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戴布琼尼帽的抗联 -- 萨苏

共:💬45 🌺47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戴布琼尼帽的抗联

早年曾经读过一本描写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学作品《小马倌和大马靴叔叔》,里面讲到一位刚参军的小战士对足蹬大马靴的抗联指挥员曾充满恐惧,因为这种装束和日本鬼子一模一样。后来才知道,这是在战斗中从敌人那里缴获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时候,偶然发现,图书馆一位看门的朱先生,竟是《小马倌和大马靴叔叔》作者颜一烟女士的丈夫。也因此得知,这位红色女作家,竟是满清贵族的叛逆,留学东京的反日分子。当年在师大就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图书馆搬新馆后,这位红鼻子,总是穿西服打领带的白发看门老先生。

因为这个,结识了颜一烟先生。当时颜先生的腿已经不大灵便,抽烟抽得厉害。但说起她的早期作品《盐丁儿》,她的好朋友王莹依然一往情深,记忆清晰。问起《小马倌和大马靴叔叔》,颜先生说,那是在采访抗联老战士的基础上写成,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颜先生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 – “抗联的军服不是八路军式样的,是和苏联红军一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保尔柯察金和他的布琼尼式军帽

苏联红军,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保尔科察金或者夏伯阳式,身披军大氅,头戴布琼尼帽,跃马扬刀。抗联,会是这样的吗?

颜先生这段话,让我当时对抗联的形象充满憧憬。

后来才知道,抗联的战斗绝非如此浪漫,他们是一支在敌人后方英勇作战的孤军,没有粮秣,弹药依靠缴获,经常要在零下二十度的酷寒中露营。历史上所有军队的艰苦,在他们的面前,都不得不投下一份敬重。

这件事于是被渐渐淡忘。

然而,有的朋友提供材料,提到正如颜一烟女士所言,当时东北抗日联军确实曾经拥有苏联红军式的军服。

引用路人癸兄的话 --

35年前后抗联不仅有统一的制服,其军帽还是学的苏联的布琼尼帽。

1935年,北满省委冯仲云、夏云杰等领导来到被服厂,和裴大姐(裴成春,被服厂厂长)商定给部队做军服的事情,其中关于军帽的式样是根据有人提出的红军帽的式样做的。当时我们试做了一顶给领导看,做得对不对,领导看过后说,“就是这个样子,就这样做吧!”以后我们就给部队做这种帽子。

这种式样的帽子,我后来到三军后也看见赵尚志、陈雷、于保和等很多同志带过。

(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在德,在被服厂工作)

二、军服用料:当时所用不了都是山外运进来的,又灰色、草绿色、藏青色,……

三、军服款式:……帽子是带五角星的红疙瘩帽。

四、我的工作:……主要负责做军帽。军帽因前面有红色五角星,上面有一红疙瘩,大伙都称为红军帽。军帽为六片瓦。前面又帽遮,后三片是双层布外翻,天冷时可放下取暖,顶部是一红布疙瘩,……

(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李桂兰,原被服厂主任)

[提示:原图站已失效]

(这应该是抗联老战士和他们的家人子女的合影,时间地点不详)

不过,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并无历史图片的佐证,是一件颇为遗憾的事情。

2010年,笔者在日本收集到的一册老像片集,原拥有者是一名日军老兵。这册相集里面有大量与抗联作战的照片。其中一张引起了我的注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和日军讨伐队的一次战斗中,不幸力竭被俘的几名抗联战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中几名战士的军帽,不正是尖顶带护耳的布琼尼帽么?

可惜由于铃木所用相机质量不佳,对焦技术有欠缺,而且照片年代久远,这些战士的影子显得十分模糊,无法完全确认。对此我也十分遗憾,但限于材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有一些被俘的抗联人员并非如此装束,这正符合了当时条件艰苦,军服制作数量不多的说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位于焦点的这位抗联战士,帽子似乎就不是布琼尼式(也有点象日军将布琼尼帽歪戴在这名战士头上

这张照片,也许能够证明抗联曾经采用苏联红军式军服的说法并非仅仅是一个传说。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深秋。那一年10 月15日到10月30 日,日军对三江(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抗联武装发动了秋季大讨伐。照片的拍摄者,日本军官铃木随讨伐队在宝清桦川之间捕捉到一支转移中抗日联军部队的踪迹,在使用军犬的情况下,经两天一夜的追击,第二天下午双方发生战斗。

由于遭到日军迂回包抄,据林中阵地而守的抗联部队腹背受敌,除牺牲人员外,尚有多名战士不及撤离,被日军俘虏,铃木在此时拍摄下了这张照片。

从战事情况推测,日军打掉的是抗联的掩护部队,其主力已经撤离。日军继续追踪,几天以后在“三道河子”找到了这支抗联部队的密营,双方再次发生战斗,那一战中,铃木的战马也被打死。

三江是抗联第三军和第六军的活动区域,或许,这些战士的军服上,就留有裴成春等抗联女战士的细密针线。

对这些抗联战士后来的命运,铃木没有描述。

[完]

通宝推:糖油果子,渡泸,妖猫drake,艾卡特,大地窝铺,njyd,喜欢就捧捧场,谷品三斋,路人癸,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么好的沙发没人坐,却去跳坑。唉。。。。。。
家园 萨大辛苦,多谢萨大

另外补充一下,我那些材料,包括老战士们的证言的来源是史义军先生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c456c0100f453.html

家园 谢萨大铢钱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家园 抗联们并不是一直这么悲惨的,尤其是武器

李延禄曾经回忆说有一段时间自己的战士们子弹匮乏,每个人只有三十发,打仗很吃力。

三枪土八路泪流满面;

董存瑞也要泪流满面。

可以相呼应的多个回忆录提到的一个细节:抗联们不注重刺刀,貌似也没有相应的拼刺刀训练,大刀之类的冷兵器也很少。

老萨要是有被俘抗联战士的武器的照片,或可参考。

抗联缺乏的,首先是吃和穿,其次是休息,用一句话说就是衣食住行。轻武器和钱不是很缺乏,缺乏爆破装置和人员。炸个火车需要赵尚志出马,真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家园 好的,我找找看,好像确实没见到刺刀的使用
家园 送花谢所得 16 铢钱
家园 记得好象是大皮靴不是大马靴。

小学时班主任是彦先生的亲属叫---彦澄。为了帮助俺进步,特地到彦先生处借来〈小马官和大皮靴叔叔〉还让给弄丢了。想来惭愧...

前些年想去找老师,一查老师95年去世了...唉!...

家园 自己总结的关于布琼尼帽的一点介绍也放在这儿了

用内战英雄布琼尼元帅命名的布琼尼帽(Будёновка/Budenovka)可以说是苏联内战中红军最典型的装备之一。这种帽子的官方名称是“绒面帽盔(шлем суконный)”,有时也被称为“伏龙芝帽”(фрунзевка,以另一位统帅米·伏龙芝的名字命名),而最初的称呼则是богатырка——用传说中基辅罗斯时代的英雄Богатыри命名。事实上,据说这种帽子最初灵感的来源也是基辅罗斯时代的尖顶盔。

这种帽子最初在一战前夕由沙俄军队开发出来,但是刚面世还没来得及装备部队就爆发了革命。革命的战士们为了与沙俄军队相区别,采用了这种新鲜的帽子,并自己在布琼尼帽上加上了红星。由于红军骑兵特别喜欢这种帽子,因此才以布琼尼的名字命名。

但是,布琼尼帽作为制式军帽的时间并不长。布琼尼帽的问题在于:成本太高(用羊毛制作)、戴布琼尼帽的时候很难戴钢盔、保暖性不是特别理想等。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这种帽子被我们现在仍然能经常看到的皮毛帽子(俄语ушанка/ushanka)所取代,到卫国战争爆发时,布琼尼帽已经基本(但不是全部)在红军部队中消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布琼尼帽的结构图

家园 电影“烽火少年”是改自于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

只是时间推后到1943年,地点改为华北。

[IMGA]点看全图[/IMGA]

电影烽火少年

  导 演:董克娜  编 剧:颜一烟

  主 演:邱英三 王京春 马精武 宋戈 马芳

故事梗概:1943年的冬天,华北某地一支八路军游击队在配合主力部队取得重大胜利后,前往根据地苏家庄。途中,他们在密林里发现了腿部受了枪伤的孩子小松。小松是在父母被日寇杀害后,只身从敌占区逃出来的。小松一看眼前的人都穿着日本军大衣和大皮靴,立即仇恨满胸,想要逃走。指导员张伟把小松带到苏家庄,安排他在子弟兵的好妈妈郑大娘家养伤。慢慢地,小松解除了疑虑。当他知道这支队伍就是八路军游击队,张伟就是游击队的指导员时,心情十分激动,他向亲人倾吐了心中的仇恨,坚决要求参加八路军打日寇,为亲人报仇。小松参军后,组织上让他当马倌,小松认为放马报不了仇,杀不了敌人,不愿干。在指导员和同志们的启发下,他认识到在游击队里做什么都是为了抗日,他决心当好革命的小马倌。小松机智勇敢,但缺乏对革命纪律的重要性的认识。一次,他放马时随便开枪打野羊,惊动了敌人,影响了战斗部署。指导员向他进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教育。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小松渐渐成长起来。在一次伏击战中,他发现了杀害他亲人的日寇黑田,但为了整个战役的胜利,他严格地执行了纪律。日寇受挫后,黑田下令洗劫苏家庄,杀害了郑大娘。这更激起了小松的仇恨。为配合主力部队解放岭西镇,小松接受了取情报的任务。他机智地利用惊马通过敌伪岗哨,利用羊群冲散民夫队,和郝爷爷取得联系,完成了任务。在“引敌入瓮”的战斗中,小松在去东山的岔道上,巧妙地迷惑了敌人,将黑田牵人了游击队的伏击圈。小松和指导员并肩作战,围歼日寇,指导员为掩护小松而受伤,这使小松深受教育。小松顽强地追击日寇,终于亲手打死了黑田。在革命战争的锻炼下,小松成长为抗日小战士。

[FLASH]http://player.56.com/v_NDg3MjQ0NDc.swf[/FLASH]

56.com:《烽火少年》(上)(1975年)

[FLASH]http://player.56.com/v_MzA5NTE5NzM.swf[/FLASH]

56.com:《烽火少年》(下)(1975年)

关键词(Tags): #烽火少年#颜一烟#抗联#小马倌
家园 照片拍摄的更具体时期,是否有记载?

看看能否查到一些史料

萨苏兄的这批历史照片,终于使很多历史细节浮出水面了……

家园 布琼尼军帽的优势是什么?老弟可否也介绍一下
家园 这个情况,是否是根据地建设不足导致的?

感觉在东北的环境下,一定要有稳定的后方,才能开始谈游击战。

家园 放下后部挡片,看着很像棉甲的头盔啊
家园 反游击战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数对比

百则困之,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驱之,等而下则惊之。

很不幸,在东北鬼子的力量有这个条件。

游击战和剿匪的东西看了好多,最后俺按照给孙子兵法这句话加了个插件。

不知道阿富汗的美国大兵能不能也做到这一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