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文明复兴(五):农村建设 -- 井底望天

共:💬80 🌺55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文明复兴(五):农村建设

    这个系列,耽搁了很长时间,正好谈到政府体制改革,在乡镇一级,原来是我一直想探讨,于是希望能写完这个系列。

    在宋朝的时候,出现的各种社会变化中,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就是唐朝废除了均田制之后,其实土地的兼并加速,导致了地权的高度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其实和以前各朝代的区别并不特别大。而在宋朝出现这种情况的同时,又正好是工业化出现,大规模城市产生,人类第一个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而导致人口向大城市移居。

    这种农民和土地配置上的不稳定性,造成了宋朝社会的几个主要痼疾。

    由于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流民也因此增多。这个在唐朝中期,就导致了政府对户籍和人口管理能力的降低。出现的直接结果,就是唐朝军队的来源,不得不从“兵农合一”的府兵制,变成后来的募兵制,而这个是导致藩镇坐大的一大原因。

    宋朝的募兵,有不少是来自于流民,混迹在大城市的各种市场之中。这样的兵源,其战斗力和素质,在于西夏的4年战争中,弱点暴露无遗。

    当时宋朝面临的维稳压力很大,北部边防有两个强大敌人辽国和西夏,南部地方,不少少数民族首领也不停的暴动。再加上内部失去土地的流民引发的盗贼风行,以及每个朝廷都会遇到的自然灾害,让宋朝的财政压力很大。

    在宋仁宗开始进行庆历改革的时候,宋朝其实是在战时经济,就是政府岁入的很大部分用在了军费上面。而山西、河北和河东几个地方的税收,都大幅度上涨了3成以上,给真正担负赋税的自耕农和工商业者造成过大的负担。

    这个时候的改革措施,自然是以压缩财政为主,而主要被改革的对象,是当时出现的规模过于庞大、裙带关系充斥、以及无能处理政务的官僚体系。

    以当时改革的领导者范仲淹、富弼和韩琦,以及欧阳修、蔡襄等一大批官员,其实在官僚体系里面的资历颇深,能力很大。但是因为面对的利益集团过于庞大,这场改革无疾而终。然后各种问题继续积累,导致了宋神宗的时候,再次出现王安石领导的改革。

    王安石在官僚体系里面的势力,就要弱很多,所以不敢对体系开刀。而是继续保证财政支出,希望在开源上面多下一些功夫,所以他的改革措施,不少是针对经济发展和政府的金融财政制度上面的改革。

    而要解决军队的兵源质量问题,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要解决国家财政问题,必须解决农村的土地流转,解决农村的组织建设,用今天的语境来说,就是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问题。

    其实考虑中国社会的组织机构,如果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形成了一个大的命运共同体的话,那么每一个家庭,就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夫妇和两个孩子一家4口的农民家庭,就是这个社会最小的一个命运共同体。

    从最小的共同体开始,大家相邻而居,就形成了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但是在这些越来越大的命运共同体中,你会有内部的张力。那就是共同体内部的分子之间的不断竞争,而产生的优胜劣汰的两极端化结果。

    如果这个共同体中没有竞争,那么死气沉沉,死水一潭,整个共同体会消亡。但是如果放任内部的张力,无止境地继续冲突和激荡,那么这个共同体也会最终无法维持,而导致破灭。

    其实作为国家这个最大的命运共同体的出现,是在现代国家体制确立,出现了主权在民这个政治概念之后,才真正建立。而在古代的君权社会,这样的国家认同,大概只是在官僚知识分子的小圈子里面才有,而对广大的庶民来说,并不明确。

    这个时候,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以及是否稳固,其实是靠建立在家庭这个小共同体上面的各种中型命运共同体,是否稳固,和是否对国家表示支持来实现的。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中,从氏族到诸侯国,最后到豪门大族和宗社结构,就是一直扮演着这个中型命运共同体的角色。而从治国人才的选拔,从以前地方势力推荐代表的举孝廉制度,到后来靠选拔官评定的中正制度,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都离不开中型共同体这个经济基础。

    一旦土地的兼并无止境,那么这个基础,就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动摇。可是唐朝中期一大特点,就是以前的豪门望族,基本上瓦解了。那么这个地方留下的空间,就必须被某种势力所填补。

    其中一大势力,就是民间宗教势力。

    中国的民间宗教势力,其实一直都比较强盛。这些宗教势力,基本上是起了部分上面所说的中型命运共同体的角色。对这些宗教势力的界定,很难用简单的好和坏来定义。但是大部分的情况,就是当政府控制力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社会风气比较正的时候,这些宗教势力起的作用,还是相当正面的。

    当然也不排除少数极端的宗教势力,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起了破坏性的后果。不过要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政权缺乏统治合法性的时候,人家这些宗教势力造反,你也不能说人家就是恶势力。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有好多起。比较著名的,就是汉朝末年出现,在东部地区出现的信奉道教的黄巾军组织,和西部地区同样信奉道教五斗米组织。

    后来出现的佛教的白莲教和弥勒教组织,在元明清三朝,都有大的动作。而在清朝中后期,又有信奉基督教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信奉道教和其他地方宗教的义和团运动。

    其实在其他国家,比如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起到中型命运共同体的功能,也是靠的各种宗教组织。大部分的美国新教组织,还是比较属于世俗化的。这些组织提供给教民的服务,包括心灵慰藉、家庭矛盾调解、以及依赖教会教众群体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救助等等。

    当然比较极端的教会,比如说犹他州的摩门教,就发生过摩门军队,和美国联邦军队开战的事件。即使是后来,美国政府对大部分摩门教徒违法举动,采取听之任之,你好我好的态度,只要你不上电视大声鼓噪,我也乐得清静的态度。

    比较激进的组织,比如发生在美国国内最大的一起恐怖案件,把奥克拉荷马联邦大楼给炸了事件,都算是比较少的。这个起源于大部分宗教组织的温和立场,不以反政府为主要诉求。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文明复兴(九):农村建设

      要了解中国现在的各种改革试点,就必须先知道中国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归结成简短的三句话:就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要做到这个,以前粗放型的开发方式污染过度,效率低下,自然不能作为未来的发展选择。

      既然前面谈到了乡村和农业,那么就有必要了解中国未来的农业安全,必须建立在基本上主要粮食可以自己供给,要求保证一定的耕地数目,比如说18亿亩的底线,同时还要保证这些耕地能够集约化,能够提供产出效率。

      那么这个要求,就是中国必须在适合开发的国土上,建立起城市群和城市圈,把农村人口转移到这些集中居住的城市去。

      在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到2010年的第6次人口普查,中国总共有1.3万亿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现在中国的城乡人口比例,大概是一半对一半,就是说现在的乡村居住人口,仍然高达6个多亿。

      以理想的速度,如果每10年转移到城市1个亿的话,20年后中国农村还有4个亿的人口。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农村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会比较大,那么在20年后,享尽天年的情况,会使得农村人口下降比例快。而为了更好地进行养老照顾,把农村老年人,集中在乡镇里面的养老中心,是一个必行的法子。这样的话,也许农村人口降低的速度,会更快一点。

      那么那些地方的农村人口,是转移到城市的主要目标?说白了,就是中国农业的主要产区,和中国重要的生态地区。农业主产区的人口迁移出来之后,会有利于城市资本和技术对农业的反哺,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这样的话,仍然从事农业的人,其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会大幅度上升,农田集约性水平会提高,带来的自然是从事农业人口的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从而达到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差距的缩小。

      这个才是最终消灭城乡差距,实现中国全社会一体化的目标。

      而集中在一起生活的城市圈,则要依赖绿色能源主导的城市内部地铁、清洁公共汽车等为主导的通勤交通。城市圈之间的联系,仍然要依赖于现在被大家口诛笔伐的高速铁路。

      因为大家居住距离的缩短,也希望能够导致物流成本下降。当然通过各个城市圈之间的城市同城化,也希望可以改善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大幅度压缩政府层级,改善政府管理水平。

      所以说,大家现在看到的撤销街道办事处,将来可能会变成撤销城市的区级政府。而很多功能组织,比如说啥子旅游局之类的东东,可能会从各个市一级政府里面消失,将来就出现行业自律,但仍然在党领导下的旅游联合会。比如说长三角旅游联会等等,在上海建立一个总部,也就够了,哪需要每个城市都来个旅游局这样的玩法。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将来的社会中心,最主要的是三大城市群。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

      这几块地方,环渤海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的沿海地区、辽宁中部沈阳到南部大连等地区,以及山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地区。长三角,就是上海为中心,一路到南京,另一路到宁波。珠三角,就是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扩大到外圈的肇庆、江门和惠州,然后外联香港和澳门。

      这些地方,大概就是中国现在最发达,在过去的30年中得到很大发展的地区。不过大家有兴趣的,估计就是接下来的一些主要城市圈的规划,就是要达到上面所说的转移农村人口的主要功能。而这些地方,将是中国之后的机会特别多的地方。

      从环渤海的河北内陆,以石家庄为中心,沿京广线的保定、邢台和邯郸,作为一个城市圈。然后太原为中心的山西中部,作为一个城市圈。然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以及陕北的榆林作为一个城市圈。现在鄂尔多斯的城市基本建好,等着往里面填人呢。

      当然不能落下东北,现在大家一说就是东部如何,西部如何,结果就让东北人觉得给冷落了,因为不是“东西”。所以这里估计,就是哈尔滨和长春,两条平行线,变成一个城市圈。

      在陇海线的东部,就是江苏北部的连云港和徐州,加上山东南部的日照、枣庄和临沂,就会发展成一个城市圈。而在江淮,就是合肥和芜湖为中心,然后沿着长江的安徽沿江地区,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圈。最近的撤销巢湖地级市,可以看作启动的信号。比如说马鞍山,将成为中国头一个中等城市,和两个省会城市南京和合肥比邻。可以想象将来这些地方的城市,可以望不到边。

      而浙江的温州,就会沿着台湾海峡,从福州到厦门,一直去到广东的潮州和汕头,和对面的台湾岛对应,成为一个海峡西岸城市链。

      中原地区,就会以河南的郑州和开封作为中心,然后形成一个城市圈。最近有朋友专门去了这里调研,据说情况不错。我曾经说过,河南发展不起来,中国就发展不起来,因为河南基本上就是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

      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上就是三个城市小圈,分别以武汉为中心,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和南昌-九江为中心。

      在西南方向,自然成都和重庆之间,会形成一个城市圈。贵阳为中心,会成为一个城市圈。昆明为中心,也会成为一个城市圈,广西的北部湾,也会是一个城市圈。

      在西藏,就是拉萨和日喀则变成一个城市圈。在西北部,就是西安到天水一线成为一个城市圈,然后兰州-青海一线成为一个城市圈,银川-吴忠为中心,延长到中卫和石嘴山,成为一个城市圈。而新疆的乌鲁木齐-昌吉为中心,形成一个城市圈。

      大致归纳了一下,这些有待加大力度发展的城市圈,大致有18个。因此如何确定产业布局,不搞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就是发展的重点。要是18个地域,都摸石头,可就成了18摸,不堪回首了。

      通宝推:贼不走空,Mtknr20,本嘉明,
      • 家园 【讨论】国务院对河南中原经济区的文件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07/c_122125251.htm

        看一下这个,对比一下我对城市圈和农村发展的看法。

        • 家园 询问下井大

          这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打破诸侯经济会不会矛盾?

          • 家园 诸侯经济的打破

            关键在于政府机能转型,就是政府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是提供公共服务和游戏规则的平台。

            从短期角度来讲,诸侯经济的关键在于交通。如果交通顺畅了,关卡就比较难以林立了。

            以美国为例子,如果你的高速公路,是州所属的,在上面跑的巡警,是州警察的话,那么地方政府,是无法在这上面设关卡的。中国的铁路,是一个方向。

            当然现在削藩的重点是控制住钱袋子,就是地方融资平台。这个控制住了,地方就老实一些了。

            • 家园 为谁服务?有利于谁的规则?

              关键在于政府机能转型,就是政府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是提供公共服务和游戏规则的平台

            • 家园 国内貌似正走在一条相反的路上

              “政府机能转型,就是政府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是提供公共服务和游戏规则的平台”

              国内条框经济,地方对中央虚无逶迤,中央走的貌似不是井大说的路子,而是搞国进民退,做大做强央企,在诸侯之外,再立一个经济建设的团队。有些地方政府不肯干的事情,就让这个团队来操刀。说到底,中央对付诸侯的不买账,目前还是用进攻性、压迫性的策略,而不是主动搞政府机能转型。

              请教井大一个问题,假如政府机能果然像您说的那样转型,成为提供公共服务和游戏规则的平台,那么党的机构怎么办?是不是也跟着转型?如果不跟着转型,那光就政府转型是否能达到您期待的目的?如果党也跟着转型,那么您的建议是否意味着中国要变色、变天?

              我总觉得,中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带领中国走上去。如果这个组织要变成服务型的组织,那么也得等到中国成功登顶、击败美国之后吧。现在就变成服务型的组织,只怕是自废武功,断送了强国强军的大业。慎之,慎之!

              • 家园 方向并不矛盾

                以前的做法,是放权。结果就是中央权威和大央企同时衰落,而地方权威和摇身一变从地方国企出来的民企做大。

                经过长时间的验证,证明了“民企”对国家,尤其是中央的配合力度不够,不能承担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结论就是,央企要做大,地方权威要收拢。地方政府的职能要转换。看一下现在的房地产,就是地方政府主要推手。

                至于经济推动,还得依赖企业作为主要推手。至于党的组织建设,还是要把党组织的大部分,建立到各种民间团体里面去。这也是为啥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党组织都发展起来了。

                • 家园 赞同井大关于民企的说法

                  井大说的政府机能转型,是否主要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以服务和提供游戏平台,中央政府保持权威?

            • 家园 如果把政府机能和经济发展发动机脱钩,TG将日益边缘化,

              执政地位如何保障呢?这条路肯定不太可能用。

              • 家园 这种说法也信得?

                哪个国家不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 美国? 苏联? 法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韩国? 巴拿马或许不是, 海盗经济发展的不错.

                最近的观点看下来, 俺个人看法是井底走火入魔了, 或者涉及自己什么利益了.

                持续看戏

                • 家园 连国家和诸侯的不同,都分辨不清楚?

                  还继续看戏呢。

                  • 家园 井大:

                    如果“废除”省级政府的经济职能,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如何体现?再者,如果只是让地方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地方官员的考核体系如何做相应变化?让马儿吃草,又不给马儿油水,何以服众?

                    • 家园 很现实的问题啊,俺凑个热闹,

                      感觉只能这样混个十几年工业化,升级好,TG对于中国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鸟。如果人类思想觉悟不进化到一定程度似乎是无解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