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戴布琼尼帽的抗联 -- 萨苏

共:💬45 🌺4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戴布琼尼帽的抗联

    早年曾经读过一本描写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学作品《小马倌和大马靴叔叔》,里面讲到一位刚参军的小战士对足蹬大马靴的抗联指挥员曾充满恐惧,因为这种装束和日本鬼子一模一样。后来才知道,这是在战斗中从敌人那里缴获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偶然发现,图书馆一位看门的朱先生,竟是《小马倌和大马靴叔叔》作者颜一烟女士的丈夫。也因此得知,这位红色女作家,竟是满清贵族的叛逆,留学东京的反日分子。当年在师大就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图书馆搬新馆后,这位红鼻子,总是穿西服打领带的白发看门老先生。

    因为这个,结识了颜一烟先生。当时颜先生的腿已经不大灵便,抽烟抽得厉害。但说起她的早期作品《盐丁儿》,她的好朋友王莹依然一往情深,记忆清晰。问起《小马倌和大马靴叔叔》,颜先生说,那是在采访抗联老战士的基础上写成,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颜先生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 “抗联的军服不是八路军式样的,是和苏联红军一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保尔柯察金和他的布琼尼式军帽

    苏联红军,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保尔科察金或者夏伯阳式,身披军大氅,头戴布琼尼帽,跃马扬刀。抗联,会是这样的吗?

    颜先生这段话,让我当时对抗联的形象充满憧憬。

    后来才知道,抗联的战斗绝非如此浪漫,他们是一支在敌人后方英勇作战的孤军,没有粮秣,弹药依靠缴获,经常要在零下二十度的酷寒中露营。历史上所有军队的艰苦,在他们的面前,都不得不投下一份敬重。

    这件事于是被渐渐淡忘。

    然而,有的朋友提供材料,提到正如颜一烟女士所言,当时东北抗日联军确实曾经拥有苏联红军式的军服。

    引用路人癸兄的话 --

    35年前后抗联不仅有统一的制服,其军帽还是学的苏联的布琼尼帽。

    1935年,北满省委冯仲云、夏云杰等领导来到被服厂,和裴大姐(裴成春,被服厂厂长)商定给部队做军服的事情,其中关于军帽的式样是根据有人提出的红军帽的式样做的。当时我们试做了一顶给领导看,做得对不对,领导看过后说,“就是这个样子,就这样做吧!”以后我们就给部队做这种帽子。

    这种式样的帽子,我后来到三军后也看见赵尚志、陈雷、于保和等很多同志带过。

    (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在德,在被服厂工作)

    二、军服用料:当时所用不了都是山外运进来的,又灰色、草绿色、藏青色,……

    三、军服款式:……帽子是带五角星的红疙瘩帽。

    四、我的工作:……主要负责做军帽。军帽因前面有红色五角星,上面有一红疙瘩,大伙都称为红军帽。军帽为六片瓦。前面又帽遮,后三片是双层布外翻,天冷时可放下取暖,顶部是一红布疙瘩,……

    (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桂兰,原被服厂主任)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这应该是抗联老战士和他们的家人子女的合影,时间地点不详)

    不过,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并无历史图片的佐证,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

    2010年,笔者在日本收集到的一册老像片集,原拥有者是一名日军老兵。这册相集里面有大量与抗联作战的照片。其中一张引起了我的注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和日军讨伐队的一次战斗中,不幸力竭被俘的几名抗联战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中几名战士的军帽,不正是尖顶带护耳的布琼尼帽么?

    可惜由于铃木所用相机质量不佳,对焦技术有欠缺,而且照片年代久远,这些战士的影子显得十分模糊,无法完全确认。对此我也十分遗憾,但限于材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有一些被俘的抗联人员并非如此装束,这正符合了当时条件艰苦,军服制作数量不多的说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位于焦点的这位抗联战士,帽子似乎就不是布琼尼式(也有点象日军将布琼尼帽歪戴在这名战士头上

    这张照片,也许能够证明抗联曾经采用苏联红军式军服的说法并非仅仅是一个传说。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深秋。那一年10 月15日到10月30 日,日军对三江(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抗联武装发动了秋季大讨伐。照片的拍摄者,日本军官铃木随讨伐队在宝清桦川之间捕捉到一支转移中抗日联军部队的踪迹,在使用军犬的情况下,经两天一夜的追击,第二天下午双方发生战斗。

    由于遭到日军迂回包抄,据林中阵地而守的抗联部队腹背受敌,除牺牲人员外,尚有多名战士不及撤离,被日军俘虏,铃木在此时拍摄下了这张照片。

    从战事情况推测,日军打掉的是抗联的掩护部队,其主力已经撤离。日军继续追踪,几天以后在“三道河子”找到了这支抗联部队的密营,双方再次发生战斗,那一战中,铃木的战马也被打死。

    三江是抗联第三军和第六军的活动区域,或许,这些战士的军服上,就留有裴成春等抗联女战士的细密针线。

    对这些抗联战士后来的命运,铃木没有描述。

    [完]

    通宝推:糖油果子,渡泸,妖猫drake,艾卡特,大地窝铺,njyd,喜欢就捧捧场,谷品三斋,路人癸,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前排左起第四就是李敏】陈雷老伴儿

      陈雷后来为了抗联之歌的词作者一事还卷入了一场诉讼。

    • 家园 【史料】抗联有布琼尼军帽的回忆录

      《辽宁英烈 第二辑》 (辽宁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办公室85年7月编)王钧《李兆麟率部奇袭日伪军据点“老钱柜”》:

      一九三五年底的一天,我在汤原洼区青年义勇军当排长。在一个大院见到了李兆麟同志。

      当时他只有二十五岁,穿着灰兰色布制军装,打着绑腿,肩拷一支十响的驳壳枪,头戴苏联十月革命时期布琼尼元帅式的军帽,一副英姿焕发的青年将领风貌,令人肃然起敬。

      昨晚翻阅了各种史料,这是唯一可以找到的记录。

      而别的文章关于李兆麟戴“布琼尼元帅式的军帽”的记载,都是转这一篇文章的

      萨苏兄,其实可根据照片的进一步研究,试着写篇关于抗联的军服的文章。

      王钧的回忆:

      灰兰色布制军装,打着绑腿、布琼尼军帽

      看照片上是不是有这样的军服。

      • 家园 感谢,昨天见到了李敏老师

        老人头脑十分清醒,从图片中认出了牺牲的徐光海(他们是一个村里面出来的),而且回忆后来敌人把徐光海主任的头砍下来,挂到了县城里。

        李敏是那次战斗中的幸存者,从重围中突出去,好像只有十三岁。当时抗联突围很艰难,敌人用刺刀,我们用枪托,因为抗联的捷克和俄国造步枪上大多没有刺刀,有一种扁的,刺冬装的敌人也扎不进去(他们还用过德国造的步枪,四种枪四种子弹,都不通用,以至于有的时候一个抗联战士背几杆枪,为的是能把所有子弹用上)。直到后来缴获了一些日本步枪,才有些刺刀,这个东西我们自己打制不了。

        突围后,她靠抓老鼠吃活了下来,找到部队。重新回到锅盔山战地,发现了徐主任的遗体,只有身体,没有头。于是,他们火葬了战友,继续前进。

        她回忆抗联不但穿苏式军服,而且有晋衔条例,颇为正规。今天还有两名制作军服的抗联女兵在世。

        她给了我一张三十年代画报上的抗联画像,就是那样的服饰。

        咱们调查的团旗,李老给认出来了,不是“警卫团”,而是第三军“留守团”的团旗。

        元宝推荐:黄河故人, 通宝推:渡泸,路人癸,楚庄王,匿名:1
        • 家园 崔永元的《我的抗战》中老人好像回忆了她的那次

          突围。九死一生。因为年轻,走路较快,同行的几位大姐让她先走,前后只有几分钟,后面的人被鬼子骑兵包围,有的被俘,有的牺牲,死的很惨。自己漫无目的地走差点进了鬼子埋伏的小屋。那年才十四岁啊。

        • 家园 为啥打鬼子滴时候,我RP总是特别好涅?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不是“警卫团”,而是第三军“留守团”

          按我的印象,其实老胡也没错,叫法可能不一样,边上缝的字本来就看不清,但基本人员配置还是一样的:主要人员还都是警卫团的。

        • 家园 向老人敬花!
        • 家园 呵呵,那抗联军旗那一篇的考证,得重写

          国防报那边不会已刊登了吧?留守团的团长是不是警卫团的团长姜立新?

          有史料说他是留守团团长,我依旧觉得警卫团担任了留守团,西政的没有没有警卫团。

          我前面发的帖转引的史料,提到了李敏是幸存的,但是没想到给萨兄找到了

          • 家园 放心,还没有登

            留守团长就是姜立新,老抗联叫他的外号“姜秃爪子”,表面上不雅,听的时候才明白何等亲切。估计人员都是这些人,只是旗子上的字是“留守团”,而不是“警卫团”。

            和李老师谈到中间,进来一位老爷子,见了李老就敬礼,是原来五军的,1941年(或42年)伪满军反正后参加抗联,现在住在湖北,已经不能说话和听了,但用笔还可以交谈。

            明天老抗联十余名聚会,我也去,还带了两个刊物,一个报社的记者,希望能给他们留下较好的纪念。

            • 家园 姜立新的最后下落,萨苏兄可否打听一下——发现是红色悬案呀

              姜立新是随着赵尚志打了最后一仗的,随后脱险返回了苏联。

              伪满的矿警班长丁春生有口供:

              “在康德九年腊月末的一个夜间,赵尚志将军、姜参谋长(姜立新)、战士王永孝以及刘德山、张青玉等6人,在行至距离梧桐河四华里的吕家菜园子附近时,赵尚志将军及王永孝即被伪满梧桐河日本警察特务刘德山阴谋射击成重伤……”

              “尚志将军负重伤后,看形势不好,已命令姜参谋长及另一名我忘掉姓名的战士.带着公文逃往他处。”

              45年8月后,姜立新返回东北接收方正县,《方正文史资料》第2辑,李长发《我和姜立新、刘会恩的一段交往》记载:

              刘会恩领来个人,向我介绍说:“这位是老姜大哥,叫姜立新,是从苏联回来的.原先是和赵尚志一起的”。

              根据这篇回忆录,李华堂到了方正县一带,企图抓住姜立新等,李长发“告诉了刘会恩他们,他们有了准备,未落敌手。”

              此后史料记载中,姜立新突然没有了下落。

              只是《黑白关东》这本书中,有“抗联第3军的老战士姜立新”、“抗联老战士姜立新”的只言片语。

            • 家园 我要是也能去多好

              明天有个考试。

          • 家园 何止是幸存啊
        • 家园 推荐一把,这几句话信息量好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