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和忙总:我也说易之 履 -- 履虎

共:💬564 🌺4635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如何避免因为对毛泽东评价不同而分裂

                  我还是那个看法,历史有他自己的趋势,那些“好”的方面,不能完全归功于毛泽东的英明神武,人民都有贡献;那些“坏”的方面,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毛泽东的所谓“独裁暴虐”,人民也有责任。其实最终决定历史发展大势的,还是人民自己。

                  如上观点可能既不让毛派满意,也不让反毛派满意,但可以让大家都勉强接受,也就可以避免中国内部思想上的分裂。而且潜移默化地可以避免中国人心中的奴性。

                  毛派和反毛派看似对立,其实有一点是相同的:心中都有较强的奴性。

                  另:葡萄说的“方法论”,真正的汉语意思应该是“处事技巧”吧?

                  • 家园 你讲这些调和的话没有意义,因为是空对空
                  • 家园 人民是在英雄的领导下创造历史的

                    世必先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我还是那个看法,历史有他自己的趋势,那些“好”的方面,不能完全归功于毛泽东的英明神武,人民都有贡献;那些“坏”的方面,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毛泽东的所谓“独裁暴虐”,人民也有责任。其实最终决定历史发展大势的,还是人民自己。”

                    好的方面确实不能完全归功于毛主席的英明神武,坏的方面当然更不应归咎于毛主席的不完美,但最终决定历史发展大势的,是毛主席和人民的合力。

                    领导是阳,群众为阴。阳主阴从,领导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群众在关系中处于被主导地位。群众起基础性作用,领导起主导性作用。

                    • 家园 韦伯的克里斯玛 (charisma)和你说的异曲同工。
                      • 家园 我这个观点的形成主要受韩德强影响

                        我以前受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论的影响,也认为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韩德强改变了我的这一观点,我现在对领袖与人民关系的认识基本与韩德强一致。

                        下文是韩德强《矛盾原理六:唯心与唯物》的最后一部分:

                        从矛盾论(必然是整体论)角度看,剥削者来自劳动者,反过来却主导着劳动者,进而主导着社会历史进程。不错,一切产品都是劳动者生产的,没有劳动者就没有一切。但是,种田的没粮吃,盖房的没房住,织布的没衣穿,造车的没车坐,这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现实。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虽然大量体力劳动已经被工程机械所替代,虽然大量室内工作已经被计算机所替代,但是体力劳动和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越接近一线操作者收入越低,越是高高在上做决策、拉关系、发议论的人收入越高。因此,客观现实是,剥削者主导着社会运动,主导着历史进程,而被剥削者只起到被动的制约作用。剥削者讲点仁义道德,社会矛盾就缓和一些,劳动者的生活就改善一些。剥削者穷凶极恶,挥霍无度,社会矛盾就尖锐一些,劳动者的生活就困苦一些。剥削者需要金字塔,劳动者就去琢磨几何学,测量学。剥削者需要司母戊鼎,劳动者想办法改进冶炼和铸造技术。当然,劳动者的反抗也并不是不起作用,它迫使剥削者改进剥削方式,从手铐脚镣下的奴隶,到手脚自由的人身依附的奴隶,到可自由流动的奴隶,到可自由选择主人的奴隶。鸟笼子变大了,社会食物链变得丰富多彩了,但是一层层的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并没有变化,权力和财富的金字塔结构没有变化。如果人的自私不变,如果人们还必须分工合作,那么就会重新形成社会结构。赶走了一群剥削者,还会产生一群剥削者;消灭了资本形式的剥削,还会产生权力形式的剥削。原因在于,在人自私的前提下,人与人矛盾中的主导和剥削其实是同义词。主导即矛盾双方中的强势方,如果强势方自利,则必利用主导地位要求弱势方出让利益,无论这种主导地位是来自资本、权力、知识或者关系,而这就是剥削。更进一步,在人自私的前提下,由于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而且矛盾双方的力量总是不平衡的,因此,消灭剥削的唯一途径是消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仅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甚至要回到单个人的状态。如果不想或者不可能回到小国寡民状态,又要消灭剥削,唯一的出路是要改变人的自私状态。如果自私是不可变的,那么就只能承认压迫和剥削的现实合理性。

                          共产主义运动成功及其失败,事实上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精神力量的主导作用。尽管象列宁和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一再将革命成功归结为人民群众的支持,但事实上,这只是领袖们作为当事人的叙述。跳出“领袖万岁”或“人民万岁”的当事人叙述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在革命运动中,领袖与人民的关系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领袖的理论是否正确,自我牺牲精神是否充分,事实上主导着运动的成功。毛泽东说过,没有不好的群众,只有不好的领导。斯大林说过,路线确定后,干部决定一切。(待查)革命成功,领袖集团的自利性开始抬头,他们开始将高度的社会主导权转化为自身物质利益,特权公开化了,以权谋私(即以主导权获得自身利益)潜滋暗长,共产主义运动就失败了,等级压迫和剥削制度就恢复了。

                          可见,表面上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度成功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动力,实质上却证明了人民群众仍然是历史进程的被动卷入者,革命的、无私的精英取代剥削的、自私的精英,取得了历史进程的主导权。

                          人民群众的主动化,其实意味着人民群众必须摆脱自身短期利益的束缚,而看到阶级进而人类的整体、长远利益。然而,这一转化必须靠思想、理论、精神的作用。因此,如果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生存决定思想行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其结果必然就是等级压迫剥削体系万世长存。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官僚为什么不能是权力的人格化呢?作为革命者,一旦革命成功,便有了一份权力、收入,就成了社会结构的中上层,成了既得利益者。如果这种物质生存状态注定了一个人革命动力的丧失,那么修正主义不就成了无可回避的历史必然吗?

                          幸而,物质只是制约意识,阶级地位只是制约人的思想形成。出身固然重要,个人的思想和道路选择更加重要。因此,才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一代革命领袖从小资产阶级、小贵族或地主子弟中脱颖而出,才有一段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在矛盾论分析中,我们得以看到老子、孔子、墨子、释迦牟尼、柏拉图、耶酥、卢梭等人的意义,从而使历史轨迹变得清晰可辨。

                          有人认为,能够摆脱个人出身束缚,“背叛”本阶级的,毕竟只是少数。从迄今为止的历史看,这固然不错。但是,正是这少数人超越自身利益的人带领多数受自身利益驱动的被剥削者,建立过一个压迫和剥削程度大大减轻了的社会。当这少数人认识到自身的新的阶级利益所在,开始享受和保卫这种新的阶级利益时,压迫和剥削程度重新又加强了。如果这少数人能够“继续革命”,并逐渐带动整个社会的劳动者摆脱自身利益的眼界束缚呢?修正主义还会成为历史的必然吗?

                        通宝推:乡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