是存在。我家的厨房、厕所和浴室墙上分别有这样三个通风口。风是从室内向外的,我怀疑在屋顶总管道出口有一个日夜旋转的排风扇,不过从来没有亲自证实过。

                • 家园 这个很有可能

                  如果是这样,那叫他们烟囱看来不太合适。其实屋顶上那些通风口都不需要电风扇帮忙,因为内外气压差(有温度差就有压差)。如果放一个风扇在开口处它还会自己不停地转呢。

                  欧洲公寓楼还是讲究(自然)通风的,不像美国,完全依赖中央空调。我看西班牙经常楼正当中挖空一个天井通风。

                  • 家园 西欧新房带烟囱是为取暖预留的备份,建筑条例要求

                    西欧新房带烟囱是为取暖预留的备份,每套住宅至少一套,建筑条例要求的。

                    当电、天然气、集中供热中断时,每家可临时装炉子,不致冻死。

                    当然,谁愿烧柴煤,装炉子没有技术障碍。

              • 家园 那可能还是当年取暖用的留下的吧?

                巴黎重建是19世纪中下叶的事情,那时候室内取暖已经算一个事了。英国很多房子也有烟囱啊。

    • 家园 沙里宁赏识伍重,这太自然啦

      沙里宁是象征主义之首,伍重就是他一路的。要是伍重的原设计能体现出来,那该是怎样一个工程奇迹啊。有人老拿北京的大剧院壳体的工程实现说事,悉尼歌剧院才真该说说呢,基本的结构设计概念都改了,基本设计的理念也跟着变味了,结果还是现代建筑史上的里程碑。这倒不是说大剧院也应该就是里程碑了,但至少说明安德鲁的壳体设计后来大改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情。

      伍重可惜了,悉尼歌剧院后被骂惨了,就此再没有重大作品了。

      • 家园 伍重的构想今天应该不难实现

        稍后的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的好几个壳体都夸张多了。

        更何况今日,呵呵。

        大剧院被批倒不是因为壳体。

        硬伤太多。

        首先“割断历史”之辞太伤中国人感情了。

        咱放下感情,它最不被人接受的是与周边环境太不协调。建筑设计是要讲文脉的。安德鲁的设计破坏了古都中心环境布局的整体性。有点像现在小孩儿不会做题目就骂出题人的感觉,呵呵。

        另外,建筑讲的是形式和功能的结合,大剧院的外壳基本是没功能作用的,里面罩的东西已经自成一统,但外形不完美;于是又加了一个大罩子把里面的琐碎罩起来让你看不见。

        另外还有一些功能上的不便,比如整个入口放地下,上面置水面,对于紧急疏散等等不利。

        总得来说,建筑设计应该是形式服从功能。而大剧院一切为了形式让路,功能、结构、环境等等为了单体建筑做出了太大牺牲。

        • 家园 其实不惜调的有名建筑多了,艾菲尔铁塔当年也被骂惨了

          今天不也成了巴黎的骄傲?艺术这个东西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一时彼一时的多了。

          建筑真的应该形式服从功能么?我感觉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名建筑基本都是奇形怪状的,很多所谓解构主义的建筑,那些形式我觉得除了impressive以外,好像没有满足啥功能上的需求。

          • 家园 艾菲尔铁塔是建筑进入钢铁时代的标志

            的确,艺术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但建筑不完全是艺术品。只有艺术功能的“建筑”可以改名叫雕塑等等。

            对艾菲尔铁塔的艺术观可以改变,但其历史地位不建筑艺术,而在建筑技术上。

            “功能”是建筑的定义的一部分。不服从功能的,应该叫雕塑或者别的什么“艺术”品。建筑可以在功能的基础上玩艺术。不服从功能的,就不是建筑。

            至于七八十年代之后的奇形怪状,除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可以在历史上记上一笔,能沉淀下来的恐怕没有多少。

            即使是谈论艺术,真正好的东西,一定是有内含的,而不是一时热闹的奇形怪状。

            建筑设计最高奖普利兹克奖,今年刚刚给了妹岛,可以看看,她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传统味道。外链出处

          • 家园 埃菲尔铁塔我觉得挺漂亮

            两根对数曲线直刺苍穹。我觉得有点离谱的是卢浮宫前的那个玻璃金字塔,如果说“与周边环境太不协调”“讲文脉”“破坏了古都中心环境布局的整体性”,以此为甚,但是金字塔底下的大厅还是很赞的,适用性很不错。

            • 家园 早期对铁塔的争议,是当时人们猛然间不适应钢铁时代的到来

              大剧院之争时还真有不少举卢浮宫金字塔之例的

              不过卢浮宫金字塔一是体量小,二是相对通透不碍眼,

              现在已经是比较认可的。

              对古都风貌的破坏,跟大剧院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 家园 我怎么觉得正好相反呢?

                北京城的古韵本来就所剩无几,二环里面的钢筋水泥、玻璃幕墙比比皆是。那个大剧院好像不算是什么太唐突的物件。我觉得之所以争议大,还是那时候国内还比较少见这种未来主义的建筑。

                巴黎城的建筑倒是相当地整体,相当的精美,那个大铁塔之怪异唐突就是放在今天也还是很醒目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