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对利比亚局势的管见 -- 江城孤舟

共:💬87 🌺975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对利比亚局势的管见

    在地球的一边,热热闹闹的春节假期已经落下了帷幕,中国人又重新回到了日常的生活中;但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中东的局势却依然是风起云涌,变幻不定,当地的百姓或慷慨激昂,或提心吊胆,总之就是过不成正常日子。穆巴拉克虽然黯然下台,成为了自本·阿里之后阿拉伯世界又一个被打倒的领导人,但这场席卷整个西亚北非的风暴却并没有因为他的退场而平息,反而又把巴林和利比亚变成了动荡不安的重灾区。而现在谁也不敢说沙特、伊朗等国不会成为下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哪一个中东国家都不敢妄言自己是绝对稳定的安全岛了。没有人能确定这一次的乱象何时能迎来终点,未来的中东格局将可能显得异常脆弱和诡谲。

    上个月埃及动乱正盛时,我写了一篇文章,但由于我没去过埃及,所以只有选择道听途说的材料,胡乱组织成文。承蒙各位抬爱,反响还算比较热烈。而现在利比亚成了热点地区,我又去过那里,再不写点东西就不好意思了。虽然我在利比亚呆的时间也不长,但幸好手头还有些信息和数据,干脆就列出来给大家看看。由于卡扎菲掐断了网络,我现在也只有通过半岛电视台网站来获得一些关于利比亚的信息。但我不会无条件地信任半岛的新闻,半岛是有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的,完全谈不上绝对公正中立,相反还很有唯恐天下不乱的意思。姑妄听之。本文虽然有放马后炮之嫌,但是可以让我们反思一下:这场称之革命也好,动乱也好的局面为什么会在利比亚发生,为什么卡扎菲这个政治强人竟然无法收拾。

    革命是一个阶级用暴力手段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行动,绝不是无条件,无理由的。中东地区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大规模革命风潮还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当时以埃及的纳赛尔革命为号召,中东各国纷纷出现了推翻旧政权的革命行动。卡扎菲政权就是在革命中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而建立起来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然而这一轮风潮与上一轮不同,上一轮革命风潮往往是以军事政变的手段而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其代表就是埃及的“自由军官组织”,卡扎菲的革命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军官们是当时阿拉伯社会的精英,我们可以说,上一轮革命是“从上而下”完成演变的。这一次的革命风潮却不是如此,而是大家目前所见到的,民众上街与政府对峙,要求政府下台的模式,也就是说是“从下而上”的。

    出现这样的场面,按照正常思维,应该可以得出民众与政府出现了严重矛盾对立,政府不能掌握民心的结论。然而这是表象,实际上可能有许多种原因。比如说,贫穷的埃及和也门暂且不论,利比亚有着雄厚的石油财富,为什么政府不能够像海湾国家那样依靠财富来收买民心?再比如能否说是因为卡扎菲政权的组织结构不完善,民众基础不牢靠,立足不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

    要说这也不是完全不成立的。毕竟当年卡扎菲及其“自由军官组织”发动的“九一革命”就非常仓促,准备并不周全,曾经3次推迟政变时间,到了政变时平均每个士兵只有5发子弹,还有一队人马走错了地点。是由于对手的愚蠢、迟疑乃至不反抗,才给了卡扎菲夺权成功的机会。也是因为民众对伊德里斯王朝的腐败无能已经相当反感,才会不流血地欢迎这个新政权的诞生。可以说,卡扎菲及其组织确实没有在艰苦的斗争中千锤百炼出来的人员作为主干,在民众中也没有巩固的根基。

    但是,卡扎菲已经执政了41年,在非洲领导人中虽然不算最长,但也算相当长的了。而且期间还经历了与美国的局部战争,与周边各国的军事冲突以及被欧美封锁等风波,如果根基一直不稳,他如何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呢?就凭他那奇想天外地解散各级政府的政治构想?

    据传卡扎菲自己曾经说过,整个利比亚就是游牧部族的天下,不采用游牧民的方式,怎能治理好国家?他道出了问题的实质,利比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与埃及不同,民众也分为定居在城市的商业居民,在沿海地带耕作的农民和在绿洲游牧的部落民,在农业人口中,游牧民占一半以上。而卡扎菲自己是游牧部落出身,也自封为游牧民的代表者,连生活习惯都是游牧式的,也就是说,他所依靠的统治基础是游牧人。只要游牧部落依然认他是“兄弟”,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的位子就高枕无忧。

    可是,他依靠的基础真的是牢固不可动摇的吗?

    卡扎菲政權由1969年革命成立,被革命的是短命政權利比亞王國(1951-1969),由三塊原來相對獨立的地區合併而成,最重要的是的黎波里尼亞 (Tripolitania),以及東部的昔蘭尼卡(Cyrenaica)。歷史上,東西利比亞互不統屬,在意大利殖民時期也被分而治之,直到1934年才勉強合併。西方扶植的利比亞國王伊迪里斯(Idris)本身是伊斯蘭教長,一戰後被西方承認為昔蘭尼卡酋長,他原來不過要爭取昔蘭尼卡獨立,到了意大利二戰戰敗,英美希望利比亞統一,才讓他「順道」擔任利比亞國王。

    伊迪里斯在位期間,鄰國埃及的納塞爾威望極高。伊迪里斯十分擔心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革命風暴會推翻政權,因而長期坐鎮昔蘭尼卡的杜布魯克(Tobruk),並以東部重鎮班加西(Benghazi)為共同首都,以便監視埃及一舉一動,親王室勢力在東部因此得以生根。

    卡扎菲政變後,進行中央集權改革,廢除從前的行政區域,但東西部差異依然明顯,而他以的黎波里為單獨首都後,能絕對掌控的勢力範圍,其實只局限在西部。王室殘餘力量外,東部也是其他反政府陣營的基地,例如比卡扎菲更激進、據稱與蓋達有聯繫的極端伊斯蘭組織「利比亞伊斯蘭戰鬥團」(LIFG),也是以東部 Jebel Akhdar山區為根據地,反卡扎菲不遺餘力。埃及和利比亞1977年爆發邊境衝突後,西方更希望得到埃及合作,

    通過昔蘭尼卡顛覆利比亞。1980年,杜布魯克曾爆發反卡扎菲起義,令卡扎菲進一步集中資源發展西部,變相令東部長期貧窮,矛盾激化。雖然卡扎菲的外交姿態已軟化,但他是南蘇丹獨立運動的堅決反對者,就是擔心利比亞會步其後塵。

    卡扎菲兒子提到「利比亞是一個部落國家」,也可圈可點。利比亞面積比埃及更大,人口卻不及埃及一成,在主要大城市外,部落領袖影響頗大,此前無論是土耳其還是意大利佔領期間,部落聯盟都是本土事務的仲裁者。這些部落間自然既合作也衝突。利比亞王國成立後,部落聯盟佔據政府主要職位,就是卡扎菲革命也不能取消部落影響,反而要依靠人民對部落的向心力維繫統治。問題是卡扎菲本身來自小部落卡達法 (Qadhadfa),祖先來自也門,一直擔心大部落不賣帳。 1970年代他搞的「綠色文化大革命」被當作宗教狂熱,其實背後也有打破部落主義的決心,不過成效有限。

    1993 年,利比亞人口最多的部落Al-Warfalla公然挑戰卡扎菲,在軍中發動政變,導火線是卡扎菲以自己部落成員壟斷資源最豐盛的空軍,令其他部落感不公。政變雖失敗,8名Warfalla軍官被處決,但對利比亞影響極深遠,因卡扎菲懷疑第二大部落Magariha也支持政變。1990年代開始,利比亞外交政策邁向溫和,其實也是對國內危機的無奈回應。

    這次革命,上述兩大分裂元素充分發揮作用﹕一方面,示威是由東部發起的,另一方面,有兩大部落領袖公開表態支持示威,一位就是Warfalla部落領袖瓦爾弗利(Akram Al-Warfalli),他說「卡扎菲已不再是弟兄」,要他離國;另一位是東部部落Al-Zuwayya族長,他威脅中斷輸出區內石油來聲援革命。其實假如王室後人、部落領袖、民主化支持者、伊斯蘭主義者等肯結成統一戰線,卡扎菲的政權是不可能維持至今的,只是他們難以合作,也難推舉共同領袖,才令卡扎菲振振有詞說「只有我,國家才會統一」。「憤怒日」提供了整合反對勢力的契機,但其實民主化只是一個口號,失業青年則是催化劑,國內長期存在的深層矛盾,才是革命源頭。

    沈旭暉

    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副教授及對外關係統籌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客席副教授

    而且时代在发展,形势也是会改变的。卡扎菲的结论在20年前可能依然是完全正确的,但到今天就未必了。这次“革命”的先锋队和主力军都是城市里的失业青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结构发生了更巨大的转变,其中包括城市居民人口的蓬勃增加。利比亚从80年代至90年代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是2.6%。到了2006年,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了600万。而大的黎波里地区的居民人口也从1980年的111万增加到2006年的152万,的黎波里市区的人口从1980年的78万人增长到了2006年的96万7千人。现在利比亚的人口增长率是2.216%,应该说是不低的。

    然而要论人口增长率,利比亚虽然不低,但即使是在阿拉伯世界中也称不上最高。而且利比亚政府对人口的增长也曾经做过预测和相关规划,最终的结果是:无论实际出生率还是实际总人口都低于预期值,的黎波里到了2006年的实际人口数还赶不上原先预测的2000年时的总人口数。也就是说利比亚政府对于人口增长并非毫无准备,人口数目的单纯增长并不是引发矛盾,压垮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一种常见说法是这次北非革命风暴的导火索是美国“量化宽松”等政策导致的国际粮价上涨,造成民众生活困苦。这对于埃及这样的国家也许完全可以适用,但利比亚的人口基数远远小于埃及,政府手中掌握的石油财富也远远高于埃及。在几年前,利比亚曾经提出要以4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大搞基础建设,光是为住宅项目就拨款140亿美元。大多数的项目也的确如期上马,也因此才造成了数万中国工人前往利比亚参与建设的壮观场面,才导致出现问题后营救的难度高于从埃及撤侨。以我的观察,利比亚政府给居民提供的粮食补贴一直在正常进行中,居民填饱肚子没有问题。如果只是因为粮食问题引发抗议的话,利比亚政府只需要利用石油财富加紧购入粮食,继续贱价销售就可以平息怒火。事实上,利比亚政府也正是这么做的,他们在突尼斯骚乱后已经提出了要把小麦进口量增加到130万吨的招标。为什么还是无济于事?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是多种因素的聚合体。

    首先,利比亚政府的确相当有钱,从账面上看利比亚人均收入也非常高,在非洲名列前茅。但这笔财富是不是得到了合理的分配,那估计只有真主才知道。

    我两年前写过的《利比亚西行记》中有这样几段,再摘抄下来给各位看看:

    关于利比亚以及的黎波里,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一是网上的介绍:“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曾高达一万多美元,成为非洲的首富。现在,在利比亚,居民都住上了新盖的楼房和砖房,家家有汽车、电视和冰箱。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全国实行免费医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另一种则是亲身经历者的介绍:“的黎波里简直就是个大农村!”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很遗憾,以我的肉眼看来,后者比较接近于事实,却也有些夸张了,的黎波里不太像个大号农村,它更像个大号县城。从城市布局与建筑外观来看,整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应该接近于我国80年代中期。但如果把海边绿色广场一代有数的一些高层建筑去除,整个城市给人的印象就接近于我国70年代水准了。整体观察,的黎波里比不上开罗,甚至不如大马士革发达,就像是放大版的拉塔基亚(叙利亚第三大城市)。具体的情况,我会在下一篇“衣食住行”中详细描述。

    不过,第一种说法也不能说没道理。1981年利比亚的国民收入也许很高,但那是在没被封锁以前。至少现在,利比亚一般民众的收入绝没有那么夸张,一般每月只有400利比亚第纳尔而已(1美元约等于1.3第纳尔)。“居民都住上了新盖的楼房和砖房”也没错,只是穷人一般才住政府盖的楼房,稍微有钱的人都自己盖两层或更高的砖房。

    肉类的价格又实在让人倒吸凉气,在超市里买1公斤牛肉价格是13第纳尔(1第纳尔约等于5元人民币),在普通肉店里稍便宜些,如果能忍受满天飞的苍蝇的话,8第纳尔1公斤。羊肉的价格则是牛肉的1倍以上,顶级羊肉甚至能卖到60第纳尔1公斤!于是乎,菜多肉少好像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

    与肉价的昂贵相比,粮食价格极度便宜,5分钱就可以买到一长条面包或整张大饼。

    ……

    我们雇佣的阿拉伯司机曾经请我们给他设计私人住房,我们去现场勘察过了后画了设计图。那块土地是司机家祖传的,少了购地费用,但一幢2层200平米小楼的修建费用也在10万第纳尔上下,还不包括装修费用。因此,司机这样的阿拉伯人也只能盖好一层就先住着,等攒完钱后再盖下一层了。

    有电信部门某官员要我方人士到他家里会谈,然后提出要双卡双待的高档手机一部,或者PS3一台……待到施工时,当地也有钉子户出现,赖着不走,当地规划部门遂建议集团用挖土机在其房屋周围挖掘壕沟围困之,用工程器械制造噪音骚扰之,与公安局联系摆平之。

    诸位可以自己得出相关结论。毋庸赘言。

    财富既然没有得到合理分配,城市居民的不满情绪便会加重。卡扎菲曾经借由反美行为把矛盾成功地转嫁给了美国和欧洲,让城市居民们觉得自己生活的问题是来自于西方的封锁。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美国搞垮了萨达姆后,卡扎菲向美国送去投名状,宣布投诚了。那么这个借口也就成为了泡影,而投靠美国得到的实际好处却又极其有限,还对该国民众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实在是有得不偿失之嫌。

    多年封锁对利比亚的国民经济也不会是毫无影响的,至少造成了利比亚的基础设施老旧,住房问题突出,失业率高涨等一系列矛盾。一旦不能再以外国封锁作为借口,民众批判的矛头自然会指向政府。利比亚政府不是不明白,所以才在相关行业投入大笔资金,甚至把财政预算的62%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些矛盾的解决除了金钱外还需要时间,利比亚不缺钱,但缺的恰恰就是天时。

    由于石油经济的发展,利比亚在上世纪70——80年代经历了一个人口发展的高峰期,其出生率曾一度达到惊人的4.4%,造成了一波婴儿潮。直接后果就是2005年,的黎波里地区48%的居民都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个国家居民的平均年龄太过于年青了!

    这么多的城市年青人应该如何安置?利比亚不是中国,地理环境放在那里,搞不了上山下乡。多年的封锁又导致利比亚的经济畸形发展,基本上只有石油产业是欣欣向荣的。因此失业率自然居高不下,有数据表明,利比亚的失业率曾高达30%左右。利比亚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曾经计划借着大搞基础建设工作的契机,争取短时间内解决十几万青年的就业问题。然而那么多年的失业,使得利比亚人也培养出了一种惰性,许多工作他们已经不会做或者做不来了。基础建设需要人力,社会服务需要人力,但利比亚当地人自己不想去做,而是雇佣其他国家的人来做。因此大量的黑非洲人、埃及人等涌入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利比亚打工,据一份调查材料显示,非利比亚籍人口已经占到了的黎波里总人口的5.9%,而且这还不包括诸多非法移民。这就又恶化了当地的就业形势。而我们都知道,有大量的中国公司借着这股基建的东风也进入了利比亚,中国工人的相关素质远远胜过当地工人,中方企业自然愿意使用中国工人。据说现在有3万中国人在利比亚从事各种项目,以我的经验来看,主要还是以建筑项目为主。利比亚想借助基础建设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努力大部分落空。

    而相对的,利比亚政府的医疗与教育工作却做的不错,不但保障了居民的出生率,而且保证了居民的入学率。所有的青年都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接受高中与大学教育的比率也很高。但是从学校顺利毕业的学生还是找不到工作。

    成天忙着生计的人无暇参加游行,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恐怕更没那个参加示威的心力。然而利比亚的局面则是,政府给了青年们大饼,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钱财;给了他们教育,却没有给他们足够的工作。我在利比亚的街头闲逛时,发现当地青年无所事事几乎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他们经常是七八个人聚集在一起聊天,喝茶,抽水烟,在街头巷尾无聊地打望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与人群。当需要招收短工时,走到街上喊一声,往往就能聚过来一群人,既有当地人,也有从黑非洲来的黑人。

    这些年轻人对于政府是什么态度呢?我在与利比亚人的交谈中,他们几乎从来不谈及政治,从他们的言语中,听不出对卡扎菲的感激情绪。利比亚有自己的电视台等传媒,但几乎没人收看,家家户户都架上卫星天线,收看埃及、海湾乃至西方的卫星电视。当见到外国人,哪怕是中国人这样明显东方面孔的外国人时,他们都乐意使用英语来与对方交谈。

    大批吃饱了肚子的青年没有工作可做,但却有着通畅的交流渠道,有着不错的学识背景,有着对西方社会的憧憬,有着对现任政权的不屑情绪,这样的青年群体想不闹出点事情来都很困难。社会的不公和腐败是他们的最好理由,美国与欧洲为他们送来了现成的政治思想,民间还有私下流传的枪支弹药等武器,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个牢固的领导群体和一个完备的组织队伍。

    这也许会吓住那些谨慎的人们,但阿拉伯人的民族性格就是自由散漫,不服管教的,他们天生热爱冒险,突尼斯人就是这样率先走上街头的,然后是埃及人、巴林人、利比亚人……突尼斯和埃及的榜样作用不可忽视,如果穆巴拉克不曾黯然下台,利比亚的抗议人群不至于迅速增加,局势也不至于迅速恶化。

    当然,在出现群众示威以后,政府的应对措施可能直接决定了此次革命的成败。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类似行动都能成功,成功与失败都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比如说有些网民认为埃及的军队保持旁观态度是埃及革命能成功的主因,这我不反对。有些人认为卡扎菲如果早些采取强力手段的话,也许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成效,可以迅速镇压局势。这就不好断言了。以我个人之见,我觉得这次利比亚革命在细节上的确有它的独特之处,结果造成了卡扎菲政府的一系列应对手段没能取得他所预期的效果。

    比如说埃及的军队虽然历史上打过不少败仗,在面对以色列时尤其吃亏,但他们也不是屡战屡败,还是有一些胜利的。埃及国内对军人一般也持尊敬的态度。但是利比亚军队在现代历史上就没打过什么胜仗,不但在与埃及的边界冲突中惨遭失败,连乍得军队在“丰田战争”中都以劣势装备大败利比亚军,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常败军。利比亚的军人在民众当中还能有多少尊严,大家可想而知。我去利比亚时,有一次坐出租车经过海港,看见几艘军舰停在那里,随口说了一声,司机便道:“你想去看看?我随时能停下来,带你去拍照。”丝毫没有什么对海军的敬畏感和保密意识。在我国清朝,鸦片战争失败后,军人在百姓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上街都被人耻笑,自然民变丛生。利比亚人对军队既然没有什么敬畏感,那出动军队镇压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更何况据说在与西方关系缓和后,卡扎菲自己还解散了不少军队,这就更无兵可用了。

    利比亚是一个部族社会,部族的势力十分强大,即使是城市居民,也依然可能属于某个大部族,非常像我国传统的宗族势力。与中国的小家庭不同,的黎波里每个家庭的平均成员数是5.5个。这样的大家庭再和其他亲戚互有来往,就构成了一张巨大的亲缘网。据很久以前的一则报道,这次暴动的中心城市班加西就是由一个大部族占主导地位的,城内的居民彼此沾亲带故,互相非常熟悉。而部族又有保护内部成员的义务,一个成员受到了伤害,则全部族都有为他复仇的义务。这是阿拉伯贝督因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血亲复仇和宗族主义思想,尽管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思维依然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当卡扎菲决定用暴力手段镇压示威者后,利比亚的两大部落随即宣布和卡扎菲翻脸,这其中虽有积年宿怨,却也体现出了上述宗族主义的影响力。

    而据报道,利比亚军队中的大部分阿拉伯人在这次事变中呈现消极态度,甚至选择叛逃到国外或倒戈加入反卡扎菲阵营,我觉得其中也应该有不少是出于不愿对自己或他人的宗族下手这一考虑的。反而是从乍得等地招募来的黑人雇佣兵态度坚决地站在支持卡扎菲一方,他们可能确实是从当局获得了相当的利益,但他们能下狠手,恐怕也因为他们与当地的宗族势力毫无瓜葛,不须顾虑吧。恰好在巴林事变中雇佣兵也是镇压的主力。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的,正如利比亚的外籍劳工既有从非洲来的黑人,也有从埃及等地来的阿拉伯人一样,现在的反政府势力吃了卡扎菲的黑非洲雇佣兵的亏,他们也完全可以从埃及招募自己的雇佣兵。利比亚与埃及接壤,其边境据说已经被反政府势力控制,恰巧埃及政府现在也无力西顾,只要他们愿意的话,从埃及招收民众前来打仗并不困难。这让我不禁感叹:人类至今为止所做的种种事情,原来还是对历史事件的一再重复。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阿拉伯各王朝的兴衰中找到相似的场景。骁勇善战的阿拉伯游牧民曾为倭马亚王朝开疆扩土,打出了一片江山。倭马亚王朝重用他们,但又故意制造南北部落对立,新旧穆斯林间的对立,让他们相互牵制争斗,借以羁縻各派势力。然而倭马亚王朝却没有料到,它制造出的种种矛盾,最终会导致什叶派、伊拉克、伊朗等地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联合起来,葬送了自己。到了阿拔斯王朝,哈里发们开始不信任土著阿拉伯人,转而信用波斯人,来镇压不听话的阿拉伯部落;后来发现波斯人的势力坐大,就又转而倚重突厥人,让他们当雇佣兵,来镇压自己的反对派。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最后也是葬送了整个帝国。可以预料的是,即使卡扎菲这次能够把局势镇压下去,他在未来也不可能再信任现在的利比亚军队,而会更多地倚重雇佣兵的力量。这样做最终还是会破坏他这个政权的统治,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卡扎菲应该是吸取了突尼斯和埃及的教训,事变一起,立即切断网络,封锁消息。以我在利比亚的亲身感受,我认为那里的网络并不十分发达,也不是居民的主要交流方式。当地居民个人申请接入网络的手续冗繁,耗时很长,因此青年主要通过网吧来上网,而且也不常使用各种聊天工具,网速还不快。固定和移动电话才是他们主要的交流方式。因此,卡扎菲切断网络并不是要阻止反对派的信息交流,只是为了封锁他们对外宣传的途径,避免扩大不利影响罢了。这一手应该说是非常坚决,而且也得到了贯彻的,这和他的大儿子任利比亚电信主管恐怕不无关系,也导致现在在网络上流传出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报道要相对少于突尼斯和埃及。

    然而,埃及也好,利比亚也好,都有着一个天生的不利趋势,那就是管得住自己的媒体,却管不住国外媒体,尤其是像埃及谷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这样的媒体记者。与我国314骚乱后被轻易挡在西藏之外的外国记者不同,即使是半岛记者,也与埃及人、利比亚人是同文同种,通晓当地的语言、文化和群众心理,在当地人群中毫不显眼,藏得住,吃得开,政府根本无法排查他们。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通信渠道,使得当局封锁网络的努力变的意义不大,相反还为他们抹黑当局的报道增添了几分说服力。

    另一个不利之处在于,利比亚的私车拥有量非常高,的黎波里地区每千人拥有400辆汽车,其他地区相对较少,但是像米苏腊塔市的千人拥有汽车数也达到了210台。而相对的,利比亚的公共交通非常不发达,全国至今没有修成通车的铁路,极少有大巴,只有少量面包车、中巴和出租车承担公共交通。如此多的私家车使得动乱民众可以前往的地区范围大为扩展,而当局却不能够通过封锁铁路、限制公交的方式来阻止民众串联。

    利比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绝大多数人口都居住在沿海的狭长地区,内陆的撒哈拉沙漠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无人地带。因此在平时的建设中,利比亚的道路都围绕着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几个主要城市充当着交通线上的要点。而首都的黎波里并不在全国的中心,而在西北。这种局面在平时没有多大问题,但到了动乱时期就带来了巨大麻烦。造反的民众一旦攻占了班加西、米苏腊塔这样的主要城市,就意味着这些地区以东都无法再与的黎波里取得什么实际联系了,即使假设当地还有支持卡扎菲的势力,也很难绕过这些城市前往的黎波里勤王。像这样在全国交通占据重要节点的城市,是反政府的民众必须拿下,支持卡扎菲的势力必须收复的要点。这就难怪卡扎菲不惜出动空军飞机空袭城市,因为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的话,即使他镇压住了的黎波里,利比亚的大半江山还是会委于他人之手。如果双方都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话,还有可能形成东西内战的局面。

    而现在的局面也的确已经像内战了,即使是忠于卡扎菲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如何也还要打一个问号。而整个利比亚东部已经确实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反政府组织甚至从埃及等地招募人员,组成自己的武装,如入无人之境。这样的局面不能说非常糟糕,而是糟糕透了,如果打起大规模内战,利比亚多年的发展成果可能将遭受严重破坏。

    总之,利比亚的现状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产物,不是一时之功,也不是简单的一个阴谋论就能解释的。它既是整个中东地区局势洗牌的一环,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像也门那种示威者躺在广场上咀嚼卡特的场面,那就是不可能在利比亚出现的。但利比亚的形势已经变得相当血腥,双方的斗争是中东这一轮风潮中到目前为止最惨烈的。而利比亚的未来会怎样,还依然会是个未知数。在我看来,这一次利比亚的“革命”与中东其他国家的“革命”,其实质都是类似于文化大革命的无政府主义的反权威的群众运动,而不是上世纪50年代那种谋求从殖民地地位解放的民族主义革命。即使反政府武装最后成功上了台,我也不认为缺乏明确政治纲领的他们可以带领这个国家走向全新的未来。依照阿拉伯人那天生的自由散漫的情绪,可能再过个几十年,这样的“革命”还会重演。这种“革命”对利比亚而言也许意义重大,但对于全世界而言,却始终是地中海南岸的一阵波涛而已,还远远不到能改变全球局势的境地。对我们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赶快把那数万名中国人给安全地接回来,同时还要做好清算损失的工作,等待尘埃落定以后,再上门要求赔偿。

    关键词(Tags): #利比亚(冬天的绿茶)元宝推荐:橡树村,禅人, 通宝推:njyd,gtssp,繁华事散,飞过星空的流星,锦候,乘波而来,踢细胞,唵啊吽,清徽,海底鼠拨土,彬格莱,天狼星,南京老萝卜,渡泸,财迷心窍,黑岛人,酥油茶,一无所之,神仙驴,梦走天涯,Alarm,AllenKid,路边,晴空一鹤,南方有嘉木,松阿察,酸酸,豆扑,bayerno,
    • 家园 Del 消息不准

      美国人啊。。。

    • 家园 【讨论】利比亚的未来

      利比亚的未来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利比亚未来东西分治的可能性非常高。说实话,卡扎菲打回去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大了。而且西方国家也绝对不会希望让他再次执政,所以推举一个所谓的傀儡政权,之后可以震慑整个北非,并且为未来欧洲的能源战略做布局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个人的看法,可能还有很多主观的因素,所以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 家园 20110304锵锵三人行 卡扎菲统治模式稳定但有致命缺

      20110304锵锵三人行 卡扎菲统治模式稳定但有致命缺点

      http://v.ifeng.com/opinion/world/201103/8e816937-14e0-4785-8e12-61d1787bd139.shtml

    • 家园 小白兔的黑帐本

      2004-02-17

      外交部就利比亚的中文核图纸及六方会谈等答问

      问:关于在利比亚发现核武器的中文图纸问题。中国能否解释这些图纸是如何辗转到利比亚的?中方是否与美方合作以确认这些图纸的内容?中国是否已下令就这些图纸流失问题进行调查?

        答:我刚才已就此表明了中方的态度,我们对有关报道表示关注。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核武器扩散,支持国际防核扩散努力。我已多次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完善和加强全面出口控制的措施,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

        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图纸可能有官方背景?

        答:我们从报道中看到有关消息,我刚才已表明了中方的立场,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

      2006年05月11日

      新华网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对利比亚允许陈水扁“过境”并商讨互设“代表处”表示强烈不满。

      有记者问:近日,利比亚允许陈水扁“过境”,双方还商谈互设“代表处”,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刘建超说,利比亚不顾中方的规劝和强烈反对,执意让陈水扁“过境”,并与陈商谈互设“代表处”,严重违背了利方长期以来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对两国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已就此向利方提出严正交涉。

      —————————————————————————————

      2006年11月04日

      新华网北京11月3日电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各国代表团团长名单如下:

        论坛共同主席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论坛共同主席国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加蓬总统邦戈、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喀麦隆总统比亚、刚果(布)总统萨苏、几内亚比绍总统维埃拉、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苏丹总统巴希尔、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塞拉利昂总统卡巴、博茨瓦纳总统莫哈埃、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吉布提总统盖莱、南非总统姆贝基、尼日尔总统坦贾、塞内加尔总统瓦德、卢旺达总统卡加梅、马里总统杜尔、加纳总统库福尔、赞比亚总统姆瓦纳瓦萨、马达加斯加总统拉瓦卢马纳纳、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塞舌尔总统米歇尔、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优素福、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纳米比亚总统波汉巴、多哥总统福雷、毛里塔尼亚军事委员会主席瓦勒、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贝宁总统亚伊、科摩罗总统桑比、莱索托首相莫西西利、毛里求斯总理拉姆古兰、佛得角总理内韦斯、摩洛哥首相杰图、安哥拉总理费尔南多、刚果(金)副总统耶罗迪亚、科特迪瓦经社理事会主席福洛戈,以及几内亚、中非、乍得、突尼斯、利比亚代表团团长。

      看看最后两位

      ——————————————————————————

      剩下的小事就不提了,都是占口头便宜,没闹到外交部出面的地步。

      但这位大爷前两天公开讲话,大意就是和尚摸得我也摸得的意思,引用了三个例子来为自己辩护(具体请自行搜索)

      就是中国某事件、俄罗斯1993年坦克炮击国家杜马、美军2004年攻打伊拉克费卢杰。

      哪壶不开提哪壶,大流氓干的事情哪里是小流氓可以妄加评论的,自然就是悲剧了。在江湖上混,得罪一个大佬很正常,能把所有大佬同时得罪也不容易了。

      • 家园 几内亚、乍得已经归顺天朝了

        首先是传说中的70亿美元投资,2010年11月,大选后非盟制裁几内亚,中国外交部表示,希望几内亚各方以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为重,珍惜和平与稳定局面,平稳实现政权过渡。

        至于乍得更神奇了:

        2011年3月1日,中石油油田地面工程和管道工程竣工暨乍总统开启阀门庆典仪式在中石油乍得罗尼埃油田举行。乍得总统代比夫妇、总理纳丁加尔、各大权力机构主席、政府成员和驻乍得大使杨广玉、使馆经商参赞郑伟、中石油系统在乍各分公司负责人和员工代表等600多人出席。杨大使、中国石油开发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地质师薛良清及乍石油部长欧仁和油田所在沙里—巴吉尔米大区区长等分别致辞。乍得国家电视台对仪式进行了全程直播。

        (背景是:

        1、 2006年8月6日,中国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和乍得的外交部长在北京签署了两国关于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2、美联社2006年8月27日报道,乍得总统伊德里斯-代比26日命令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在24小时内关办公室走人,理由是这两大能源巨头不遵守乍得政府的税务政策。

        3、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驻乍得使馆官员2008年2月2日上午证实,乍得反政府武装与政府军在首都恩贾梅纳城内交火,乍得总统府一带枪炮声非常激烈。乍得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经过激烈战斗后,反政府武装2月2日已经攻入首都恩贾梅纳,并已经完全控制了首都,目前乍得总统代比生死不明。)

        • 家园 这个脉络整理的很有趣
        • 家园 还有啥内幕消息?

          杨广玉大使感谢中石油公司的领导、工程师和中乍两国的工人们为工程付出的辛勤的劳动,指出今天的仪式是近期中乍经贸合作的一系列活动之一,包括不久前进行的阳光工业园的奠基仪式,议会大厦奠基仪式,下个月将要进行的自由医院的维修项目开工仪式暨将医院名称恢复为“中乍友谊医院”,3个月之后还要进行巴阿赫水泥厂和炼油厂的竣工仪式。

          看样子内幕还很不少。

          向在奋战在第一线的石油人致敬。

          2008年2月1日至3日,远在非洲的乍得共和国发生了反政府武装叛乱事件。反政府武装攻占首都恩贾梅纳,造成700多人丧生、超过1000人受伤。。。

          中国石油人未雨绸缪,准确决策,提前行动,临危不惧,安全有序完成了一场跨国大撤离。27名国际雇员、500多名当地雇员平安返回家中,188名中国石油员工和两名台湾同胞,在中国石油高层的指挥下,及时撤出危险地带,乘坐包机在除夕之夜安全返回到祖国的怀抱,与家人共度平安祥和的春节。

          外链出处/2859619.html

          • 家园 有个搞笑的内幕

            “阳光工业园的奠基仪式”

            中石油被勒令退出国内房地产业,中石油下属某房地产企业只好赴亚非拉发展业务。。。

      • 家园 刚果(布)总统萨苏
      • 家园 他还提了美国围剿大卫教的例子

        老实说这个比攻打费卢杰靠谱些,毕竟是对自己本国人下手。卡扎菲拿美国人攻打费卢杰为自己辩护,说的好听点叫慌不择言,说的难听点叫脑子进水,这是把自己与侵略者等而视之了。

    • 家园 利比亚动荡推高油价重挫股市 可能引发石油危机

      利比亚动荡推高油价重挫股市 可能引发石油危机

      http://v.rbc.cn/play--s-/play_id_69981.html

    • 家园 再看看韩国人前后矛盾的报导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1/02/25/20110225000023.html

      利比亚军队为何是乌合之众?

      朝鲜日报记者 Kim Sin-yeoung (2011.02.25 14:40)

      利比亚东部夏哈特地区一所被反政府示威群众占领的学校现在被用作临时监狱。被关押的是利比亚国家元首穆阿迈尔-卡扎菲为镇压反政府示威而雇用的约200名佣兵。这个临时监狱的大门由反对卡扎菲的利比亚正规军队把守。美国周刊《时代》23日报道说:“站在示威群众一方的利比亚军队正在抓捕卡扎菲的佣兵。背叛卡扎菲的军队现在成为要求独裁者下台的革命势力之一。”

      不同于受到国民尊敬的埃及军队,利比亚军队的地位并不高。42年前通过军事政变掌权的“上校”卡扎菲害怕自己也面临同样的威胁,所以对军队,尤其是陆军有着强烈的排斥感。为此,卡扎菲格外成立了一个部队,名为“革命警卫队”,负责保护自己一家人的安全。

      《纽约时报》(NYT)报道说:“利比亚的军队组织和利比亚政府的结构一样奇怪。”部落矛盾、卡扎菲一家垄断权力、利用用石油赚来的钱进行秘密交易等利比亚这个国家的特征在军队中也赤裸裸地体现出来。

      据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资料显示,利比亚正规军队约有11.6万人。该中心透露:“约5万名陆军中,有一半是服役时间为18个月的应征入伍者。他们没有接受正规训练,不懂如何操作武器。”利比亚的军费支出从1988年的46.2亿美元大幅减少到2008年的8.3亿美元,而且自2000年以后,从未进口过武器。

      对于卡扎菲所属的卡达法部落垄断军队高层职务,军队内部有不少人感到不满,因此,上级的命令根本没有作用。美国乔治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保罗-沙利文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背叛卡扎菲的军人中有很多来自一直受到歧视对待的瓦尔法拉部落(利比亚最大部落)。”

      据悉,负责保护卡扎菲一家的革命警卫队(据推测有5000到11000人)和正规军队不同,他们拥有最尖端的武器。这支部队拥有俄罗斯制造的苏(Su)-22 战斗机和飞毛腿导弹等大量武器,军人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优秀人才,忠心耿耿。卡扎菲的七子哈米斯率领的32旅,即所谓的“哈米斯旅”也属于革命警卫队。在反政府示威的起源地、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疯狂镇压示威群众的部队就是哈米斯旅。

      据悉,身为企业家的三子萨阿迪为推进西部新城市开发等项目而拥有单独的部队,四子穆塔西姆2008年对父亲说“我也想像其他兄弟那样有自己的军队”,于是拿到了280亿美元。另外,和其他军队相比受到特殊待遇的空军也属于亲卡扎菲部队。

      为以防万一,卡扎菲还利用出口石油赚来的钱雇用来自非洲的佣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卡扎菲利用出口石油赚来的钱,和非洲国家元首及叛军领导人保持密切关系。有传闻称,他有一支由乍得人、马里人、尼日尔人等外国人组成的特种部队。”《卫报》报道说:“来自外国的佣兵向示威群众开火,没有太多负担和罪恶感。部分军人产生危机感,担心‘外国人屠杀本国人’,所以背离卡扎菲。”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1/02/26/20110226000005.html

      卡扎菲军队战斗力不容小觑朝鲜日报记者 汉洙 (2011.02.26 09:49)

      此前就曾预告“血染星期五”的利比亚反政府势力25日在首都的黎波里举行大规模示威,同卡扎菲的政府军队发生了流血冲突。

      美联社等外媒报道说,当地时间25日下午3时,示威群众在的黎波里绿色广场附近的伊斯兰寺院中祈祷后,高呼“卡扎菲下台”等口号开始游行,但遭到身穿平民装的士兵们的枪击。据外媒透露,在这一冲突过程中至少有5人死亡,多人受伤。

      反政府势力目前控制了的黎波里以西50公里远的扎维亚等城市,目前正准备“进攻的黎波里”。路透社援引当地目击者的话报道说,反卡扎菲势力当天占领了利比亚东部的普兰尼加,这里是石油出口集散地。

      但专家认为,卡扎菲的政府军不会在反政府势力面前乖乖地束手就擒。拥有保安军、非洲佣兵部队、最精锐的“哈米斯旅”等强大军事力量的卡扎菲不会像突尼斯和埃及领导人那样轻易下台。

      另外,卡扎菲当天突然推出了怀柔政策,向全国所有家庭每家发放500第纳尔的补助,并将部分公务员工资上调150%等。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1/02/26/20110226000013.html

      “卡扎菲会像希特勒一样自杀”利比亚前司法部长接受采访

      朝鲜日报记者 金玹辰 (2011.02.26 11:39)

      利比亚前司法部长称,铁腕统治利比亚42年,现在被逼入绝境的穆阿迈尔-卡扎菲不会下台,而会自杀。

      利比亚前司法部长穆斯塔法-阿卜杜勒-加里尔因反对卡扎菲暴力镇压示威群众而于21日辞职。他在24日接受瑞典报纸《Expressen》采访时表示:“卡扎菲的人生所剩无几。他会像希特勒那样自己结束生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看到败局已定后,在德国柏林的地下碉堡内自杀。有人指出“卡扎菲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都很不正常”,这让他最后做出极端选择的可能性增大。

      卡扎菲22日和24日两次通过国家电视台发表了几十分钟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统治了57年,我也和女王一样”、“基地组织在利比亚给10多岁孩子喝的牛奶和雀巢咖啡等饮料中加入了迷幻药并利用他们”等怪论,“精神异常”观点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

      • 家园 发钱没用,尤其是发利比里亚货币

        现在当地货币还能够坚挺就见鬼了。发美元好一点,估计他舍不得。以前有个俄国沙皇叫什么的来着,也是底下造反开始发钱,结果还是完蛋了。

        看了这哥们的两次讲话,基本上是疯了。但是考虑到部族支持和卡扎菲的经济实力和外面的一些朋友,最后这一段估计会很血腥。为人民祈祷吧。

        看过萨达姆有关的一个电影,感觉老萨是个脑子好使的独裁者,卡扎菲至少从现在看比较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