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说说铁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 -- szbd

共:💬142 🌺63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总算看明白17的猪啥意思了

            刘部长,武广试车、冲418记录,站车头压阵,有领导的样儿。

            08年,boss视察京津,张曙光仰着坐,boss反倒弓着身(扶手让曙光占了,不弓着不成,呵呵),有技术官僚的自信。对着米国国家的地理的记者,也很能忽悠。

            这两位只是代表性人物,后面肯定还有更多能人(忘情就是一位,呵呵)。

            这帮人是能干出点事的。

    • 家园 铁路发展是需要的,多快好省要均衡,省这个字还要下功夫

      不能贪大,忘了求全(全面,整体,长期规划),是否豪华款式太多了,挤压了数量积累?

    • 家园 【讨论】铁路这一课需要恶补

      2020年铁路规划真是改了又改呀,最新的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目标是多少?13~15万公里?俺觉得中国起码需要50万公里铁路。

      铁路这一课中国需要恶补。美国的铁路网在高峰时好象达到过42万公里,后来由于航空和州际公路的兴起,现在已经被拆掉了一半左右。中国的国情不同,不消说高铁,传统铁路都算是宝刀不老。中国的国土面积和美国差不多,人口是美国的4倍左右。所以50万公里真不算什么,俺们应当志存高远。

      在交通运输方面,其实日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美国只不过面积和中国相当,其它方面国情很不一样)。在日本,汽车制造业虽然很强,但实际上至少在旅客运输方面铁路比公路重要得多。日本面积37万平方公里,其中70%是被人工林覆盖的山地;人口1.2亿;铁路营业里程2.7万公里(不会怎么变了)。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其中69%是山地、丘陵和高原;人口13.3亿;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不断增长中)。鉴于日本的铁路网已经饱和,可以从日本的数据大致推算中国铁路网饱和后的长度。用人口来计算,是2.7*(13.3/1.2)=30万公里;用面积来计算,是2.7*(960/37)=70万公里铁路。所以说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中国也还是需要大约50万公里左右的铁路。

      有人会说西部人烟稀少,不需要太多铁路。这话有些道理,但是西藏那里可是亏本都需要修国防铁路(青藏,川藏,滇藏,新藏诸线)的。考虑到中国在中亚的长远利益,新疆的铁路也是多多益善的。

      铁路与航空相比,决定性的优势是列车可以靠电力推动,所谓两地距离N公里以内时的综合时间优势倒是在其次,因为今后多年内恐怕飞机的动力仍然必须依靠石油。电力的来源极为广泛,不需要依赖化石燃料。在电动汽车普及以前,同样的结论在铁路对比公路时也适用。铁路成网(高铁,准高铁,传统铁路,城际,和地铁相连)以后不得了,会引发连锁反应。

      修铁路的能力没有人能够超过俺们中国人。当年华工们硬是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美加西部铁路的建设,这一点值得俺们自豪。国人当自强,要珍惜先辈们用血汗换来的大好机会,等铁路里程超过50万公里再庆功也不迟。

      • 家园 中国日本不好比

        中国铁路不能和日本直接按里程比,条件相差还是很大的。

        1。日本铁路以客运为主,货运可忽略不计。中国铁路客货运都大

        2。日本铁路除新干线外都是窄轨,编组也较小,单列运量比中国铁路差很多。

        3。日本铁路绝大部分功能是市郊市内公交,只有新干线作为长途路线,中国铁路基本都是长途的客货运输。中国的市郊市内公交部分不属于铁路管理,当然现在也开始有一些城际具有这种功能。

        我觉得中国有30万公里铁路就差不多了。铁路和公路应该有分工,铁路只负责中长途大运量的。日本有很多铁路实际运量很小了,只有半小时或更长一班小编组的客车,里面坐几个人,作用和公共汽车差不多了。这样的铁路其实可以拆了。

      • 家园 改革开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对铁路都不重视

        80年代热衷学美国,看美国的高速公路多就认为铁路过时了,78年的时候国内铁路是5万多公里,结果好像是一直到05年国内铁路通车里程才7万多公里,这么多年才建了2万公里铁路。

        那时候看地图,很明显很多应该通铁路的地方都是空白,比如温州到福建;福建到广东的沿海;广西到广东(粤西北一大片地方都是空白);还有天津到保定居然没有铁路,不知道是怎么规划的。

        高速公路是好,可是汽车要烧油,这是其一;另一个就是国内跑高速要的钱太多,一下子把成本抬上去了。

        总结改开30年的教训,对铁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这应该算是一个。

        • 家园 公路和铁路不是对立的

          首先,很多火车头也是烧油的。

          公路的独特优势是让你自行根据实际需要来安排交通运输,从你的家门到目的地大门。铁路无论如何不能到这个程度。而且回想一下,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公路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

        • 家园 同感。现在算是亡羊补牢

          高速公路势头很好,这是对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前些年铁路发展确实太慢了,现在总算是上了正轨。铁路的一个大问题是资金,筹资毫无疑问是一个热点话题,涉及到太多利益关系。

        • 家园 高速公路的建设始于90年代。

          沈大高速公路90年才完工。

          高速公路大建设很大程度上在于融资平台的成功。而铁路长期无法解决融资的问题。

          • 家园 中国的东西都是只能相对说的

            比方说改革开放20年铁路“只”修了2万公里。可能每个中国人都会觉得这是慢的难以想象的速度。

            但即便这个铁路建设速度,在80和90年代,也绝对是世界第一的。

            我国铁路欠债太多,别的部门发展的又太快。相对上觉得慢而已。

            • 家园 80年代可不行

              1979-1990年铁路新增营业里程只有1000多公里。那会儿主要在挖潜,蒸汽改内燃,电气化,双线,改信号控制,改车辆什么的。

              从1990到2005,大概新增营业里程20000多公里,年平均1000多。2006开始加速,十一五期间,“新线投产1.47万公里,复线投产1.12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13万公里”。其中2008年新线投产3369公里,09年5557公里,10年大概5000。

      • 家园 我觉得应该县县通铁路

        尤其是西部, 好多交通不便的地方有了铁路, 会有决定性的 变化

      • 家园 真想知道50万公里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绝了!震撼!

        那真是我中华复兴之日也!

    • 家园 我76年从银川回上海的时候,坐的是蒸汽动力的火车

      家离铁路线不远,晚上常能看到蒸汽机车打开炉门的瞬间火光照亮云气的光亮,像夜晚的鬼火一样。那是还有3个大轮子和4个大轮子的蒸汽机车之分,记得前者是拉客车的,后者是拉火车的。坐蒸汽火车的客车也很有趣,先“呜”地长嘶一声,然后“库气”一声,车动一下,再“库气”一声,车再动一下,然后“库气”越来越急促,车才真的动了起来。停下来的时候反过来,到最后停下来了,常常地喘一大口气。这东西好像有生命一样,一点不像现在的电气机车,悄悄地,不哼不哈地拉起就走。短短几十年,中国已经奔高铁了。

      • 家园 说的很生动

        现在想起来蒸汽机车的确是那样的。

      • 家园 身为80后,勉强也能挤进长三角,我都还看到过蒸汽机车

        最早上海——铜陵的列车是早上3:50分发车,在以前的老北站。就因为老北站的存在,到现在上海站在我家还叫新客站,虽然人家在上海客运站里已经是最老最老根本不新了。小学的时候这条线上还是蒸汽机车,到南京要等半个小时换一次头;【据说有一次老爹到了南京下车透气,结果那次换头特别快老爹唬得嘴一张拔腿就跑,结果上了车发现衣服上被跌落的烟头烫了一个洞OTZ。还有一次类似的是从上海溯江而上的轮船也要在南京加煤,时间长达一两个小时(?),老爹又拗造型带着妈妈下船遛弯去了,结果回来的时候又是一通好跑。幸好那时候还没我╮(╯▽╰)╭】到了初中开始有绿色皮的内燃机车了,到了大一沪铜线上有全程五小时的K8(还是双层车!)了,到现在沪铜线上时间最好的仍然是那次车但是行车时间又是7小时了(介是为什么捏?)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过南京不用换车头了。话说为什么以前要换车头这个我一直没明白过……。

        听说上海出发的沿江高铁也正在修,那时不管是我们到上海还是去武汉、九江神马的都更快更方便了。

        从武义洗完温泉回来走义乌——上海,经过金华东,赫然发现旁边的铁道上停满车头。遂命名为“版主开会”O(∩_∩)O!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