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歪解三国之武圣关羽(一) -- wild007

共:💬40 🌺2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歪解三国之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不过以一个有一定阅历的人的眼光来看,这个故事虚构的可能性很大,甚至很多人相信,并非刘备三顾诸葛亮,而恰恰是诸葛亮三顾刘备。那么这个问题有何奥妙在其中呢?也许我只要说一个名词,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这个名词就叫:江南士族。

      东汉末年,中原战火频仍,大量士族南迁,避祸江东。这些士族构成了孙吴统治集团的基础,而士族与孙家的目标向来不是完全一致的,事实上他们是一个松散的阶层,而在荆州一带,更有一个特殊的集团——荆州名士。按传统观念,士族就是贵族,血统意味着一切。不过或许中国人对贵族的认识总是偏差很大,很多人更是以为只要是有钱人就是贵族。这是因为中国的贵族阶层在唐时就随着江南士族的覆灭而基本瓦解了,后来的那些本质上称不上贵族(贵族是世袭的,哪怕过1000年依然是贵族),这个问题后面还会详述,这里先放一放。

      东汉由于士族阶层固化,智力能力水准持续降低,终于酿成大祸,这一点,江南的士族领会颇深。于是,士族开始了优化自己血液的改良进程,在荆州这个地方,这一步迈得尤其大,其最基本的手段,说得通俗一些,那就是:招上门女婿。士族有的是女儿,但凡民间有才学出众的,荆州士族都尽力网罗。所以三国时,荆州这个四战之地却能保持人口经济文化的繁荣并非事出无因。只是这些入赘的才学之士当然也并不全然听命于士族阶层,他们也在试图寻找自己的话语权。因而在荆州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种士族和名士相互斗争又相互依赖的特殊局面。

      这样我们再来看看刘备和诸葛亮当时的处境,自然就会心领神会。先看看刘备,一路穷途末路逃奔荆州,早已对前路一片迷茫,这么多年的白手拼搏,他当然明白光靠自己打打杀杀,投奔东投奔西是没有出路的,他迫切需要找一个可以支持自己的背后势力。很明显走当初光武帝的道路就是最好的选择,而眼前的荆州就有这么一个名士集团。所以当刘备得知自己的穷乡僻壤里有这么一位卧龙先生时,他怎么会不惊喜异常,在刘备看来,诸葛亮就是打开荆州名士集团的敲门砖。再反观诸葛亮,作为名士集团的内部,争斗也是异常激烈的。诸葛亮到底是聪明人,他很明显感到了自己在这种斗争中尚没有机会,因此暂时离开权力中心,在乡野充电并等待时机显然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再加上其对时局的看法已经有了一个轮廓,所以挑选一个荆州不具备的具有强大武力的人合作,无疑可以瞬时在集团内脱颖而出。可以说刘备和诸葛亮,无论是谁顾谁,两者都是一拍即合的结果。

      后来的发展也并不出乎两人的预料,刘备得到诸葛亮的支持后,迅速从一个落魄的投奔者一举成为刘表眼前的红人,并很快介入了荆州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这个升迁的速度的确可以以火箭来形容,到赤壁之战时,刘备甚至都能和孙权平起平坐了,在此之前刘备何曾有过这般待遇?他那个皇叔的红利早在中原就已经严重透支了。此后刘备向孙权借兵取西川,更是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如果没有名士和士族集团在背后的暗箱操作,你能想象孙权不仅放弃到手的肥肉,还培植一个自己的竞争者吗?你能认为在西川经营数代的刘璋集团真的暗弱如此吗?中国的地头蛇,从来不是能从外部轻易征服的。孙策过于强势的下场就是被暗杀,刘备和孙权为何能平安度过呢?

      说到这里,轮廓就开始慢慢清晰了,那么在这种氛围里,刘备诸葛亮关羽这些人的选择又有何不同呢?

      且听下回分解。

    • 家园 【原创】歪解三国之武圣关羽(二)

      要解释刘备为什么要杀关羽,已经有人看出了一层意思。如果仔细看过电影《投名状》的话,自然就会想到,大哥李连杰用二弟刘德华的性命作为投名状,以换取背后某一势力支持自己称帝,真正实现拯救黎民的政治抱负。不过事情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先看一段百度来的资料。

      有关关羽的画像,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出现,见《三国志·魏书·于禁传》。于禁在樊城之役中被关羽水淹七军捕获归降,解到江陵,关羽失荆州后落到孙权手里。曹丕于许昌称帝后,孙权向魏称藩,将于禁送还魏国。曹丕表面上对于禁不得已降羽表示理解,给以安慰,并晋封其为安远将军,说是要让他出使东吴,令他先去原先的魏都邺城拜谒高陵祖庙,事先却令画工在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羞辱于禁,于禁见画发病而死。这是有关关羽画像的最早记载。这幅“关羽战克”图没有流传下来,高陵内关羽状貌当时是怎样画的,无从知晓。

      三国之后最早所见关羽画像,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年间。当时的著名画家赵忠义,应后蜀主孟昶之诏,创作了一幅《关将军起玉泉寺图》(见宋人黄修复《益州名画录》)。这幅《关将军起玉泉寺图》,把关羽与玉泉寺联系在一起作画,可能画的是作为佛寺神像的关羽。因为隋唐时已有关羽皈依佛门在玉泉寺护法的传说,但从此图的题名看又明言为“关将军”而非关神。倒底画的是关将军还是关羽神像,《益州名画录》未明载。

      至于关羽神像,应比五代时的关羽画像出现更早。荆州民间自关羽死难后就立祠奉祀关羽,隋初在玉泉寺近旁即修建有关羽庙。为关羽立祠建庙自然供有关羽神像。唐代关庙已知有多处,并列入武庙(奉祀武成王吕尚)配祀的名将之一,关羽神像肯定比隋代出现得多,但隋唐关庙的关羽像神是什么状貌,也无从稽考。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对关羽的崇拜,官方可能开始于隋初,而荆州民间自关羽死难后就立祠奉祀关羽。可以想见,统治者不会无缘无故找一个没啥信仰基础的人出来作形象代言人,因为那样成本太高,古代没有报纸和喇叭,只能靠泥塑人像吸引香火来引导舆论,所以官方肯定选取那些已经有良好“香火基础”的泥胎中选取一个作为重点来推广。因此关羽自死难后就被立祠奉祀的可信度很高。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既然荆州士卒在关羽在世时纷纷逃散,相当于间接害死了关羽,却为何又在其死后为其立祠呢?这不是象在打荆州人自己的脸吗?而荆州在关羽死后一直归属于吴国,吴国君臣如何能够忍受这样一个被自己杀害的人立祠于自己的土地上?百姓多少有点有奶便是娘,即便关羽当初施行了一些德政,在吴国接下来的几十年,也足够老百姓把关羽忘得一干二净。魏晋统一南方后,也不可能对这么一个前敌国的将领有啥特殊感情。因此,民间的关羽信仰应该是一种很纯粹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感恩,他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那么关羽为何会得到民众的佣赖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大的疑团,那就是夷陵之战。相信看过夷陵之战的人会对蜀军的出战阵容异常懊恼,因为还称得上熟悉的几个名字竟然是吴班、马良和黄权,其中黄权还不在正面战场。蜀汉那些有着赫赫战功的将领们呢?就算是那个“蜀中无大将”的先锋官廖化,也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而随着战役进程刘备兵力不足的态势处处显现,并不惜数度犯兵家大忌(刘备这么一个久经战阵的人会听不懂马良说的话?)来引诱吴兵出击,以求一战扭转乾坤。实际上只要稍有军事常识就会发现,夷陵之战刘备天时地利人和一条也不占,很多影视包括游戏说的夷陵之战刘备兵力占优真是有些不知所云了。荆州易手,刘备就算举全蜀国的兵来也不可能比吴兵多了。那么刘备为什么要打夷陵之战?他早不打晚不打,一定要等到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然后自己也称帝的三个月后,就急不可耐地出兵了,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必须先讲讲中国古代著名的“军神”兼“智神”诸葛亮了。

      且听下回分解。

    • 家园 据说清朝封武圣

      兵部礼部推了关羽,李靖,岳飞仨人,后两位都是和打蛮夷出名的,尤其是岳飞是打满清老祖宗出名的,就关羽一人身家清白政治正确,所以就是他没跑了。

      • 家园 满人没这么大话语权

        武圣的诞生没这么简单,这个问题后面会说的,这篇只是开个头,还要连带着挖挖诸葛村夫的,呵呵。

    • 家园 关羽+荆州,这份投名状最大的受益者是曹操啊

      看来知曹操者,就是刘备了。

      • 家园 我这里指的是电影《投名状》

        看来起歧义了,改一下。

        • 家园 没看过《投名状》

          你的意思是说刘备怕关羽做大,所以放任孙权拿了荆州。本来是想让关羽败兵而回,颜面大失。然后趁机削了关羽的势力。

          没想到孙权抓住了关羽。孙权没看好形势,杀了关羽。结果刘备等于是借刀杀人,还占了道德制高点。

          • 家园 下篇会写的

            现在你说的这些,文化中国里都已经分析过了,我既然要提出来,自然有新的看法,呵呵,别急。只是在想这篇有可能会彻底转向政治文,有点麻烦。

            • 家园 你想说的是。。。

              刘备为了讨好诸葛亮及其背后的势力,做掉关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