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懵懂到懵懂-关于六次人口普查的几句话 -- 种植园土

共:💬347 🌺859 🌵1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是绝对错的。
                                                • 家园 石油的“非生物缘起论”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有”生物缘起论“和“非生物缘起论”两种石油理论。按照生物缘起论的说法,石油来自于古生物尸体沉积,所以显然是数量非常有限,信奉这个理论的人,认为地球上的石油开采将在2012年达到峰值。这个可以计算有生物以来,地球上承接的太阳能有多少,这个是石油储量的最大上限。因为生物缘起说,等于说,地球相当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地球上的石油,是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的历史积蓄。

                                                  但是,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是地球上的主要产油国,石油出口是苏联和目前的俄罗斯的经济支柱。但是,我们为什么不问一问,为什么俄罗斯会是石油大国?俄罗斯人的石油理论是什么?

                                                  俄罗斯人的石油理论是“非生物缘起论”。

                                                  石油峰值论的理论基础是: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fossil fuel)。通行的西

                                                  方地质学教科书和绝大多数英美地质学家都认为:石油是由生物体的残留、恐龙

                                                  的遗骸、或者海藻化石经过沉积与高压形成,因此石油资源的存量受制于它的生

                                                  物起源。生物起源论还被用来说明为什么石油只在地球的某些地区发现---- 因为

                                                  那里是数百上千万年前的生物遗骸沉降区。由此推演,恐龙遗骸积压在地表以下

                                                  4000至6000英尺了,经历上千万年后变成化石燃料。世界之大,只有在某些较浅

                                                  的海岸线,如墨西哥湾、北海或者几内亚湾这类地区生物沉积进入了岩石形成过

                                                  程才导致石油生成。地质学的惟一任务就是搞清楚在地球的哪些地区存在这样的

                                                  地质条件,这被叫作沉积层。

                                                  从1950年代起,俄国就存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石油形成理论,而西方对此几乎一无

                                                  所知。俄国人认为美国的石油生物缘起论是无法证明的荒谬学说。俄国人的学说

                                                  不仅对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而且帮助苏联、俄罗斯成为

                                                  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国,这是一个有着无法估量的地缘政治后果的

                                                  理论。

                                                  1950年代,苏联被西方的“铁幕”围堵,美国的冷战叫嚣日甚一日。石油生产拖

                                                  了经济发展的后腿。发现更多的本土油气资源成了苏联的重中之重。

                                                  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科学家与乌克兰科学院地质所的科学家一起从1940年

                                                  代末就开始寻找一个根本问题的答案:石油从何而来?

                                                  1956年,弗拉基米尔?普菲耶夫提出了他们的研究结论:原油与天然气与地

                                                  表生成的生物体没有本质联系。苏联地质学家的石油理论与英美的正统学说针锋

                                                  相对,他们把自己的理论称为是“非生物起源论”。

                                                  如果苏联人是对的,那么石油供应的极限只受制于人类可及深度的地球内部在地

                                                  球形成期所包含的碳氢成份的多少。能否得到石油实际上只受制于超深钻井能力

                                                  。苏联人的另外一个认识是,那些被认为已经枯竭的油田实际上是可以继续利用

                                                  的,这被称为是“自充式”油田。 苏联人认为石油在地球深处生成,那里的高温

                                                  高压环境类似于钻石生成的条件。普菲耶夫说:“石油是一种太初物质,在地球

                                                  深层生成,在高压之下‘冷喷发’进入地壳部分。” 石油的生物起源论被普菲耶

                                                  夫的研究队称为是旨在维持石油有限论神话的伪科学。

                                                  凭借这一全新理论,苏联陆续在西方地质理论认为是无油气存在可能的区域发现

                                                  了大型油气资源。在苏联解体后的1990年代初期,这些区域相继投产。位于俄乌

                                                  接壤地带的第聂伯-顿涅兹盆地最据代表性。基于非生物非化石起源论,俄乌石油

                                                  地质学家和化学家对第聂伯-顿涅兹盆地的地质构成史与晶基(crystalline basement)

                                                  地质结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依此进行了地质物理与地质化学考察。

                                                  他们一共试打了60口井,其中的37口具有商业开采价值,60%的成功率相当可观。

                                                  第聂伯-顿涅兹油田的规模与阿拉斯加北坡油田差不多,但是美国人在阿拉斯加采

                                                  用“野猫”钻法---- 盲目钻井---- 只有10%的成功率。

                                                  在冷战期间,苏联寻找油气资源的地质学理论是国家机密。而生物化石起源论所

                                                  推定的石油极值却一直是盘据在美国战略决策层的头脑中。2003年更将美国拖入

                                                  了伊拉克战争

                                                  在整个1960年代,美国的跨国石油公司都忙着在沙特、科威特、伊朗和其它地区

                                                  圈占开采便利,储量巨大的油田。苏联则以不声不响地检验他们的石油理论。在

                                                  曾被认为是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亚,苏联人开发出了11个大油田和一个巨型油田,

                                                  他们在晶基岩层打到了石油,规模不小于阿拉斯加北坡。充分证明了“非生物起

                                                  源”理论。

                                                  1980年代,苏联向其盟友越南提供了资金与技术支持,在北部湾继续检验“非生

                                                  物起源”论。俄罗斯石油公司“Petrosov” 在17000英尺下的玄武岩层,打出了

                                                  日产6000桶的白虎油田,为越南经济提供了能源支持。在苏联,接受“非生物起

                                                  源”理论训练的地质学家不断完善他们的理论,苏联也在1980年代中期一跃成为

                                                  了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可是在西方几乎无人清楚个中缘由,甚至没有人问个为什么。

                                                  • 家园 这个理论确实有正确的现实基础,

                                                    太阳系很多行星、卫星上的甲烷海洋很能支持这个理论。

                                                  • 家园 算错了

                                                    一个边长1000米的立方体罐子,就可以装满9亿吨原油(原油密度按0.9计算),你提到

                                                    边长为19英里的立方体
                                                    明显是出错了。

                                                    • 家园 谢谢指正。引用时没有去计算核实。

                                                      花谢。

                                                      那个油田储量41亿桶,每桶157公斤,大概是6.4亿吨。

                                                      1000米的立方体,体积是10的9次方,就是10亿立方。

                                                      就是不知道1立方米的恐龙肉是不是能产生1立方米的石油?即使按100%转换,也只是有机质转变成石油吧?生物体的水含量是很多的。

                                                      不过即使考虑去除水和无机质,19英里的立方体的恐龙肉,恐怕也能产生不止1000立方米的石油吧?只要3.5%的恐龙物质100%转换成石油就足够填满1000立方米了。

                                                  • 家园 如果石油是来源于地球形成时的太初物质

                                                    那么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就是比地球上的水还多的东西。

                                                    按苏联的石油非生物缘起理论,石油其实是烃类物质在高温高压下接碳链生成的,众所周知在非岩石行星土星木星海王星上烃类物质组成了大气和海洋能够占到这些巨无霸星球质量的百分之七十。而地球的岩石特性只不过掩盖了烃类物质的广泛存在而已。

                                                    所谓的节约能源或者是能源有限的学说都是为既得利益集团涨价找理由而已。

                                                • 家园 真空能是取之不尽的

                                                  人类的创造能力是无穷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的。

                                                  一句话:人多力量大。

                                            • 家园 再给你讲一个经济学家打赌的事情

                                              这个故事用来说明:不要那么线性地看问题。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

                                              打赌的故事

                                               1980年,一位生态学家和一位经济学家就5种金属的未来价格打赌,以1000美元下注。

                                              事实上,这次打赌的意义远较金钱来得深远——是两种关于地球的极限负荷,以及人类命

                                              运的观点的大较量。一种人看到工业废水大量渗入地下造成严重污染,另一种人看到仓库

                                              里由于连年丰产而堆满了粮食;一种人痛心疾首于热带雨林的惨遭毁灭,另一种人拍手称

                                              庆于人类平均寿命的一再延长。

                                                 现在,这两个科学家各自领导着一个学派,人们称之为灾难派和繁荣派,经常就世界

                                              究竟是趋于灭亡还是走向昌盛辩论不休。

                                                 那位生态学家是58岁的保尔·额尔利奇。自他1968年发表《人口炸弹》一书后蜚声世

                                              界,该书已售出200万本之多,除了在斯坦福大学执教和研究蝴蝶外,他还四处讲学,并频

                                              频在《今日》节目曝光。他是悲观主义者。

                                                 《人口炸弹》以这样的文字开始:“养活全人类的战斗已告结束。20世纪的70年代,

                                              全世界将有成千上万的人因饥饿而死。”额尔利奇还写道:“任何人或事都无法遏止世界

                                              上死亡率的急剧上升。”1974年,他预测1985以前,人类将进入资源匮乏时代,许多人类

                                              赖以生存的矿产将濒临枯竭。

                                                 59岁的经济学家米利安·西蒙是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教授,他的经济学观点在过去10年

                                              中,曾帮助华盛顿方面制订和修改经济政策,但他从未取得过额尔利奇所取得的学术上的

                                              成功和名扬四海的知名度。他是乐观主义者。

                                                 西蒙认为人口增长并非坏事,而是一种实惠,它最终会导致更干净的环境和更健康的

                                              人类。明天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因为将有更多的人奉献出更多的创意。人类将无限制

                                              地进步,因为地球上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自西蒙于1980年在《科学》杂志提出他对于未来世界的乐观看法后,他收到了许多愤

                                              怒的人们寄来的信。一位额尔利奇的追随者算了一笔简单的帐:地球上的资源必须在越来

                                              越多的人中间分配,而全世界的人口在以每年7500万的速度递增,大大超过了地球的“承

                                              受能力”——它所能提供的食物、淡水和矿产的量。随着资源日趋枯竭,“日用品变得昂

                                              贵”将是不可避免的。

                                                 西蒙对此攻讦的反应是下了一份战表:任选几种自然资源——粮食、石油、煤、木材

                                              或金属,任选未来的某一时间,如果资源随着人口增长而日趋减少,那么价格必将上升。

                                              西蒙提出:他打赌这些物资的价格会稳幅下降。

                                                 额尔利奇接受了西蒙的挑战。他于1980年以1000美元为赌金,以5种金属——铬、

                                              铜、镍、锡和钨的价格打赌。如果10年后这些金属的综合价,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计算

                                              出来的超过1000美元,则超出部分由西蒙付给他;如果价格跌落,则由他赔付差额部分。

                                              西蒙和额尔利奇签了一份协议,并且,尽管两人从未谋面,在整个80年代,他们一直互相

                                              抨击。

                                                 额尔利奇关于世界人口的估计是正确的,现在全世界53亿人,较之他发表《人口炸

                                              弹》一文的1968年,增加了18亿。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却更健康更富裕了。婴儿

                                              死亡率下降,人口期望寿命提高,在第三世界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确实,在一些国家一

                                              直发生着由战乱、自然灾害或糟糕的农业政策导致的饥荒,可是总体的粮食产量的增长却

                                              超过了人口增长的速度。专家们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现有的平均人口营养程度比1968年的

                                              确得到了提高。

                                                 额尔利奇的观点很清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物资在耗尽。环保主义者的一条宣传

                                              标语表明了这一点:“我们不是自祖先处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后代那里借用了地球。”它

                                              仅有一个简单问题:“在人口已爆炸的年代,为什么资源还没有耗尽。”

                                                 60年代末,当西蒙听到人口爆炸的悲观预测时,他开始著文倡导计划生育。可后来,

                                              他又发现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总的说来,那些人口迅速增长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受害更

                                              深,许多甚至还更好。

                                                 他偶尔得知,自1870年以来,自然资源的价格事实上是下降了。今天人们一个小时的

                                              劳动较之上个世纪人们同样时间的劳动可换回更多的煤,正像可以买回更多的金属和粮食

                                              一样。资源并没有随着人口增长而渐趋昂贵。

                                                 西蒙和他的朋友们追溯了1万年来的人类历史,得出结论:当物质变得稀少时,人就

                                              以新的发现来应变,他们就会用新资源去替代老的或尽可能保护它。

                                                 3000年前希腊由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起因于制青铜用的锡的短缺,希腊人因此

                                              而发现了铁。同样,16世纪英国木材的贫乏导致了煤的时代的到来。1850年左右鲸油的短

                                              少促成了1859年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的开采。

                                                 在1981年出版的《终极的资源》一书中,西蒙阐述了他的观点:人类的聪明才智将会

                                              无限地拓展地球的负荷能力。这一观点标志着西蒙和额尔利奇的关键分岐所在:这个世界

                                              是一个拥挤的生态系统,还是一个灵活的市场环境?

                                                 西蒙也同意,即使是市场,也需要一些规范。但美国的空气和水源几十年来越来越洁

                                              净也是不容争辩的事实。这部分应归功于富裕繁荣(越富的国家越能拿出钱来保护环境)和

                                              技术进步(汽车的污染比煤烟以及本世纪初马的排泄物要小得多)。

                                                 西蒙坚称环境污染被夸大了。“一旦某个预言的灾难没有降临,灾难派们就又耸人听

                                              闻地预报另一次灾难。”他抱怨道,“担心新出现的问题并不错,但为什么他们对于总的

                                              说来,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视而不见?他们否认人类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西蒙的锋利言辞直指额尔利奇的“世界上已有太多人”的观点。西蒙承认不断增加的

                                              人口带来了短期的许多问题,但他认为,当孩子们都成长而成为富有创造力和聪明才智的

                                              成人时,社会就将受益无穷。他攻击额尔利奇建议政府采用高压手段限制人口出生和削减

                                              给予不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以粮食援助。

                                                 在学术界,西蒙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辩论中似乎正趋于得到支持。尽管许多科学家不赞

                                              成他的全然乐观——过去的趋势并没有什么保证今后会继续保持——但大家也开始不敢苟

                                              同额尔利奇的人口增长就是最大的罪恶的偏颇说法。

                                                 这场赌博的结果于1990年秋揭晓。额尔利奇只将一纸有关金属价格的计算结果,连同

                                              一张576.07美元的支票寄给了西蒙。由额尔利奇的小组选出的5种金属的综合价,剔除自

                                              1980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结果下降了。

                                                 价格的跌落,如同过去的年代中下降的原因一样,部分是由于技术进步。探矿者们发

                                              现了新的矿藏,计算机及其他先进的机器和新的化学处理方法,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提取

                                              和精炼矿石。

                                                 对于许多的用途而言,金属已让位于那些更便宜的材料,尤其是塑料。卫星和光纤通

                                              讯取代了铜线,新型陶瓷在切割工具中充做了钨的代用品。

                                                 这一切是否就成定论了呢?“绝对不是,”额尔利奇说,“看看这些新问题吧:臭氧

                                              洞、酸雨、全球温度上升。我毫不怀疑,下一个世纪如果我们还听凭生态系统这样遭受破

                                              坏,人类就会大毁灭。”

                                                 西蒙听了他对手的议论毫不惊奇。“现在额尔利奇又在谈论什么人类毁灭了,”他

                                              说,“这听上去比用钱打赌更滑稽。我将再与他赌一次。”

                                              • 家园 这个打赌的故事我早就看过。

                                                看看现在石油和铁矿石的价格。

                                                  再看看现在中国人均耕地的拥有量。

                                                • 家园 真空能被开发出来后,石油根本不足虑

                                                  而铁矿石的价格,根本就不是因为资源枯竭问题。铁是一种容易回收的金属。价格上涨,只能证明钞票印太多了,谈判策略太糟糕了。

                                                  你看看过去那么些年,中国的稀土,尽管储量远不如铁矿石,但是还是被贱卖了,能说明稀土资源很丰富吗?

                                                  这个打赌的故事,你再好好看看,这不过是对那些悲观人士的一个小小的教训而已。连一个价格问题的打赌都输了,他们的立论和论证过程能有多严谨?有多少方面没有被他们考虑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